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数学阅读能力 提升数学解题能力

2019-04-30苏瑞敏

文理导航 2019年15期
关键词:数学阅读

苏瑞敏

【摘 要】根据课标的阐述,小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是在日常学习活动中逐步学会、形成的。因此,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应该从低年级开始。而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培养解题能力,应该引导他们从“图画阅读”“关键字词阅读”等方面入手,学会“数学阅读”,初步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解题能力,再随着年级的增长,不断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

【关键词】数学阅读;阅读图画;阅读关键字词

关于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培养,数学课程标准是这样阐述的:“逐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由此可见,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培养,是在日常学习活动中逐步学会、培养形成,而后提升的。那么,要怎样一步一步让学生具备相应的解题能力呢?首先应从哪个方面开始培养呢?笔者认为:应该先培养他们的“数学阅读”能力。

那么,什么是“数学阅读”?培养“数学阅读”能力与提升学生解题能力有什么关系?又该如何引导学生学会“数学阅读”?笔者将对以上问题一一进行阐述。

一、培养“数学阅读”能力,是提升解题能力的前提

在日常的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提升,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必须先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再通过日积月累的积淀,慢慢地提升。而在这个过程中,最不可缺少的就是不断让学生进行“数学阅读”。

那么,什么是数学阅读呢?

阅读是指学生通过对文字的阅读进而理解文义,根据对文义的理解,学习文章,最后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存储于头脑中。而数学阅读就是要让学生懂得从“数学的角度”出发,用“数学的眼睛”阅读数学的文本、图画等,理解文本及图画中蕴含的数学信息,从中提取解题需要的数学因素,进而运用相关的数学知识进行解题。

可见,学生只有通过数学阅读,才能从文本中提取相关的数学信息,进而分析信息中的相关数据,最后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只有先让学生学会数学阅读,具备数学阅读的能力,才能顺利地析题、解题,从而具备一定的解题能力,并不断地提升和发展。由此可见,“数学阅读”是学生学会解题的基础,更是提升学生解题能力至關重要的前提。

二、培养“数字阅读”能力,是从低年级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明确了“数学阅读”对提升学生解题能力的重要作用,那么,我们如何在数学教学中逐步引导学生学会“数学阅读”呢?首先,应当从低年级开始培养,下面笔者就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学会数学阅读进行详细的阐述。

1.引导“阅读”图画,寻找数学信息

在低年级数学教材中,图画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这是根据低年级学生识字量不够大、阅读能力不强的学习特点而定的。既然教材编入了大量图画,而且,这些图画都蕴藏着大量的数学信息,那么,就要让学生懂得发现图画中蕴含的数学信息,引导学生详细地阅读,从中找出数学信息,进一步认识和学习。

例如: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一数”这一教学内容的主题图是美丽的校园。画面上有老师、学生、树木、教学楼等,而且画面上的人物活动十分丰富,有踢球的、跳绳的、读书的等。上课伊始,教师声情并茂地引入新课,出示了主题图,并询问学生:你从这幅图中,看到了什么?学生们踊跃发言:“我看到了许多小朋友”,“我看到了天空中有小鸟”……但所说的并没有涉及数学内容。于是,教师话锋一转:“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老师也看到了许多东西,而且老师能用‘数学语言把它说出来,你们猜,老师看到了什么?”学生一时间不能理解什么是“数学语言”,课堂沉寂了下来。于是,教师又手指图画顺势引导:“老师看到了1面红旗,我用数字‘1来表示它,这就是‘数学语言,同学们会说吗?”

在教师的指导下,一只只小手又举了起来,“我看到了6朵花”,“我看到了7只小鸟”……通过教师的示范引导,学生准确找出了画面上可以用1-10表示的事物,成功找到了图画中的数学信息。

就这样,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阅读图画找到了数学信息,并加以认识和学习,完成了他们的第一次“数学阅读”——图画阅读。

有了第一次的经验,在今后的学习中,只需教师引导提问:“你能用数学语言说说这幅图中的内容吗?”学生便能准确说出图中所蕴含的数学信息了。

通过这样反复的训练,学生便在无形中,学会了通过“图画阅读”获取数学信息的学习方法,并能逐渐形成一种阅读习惯,自觉地在图画中寻找数学信息、分析数学信息,进而学会解决数学问题。

2.指导“阅读关键字”,领会数学文字的含义

图画虽然能形象地体现部分数学信息,但有些信息还是得由文字说明才能准确、到位地说明问题,尤其是练习中的题目,这是无法用图画代替的。所以,让学生初步学会文字的阅读很必要。但是,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识字量实在有限,该怎么办呢?这就需要教师引导他们找出文中的“关键字”,指导他们通过“关键字”的阅读领会文字的含义,而后进行解题了。

例如:在教学“比一比”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在授新课时,把本部分需掌握的几个关键字词教给学生。如:“多”“少”“同样多”“长”“短”“一样长”“高”“矮”等,先让学生掌握这些关键字词,再指导学生在读题时找出关键字,并做上记号,分析理解题意后再答题。

比如:练习中有这样一道题:(1)在多的后面画“√”。(2)在少的后面画“√”。在答题前,教师先引导学生读题,告诉学生:有些字不认识没关系,请找出我们新学的字做上记号,再看图想一想:题目要求我们做什么?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找出了“多”“少”这两个关键字,并找出了“√”这一符号,再结合图意,学生正确理解了题意,完成了习题。这样学生在答题过程中,通过对“关键字词”的阅读,学会了对文字的初步阅读和理解,学会了另一种数学阅读——“关键字阅读”。

实践证明,此后学生碰上此类问题时就能运用“阅读关键字词”的方法,对数字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在充分领会数学文字的含义后正确地解题,不得不说“数学阅读”对学生解题真的是至关重要!

当然,随着学生年级升高,“数学阅读”远不只上文提及的方式,还有对符号的阅读、对图表的阅读等。所以,数学阅读不能在学生识字量大了之后再进行,而应该从低年级开始,根据低年级的教材特点,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从而培养其相应的数学阅读能力及析题、解题能力,继而在往后的学习中不断得到提升和发展。

总之,若要切实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必先使学生具备过硬的“数学阅读”能力,只有先读得懂,才能析得出、解得。因此,培养数学阅读能力是提升学生解题能力的前提和基础。

【参考文献】

[1]黄荣金.数学课堂教学研究[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12.01

[2]曹培英.跨越断层,走出误区:“数学课程标准”核心词的解读与实践研究[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03

[3]郑毓信.小学数学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10

猜你喜欢

数学阅读
浅谈小学数学阅读
如何指导学生数学阅读
以数学阅读为支点,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浅论高中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试论初中生数学焦虑对数学阅读的影响
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数”山有路“读”为径
提高数学作业质效的几点尝试
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习惯
重阅读 创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