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倡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初中数学教学实效
2019-04-29孙海英
孙海英
【摘要】教育是立国之本,科教兴国已经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对教学工作也更加的关注,数学学科作为初中教学阶段的基础性学科,数学学习对学生今后的成长和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因此,目前的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推进教学改革和创新,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学自学能力,保证让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学科认知和基础能力,进行有效的学习,从而不断提升初中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所以本文就对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进行分析和探究,希望能够不断提升我国初中数学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方式;自主学习;教学实效
教学就是一个教和学相结合的过程,教就是要求教师要因材施教,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流程,保证实现有效教学,而学就是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够发现相关问题,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实际学习过程中.由于初中数学学科本身有着涉及范围较广、学科内容较多,其只有靠学生多练、多学、多记,才能够不断地促进学生自身的发展,因此,在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改善课堂教学的模式,更要注重建立学生的数学自学能力,这样才能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初中数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概述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必要性
数学学科作为初中教学阶段的基础性课程,其本身就有着内容复杂、繁多的特点,尤其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都是采用灌输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讲课追求讲深讲透,一步到位,题海战术也十分普遍,这就导致很多学生认为数学学习就是做题.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完全取代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长期处在一个被动学习的模式下,一味地进行消极的学习和机械的应用,那长此以往,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会逐渐消失[1].当前新课标也明确表示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教师要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中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比如,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这章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从定义、解法和列一元二次方程这几大方面来进行充分的讨论,让每名学生都能够参与其中,充分发挥每名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共同成长.
(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作用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还能始终有效地保证学生良好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这也是符合新课标和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知识的范围和内容,相较于小学而言更加深厚和宽广,在教学过程中更加强调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灵活运用[2].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让学生在了解和掌握相关数学知识和概念的基础上,对相关的数学问题就能够进行自主的分析和解决,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求知体验,有效提升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
(三)初中学生数学自学能力培养的问题
在实际的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由于人本身就有一种惰性和依赖心理,如果在实际学习过程中,没有建立学生良好的学习心态和习惯,就不能够保证顺利地完成相关的教学任务,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3].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想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水平,就要积极改变自身的传统教学思维,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在课堂学习中爱上数学学科,建立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的能力,从而更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比如,在学习“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问题”过程中,教师就可以有效地结合实际教学的目标,以故事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实际课堂中,利用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例题,让学生能够高效、持久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二、初中数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
(一)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要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要积极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这样才能够有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此基础上,教师要不断提升课堂教学过程的创新性,以此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和动力,在新课教学过程中注重课堂提问方式的多样性,保障整个教学过程的流畅性.同时还要注重结合中学学生的个性化特征,坚持对症下药,结合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重点性的教育,让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就感,从而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更充分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不断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潜力[4].比如,在“数轴”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利用学生平时所用的直尺来进行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消除学生对学习的负担和压力,在让学生思考如何表示负数,并让学生从生活的食物中寻找到类似的物件,通过这样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轴的概念.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要想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就要注重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不仅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投入真诚的情感,真正做到尊重每名学生,关爱每一名学生,还要求学生积极协作教师的教学.教师自身要做好榜样作用,说到做到,并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也让学生了解到教师是真正关心学生的学习、成长和发展的[5].那么这就要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建立可行的评价机制,奖罚分明,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坚持有始有终,要让学生了解到其不仅在进行知识的学习,应付考试,还要让学生了解到数学学习的真正意义所在.让学生知道怎样发现问题,怎样在合作中解决问题,建立一个适合学生个体自主学习的新模式,从而逐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建立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能力,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保证学生主动学习
教师要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要注重积极运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方式,有效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不断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合作中独立,在独立下合作,大大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和质量.因此,就是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提升学生的团队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能够通过合作来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并在合作交流中获得更多的学习心得,真正做到相互帮助、相互促进.比如,在“认识三角形”这一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在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概念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让学生探究、解释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这一问题,通过学生的交流,最终形成一个清晰准确的构建.
(四)坚持因材施教,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由于每名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所以学生在知识、技能和能力等各方面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那么教师要想不断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要认识到这种差异,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教师要坚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兼顾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有效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更好地促进学生数学才能的发展.立足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布置相应的作业,这样就可以保证学生真正立足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学习,有效提升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和积极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优生的思维方式来启迪学困生,用学优生的学习热情来感染学困生,在学生思考过程中,要给学生多留一点时间,给学困生思考和回答问题的机会.对数学成绩相对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一些较为灵活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探究,从而不断扩大学生的数学知识面,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真正实现班级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三、结 语
总而言之,初中教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阶段,数学学科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提升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不断地进行自主探究和思考,不断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洪智权.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西部素质教育,2016(15):174.
[2]袁亚静.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學习的能力[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4):111.
[3]蒋佳邑.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西部素质教育,2015(1):62-63.
[4]庚琳,孙炳福.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4(5):78-80.
[5]王宝才.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3(13):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