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问题及教育策略分析
2019-04-30宋月香
宋月香
【摘 要】本文首先对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问题及引起这些问题的因素进行了分析,随后从家庭方面、社会方面和学校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教育策略,以期给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离异家庭;心理问题;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P237 【文献标识码】B
一、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问题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青年夫妇的离婚率也逐渐攀升。对于子女来说,离异家庭子女比和谐家庭子女出现心理问题的几率更高。由于父母离异,家庭破碎这种现象,很容易导致其子女出现动机与目标无法实现与满足的挫折情境,从而导致子女存在自卑、孤僻、偏激等情绪。离异家庭子女呈现的几类心理问题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难以融入社会
通常离异家庭子女通常比和谐家庭子女更难以融入社会,由于家庭结构的破裂,导致家庭关系出现问题,离异家庭子女通常无法同时获得父亲和母亲的温暖和关怀,甚至可能父母每次见面都会出现剑拔弩张的气氛和冲突,从而导致子女的心理状态长期处于焦虑、应急等状态,从而从而不同程度地表现出孤僻、冷漠、不爱交际甚至敌视亲人和同伴等与社会不相适应的心理品质。
(二)自卑、嫉妒
由于离异家庭子女长期缺乏亲情的滋润和温暖,且普遍存在较为严重的自卑情感,想问题更加极端,在人前感到低人一等,不愿积极要求上进。比如,在学校时不愿意与同学交流,不喜欢别人问到自己的家庭情况,不愿意在同学到自己家玩,别人讨论到自己的父母时会感到自卑、妒忌等心情。
一部分监护父母可能认为,夫妻离异给子女造成了很大伤害,总想通过给予更多的爱来弥补他们心里的内疚,因而对子女过分溺爱,这在一定程度上會导致子女任性、霸道、自私等不良个性的形成;另一部分监护父母离异后各自的感情陷入困境,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会留有消极心境,受这种消极心境的影响,他们对子女的感情也会发生明显或不明显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大多数也是消极的,如经常训斥、打骂子女,或对子女放任不管。离异家庭子女失去了家庭的温暖必然会产生很多自卑、善妒等极端心理,从而导致心理健康水平下降。父母离异使家庭破碎,子女处境逆转,因而他们常常会对离异父母产生不满甚至忌恨,亲子关系的紧张导致离异家庭子女转向从家庭外部寻求精神上的安慰和寄托,中小学生由于心理发育尚未成熟,辨别能力较差,因此易受社会上不良因素的影响,从而产生更多的心理困扰。
(三)消极情绪
父母离异极易导致子女产生强烈的被遗弃感、怨恨感等消极情感。而且,在很多子女身上,这些消极情感不但不会随着时间的流失而减轻、消失,反而会愈积愈深。和成人应对离异创伤不同,子女的创伤愈合期要比成人长得多。尤其是那些年幼的子女,因为心智尚未发育成熟,对家庭的突变他们无法预见,所以在事发后没有心理准备的情况下很容易将父母的离异归结于自己,形成严重的心理创伤,由于他们还处在成长和发育阶段,大脑的发育尚未成熟,生活的阅历还相当贫乏,对各种突发事件的自我调整能力较差,因而更容易受到各种有害刺激的伤害[1]。在这种情况下,父母突然离婚,以及父母离婚后家庭结构的变化和对他们教养的不合理,就势必会对他们的情绪和个性的健康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
这些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最突出的是不良情绪和性格。这些问题往往与父母离异的时机相关,即父母离异时儿童的年龄越小和离异时间间隔越长,有关的心理问题就变得越普遍与严重。这是因为子女越小,其社会适应性便越差,自控能力也就越差。父母闹离婚闹得越久,其消极影响也就越大,子女对社会歧视也就越敏感。尽管随着年龄的增长,离异家庭子女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调节能力能够逐年增强,但即使到了中学阶段,也是难以消除父母离异给他们带来的累积性消极影响的。相反,随着自我意识的提高和新的心理冲突发生,有时还会使心理危机问题显得更为严重。
二、离异家庭儿童心理问题的成因
(一)家庭因素的影响
由于父母离婚导致自己的生活较同龄人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父母的心理调节水平、父母之间的冲突、父母双方家庭之间的关系变化以及父母对子女的管理教育方式等都会对子女的心理健康造成很大的影响。
首先,离婚是夫妻双方感情破裂的一种现象,它会对双方都造成严重的心理伤害,这种伤害并不会因为婚姻结束而小时,但可能会由于离婚以及子女的问题而产生更多的问题。父母在离婚过程中,经济分配情况和人们的言论都会给他们带来一定程度的压力,在这种重压下,可能会导致在与子女交流时将暴躁、沮丧的情绪带入进去,从而对子女的心理造成伤害。父母在面对子女时能否将自己的心理状态调整好,是能否帮助子女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男方和女方都应当明白,夫妻离婚不仅会对双方造成伤害,管理不好还可能会给子女带来不可磨灭的心理创伤。因此,父母若是由于自己沉溺于离婚的巨大压力中无法分出精力照顾子女的心情,则很有可能导致子女出现心理问题。
其次,父母双方家庭之间的关系也可能造成子女的心理问题。若是夫妻离婚后,在子女面前还能保持正常的交流状态,能够有效帮助子女更好的适应今后的生活,从而防止离婚给其带来严重的影响。对于子女来说,他们不仅需要父母双方能够及时跟自己进行联系,还需要父母继续教育和照顾他们。此外,父母之间的关系对子女也有重要的心理影响。通常离婚后由母亲取得对子女的监护权,母亲对父亲的态度会对6岁前的男孩及青春期的女孩带来重要影响。
最后,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方式也是影响子女的重要因素。通常情况下,离婚造成家庭结构的崩坏,对父母的教育方式也会产生一定影响。比如,部分父母会由于无法给子女一个完整的家庭而心生愧疚,从而可能会对子女过于溺爱。又如,部分家庭破裂后父母双方都认为子女并不完全属于自己,而将子女的生活问题和教育问题等都推给对方,从而导致子女很有可能存在抑郁、偏激的倾向。
(二)学校因素的影响
学校是儿童生活的另一重要环境,在儿童性格形成中也起着重要作用。离异家庭儿童比完整家庭儿童的自尊心更强,他们神经较脆弱、敏感,极其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例如这些子女上课会嘻嘻哈哈,做坏事不感到羞愧,撒谎欺骗,对朋友有攻击性。而教师时常会对这些行为感到厌恶,甚至当众批评,把他们当作坏学生。这会更加伤害了这些儿童。英国思想家欧文说“教育人就是要形成人的性格。”在学校中教师的教育对其性格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由于父母离异、家庭解体给离异家庭子女带来巨大的挫折,出现各方面的消极表现。在这种情况下,老师若采取专制的态度与方式,就容易使子女形成孤僻、自卑、缺乏主动精神、情绪紧张和言行不一等性格特征。此外,在同伴间的交往中,若同伴们对他们进行冷嘲热讽,则会使离异家庭儿童形成自卑、孤僻、冷漠和拒绝等不良的性格特征。
(三)社会因素的影响
不良的社会环境也影响离异家庭儿童形成不良性格特征。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分别为大众媒体、认识观念和社会控制。现阶段,在我国人们对离婚现象还没有普遍的正确认识,因此还不能够正视离异家庭兒童的问题。社会的歧视给离异家庭儿童所带来的心理伤害是不言而喻的[2]。另外,社会上的广大媒体对于夫妻离异家庭子女心理问题广泛关注,并大肆宣传夫妻离异事态的严重,离异家庭儿童的可怜及继父母虐待等情况,这都可能给离异家庭子女形成健康性格造成阻碍。
三、离异家庭子女心理问题的家庭教育策略
(一)重建新的家庭生活
通过重新组建和谐的家庭,对于子女来说可能是改善心理问题的一种方式。构建新的家庭生活包括三种形式,下文将会对其进行详细说明。
1.弥补受损的家庭生活
离异家庭的产生是人们不愿意见到的现象,这不仅代表着夫妻双方的感情不再,对于子女来说则更是失去了温暖的港湾。夫妻双方在离婚时难免有不良的情绪产生,而父母若是将这种情绪发泄在子女身上,则对于孩子来说是一种毁灭性的心理打击。因此,离异父母应当尽可能地将自身的不良情绪收敛起来,防止在子女面前显露出来,尽量营造一个和谐、轻松地家庭氛围,从而减少对于子女造成的心理伤害。同时,夫妻双方也不应当在子女面前互相诋毁对方,也不要将子女当做传递不满和怨恨的工具,这不利于子女的心理健康成长。
2.努力活跃家庭生活状态
夫妻离婚后,子女将跟随其中一方共同成长,抚养方应当尽可能通过科学的方式进行,避免出现由于太过担心子女受到欺负而不让其与外界交流,这对子女的健康成长是不利的。离异家庭负责抚养子女的一方,应当积极改变自己的心态,多带子女去与外界接触,帮助子女逐渐从从封闭的心理状态转变到开放状态中来,从而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
3.让子女在充满爱的环境成长
夫妻双方离婚,有时候并不是因为什么大事,只是因为夫妻双方的性格、成长状态等因素导致他们难以继续相濡以沫的生活,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对子女的爱,不管子女将来跟随父亲还是母亲,都应让不抚养方多探望子女或由父母双方轮流抚养子女,以利子女的成长。在子女的成长过程中,父爱和母爱都是必不可少的,离异家庭要努力去满足子女对这两种爱的渴望。
(二)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
1.给子女创设温暖愉快的家庭氛围
许多父母认为,年纪小的孩子什么都不懂,并不会感受到家庭的气氛发生变化。然而根据相关研究,发现2岁以上的孩子就已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感受到家中气氛的变化了。家庭气氛的不同对对子女的思想、态度和一般行为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若是子女在家中感受到温暖和愉快,这对子女身心健康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若是父母在离婚期间,在家里互相咒骂、殴打,这种气氛则会给子女带来十分严重的心理创伤,从而可能会导致其长大后产生不良情绪甚至出现过激行为。因此,夫妻双方在离婚过程中,应当尽可能地和平解决相关问题,使家中的气氛能够尽可能地保持平稳。对于父母来说,家长应当特别注意为子女创造一种愉快的家庭氛围,以利于子女良好性格的形成和心理的健康发展[3]。
2.为子女营造良好的人际交往的环境
不管离异后夫妻双方子女跟随哪一方,家长都应当重视子女的性格、爱好的培养,不断结合子女的特点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帮助子女形成良好的性格,从而尽早从失去父爱或母爱的痛苦中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应时刻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给子女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防止表现出一些不良的习性,如说谎、脏话及不负责任等,从而导致子女逐渐误入歧途。另外,部分离异家庭子女普遍具有性格内向、孤僻、不喜社交等特点,离异家庭父母可以多为子女创设一些人际交往的机会,通过鼓励子女参加集体活动,增强人际交际,同时还可以帮助子女形成谦让、支持、帮助、合作、共享等亲社会行为。离异的父母,应多给他们机会,让子女多与伙伴一起游玩,多参加有趣的集体活动,这样既可以转移他们的不良情绪,又可以培养他们的交际能力和兴趣爱好,从而使他们的精神生活更加充实,帮助他们从消极、悲观的情绪中解脱出来。
(三)正确处理家庭亲子关系
亲子关系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亲子关系对于人的社会化来说作用至关重要。离异父(母)亲无论是否和子女生活在一起,都要合理处理亲子关系,既不能对子女不闻不问,任其发展;又不能溺爱有加,过分娇宠。一般来说,离异父母与子女的亲子关系通常十分紧张,这是因为父母离异前一般矛盾较多,长期的纠纷、争吵和打骂,使得子女时刻处于紧张和焦虑的状态中,根本得不到家庭的温暖和父母的爱。同时,父母的离异也使许多子女对父母产生敌对情感,亲子关系得不到改善,家庭教育就无法进行,也可以这样说改善亲子关系是离异家庭家庭教育的突破口,是关系到离异家庭家庭教育成败的关键。加强亲子交往是其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为此,离异父母要尽快从婚变的阴影中走出来,不要让自己的消极情绪影响子女,要用积极的情绪去改变子女的消极情绪,要多抽出一点时间来关心子女的学习、生活,尽量多地与子女在一起,也许在刚开始的时候子女会有抵触情绪,父母应寻找一个合适的时机向子女解释父母离异的原因,尽量取得子女的理解,并让子女真正感受到父母是爱他们的。随着逐步恢复与子女的正常交往,良好的亲子关系就能逐步建立,父母离异对子女的消极影响也会逐步减轻或消除,家庭教育也才有可能发挥有效作用。
另外,离异父母应当更加注重观察子女的心理感受和情绪变化。
父母离婚无疑对子女情绪影响非常大。父母感情已经破裂时的状态,让子女感到紧张和恐怖不安,而这些消极情绪由于无人倾诉还会逐渐积累,并形成稳定的个性特征,如焦虑、伤感、孤僻、冷漠等,甚至会出现一系列的身心疾病。因此,父母要关心子女的感受,寻找适当的时机就父母离异问题与子女进行讨论,父母要主动地对子女承认错误,承认离异前的争吵以及离异事件本身没有考虑子女的感受,是父母的问题,是父母自私的表现,在尊重子女,不强迫的前提下,引导子女自然而毫无顾忌地发表他们对此事的看法和感受,以及他们因家庭离异而在学校里受到同学讥笑后的心情,父母的倾听、理解,让子女感到自己的感受、自己的情绪是很正常的,父母在与他一起分担,也让他们感受到父母信任、理解和尊重。在这个基础上,亲子关系就会慢慢地恢复正常,以后子女有心里话也会经常对父母讲。当然,父母还要经常关注子女对其他事情的感受和情绪的变化,从另一侧面了解子女的生活、学习及交友情况,掌握子女对事物的态度和看法,并发现子女思想上不好的苗头,防止其进一步发展。
四、结束语
除了通过家庭方面对子女心理问题进行教育,还可以通过学校和社会方面帮助离异子女实现更好地成长。希望社会能够多给予离异家庭子女一些关注,能够帮助他们改善心理问题,融入健康幸福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张海燕,徐健,宋玉冰.离异家庭儿童心理问题分析及教育对策[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8(20):24-27.
[2]刘华.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离异家庭子女心理现状分析及教育对策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2(35):16.
[3]徐东.论离异家庭子女的家庭教育策略[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5):97-99.
[4]刘玉梅.离异家庭子女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研究[J].前沿,2005(02):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