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小学生语感及语文素养的对策分析

2019-04-30康艳芬

文理导航 2019年15期
关键词:语文素养语感小学语文

康艳芬

【摘 要】新课程改革对学生的语文掌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本是一门语言,想要学好一门语言,就得适当地培养语感。小学语文中存在大量的生字生词的学习,更需要培养语感帮助学生学习。以词为点,很多点才可以组成线;以句为线,以线构面,才能学好语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感;语文素养

中国汉字文化博大精深,是值得学习一生的财富。小学语文是刚开始认字的过程,语感的形成有助于学习语文中的生字、生词。积累优秀的成语、句子、段落,有利于语文写作水平的提高,提升语文成绩,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因此,培养小学学生的语感是非常关键的。

一、在日积月累中培养语感

(一)利用好早晨的时光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早上刚起床的时间是十分宝贵的,因为这个时候头脑最清晰,所以要利用好早上的时间进行对词语、句子的积累。语感,顾名思义就是对语言的感觉。就像在修改病句的题目中,你可能并不知道它为什么错了,但是你就知道答案就是选它,这就是语感。学生要养成语感自然要多读词、句子、段落、文章。会读才能培养语感,如果一个词语,学生都不认识,不知该如何开口还怎么培养语感呢?会读才能更容易写出来,一般来说,学生会写的字都会读;会读才能记住,记住了这个词语,下次把它连成一个完整的句子,才能写出文章,才能培养出语感。因此,早上的晨读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大声地读,培养语感

此处的“大声”并非音量的大小,而是指勇敢地读出来。学生如果因为害怕读错而不敢开口,那他永远都没有进步,因为老师不知道他会不会读、会不会写。当这个学生大声地读出来,让大家听到了,他才知道自己读错了还是读对了,老师才知道他有没有读对,才能给予指导,才能纠正错误。因此,大声勇敢地读出来是一个学生培养语感的第一步。大声读,读什么呢?语文课本上的字词句都是可以读的文本,也是要掌握的内容。熟读这些内容对积累字、词写有非常大的帮助的。

(三)多积累好词好句

好词好句在一篇作文中会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要想培养语感,除了熟读课本上的字词句文章之外,还可以读好词好句并进行积累,这也能为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奠定一定的基础。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总是会出现女生的语文会比男生好的情况,这是由于女生的心思比男生更加细腻,女生的感受也更加丰富、敏感。所以,在学习语文时,男生会比女生缺少一些想象力。因此,小学的男学生要想学好语文、建立语感、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就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感受身边的事物。

二、语文素养形成的关键

(一)培养语文素养,了解中国文化

培养语文素养不仅是靠背几个词语、读几个句子就能实现的。语文,不仅是一种语言,更是一门文化课程。语文,向学生介绍的是中国五千年的文化。了解语文才能有好的语文素养。语文学习不仅是认识字,而是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要向学生介绍汉字的由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会带着好奇心去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在了解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学生的语文知识自然会得到提升,语文素养也会增强不少。除了教师的讲授,在日常生活中,随处都流露着中国传统文化。比如过春节,就是中国特有的节日,父母可向孩子讲述春节的由来,以及它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在以后的写过年的文章中,学生自然能够写出关于过年的点点滴滴甚至它的由来。

(二)在言语间提升语文素养

前面提到了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确实如此,就像我们的语言,十里不同俗,百里不同音,我们的言语之间流露出的都是我们的传统文化。使用规范的普通话的学生要比讲方言的学生作文水平更高。假如让讲方言的学生写作文,他在想象作文中那个场景时,先是用方言想怎么描述,得用普通话转述一遍,在转化的过程中,就会丧失掉部分原本想要表达的意思。再者,在我们平时说话的言语间,一些没有学成语的学生就不会用简单的言语表达深层次的意思。比如说“哭笑不得”这个成语,在没有学习之前,学生只会说:又想哭又想笑,学了这个成语以后便不会如此形容,这就是在言语间提升语文素养。

(三)增加学生接触新鲜事物的机会

这对学生来说也是提升语文素养的一个方法。在接触新鲜事物的过程中,免不了要与他人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也会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面对一个新鲜事物,学生都是有好奇心的,就会想要去了解它。了解的过程就是提升语文素养的过程。

(四)赏析文章提升素养

教师要鼓励学生多看课外书。课外书不仅仅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还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增长学生的知识,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顏如玉”等都是形容多看书的好处。因此,学生如果多看书,定能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分享自己看过的书。学生在看书过程中也会有许多自己的感想,教师可以鼓励他们把这些感想写下来,这样不仅能提升他们的写作能力,还能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因为语文素养和写作能力是相辅相成的。读课外书不仅能了解别人的思想,还可以赏析许多的好句子,模仿别人的写法,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三、语文能力的培养

能力是现今教育环境下学生真正的价值体现,也是学生在成长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好的教师通过完善的、有效的课余活动组织同学们进行训练,这样既能加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又能使学生的课余生活丰富有意义,还能进一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实现高效语文课堂的构建。例如,在教学《翠鸟》一课时,由于生僻字较多,为使学生的记忆力更加深刻,教师可先让学生进行预习,以查字典的方式把生僻字的读音标注好,上课时采用小组形式进行讨论,最后再由老师进行统一讲解,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加深学生的印象,还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写作能力,一举多得。

四、语文核心素质的培养

语文科目的学习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是要靠长期的积累。因此,教师要坚持让学生每天进行课外阅读,读一些有意义的文章,把其中的好词好句摘抄记录,并分析作者的情感态度及文章的深层含义,并把自己的感受也写下来,老师在翻看作业时不光要检查作业的正误,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优美的句子和段落不光可以用来欣赏,还可以用在写作中,这样又间接地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培养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关乎实际生活,是语文价值最大化的体现,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以及正确的为人处事的方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深入讲解课文中所包含的人文素养,也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例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中,父母对孩子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是因为母亲喜欢巴迪,而父亲不喜欢巴迪吗?当然不是,只是父母的喜欢方式不同,两个极端的评价却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爱的方式有很多种,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这样的方式下去感受不同的爱,这样不仅可以扩展学生的眼界,还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结束语

培养学生的语感及语文素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成的,需要长期的积累,需要学生不断积少成多以及教师的正确引导。

【参考文献】

[1]闵凡银,王琦.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语文语感及素养培养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2017(10):93+95

[2]葛炎.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以及语文素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6(S2):437

[3]卢彦红.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语感及语文素养的培养[J].科技创新导报,2012(33):189

猜你喜欢

语文素养语感小学语文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语感培养和语文学习
时事资源让高中语文课堂锦上添花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开展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