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业化视角下体育特色小镇发展模式与促进机制研究*

2019-04-30赵雷鸣

运动精品 2019年12期
关键词:体育产业产业化小镇

赵雷鸣

(宿迁学院 体育部,江苏 宿迁 223800)

2016 年12 月国家旅游局和体育总局联合发布《关于大力发展体育旅游的指导意见》,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引导下,经过近几年的发展,体育产业已逐步成为健康产业的中坚力量,并不断与旅游、文化、地产、互联网等融合。特别是2016 年以来体育产业开始与城镇建设发展结合,形成了新的体育产业的新生态——体育特色小镇。在国家政策和体育产业市场的促进下体育小镇建设获得全国各地的大力支持,由于体育小镇经济衍生效应强,能够带动文化、旅游、交通、运输、餐饮、购物、金融、保险、地产等产业的协同发展。基于产业开发的角度研究体育特色小镇发展模式与促进机制,使体育特色小镇健康、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推动产业的转型、升级,同时有利于促进体育与地方经济、社会、文化的融合与更好的发展。

1 体育特色小镇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表1 体育小镇国家规划

表2 体育小镇的项目分布情况

体育小镇的定位:行政管理属乡镇街道,面积大小约3平方公里左右,一般3 年规划,投资20 亿以上,有明确的体育功能定位,普遍具备基本的旅游属性。

中国体育小镇的发展情况:2014 年全国体育小镇有21个体育小镇,2015 年为47 个,2016 年为81 个,2017 年达到177 个,2018 年计划完成约为200 个,其中浙江、江苏、河北、贵州、广东、山东等省份约占全国的50%。分布情况为华东地区占据 50%,西南地区占 20%,华北占15%,华中占9%,东北占7%,华南5%,西北2%。从项目分布来看,体育小镇以户外运动为主,重点行业为户外运动、体育休闲、体育旅游、冰雪、足球、自行车、舟艇等。

2015 年体育小镇的增长率为124%,2016 年为72%,2017年为85%,2018 年为67%,近4 年来保持了高增长率。根据国家相关规定,2018 年以后体育小镇的数量将趋于稳定。综合我国体育小镇发展的政策和市场导向,到2020 年我国计划培育体育小镇数量在 200 个左右,预计投资金额将在5000—9000 亿元之间,因此体育小镇具有很大发展潜力,未来体育产业的发展主要推动力之一。

从现在的体育与小镇的结合点来看,我国体育特色小镇发展模式,其特色、产业和文化的沉淀是通过 “体育+” 的模式实现的,目前约有有以下七种发展模式:体育+旅游、体育+养生、体育+时尚运动、体育+文化、体育+赛事、体育+制造、体育+科技。未来还可能出现体育+互联网小镇等形态。当前我国体育小镇是以体育为载体嵌入其他多元文化形式来构建体育小镇。

我国体育小镇的运营管理主要是以ppp 模式来实现的,主要的运营模式有:(1)体育运营模式,表现形式为体育赛事活动及展览;体育设施建设;群众体育;占39%。(2)旅游运营模式,具体形式为旅游景点建设和游乐场所建设,占33%。(3)地产运营模式,表现为酒店餐饮、商业配套、住宅配套服务,占 19%。(4)其他产业运营:形式为产业园管理、产业链企业服务,占 9%。综合分析来看体育小镇的运营管理需要多方协作综合性运营,体育和旅游是最主要的推动力,另外地产公司布局也占有较大的成分。

2 我国体育特色小镇产业化研究

2.1 体育小镇的建设特点

在建设体育小镇的过程中,各地充分利用了当地的自然与社会资源。一方面充分挖掘山川、江河湖泊、森林沙漠等自然资源打造与之相适应的各种体育运动,如户外休闲水域及冰雪运动等等。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开发相关体育人文的运动项目,如武术体育小镇等。

2.2 凸显体育特色

体育小镇建设中都充分凸显了体育的特色,小镇是展示体育元素的平台。小镇与体育运动项目、体育旅游、体育文化、体育制造业、体育信息等体育产业领域细分的、产业化较强的项目结合,充分突出了体育小镇的体育特色。

2.3 产业化程度不高

当前我国体育小镇的运营采用PPP 模式。基于“体育+ ”的组织模式下的两种产业化实现模式:(1)传统体育特色小镇,如基于体育本体的冰雪、山地、水上等资源的商业性开发;(2)商业型+事业型体育特色小镇,如基于产业生态链的旅游、休闲、娱乐康体、文化等商业与事业综合性开发,两种模式的产业化程度和投资回报程度比较而言,我国大多数体育小镇的产业化处于中、低程度,只有少数体育小镇处于高产业化程度达的高回报经济效益。

表3 ppp 模式投融资可持续性回报程度

3 国外体育小镇发展的借鉴

在国外文献中,体育小镇的表述不多见,多以体育小城进行描述,但国外体育小城的发展一些经验仍可借鉴。国外特别是经济发达的欧美国家城乡发展均衡,体育氛围较好,体育产业化程度较高,体育小镇建设特色鲜明、集聚化程度较高,体现出体育小镇很好的与其他资源(一、二、三产业)相融合、匹配的共同特点。如被誉为户外活动天堂的新西兰皇后镇以节庆赛事为品牌向体育旅游产业延伸;法国的沙木尼体育小镇以登山为特色,由专业的单一运动为爆点,打造出全球最著名的登山运动特色小镇。和欧洲体育小镇相比,美国体育小镇的打造与开发在注重文化和体育结合凸显体育人文特色的同时,更注重完整的产业链的培养。如尤金举办诸多赛事,但主打田径项目,形成了田径传统特色小镇;克星顿重点对马术、赛马比赛的打造,通过持续的开发与投入,建立了和马相关的养殖、竞赛、博览、拍卖、交易的产业链和相关文化。精品体育赛事的打造,完整的产业链开发,则让这些小城声名远播,传播效应产生了良好的商业价值,同时良好的经济效益也体现了较高的产业化程度。建设体育小镇,中国和欧、美等国家的发展阶段不同,国情和社会基础不同,不能照搬国外模式,不能一哄而上,建设项目雷同,不能因为投资经营不善一哄而散,而是要因地制宜,结合地区自身特点,发挥自身优势,才能建设好体育特色小镇。

4 体育小镇建设与发展促进机制的研究

4.1 配套扶持措施与改革管理运营机制

建立市场和政府监管共同发挥作用的双轨并行的管理机制。建设体育小镇,一方面政府要进一步放开管理,让市场配置发挥最大的作用,让市场主体自主、自由的决策与运营,让市场机制发挥最大的效益。另一方面,但同时要看到,中国有自己的体育发展历史——体育活动的举国体制的体系和经验,在强化体育产业的基础条件与基础建设是我国政府发挥举国体制的优势所在。从其他产业的改革经验来看,建立双轨并行的体制各自发挥自身的优势,从现阶段来看发挥市场和政府监管两个积极面,更有利于促进体育小镇的产业化发展,是行之有效的借鉴。

4.2 专业体育产业人才的培养

体育的竞争从管理学的角度来讲本质上也是体育专业人才的竞争。可以与国内外高校合作,加快我国本土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培养和引进体育高水平运营商能快速提高国内体育服务的水平。体育小镇的建设、赛事品牌打造、管理与运营也不列外,北京马拉松赛事的运营与管理就是很好的例子,赛事前20 年赛事品牌打造、组织管理不符合市场需求,不够专业化、市场化,没有形成产业化运营,以至于届届赔钱。但2002 年由专业的体育经营公司运作北京马拉松,开始扭亏为盈,从2013 年开始每年营收3000 万人民币,成为国内收入做高的马拉松赛事。因此,体育小镇的产业化发展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专业的体育、营销、管理人才的培养,既可以走出去学习,又可以引进来使用。

5 结语

5.1 当前体育小镇的建设具备了一定规模,全国范围内近200 个体育小镇,就体育小镇的市场融资、组织运营管理、赛事品牌的打造与营销和产业化程度来看,我国体育小镇总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

5.2 自2014 年以来,从国家到省、市、地方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体育产业的发展,但ppp 模式在体育小镇建设开发中还需要政府和市场资本合作的深度合作及范式创新,以确保由于制度环境、契约精神、风险保障、投资回报、法律法规等约束层面上的缺位与错位,需要地方政府、社会资本和金融机构三方资源的共同利益的绑定,以避免体育小镇建设成为变相的圈地现象——即开发缓慢效率低下。

5.3 未来体育小镇发展的趋势是产业化运营与组织管理,以实现投资优质的回报和小镇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体育小镇建设要注重打造突出自然、历史、人文特质为特色的知名品牌小镇,发掘体育小镇品牌文化、发挥人文资源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实现资源向资本的转化。

猜你喜欢

体育产业产业化小镇
西南铝某6×××系汽车板实现产业化
安安静静小镇
经受市场考验,汉服步入产业化进程
从上市公司股票走势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CK小镇”的美好
我国冰雪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熊的小镇
小镇(外一篇)
体育产业之篮球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