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剖宫产瘢痕妊娠大出血的预测价值
2019-04-30郑蕾李培培张智
郑蕾 李培培 张智
调查显示,2007~2008年我国剖宫产率将近50%,近年来虽有所下降,但多数地区剖宫产率仍高于WHO倡导的15%[1]。随着我国“全面二孩”政策的提出,住院分娩率明显提高,其中相当一部分为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SP),如诊治不当可能导致失血性休克而急诊子宫切除。《剖宫产瘢痕妊娠诊断和治疗共识》[2]提出,CSP的治疗原则为及时诊治,减少并发症,避免盲目清宫手术治疗。因此,准确预测CSP患者术中大出血有重要意义。超声检查在临床诊断、辅助治疗CSP有重要作用[3]。本文探讨超声检查对CSP患者产后大出血的预测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本院就诊的CSP患者150例。纳入标准:既往有子宫下段剖宫产史;年龄21~45岁;术前3d行腹盆腔超声检查;均接受手术治疗;无其他出血性疾病、凝血功能障碍等;临床资料完整。年龄24~45岁,平均年龄(32.19±3.10)岁。孕次2~6次,平均(3.68±1.46)次。足月妊娠剖宫产史1~3次,平均(1.52±0.19)次。距离上次剖宫产手术时间10个月~12年,平均(3.15±1.64)年。停经时间36~82d,平均(46.91±4.68)d。
1.2 产后出血标准[4]产后出血标准:胎儿娩出后24h内出血量>500ml,严重产后出血标准:胎儿娩出后24h内出血量>1000ml。
1.3 超声检查 采用GE VOLUSON-730、Phillips iU2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经阴道探头频率为5~9MHz,经腹部探头频率为3~5MHz。经腹部及经阴道超声常规检查子宫及双侧附件区情况,明确病灶与子宫下段剖宫产瘢痕的关系,并记录病灶的大小、内部回声、周边及内部血流情况、该处残余肌层厚度等。根据病灶回声情况分型[5]:(1)孕囊型:病灶内可见妊娠囊样结构,有/无胎芽及胎心搏动;根据孕囊型生长方式分为内生型和外生型;(2)包块型:内部回声杂乱,病灶内未见妊娠囊样结构,无胎芽及胎心搏动。根据病灶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特点分级[6]:Ⅰ级:病灶周边及内部无或可见少许点状、短条状分布稀疏的血流信号;Ⅱ级:病灶周边及内部可见多支条状血流信号;Ⅲ级:病灶周边及内部出现明亮花色血流信号伴血管明显增粗、走形弯曲。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独立样本秩和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产后大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分组情况 150例患者中,118例胎儿娩出24h内出血量<500ml,占78.67%,32例出血量≥500ml,占21.33%。
2.2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年龄、孕次、剖宫产次数、距前次剖宫产时间、停经时间、阴道出血及治疗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两组超声参数比较 大出血组包块最大径、孕囊距瘢痕处肌层厚度高于非大出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出血组包块型和血流分级为Ⅲ级的几率分别为56.25%、53.12%,高于非大出血组的27.12%、19.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 CSP患者术中大出血的危险因素 以有无大出血作为因变量,以上述有统计学意义项(包块最大径、孕囊距瘢痕处肌层厚度、超声分型、CDFI血流分级)作为自变量纳入Logsi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病灶大小、孕囊距瘢痕处肌层厚度、CDFI血流分级是CSP患者术中大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x±s)
表2 两组超声参数比较
表3 CSP患者术中大出血的危险因素
3 讨论
CSP指受精卵着床于子宫下段前次剖宫产瘢痕处,是剖宫产术后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目前,CSP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多数学者认为与孕囊经剖宫产瘢痕及子宫内膜间微小裂隙入侵有关[7]。CSP患者妊娠早期无特异性表现,妊娠中期则可能发生子宫破裂出血,妊娠晚期胎盘再次植入,剖宫产术中易出现凶险性大出血,如危及患者生命时需切除子宫,导致患者丧失生育能力[8]。因此,早期评估CSP大出血风险,及时治疗,减少大出血风险尤为重要。
超声检查是临床诊断CSP的首选方法,诊断准确率达86%左右[9],其中经阴道超声可明确孕囊与剖宫产瘢痕的关系,腹部超声可检测孕囊距瘢痕处肌层厚度,而CDFI技术可反映孕囊周围血流信号,可为临床早期诊断、选择合适方案治疗CSP提供丰富资料。
本资料结果显示,病灶大小、孕囊距瘢痕处肌层厚度、CDFI血流分级是CSP患者术中大出血独立危险因素。CSP患者病灶越大,对肌层侵犯程度越严重。张淋淋等[10]指出,病灶直径增大是导致CSP患者大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Chen等[11]研究报道,病灶直径增大是导致CSP术中大出血的主要原因,直接影响患者预后。CSP患者孕囊种植于瘢痕处,多数学者认为,孕囊距瘢痕处肌层厚度是预测子宫破裂和大出血的重要因素,残余肌层厚度越薄,子宫破裂大出血的风险越大[12]。崔冬梅等[12]指出,CSP患者瘢痕处肌层厚≤2mm患者出现子宫破裂的几率为31%,>2mm患者出现子宫破裂的几率仅为7%。剖宫产瘢痕处缺乏蜕膜组织,绒毛组织侵入肌层后会在其周围形成丰富血流滋养,超声CDFI血流分级可反映新生血管形成情况,血流分级越高,新生血管密度越大,术中出现大出血的风险越高。本资料显示,CDFI血流分级为Ⅲ级的CSP患者,术中出现大出血的几率是Ⅰ~Ⅱ级患者的6倍。刘洋洋等[13]指出,CSP患者妊娠囊周边与瘢痕处可见丰富血流信号者,出现子宫破裂的风险较高。本资料中,单因素分析超声分型对CSP患者术中大出血有一定影响,但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超声分型并不是CSP患者术中出血的危险因素,无论为何种分型,与绒毛组织均侵袭子宫肌层这一病理机制有关。李康宁等[14]研究报道,外生型是CSP患者术中大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本资料结果与其不符,可能与纳入对象、孕周、手术方法等有关,还有待进一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