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专业中高职衔接语言专长培养途径
2019-04-29杨雯婷
杨雯婷
【摘 要】本文论述学前专业中高职衔接语言专长培养途径,分析广西学前教育人才语言能力现状与需求以及培养五年一贯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语言专长的意义,提出培养五年一贯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语言专长的主要途径:构建科学的语言专长培养、评价体系,推进人才培养工作;创新课堂教学,推行“教、练、赛、用”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注重阅读,加强学生的人文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重视实践平台的搭建,加强学生的能力转化;重视利用科研成果,拓宽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思路。
【关键词】学前教育 中高职衔接 语言专长 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1C-0172-03
国家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提出加强中高职衔接,完善五年制高职,面向学前教育等特殊专业领域,培养兼具较高文化素质和专业技术技能的专门人才。《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也指出,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构建中高职紧密衔接、动态调整的课程体系。
五年一贯制是高职院校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初中生毕业后直接进入高职院校就读,完成五年的学习,考核合格后获得大专学历文凭。一般有“3+2”和“2+3”的类型。这种五年连贯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于工业制造类、服务类、护理类、学前教育类等专业人才培养有独特的优势。近年来,学前教育五年一贯制的招生数量上升明显,成为许多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招生的不可缺少的生源补充。
“语言”是人类所特有的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有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之分。本文的“语言”有更宽泛的内涵: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是包括“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在内的口头表达或书面沟通的能力,是培养具有较宽厚的文化基础知识、较好的语言示范能力、较强的语言沟通能力、较好的人文素养和职业素养的学前创业创新人才的基础。“语言专长”是学前教育人才在语言运用能力上有特长,具体表现在普通话水平、语言表达沟通、语言教育活动设计、语言创编表演等方面有较强的能力。进行五年一贯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语言专长培养的研究,培养有较好语言示范能力、较强沟通能力,有较宽厚文化基础知识、较好人文素养和職业素养的创业创新人才,以适应当前学前教育发展的需要。
一、广西学前教育人才语言能力现状与需求
当前,国家提出到2020年实现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的目标。在这一方针政策的指引下,广西2010年开始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并取得阶段性成效。2017年,随着我国进入第三个“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实施年,幼儿园数量快速增长,幼儿园教师需求加大,幼儿园骨干教师、幼儿园管理人才等人才的缺口增加。《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指出,计划实施以来,“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得到有效缓解,但同时也存在不足。目前存在学前教育专任教师数量不足,专业水平不高,队伍不稳定,学前教育保教质量不高等问题。
从全区层面看,全区幼儿教师中有近50%没有幼儿教师资格证书,普通话水平不达标,教学水平不高,专业素养较差。
从幼儿园对人才需求看,幼儿园数量快速增加,急需大量的幼儿园骨干教师和管理人才,对学前教育毕业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文化素养、创新创业能力有更高的期望。
从高职五年一贯制学前教育专业招生情况看,生源水平不尽如人意,多来自偏远乡镇和农村,相当部分学生普通话水平低,语言能力较差,文化基础薄弱。
二、培养五年一贯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语言专长的意义
(一)提高学前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专长”是指在专业领域独到的学识、技艺。“语言专长”是指五年一贯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拥有较高的普通话水平,获得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二级甲等资格,在语言表达沟通、语言教育活动设计、语言创编表演等方面有专长。这有助于培养符合幼儿园岗位需求的具有较高语言应用技能水平、较强的语言主题教育设计能力的幼教人才。
(二)提高学前教育人才就业质量
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工具。加强学前教育学生“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的教学与训练,使得学生在语言领域表现突出,形成具有就业竞争力的语言专长,增强其职业发展潜力,提高就业质量。对于学前教育学生而言,语言专长还是求职应聘、事业发展的利器,有助于提高就业的竞争力。
(三)增强学生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能力
加强对学生语言专长的培养,一方面,对音乐、舞蹈、美术特长较弱的学生而言,毕业后可以凭借语言方面的专长在幼儿园或培训机构谋取到自己想要的工作,成为语言类项目的教学明星,赢得个人职场的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对具有音乐、舞蹈、美术等特长的学生而言,增加语言专长的训练,对他们来说又多一项拔尖技能,使得其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成为幼儿园骨干教师和管理人才的新生力量。
(四)为培育学前创新创业人才筑牢文化素质及沟通能力基础
大学毕业生要成为学前创新创业人才必须要有较宽厚的文化基础知识和能力,有较强的口头或书面沟通的能力。语言专长培养的过程中不仅注重口语、书面表达能力的实践训练和应用的指导,还注重提高沟通能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职业素养,帮助学生成为学前教育事业的创业创新人才。
三、培养五年一贯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语言专长的主要途径
(一)构建科学的语言专长培养、评价体系,推进人才培养工作
要构建科学合理的语言专长培养体系。语言专长培养体系包括语言类课程设置和语言专长考评标准的制定两大部分。
语言专长培养课程体系由语言类理论课程体系和语言类实践课程体系组成。语言类理论课程主要有:基础素质能力模块的语文和大学语文,专业基础能力模块的教师口语、儿童文学,专业核心能力模块的幼儿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专业拓展模块的幼儿园教师礼仪。语言类实践课程有:语言艺术技能实训、教育技能实训、毕业论文、顶岗实习等。
创新考核评价体系是推进语言专长人才培养的研究实践的关键。语言专长培养过程中,大胆改革考核方式和内容,推进结果考核向过程考核、知识考核向能力考核、单一考核向多元考核转变。学生参加课外语言活动或大赛,可以作为相关课程的考核评价依据。技能课程的考核采用任课教师常规考核与项目组定期验收或抽查验收相结合。学生语言专长考核评价由学校和幼儿园共同完成。
(二)创新课堂教学,推行“教、练、赛、用”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在学前教育人才语言专长培养过程中要勇于创新课堂教学,创新教学方式,运用微课等先进的手段,加强教学中的教学诊断与改进措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还要特别突出教学应用能力的培养。
学前教育专业语言类课程要推行“教、练、赛、用”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教”指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教会学生基本的语言文字能力—— 听、说、读、写能力,使学生具有幼儿园教师必备的语言表达能力。“练”指每门课程课后安排相应的语言技能训练,通过训练促进学生语言技能的提高。“赛”是指围绕幼儿教师所需要的语言技能,开展一系列语言技能竞赛。“用”是指学生参加幼儿园、培训机构的教学活动组织等社会服务活动中,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教、练、赛、用”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前教育专業学生的语言示范能力,使学生在语言教育活动设计、语言创编表演、幼儿阅读活动的组织、教学反思、家校沟通等方面表现良好。
(三)注重阅读,加强学生的人文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工具,包括听说、阅读、写作等方面。要以培养语言专长为切入点,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人文素养、职业素质。要重视语言技能中的“读”,即“阅读”。阅读是日积月累而来,没有捷径,无法回避。要列出学生阅读书目指导学生阅读,要积极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氛围,借助学院图书馆添置的电子书刊、微信阅读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阅读的效果,为学生语言专长的培养打下良好阅读基础。
以五年制大学语文课程的改革为切入点,加强学生的人文教育,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要把握大学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特点,把握大学语文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功能,注重主题群阅读材料的选编,做到阅读为写作服务,阅读与沟通相结合。此外,注意完善大学语文内容上的衔接,筑牢高职学生文化素质和沟通能力的基础。
(四)重视实践平台的搭建,加强学生的能力转化
培养学生的语言专长,要依据《幼儿教师专业标准》,结合幼儿园人才需求,搭建各种实践平台,举办各种技能竞赛,帮助学生完成从理论知识到实际操作能力的转化,成为具有较高的语言应用技能水平,较强的语言教育设计、活动组织能力的幼教人才。
开展技能竞赛,可以检测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及就业竞争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自觉学习专业知识、苦练技能,提升职业能力,为学生提供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平台。学前教育专业语言技能竞赛分两个层次开展:一是开展常规化的语言技能竞赛,如注音比赛、经典诵读比赛、讲故事比赛、征文比赛、演讲比赛、教学技能比赛;二是组织学生参加院级、市级、自治区级、国家级的语言技能竞赛。
总之,开展各项目各层次各类型的语言技能大赛和语言类实践活动,从校内的项目训练考核到校外的综合运用、技能大赛的实践检验,从系级到院级、自治区级、国家级的各项技能大赛,从中职阶段的单项技能大赛到高职阶段的五项全能技能大赛,等等,为学生的能力转化搭建宽阔的实践平台。
(五)重视利用科研成果,拓宽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思路
通过分析收集到的研究信息,可以发现国外学前教育教师的培养模式与我国有非常大的不同。他们要求从业人员要有良好语言、沟通技巧,有良好人文素养,有组织教学、建立档案、评价反思的能力;倡导“研究为本”,在课程中融入研究性学习,重视在实践中培养反思能力;从业人员必须在完成大学基础教育后,进修学前教育专业,拥有教育实践经历,等等。这些成功经验给我们的学前教育人才语言专长培养更多启发与借鉴。
在国内,分析相关研究成果,发现目前学前语言教育中的新取向,重视儿童学业语言的发展,重视培养学前教育者的语言能力和指导水平;注意到学前语言教学中更多地运用项目导向、案例教学;认识到语言类活动或技能大赛在学前教育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要当成一种常态性活动开展。还有不少典型的个案研究和有益的探索、尝试和成果可供我们借鉴。这些成果在培养学前教育学生的语言专长上有很大的帮助,我们还特别需要在语言教学应用与实践上更多地探索。
专长人才培养理念应以学生为主体,挖掘学生潜能,帮助学生人人享有出彩机会,这是符合当前高职人才培养需要的。高职五年一贯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语言专长培养是学前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的新尝试,是对高职五年一贯制专长人才培养机制的深入探索。
【参考文献】
[1]杨雯婷.课外阅读:促进高职生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J].高教论坛,2014(4)
[2]粟高燕,赵雯.中美学前教育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比较与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11)
[3]汤成麟,谢辉婷,孙甜甜.芬兰学前教育师资培养模式探析及其启示[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5(2)
[4]高润,崔映芬.北欧五国学前教育体系及对我国的启示[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8)
[5]刘思博,冯晓杭.美国幼儿教师专业标准的研究与启示[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21)
[6]周兢,陈思.学前语言教育的新取向:重视儿童学业语言的发展[J].学前教育研究,2014(6)
【作者简介】杨雯婷(1973— ),女,广西贵港人,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高职语言教学与研究。
(责编 苏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