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下如何搞好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2019-04-30潘常明

文理导航 2019年15期
关键词:教学目标小学数学教学教学设计

潘常明

【摘 要】在新课标下,教师必须树立“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课堂设计理念,扎实走好课堂教学设计的每一步,从确定教学目标到处理教材,再到安排教学内容及设计相关练习,每一步都把教学与教材、学生、教学方法联系在一起,做好小学数学教学的微观设计,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精彩高效课堂的生成一定源于精心的课堂设计,因此,在新课标下,教师必须树立“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课堂设计理念,从确定教学目标,分析重难点,处理教学内容,预设教学活动,在设计分层练习方面下功夫,使教学设计高效、实用。

一、制定有效的课堂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同时也是教学评价的依据。教学目标可以指导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制定好全面具体、适宜的教学目标是提高教学的关键,制定教学目标要考虑以下三个要素:

(一)教学目标的制定要符合新的《数学课程标准》

教学目标是实施新课程教学的直接依据,教师对《数学课程标准》的理解和领悟水平,直接影响和决定了教学目标的制定水平。

(二)教学目标的制定要依托教学内容

不同的教学内容在落实培养目标方面的作用不同,同一教学内容也会承载实现多种教学目标的任务。

(三)教学目标的制定要考虑学生的学情

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最终要体现为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只有学生“把他要学的知识‘再创造出来”,教学目标才能真正得以实现。制定目标时,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综合考虑学生的已有知识、技能基础,基本经验和思维特点,确保发展目标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

如笔者在执教“辨认方向”时,对教学目标的把握情况如下:

知识与技能:借助辨认方向的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情景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能辨认其余四个方向,并运用这些词语描述所在的位置。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具体情景和操作活动中,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有效的数学教材处理

(一)教材的研读策略

1.立体式研读

从教材的文本内容和表达形式、知识结构以及内在规律等方面,对教材的某一知识点做全面、整体的研读,有利于教师把握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

2.宽研式研读

从纵向上解读教学内容,把握每一个知识点在小学段知识领域乃至更宽领域的位置与作用,了解教材的编排特点,加强前后知识网的联系。

3.縱深式研读

从横向上研读某一内容,了解知识产生的背景,找准知识的生长点,把握好知识延伸拓展度,理解数学知识的核心思想,对过程展开进行预设,深入挖掘教材内容的人文因素。

(二)教材的处理策略。

1.增添策略

指在教材原有内容和素材的基础上,增加一些贴近学生实际的素材,就某一知识点予以拓展和深入研究,更好地为新知识和已有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如北师大版五年级的教材中,“分解质因数”与“互质数”这两个内容都属于选学内容,但为了后续学习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可以将此内容适当引入,扩大学生的视野。

2.删减策略

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较熟悉的内容及失去意义的内容进行淡化处理。如北师大版三年级“元角分”的教学中,对分的认识可以淡化。

3.整合策略

指教师在把握教材的前提下,可以对分散于不同章节或不同课时的内容,根据学生的学情和教材内容的特点重新组合,以方便学生学习。

4.置换策略

指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选择更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的素材代替原有教材中的素材。如北师大版三年级的数学“可能性”一课中,抛图钉的实验具有危险性,笔者换成了抛硬币。

上述策略既可以单用又可以组合使用,但目的在于促进学生更有效地复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三、有效的数学练习题设计

练习是有效数学学习的必要环节,是巩固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的基本途径。数学练习题根据内容划分,可以分为概念练习、计算练习、过程练习以及解决问题练习;根据练习的时间划分,有课堂练习和课外练习;根据方式划分,有口头练习、书面练习以及操作练习;根据难易程度划分,还可以分为基础性练习、巩固性练习和提高性练习。有效的数学练习题设计要把握以下策略:

(一)练习题的情境设计要引人入胜,充满童趣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设计小学数学练习题时,我们应该尽量为学生创设一个合理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感觉到自己是一个研究者,在这种情感体验中,教师将每一个题目隐藏在问题情境中,学生做的每个题目都是在自我需要的状态下进行的,这样才能在练习题教学与训练上更加高效。

(二)练习题的内容设计要做到典型性和生活化

设计的练习题既能集中体现课堂教学内容的精华,又能达到巩固知识、举一反三、拓展思维、培养基本技能的目的。 如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生活情境练习题——“超市购物”。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组分别扮演顾客和营业员,看哪位营业员收钱、找钱既对又快;哪位顾客最会计划用钱,买到自己最需要的物品(事先准备好各种商品及标价)。创设这样一个情境,让学生将已有的知识自觉地运用到生活实践中,而且,可以巩固 他们对人民币的认识、了解人民币的单位换算等,亦是一举数得。

(三)练习题的形式设计要力求灵活多样

有趣的练习题能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稳定学生的注意力,深化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质数与合数”一课是比较抽象枯燥的概念教学,为了避免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我设计了如下练习题:在1-20中,奇数有哪些,偶数有哪些,合数有哪些,质数有哪些?这一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完成“发现了什么?”同学们得出了很多结论,这样的设计使知识性与趣味性得到了有效统一。

(四)练习题的难度设计要体现针对性和层次性

习题安排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基础训练,即基本的单项训练;第二层是综合练习,可以设计综合性、对比性、变式性的题目;第三层是思维性习题,可以设计创造性题目,使学生的知识结构逐渐向智能结构转化。

如“认识公顷”教学后的练习课上的习题:①基础训练。 2.3公顷=( )平方米;0.063公顷=( )平方米;3400平方米=( )公顷;45000平方米=( )公顷;2.3公顷=( )公顷( )平方米;让学生对公顷与平方千米的换算有一个很好的把握。即便是在基础训练中,也要注意题目的层次性。首先是从公顷转化到平方米,然后从平方米转化到公顷,最后又是两个复式训练,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取得了良好的练习效果。

(五)练习题的类型设计要有一定开放性

开放性是相对封闭性练习来讲的,一般是指条件不完备、问题不完备、答案不唯一、解题方法不统一的练习题,具有发散性、探究性、发展性和创新性。开放性练习题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充分调动起学生内部的智力活动,从不同方向寻求最佳的解题策略。如在学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后,给学生创设了一道开放题:“计算装修自己家的房子要用多少钱?看谁家的装修既漂亮又省钱?”不要以为这样的题目简单,其实不然,大家想想要用到多少知识:长度的测量、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商品价格的调查、装修材料的选择……这样的设计既体现了数学教学的开放化和个性化,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总而言之,教师应扎实走好课堂教学设计的每一步,从确定教学目标到处理教材,再到安排教学内容及设计相关练习,每一步都把教学与教材、学生、教学方法联系在一起,做好小学数学教学的微观设计,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

【参考文献】

[1]严林金.做好教学设计,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果[J].魅力中国,2017(50):21

[2]赵艳辉,石迎春.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对“买新书”的个案分析[J].西部素质教育,现代中小学教育,2012(11)

猜你喜欢

教学目标小学数学教学教学设计
《孔乙己》连续性教学目标撰写及教学活动设计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