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高阶思维的初中数学问题情境设置

2019-04-29张菊红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9年5期
关键词:高阶思维问题情境初中数学

张菊红

摘 要: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学生能力生长的过程;通过数学的学习,他们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运用能力都会得到一定程度的生长与提升。这些能力通常被称为称为高阶能力,它们将思维力从表层引入内核。初中数学课堂要重在引发学生的高阶思维,使他们的数学素养得到充分的展示与提升。设置问题情境是提升思维力的主渠道,因为问题能够催生学生去思考,情境能够促成他们更好地进入思维的场。

关键词:初中数学;高阶思维;问题情境

一、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情境要与学生的生活相连,如果学生对一个情境很陌生,就不能激起他们探究的心。以下面这题为例,教师设置这样的问题情境:学校马上要进行一次越野自行车比赛,你现在训练得怎么样。大家一起来看看甲、乙两个同学在学校后面的马上上训练的情况吧。这就是学生生活中一段真实的景象,教师截取其中的一部分,并把它置入到具体的数学学习中。学生的思绪很快就投入到训练的场景中,他们甚至会猜测甲是谁,乙又是谁。很明显他们会在他们自己了解的场景中去追寻问题,这给他们的思考带来浓浓的温情。接着教师让学生描述这个图表,也就说要让学生从图表中读出蕴含的数学条件,以及可以追问的问题。这其实就是用通过图表,将学生的生活复原,让他们的思维模式进行切换,即从抽象的数据中,描述真实的數学景象。

学生在描述的同时,自然地产生这样的问题,即P点是什么。有学生抢答,它是两条线的一个交点。描述的学生继续追问,由此可以得到什么。生活中的情境激发学生思考的热度,他们在努力读懂图像的同时,也在竭力地发现问题。为了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不能让情境为少数学生所用。教师让学生对着图进行自由提问,于是有学生问,能不能从图中发现,在具体的哪一个时间段里,甲同学的行驶速度是大于乙的行驶速度的。这个学生还没说好,班级一个学困生,竟也能提出一个问题:想知道又在哪个时间里,乙的行驶速度大于甲的行驶速度。很明显这一问脱胎于上一个问题,在熟悉的情境里,学生有了表达的欲望。可见生活的情境给学生更多思考的空间。

二、借用已有认知,增设问题情境

数学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一步步从已知走向未知的过程,也是他们的思维从简单的认知能力到复杂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转换的过程。所以对于问题情境的设置,就要有一个坡度,让学生能迎着某一个话题渐入佳境。如果一开始就设置学生陌生的情境,容易将学生的兴致挫伤。以下面这题为例,在Rt△ABC中,∠ACB=90°,AC=BC,点D为AB边上一点,且不与A、B两点重合,AE⊥AB,AE=BD,连结DE、DC。

第一问△ACE与△BCD是不是全等三角形,对于这个问题,教师已经让学生证明过,这属于旧的认知。教师只要让学生将主要思路描述一下,就能知道他们掌握的情况,为例表达的流畅,教师让学生将要用到的角用具体的数字标出来,如下图所示,这样学生会将更多精力放在思维的前后连贯上。

接着教师让学生,继续观察图形,看能不能提出新的问题,能不能得出新的结论。数学的学习,绝对不仅仅是为了解决问题,而是为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他们的思维品质。学生会将已知条件,写在纸上,然后一个个地去对比与分析。这个分析的过程,就是在原有结论上的一次深入,一次拓展。于是学生提出△DCE是不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这是对新知的一次探索,是对原有情境的一次升华。

教师鼓励他们去探究,首先学生根据已有的条件△ACE≌△BCD,就能得出CE=CD。接着学生将目光转向∠ECD,如果这个角是90°,那么这个结论就一定成立。对于这个角,学生再次将条件进行罗列与甄别。学生从∠3=∠4,∠4+∠5=90°,就能得出∠3+∠5=90°,进而得出△DC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可见,情境铺垫的过程也是高阶能力生长的过程。

三、活用错误资源,拓展问题情境

问题的设置对教师而言,要能彰显它的反馈功能,即教师能从做题的结果中看出学生思维的特点,看出他们思维的不足,进而在今后的教学中,增强他们的思维品质,改善他们的思维习惯。

因此教师要活用错误资源,即将学生思考中的错误,作为一种情境设置在课堂上,给他们再次思考的机会。学生对这样的情境比较感兴趣,他们都愿意帮助别人寻找错误的根源,进而解决问题;他们也都在这样的情境中进行了一次反思,一次对自己思维的反思。教师往往会对这样的情境做这样的描述,比如这题有多少学生会做,有多少学生基本不会做,有多少学生出现的是怎样的思维错误,这样让他们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也让他们在接下来的课堂活动中更积极地去参与。教师展示这样一道题目“方程x2=-1”是不是一元二次方程。大多学生都认为不是,做了一个简单的调查,教师发现有近四分之三的学生做错了,也就是说只有少说学生能真正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含义。一开始,做错的学生还坚持认为负数没有平方根,所以这不是。错误情境,给了学生一个很好的思考问题的土壤,给他们原有的思维方式造成一定的冲突,进而让他们重新进行思考。当学生拿着构成一元二次方程的条件进行一一对照的时候,他们发现自己错误的原因。可见,错误情境,使学生在体验中,多了一份对数学的深刻理解。

四、结束语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巧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点燃他们思维的火花,让他们下情境中体验数学的乐趣,也在情境中生长他们的能力。问题情境,是学生思考的乐土,也是思维产生的摇篮。

猜你喜欢

高阶思维问题情境初中数学
历史课堂教学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初探
浅议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基于主动学习的政治“轻翻转”课堂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