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电商与物流产业共生体系发展研究
2019-04-29黄蔚常瑞
黄蔚 常瑞
【摘 要】本文基于农村电商的发展模式和当前的物流现状,对农村电商以及物流企业共生体系的相关理论和内涵进行梳理,提出构建共生体系理论模型,从交易成本、资源融合、经济聚合群落三个方面分析其运行机理,并结合共生体系的构件提出加强信息与资源共享、打造区域特色、注重资源互补、提高服务水平、加强技术研发、构建智能产销物流体系等建议。
【关键词】农村电商 物流体系 共生体系理论模型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1C-0063-04
随着信息技术、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迅速发展,电子商务从初级阶段逐步发展到现在相对成熟、稳定的发展阶段,并呈现都市聚集效应,进而使得农村电商市场存在巨大的空白,各大电商企业都认为农村市场是电商领域的新蓝海,以“淘宝村”形式存在的农村电商正呈现出井喷式的增长,阿里巴巴、京东商城、苏宁云商为首的三大国内电商巨头纷纷展开农村电商市场的战略布局。阿里巴巴以淘宝村为战略布局的承载点,以村、县级的整体性布局,带动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京东商城则侧重于自身物流配送体系的构建,在村县级布局时主动把控整个供应链的衔接以及整体效率的最佳配置;而苏宁云商则以授权服务点和“传帮带”服务性质的布局,推动、引导农村电商市场的发展。这一系列的发展举措使得电商平台多方交易迅速铺展延伸,促使农村电商的发展产生了质的飞跃。但这种快速发展使得农村电商与物流运输配送之间呈现出鸿沟,超预期的增长致使物流体系收、发超负荷运行,进而引发成本过高、运输效率低下、满意度不高等敏感性问题。从现在战略的角度来看,基于农村电商和物流企业的特点,面对上述瓶颈问题,采取相关企业或产业的共生将是企业/产业获得竞争优势的主要着力点。因此,农村电商和物流企业为改善双方内生、外生资源的共享、流动,进而实现机制的合作共赢,有必要构建一个合适的农村电商与物流体系。
一、共生理论及共生体系概念的引入
共生理论是由德国生物学专家德贝里在1879年首次提出,主要是用来描述自然界的两种生物为了更好地生存彼此互相依存的一种生物现象。随着社会经济以及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共生现象在现代社会已经不仅仅是一种生物现象,它已渗透到了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一些企业为了更好地应对市场的环境变化、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等而结合在一起。例如物流企业与电商企业的互利共生,它们通过相互配合、相互依靠实现企业结构的调整、资源的优化配置、核心能力的互补,进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
从供应链系统的角度来看,两个相关产业之间能否互利共生,关键在于两者之间是否能够协调一致、资源与能力是否能够形成互补优势,从而帮助企业实现业务流程的优化重组、效率的提高以及利益的增加。对于农村电商而言,良好的物流体系可以帮助实现产品的快速送达以及优质的配送服务,增强用户体验感和黏度,进而给农村电商企业带来信誉和声誉,帮助其建立自主性的电商品牌,扩大经济效益。农村电商优势的构建反过来促进物流产业的发展,产品需要量的增加可以为其提供更加稳定的业务订单,进而为物流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同时可以进一步促进物流体系的稳步提高和满足内生性高质量服务的需求,进一步增强物流产业的国际竞争性。
二、共生体系发展理论模型的构建
(一)共生体系发展理论框架。共生体不是共生单元的简单机械组合,而是对共生单元及其共生环境从物质、能量和信息关联的角度进行的系统构建。对于农村电商与物流企业而言,农村电商企业与物流企业即为共生主体,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所构成的共生网络是维系系统稳定的重要途径,彼此之间的不同组合关系组成了不同的共生模式,不同机制之间的组合就形成了共生体系的共生界面。本文在对农村电商与物流企业的内涵及基本特征分析了解的基础上,对二者形成的共生体系共生理论体系进行梳理,最终构建出“环境—结构—单元”农村电商与物流企业共生发展的理论框架结构,见图1。
(二)系统构成分析。从图1来看,共生体系由共生环境、共生介质以及共生单元构成。系统的共生环境主要是指农村电商企业与物流企业所面临的社会环境,包括科学技术、人文地理环境等主客观环境,在这一基础上共生单元相互的作用形成了一个交互式的共生结构,该结构使得两者相互作用聚焦于共生系统的共享资源,这也就意味着两者通过共享资源的形式维持系统的稳定。透过共生系统进一步细化分解到企业层面、辅助结构层面的共生结构。企业层面的共生结构主要体现在产业链上下游以及纵横延伸层次的企业的相互配合与协同,这些相关企业之间通过市场竞争、信息传递、技术共享等方式满足自身的发展。而辅助结构层面的共生结构主要是服务于共生结构的产出,它包括政府相关部门、相关企业机构以及非政府结构。政府相关部门主要是发挥监督与引导作用;相关企业主要是提供资源实现彼此共赢双收;非政府机构主要发挥民主特色,维系共生内涵文化等,它们之间的协调配合使得共享性资源的流动趋向于最有创造价值的领域,也为共生体系铸就了竞争优势。
从系统的角度来看,共生系统中各个层次的功能与作用是不同的。共生主体农村电商企业和物流企业它们之间通过相互的配合协调对资源进行整合,保持其内在的完整性以及系统功能的全面性,维持了各方时间、空间的有序性,保证其运行的有条不紊。同时,在有限的领域内吸收外界传递的最大价值的能量,保证系统平稳化运行,进而实现共生系統与外界环境的互利共生。
从共生系统内部来看,整个系统内部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推动着整个系统向更高层次稳定推进,整个推进过程呈现出螺旋式上升的状态。在农村电商与物流企业相互作用的整个系统中,企业层面的共生结构随着辅助结构的变化而产生变化,辅助结构层面的政府部门、企业机构以及非政府机构为共生系统提供了外部共生界面,通过外部界面的政策、制度、协议、激励制度等影响内部界面的发展,为内部界面可能产生的产品、服务质量等提供改进的可能,最终使得整个系统不断地提升与改进,凸显竞争优势。
(三)共生理论模型的形成机制。传统的战略理论中,SWOT分析、波特的五力竞争模型等方法告诉我们如何通过外部分析找到企业或产业的竞争优势所在,但是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当前的市场环境多样化且不确定性大大增加,产业以及企业的边界界限逐渐模糊,仅仅依靠外部环境获得竞争优势的发展模式难以持久,特别是在市场竞争较为激烈的电子商务、物流市场,作为市场上较为弱小的农村电商企业和物流企业,想要获得可持续的竞争力进一步提升是极难的,共生理论为这一发展提供了关键的理论支撑。共生理论强调共享资源的获取与利用,在特定区域、领域寻求共生,追求相互利益的均衡点。因此,农村电商和物流企业作为单独的主体,它们可以拥有自己的资源,同时也可以整合市场、行业等相关资源为自身的发展服务,并形成具有异质性、不可复制性、不完全流动的资源要素。基于这种作用模式,本文归纳总结它们相互作用的结构图如图2所示。
(四)共生理论模型。基于共生理论以及农村电商、物流企业之间的利害关系,本文构建了农村电商与物流企业共生理论模型(见图3)。在理论模型中,农村电商企业为物流企业提供稳定的业务来源,保证双方有各自利益的基准点,并以此为基础延伸其他服务业务。而物流企业为了协调两者的经营活动,充分发挥互联网经济的成本优势,迫使物流企业改善自身的业务流程以及运营成本,发挥其专业优势,进而使得商务价值链条上各方建立稳定的物流业务合作伙伴关系。其他相关企业为共生主体提供了原料、包装加工、市场的动态化信息、资金流、人才引进等多领域的资源,辅助层次的组织结构为共生体系的发展提供了引导支持、资金融通、专业技术以及相关知识的培训。在这些因素的合力作用下,共生体系才会呈现稳定的螺旋式增长。这些相关的组织与共生组织之间的合作既滿足了共生的稳定式发展,也为其创造了价值利益。
农村电商与物流企业所形成的共生体系需要保持稳定的运行,必然需要不断地进行能量的补充,类似于生态系统的能量引入,而其能量的引入来源于周围的环境。所以农村电商与物流企业共生体系能量的来源同样依托于共生环境,该共生体系源源不断地从共生环境中吸取最大价值的能量满足系统的运营。本文中共生环境简要概括为政治/政策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宏微观经济环境、地理位置/区位优势、科学技术等,政治/政策环境是农村电商与物流企业不断发展的外在推力,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各地纷纷大力发展农村电商助力于扶贫,促进各大产业的转型升级,农村电商与物流企业的发展符合国家政策的需要,因此这外力的推手推动共生体系不断向前发展。社会文化环境、宏微观经济环境则是现实发展的客观环境,既与所在地区特定的社会文化水平、习俗、区域特色等相关,也与整个国家的经济状况息息相关。地理位置/区位优势则是农村电商获得关键特色优势一大关键因素,而广西处于北部湾地区,其农产品如芒果、百香果、罗汉果、茶叶等具有对外出口和对内销售的直接优势。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推进了电子商务的科学、规范化发展,继而使得网络营销精准并且有效。GIS、射频技术、汽车、高铁等使得物流货品的运转流通更加快速便捷,并且能够有效地定位追踪等。这些共生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维护了共生体系的运营,因此它们都是整个模型不可或缺的元素。
三、共生模型的运行机理分析
结合前面所构建的共生理论模型,本文认为整个共生模型的运行机理可以从交易成本、资源融合以及经济聚合群落三个角度进行分析。
(一)共生交易成本视角。农村电商企业作为小微企业的代表,其发展虽然有政策的支持,但实际的经营成本依旧是其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农村电子商务作为互联网经济的代表,借助于低成本获得了竞争的优势。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原有的竞争优势逐渐消失,进而转向经营成本的比拼。电子商务经营成本主要来自销售商品的传递运输,物流成本的居高不下制约其进一步的发展。而对于物流企业,市场自由竞争的加剧、价格战的撕拼使得各自的损失惨重,经营成本也一直居高不下,技术、运营管理无法提到提高。基于这个前提,降低总成本和提高核心竞争力是双方迫切需要的。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双方积极需求资源配置的最优化运作,通过一定的方式加强双方的合作与协同,进而稳定维持相互之间的关系。在一定的条件下演化为互利共生的发展模式,双方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积极为企业创造价值利润。
在企业的市场竞争与行为抉择中,企业必定会在遵循成本效益最大化原则的下努力寻求最合适的资源配置方式,因此双方可以通过互利共生大幅度降低成本。在共生模式下,有效降低经营成本可以使得农村电商致力于提高服务质量以及品牌等方面的建设,更加注重丰厚价值的获取以及发展的长远性;对于物流企业,固定的业务来源首先可以有效地保持规模经济,其次可以让物流企业有足够的人力与财力专注于投入成本效用的最大化使用,充分发挥网络成本优势的边际递增优势,保持业务增长的需求和服务质量有效提高的稳定性增长的内生需求。最终在权衡利弊的基础上,实现空间价值、共享资源的最大效应化,创造更大的利润空间,维持共生系统有条不紊地运行。
(二)资源融合内生机理的视角。农村电商企业与物流企业的互利共生是在自由竞争市场机制下,企业或者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自发或者规律现象。相关产业、企业之间由于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而产生激烈的碰撞,各自依托竞争优势占领市场份额,抢占利润空间。这种“零和”博弈式的碰撞使得企业、产业开始反思最有利的发展模式,逐渐开始尝试包容、吸纳不同企业/产业、不同技术,相互沟通交流,逐渐开始构建合作互连,借助于彼此的专业优势、技术特点加强自身优势的建立,尝试构建一种合作竞争的发展模式,打破两者之间的界限,进而为构建互利共生的体系奠定可能。
农村电商企业和物流企业本就是位于产业链中下游相关联性企业,从传统战略理论、经济学理论来看,两者之间是纵向竞争关系,彼此可因业务的延伸影响彼此的利益。但是由于市场竞争,农村电商企业与物流企业意识到竞争所带来的弊端,因此双方基于共同发展的需要,相互开放系统,以包容、吸纳公共资源的为前提,进行共生性的合作。在共生性合作中,农村电商企业首先专注于农产品的销售、品牌的建立、运营维护以及公共性资源的分享,其次是以资金注入、人才分享、技术支持等方式参与到共生系统的建设。物流企业则首先专注于销售产品的运输与配送,通过改善服务质量以及配送效率维持企业的运营;其次是以技术、信息共享以及共生系统平台的建设等方式参与整个共生体系,并对平台系统进行维护升级,保证正常化运营的需要。实际情况中可以根据互利共生双方之间财力、人力、物力等资源的多少进行合理化商议,商议结果的公平与否决定着共生系统能否持久运行。只有双方认为一致公平的状况下,共生体系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才能保持一个健康的运转,给双方创造利润与价值。
(三)经济聚合群落的视角。群落这一概念引自生物学理论,在生物学上是指一定的物种在特定时间、空间以及环境中组成生物群体的集合,涵盖了生物群体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那么在经济学领域,相邻产业/企业之间为了减少需要双方时间成本、运输成本、沟通成本等成本的投入,选择相互聚集在某一特定的地点、领域内,进而使得需要双方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较低成本作用下达到相互作用的均衡状态。聚合在一起的需要双方或多方之间相互配合、相互协调,最后达到一种“1+1>2”的效果。
农村电商企业和物流企业相互渗透、相互交融,这已经成为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农村电商企业利用互联网进行销售,为物流企业提供了业务的来源,因此农村电商企业运营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物流企业效益的高低。影响农村电商企业运营状的相关因素非常多,例如售后服务态度、产品质量的好坏、品牌信任感的高低、货物配送时间的长短、配送服务质量的高低等,而这些因素或多或少都与物流企业有着一定的联系;而物流企业则为农村电商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保证了销售产品能够传递到最终的客服群体,实现产品价值的传递。它们之间的这种相互作用形成了一种相互促进、逆向反馈式改进,促进了共生体系螺旋式上升改进,提升了互利双方竞争优势。
四、总结
从农村电商与物流企业共生结构理论模型来看,农村电商与物流体系的共生体系的形成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能够带动相关产业之间联動聚合效应,对外形成宏观辐射效应,有利于吸引更多的企业进入,对整体共生系统形成结构和功能的进一步完善。为了更好地促进共生体系的发展,共生系统进一步完善和发展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一)加强公共信息平台的构建,实现资源、信息的开放共享。农村电商主要是基于小户、分散型的企业,资金能力有限,无法在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上投入大量的资金。农村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能够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但由于前期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加上市场竞争激烈,因而农村物流企业对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望而止步。但是信息技术、大数据的发展使得信息平台的建设必不可少,那么此时可以以政府为主导,采用PPP的模式引入多方资本的运作,合理地构建参与方之间的运营规则,保证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合理化操作。改变多方传统理念的“零和博弈”观点,在有限可能里寻找多方利益的共同点,实现企业盈利目标与发展的多方需求。
(二)着重打造区域特色,构建发展的持续性,注重企业资源的互补,制定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加强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其服务水平。农村电商与物流企业共生体系构建的基础往往是基于一定的区位优势、地理特色等客观条件,因此共生体系的发展首先需要将相关因素拉入体系建设之中,以其为基础进行品牌特色的建设,为共生体系的后续发展奠定基础。其次,共生体系作为一个类似于生态系统的系统结构,其运行和发展需要稳定的结构形态与功能,故对相关企业的吸引与纳入需要注重企业资源的互补性,确保其运行有条不紊。最后,注重共生体系合作双方或者是多方之间利益的分配,制定合理的奖惩机制,以激励的形式鼓励多方服务质量的改善,以顾客需要、顾客满意度为KPI衡量指标,稳定提升整体的服务质量及竞争优势。
(三)注重信息价值的分析整理,鼓励双方技术的研发与创新,构建产销结合的智能物流体系。“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使得企业之间的合作竞争不仅仅停留在人力、财力、物力等三个传统的层面上,互联网使得信息数据更为普遍,因此企业需要注重相关数据的分析,特别是这些数据隐藏在背后的规律。农村电商与物流企业也同样需要注重对日常交易处理的数据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寻找背后隐藏的顾客偏好、顾客忠诚度以及顾客感知的刺激点等,进而有针对性地进行网络营销推广以及客户需要备案等,降低储层、运输、管理等费用。同时在共生体系内,需要注重合作双方技术的交流与合作,鼓励双方技术的研发与创新,在满足双方需求的基础上试图构建智能化的物流体系,将成本最小化、利润空间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刘贵容,刘军,王哲.基于电子商务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模式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7(19)
[2]穆燕鸿,王杜春.黑龙江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水平测度实证分析——以15个农村电子商务综合示范县为例[J].江苏农业科学,2016(5)
[3]李莉.电子商务环境下生鲜农产品物流模式优化对策[J].商业经济研究,2017(19)
[4]李天天,赵宪军,等.河北省两种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模式对比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7(1)
[5]冀芳,张夏恒.跨境电子商务物流模式及其演进方向[J].西部论坛,2015(4)
[6]续秀梅.我国电子商务与物流协同发展探讨[J].商业经济研究,2017(9)
[7]田真平,谢印成.创业导向下的我国农村电子商务产业集群演进机理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7(12)
[8]武晓钊.农村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运营服务体系建设[J].中国流通经济,2016(2)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厅基金项目“广西农村电商与物流共生体系培育与发展研究”(2018KY1129)
【作者简介】常荣荣,硕士,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物流与电子商务;黄 蔚(1991— ),男,湖北黄冈人,广西大学商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技术创新及管理;常 瑞(1993— ),女,满族,辽宁开原人,广西大学商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区域经济。
(责编 黎 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