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数学阅读教学方法 增强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2019-04-30王智峰

文理导航 2019年15期
关键词:调查小学数学教学阅读能力

王智峰

【摘 要】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门艺术,其作为数学教学培养目标之一,教师应根据学生学情,精心设计,并能适时准确地把握阅读时机,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全体学生自主阅读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的阅读能力得以激发,数学问题解题能力得以提高,从而实现数学阅读学习与教学的最优化。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阅读能力;调查;策略

数学阅读能力,主要指的是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数学材料、例题、习题等多种材料的阅读,通过获得阅读资料的字面意思,以此养成学生对数学元素、数学内容等多方面理解能力,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材料观点、内容、思想等进行评判,从而对材料作出个人反应。数学阅读能力是学生理解数学语言、开展逻辑思维的首要理解能力。所以,只有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才能增强数学解题能力。

一、本课题研究的条件

笔者主持开展本课题研究具有以下有利条件:我校是一所全日制完全小学,学校开展集体备课、创新课堂、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教学的硬件建设相对较好。学校现有学生1600多名,25个教学班,最大班额70多人,为开展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陣地,教师可以在解决问题教学中边教边研究,做到研究、工作两不误。学校领导对这项课题高度重视,也给予重点支持,从时间、精力、物质上都给予了保证,能够确保课题的顺利开展。课题组成员都在小学教学一线工作多年,尽管能力有所差异,但都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和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的强烈愿望,在课题负责人及主要参与者的带动下,通过参与研究,一定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和收获。

二、对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数学阅读情况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在我校小学中高年级学生中进行数学阅读现状调查,我们发现大多数学生对数学阅读的认识不明白。谈起阅读,不少学生认为阅读与数学关系不大,大都认为是语文、英语等文科类等科目的事,对于数学,只关注习题,导致学生对教材知识理解不透彻。尤其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学生对问题没有深入阅读,只对数字进行简单的减加乘除运算,机械地按照平时的理解解决数学问题,常常错误百出,影响学习成绩,制约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另一方面,作为一线数学教师,在这一方面确实重视不够,在平时的教学中,只是强调具体题目中的某句话、某个关键词,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没有教给学生具体的阅读方法和技巧,这样,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会越来越差。

数学阅读区别与其他科目的阅读,同样是一个完整的心理活动过程,但包含语言符号(文字、数学符号、术语、公式、图表等)的感知和认读、新概念的同化和顺应、阅读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等各种心理活动因素。由于数学语言的符号化、逻辑化及严谨性和抽象性等特点,数学阅读又有不同于一般的特殊性,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的数学阅读进行指导。

三、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策略

1.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

首先,让学生体会数学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学生明白,数学阅读是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提高目前数学成绩的有效手段,同时有助于自学能力的培养。比如,“把提高到10%看成了提高了10%”,造成问题解决的错误,亲身体会数学阅读的重要性。

其次,通过参加数学竞赛、趣味数学、讲数学名人故事等活动,激发学生的数学阅读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自信心,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分设有层次的数学阅读问题,让学生都能读有所得、读有所感,从而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

再次,重视教材,结合教材给予学生数学阅读方法指导。对解决数学问题而言,教材是最佳的阅读材料,重点是对概念、公式、定理的阅读和理解,在解决问题教学中,正确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握其中的重点字、词,并会正确把符号语言转化成数学语言,例如:多一些、一共、平均、增加了、增加到、减少了、缩小了等含义的准确理解,对解决数学问题都有重要作用。深入理解各种数学思想,对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都有非常重要的启发作用。

2.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理清题目的逻辑关系,理解题目的主要意思

解决数学问题重要的一个步骤就是应当通过阅读理清题目的逻辑关系,理解题目主要意思。在完成上述内容后则应该对数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最后进行列式解答。在面对一些难点问题与重点问题解决时,分层阅读,按照粗读、问读、精读的顺序,学生应当在初次粗读后,应当获取一定的数学信息:“告诉了什么?”“怎么告诉的”“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并能用恰当的数学语言概括地表达出来。对题目进行再次的问读和精读,对初读获取的有关数学信息,抓住重点词、句,深入理解,选择有效解决问题的数学信息,通过一系列分析、判断、概括等思维活动,理清解决问题的思路,探求解决问题的有效简捷途径。这样能够更加清楚题目中条件关系、问题与条件关系等。关于如何检验学生是否掌握正确数量关系这个问题时,教师应当让学生对题目进行复述,在初次阅读后,学生可以在心中进行复述,随后用语言再次进行复述,这样有助于学生解决问题。只有通过上述方式才能将复杂的问题简答化,在学生思维中搭建解题骨架,以此促进学生对问题进行理解,随后在日后解题中,思维才能更加敏捷,最终做到一招制敌的效果。

3.让学生了解在阅读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应当明确阅读的目的,教师要让学生了解阅读的目的、重点、范围以及要求等,使学生了解在阅读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在对阅读提示题进行设计时,除了应当具备思考价值、探索性、指导性、启发性,还应当注意难度上具有层次性,使得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身学习的提示题。在保证学生具备一定阅读寄出后,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阅读能力,确定阅读目的。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指导学生预习。预习的时候,不是仅仅把教材内容简单地浏览一遍,而是重在有效获取数学信息并加以分析、判断、推理和抽象概括,这样的数学阅读要求,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拟出阅读指导,让学生按学习指导要求去完成,逐渐养成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有效提高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的正确性,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益。

4.注重课内与课外阅读相结合

随着阅读经验的积累,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如果教师只是机械地以教材教教材,肯定满足不了学生的需要。因此,很多教师也意识到课堂教学中要渗透课外阅读学习材料,因此,数学教师要注重课内与课外阅读相结合,增强学生的数学阅读兴趣,开拓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问题解题能力。

四、我校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效果

在我校学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进行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后,我们根据对比发现,研究班级的学生,数学阅读能力有了普遍提高,作业中的错题少了;在期中检测考试中,数学成明显提高,尤其在解决问题内容方面,出错率明显降低,解题思路清晰,数据整理完整、准确,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显著提高。六年级4班的人均成绩比上学期高出5分,合格率和优良率分别提高了6个和8个百分点,课堂教学效率极大提高,得到学校的肯定和认可。

总之,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作为数学教学培养目标之一,教师应精心设计,反复推敲,并能适时准确地把握阅读时机。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全体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的阅读能力得以提高,数学问题解题思维能力得以发展。

【参考文献】

[1]权奎.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实效性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7

[2]蔡春桃,周敏玲.小学数学学困生阅读理解的心理特点及补救教学[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8(03):100

(注:本文是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数学阅读与解决数学问题有效性的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GS[2017]GHB2922)

猜你喜欢

调查小学数学教学阅读能力
试析提高二外日语阅读能力之对策
分层导学有效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