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土地开发整理模式及效益分析问题

2019-04-29塔荣昊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效益分析问题

塔荣昊

摘 要:关于土地的开发及整理是非常复杂和浩大的一项工程,它涉及到包括技术、政治、经济、人文、地理、法律等多个方面的领域。若是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土地,就可以极大促进区域生态环境的发展和改善,对于多块优良土地资源的持续利用和对于农业的增产以及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篇文章就土地管理的不同模式以及模式之间的效益问题进行了利弊分析,对于加强土地管理有着借鉴意义。

关键词:土地开发整理;开发整理模式;效益分析;问题

一、土地开发整理概述和存在问题

关于土地开发整理问题,除了需要理论指导之外,还需要专业人员进行规范化的模式操作,这样方可使环境、经济、社会效益三者统一起来,达到最大的利用值。对于我国的土地开发整理领域,还有以下的一些阻碍因素需要解决。第一,有些地区只注重开发整理模式的数量,而忽略了它的质量乃至一系列后续的问题,这使得某些原本产能效率较高的耕地没有达到之前所预期的生产水平,耕地资源以及其他一些资源容易被破坏和浪费。第二,某些开发模式在推出时,只追求和顾及了近期的利益,忽略了长远的利益,有些项目负责人是农村的小组织甚至是个体,他们在资金、资源方面都有所限制,从而缺少长远规划,只能抓紧眼前的利益。第三点,很多小型组织在进行土地开发整理时还是缺乏机制有效地管理开发问题,出现这种问题的一般是经营公司,他们管理体系有些落后,而且对于各个模式和项目的调查信息太少,所以在做出决策时很有可能会失误。

二、土地开发整理模式的内容

对于开发整理模式的内容,以下可以概括为简略的几点。

1.可行性论证。可行性论证包括该地区的生态水平与经济水平,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可能生态水平不足,而生态条件好的地区可能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在规划和设计土地开发整理模式时,要同时兼顾两点,达到两点间的一个平衡。比如说,对于辽宁阜新地区来说,开发土地模式会对当地的经济还有生态环境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种影响和循环是恶性的还是良性的,它对于经济发展是起促进作用的还是阻碍作用的。除此之外,在人力和物力方面,也需要酌情考虑,并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取舍。

2.开发整理模式的规划。在对整体进行规划时,要根据已有理论,从理论出发,根据相关要求和已有标准,对当地经济标准和生态实际情况对技术进行适应和更改,再加上专家的意见先制成计划书,再对其做一些细节性的补充,这样就可以初步达到生态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3.开发整理模式的技术指导及资金周转。这是土地开发与整理专业性最强的一环,涉及到方方面面的技术措施,其中包括农业、林业、水利工程等。而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对于数据库的建立等是对土地整改管理的重要内容,所以在对土地开发整理之前,需要正确对其进行价值评价,更好选择一种最有效的管理方式。这样在减少时间和成本浪费的同时提高效率。

4.建立相关的数据库。数据库的建设一般都是根据不同的土地开发整理模式创建的,它是较为科学的管理方法之一,在选择整理模式时,会根据生态、投资、工程等各方面的数据进行整合,从而把所有的案例共同放入逐渐完善的数据库中,这样就可以为其他的土地开发整理模式做指导。

三、如何进行土地开发整理及其模式分析

1.拓宽思路。对于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及不同模式,我们要集思广益,把工作面变得更广一点,这其中可以包含对农村土地、城镇土地等的整理。在这个问题上,首先可以考虑对农村土地进行划分,在区分区域的同时,也要处理好每个村土地之间重合交叉的部分和布局的问题。比如说,对于一部分支离破碎的土地可以先将表层的土剥离之后,再用其他的土进行填充,最后回填,这样可以让地势更利于耕种,而且也方便运用机械化的手段。

2.融资渠道的拓宽。融资渠道在整个选择模式的工作中占据重大的比例。若是当地政府与规模较大的公司一起投資以及开发新的条例,政府可以用一个合理的价格把良好土地转让给一些有能力的房产公司,并且将土地整理工作的一部分下传给房产中介完成,这样做除了可以缓解政府的压力,还可以从不同的途径获取开发资金,加快开发速度。

并且对于失去地的农民,给予一部分资金作为补偿,安排农民的工作和住宿问题,让其安心地入住到居民楼中。另外,可以采用招标的方式对开发整理工作进行支持和推进。

四、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分析。第一点,可以改良水田的新增效益。从以往的数据分析来看,在一次研究中,土地开发整理之前只有120亩,而整理后增收了4万元,这对于这一片土地来说,是最好的经济回报与增值效益。第二点,对旱地的效益也有所增长。根据以往数据显示,旱地部分的产值在改良后可以达到一千多万元,相较于之前是一个巨大的进步。第三点,水田效益也有所增加。在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实施过后,水田效益几乎是倍增。

2.社会效益分析。第一点,耕地率的新增。无论是耕地率,还是耕地面积,在土地整理之前的增长率都为0,而整理之后的面积增加了900亩。第二点,土地整体利用率的提高以及人均耕地面积的增加,对于整体环境以及经济收益方面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进步。第三点,道路密度也在整理工作之后增加。项目建设、道路建设、粮食年产量的增加。对于整个社会来说,更好地利用土地,也是在更好地规划农业用地与城市用地之间的关系,所以道路建设率是逐年增加的,粮食的年产量也是逐年增加的。第四点,社会更加稳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之间用地问题上矛盾越来越大。因为这个原因,政府推出了一项专门为惠民的工程。在对土地开发整理中不忘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质量,并且建设在标准之上的农田,这样一来可以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农民的生活条件。这也成为解决农民增收的一项基础的措施。对于土地开发整理本身,其目的就是要协调城乡之间的关系,提高农田的产出率、贡献率以及耕种的收割率。所以整理工作一定会得到农民的支持和鼓舞。

3.生态效益分析。整改工作完成后,土地的垦殖率大幅度上升,绿色植被覆盖率相较于之前也是极大增长。土地整理之后,林地面积,草地面积,农作物面积以及绿色植被的覆盖面超过百分之九十。

在整理之前,土地平整率几乎为零,之后的土地平整面积大约为一万亩。此外,土地的灾害抵抗能力有了长足的提升。整理实施过后,研究区的生态景观将被大幅度修改,也就是说,研究区的土地整理完工之后,会出现多样化的生态农业园建设区,这不仅是种植的优选之地,也是居民节假日的好去处。此外可能会在研究区内建设蓄水池,改善农业的灌溉条件,这也对局部气候起到一个调节作用。

水土保持效果以及交通条件也有所改善。劳动生产率和农业生产成本分别提高和降低。在开发整理之后,园区多出了严整而统一的沟渠,这些沟渠可以把雨水或者是江河水带到它们需要去的地方,这样一来,节省了人力资本,降低了总体的成本。

综上所述,土地整改问题是一项重要的工程,我们应当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特长来选择合理的模式。

参考文献:

[1]李发志.基于AHP与嫡权法的农用地整理潜力综合评价}D].西安:山西农业大学,2013.

[2]李志祥,刘宏娟,刘金铜,等.区域土地整理一河北省土地开发整理模式与潜力研究[M].北京:气象出版社,2013.

[3]林常春,李新旺,许眸,等.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测算研究—以河北省卢龙县为例[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0,33 (2):46-51.

[4]林勇刚,张孝成,王锐,等.西南丘陵山区县域农用地整治潜力研究[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3,30(2):15-19.

猜你喜欢

效益分析问题
坡耕地种植苎麻综合利用技术及效益分析
谈我国东北地区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
避开“问题”银行股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