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的“绿色金融”发展研究

2019-04-29周悦

经营者 2019年5期
关键词:绿色金融政策建议供给侧改革

周悦

摘 要 本文基于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大背景,运用文献分析法和逻辑推理法,分析“绿色金融”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发展要求,在借鉴国外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分别针对政府、金融机构与企业提出政策建议,旨在推动我国实现“绿色经济”发展,进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供给侧改革 绿色金融 现状 原因 政策建议

一、引言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增速放缓,面临下行压力。当前经济下滑的根本原因是结构性问题,供需错位是问题实质,传统的需求侧管理难以解决当前问题,因此必须从供给侧进行改革探索(贾康、苏京春,2014)。发展绿色经济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金融是现代经济发展的核心,因此发展绿色经济必须发展绿色金融。(麦均洪、徐枫,2015)运用联合分析法得出了制约绿色金融发展的因素:绿色金融带给金融机构的效用不高、企业还款能力不足、政府的外部监管不足、激励约束机制不完善等是造成绿色金融发展不足的重要原因。(赵宇杰,2006)研究表明我国金融市场80%依赖于银行间接融资,因而商业银行在金融发展中起关键作用。对商业银行实施绿色金融,国外的学者常常将之称为赤道原则(Scholtens和 Dam,2007;Wright,2012)。(马俊,2015)提出要激励金融机构将金融资源投资于绿色产业,必须提高绿色项目的投资回报率。(王军华,2000)指出发展绿色金融既要建立绿色金融的间接融资渠道,也要建立绿色金融的直接融资渠道。

目前的研究大多局限于对“绿色金融”的单独思考,或者结合国外经验提出政策建议,但并未结合我国具体国情针对性地提出,故而,本文基于我国供给侧改革的具体国情,讨论“绿色金融”在当前的发展现状与原因分析,并针对政府、金融机构与企业分别提出发展改进措施建议,对促进我国“绿色金融”发展有一定的现实可行性。

二、基本概念与理论分析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含义

“供给侧改革”概念出现于中共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均强调要促进产业走向高质量发展,不能只刺激需求端,而应同时推动需求端与供给端共同发力。“供给侧改革”旨在解决我国长期以来的结构性不平衡发展,即回到提供创新本源的供给端,改善供给制度,优化发展新制度,促进供给的有效提供,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相关研究表明对供给侧的改革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对劳动力的改革、对以土地为代表的自然资源的改革、对资本的改革、对创新力量的改革、对制度体制方面的改革。发展“绿色金融”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

(二)“绿色金融”

1.背景与含义。绿色金融由绿色文明演变而来,即追求环境与人类的和谐共存。从全世界来看,自工业革命以来,全球工业水平达到了空前的发展,但伴之而来的是全球环境的破坏;单从中国来看,我国一直依赖于高污染、高能耗的重工业发展经济,后果便是经济与环境的不协调、不可持续发展。21世纪后,人类开始意识到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性,绿色观念开始深入人心。而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发展绿色经济便要求发展“绿色金融”。关于“绿色金融”的内涵,目前广为接受的概念是:金融部门作为国家实现保护环境、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职能部门,应把国家相关政策贯彻于金融营运战略管理之中,将国家战略细化于部门的具体目标、具体业务运作上。“绿色金融”要求金融部门将资源融通于促进绿色发展的相关活动中,为其提供资金资源。

2.发展要求。发展绿色金融,实现环境保护及污染物治理的背后首先需要有强大的资金支撑,这部分资金仅仅依靠政府政策拨款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建设绿色金融体系来予以支撑;其次需要金融机构增强其社会责任感,积极投身于绿色金融体系建设;另外还要求全社会树立绿色经济价值观,营造全社会提倡绿色经济,发展绿色金融的良好氛围;商业银行处于金融系统的核心地位,要求其主动担负起供给侧改革的使命,积极发展绿色金融,总之,发展“绿色金融”离不开政府、金融机构、企业、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

3.发展意义与必要性。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创造了世界奇迹,然而,经济增长却面临许多问题:GDP的核算并没有将环境污染、资源浪费考虑在内,我国的经济增长注重“量”而忽略了“质”;我国高科技产业不够发达,经济发展依靠原材料或半成品的生产,会造成自然资源的严重消耗;我国人口众多,人口增长超出自然界可承受范围。以上因素导致了我国自然资源的严重浪费,这客观上要求实施绿色金融政策。

當前,在国家提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与重要趋势,发展“绿色金融”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增强金融机构社会责任感,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绿色金融”的发展机遇

我国“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鼓励支持绿色经济发展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供给侧改革在调整经济结构的同时,必然要求相应的金融结构得到匹配调整。国家提出的“供给侧改革”强调要通过实现要素与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提高经济效率来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其主要改革目标之一——以土地为代表的自然资源的改革正好契合“绿色金融”的发展理念。发展“绿色金融”能够提高生态环境建设,实现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不对环境与社会造成伤害。故而,在当下国家国家提倡转换经济发展方式,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大趋势下,“绿色金融”发展是必然选择且面临许多发展机遇。

三、发展现状

(一)国外的现状

国外的大量学者对“绿色金融”进行了许多研究,对我们有极大的借鉴意义。环境风险:在对一笔贷款进行风险考察时,要专门针对该项目对环境的影响进行风险测度,对项目的环境风险进行评级;环境会计:建立一种环境会计准则,将各种环境信息反映在会计报表上,以便投资者和债权人利用这些信息对企业的环境措施进行前景分析与投资决策;环境管理:在金融机构内部建立环境管理体系,通过环境管理组织化建设,实现金融机构对企业的环境风险的专业化管理;绿色金融工具:即金融机构进行金融工具创新开发出针对性产品促进绿色产业发展,目前国外产品主要有:绿色贷款、绿色金融债券、绿色回购协议与绿色产业基金;法律法规建设:突出政府和行业协会作用,政府应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制定行业规章,发挥引导作用。

(二)国内的现状

国内对于绿色金融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研究起步较晚,发展较为落后。政府推动建立的绿色金融法律法规体系建立刚刚起步,还未出台关于“绿色金融”发展相关的指导性文件,相关的行业规章也并未落实;金融机构并未实现绿色管理,在业务管理中并未考虑对环境风险的鉴别与防范;在全社会层面,目前还未形成发展绿色经济的理念,对绿色价值的认同感还不强,各部门的社会责任感还不高;绿色经济体系还未建设全面,从事绿色经济的企业数量较少。

四、绿色金融发展滞后的原因

(一)政府方面存在的问题

政府官方并未对“绿色金融”的概念给出一个统一而明确的详细定义,对绿色金融的定义与界定存在理论冲突;对于实施绿色金融相关政策配套的具体实施细则存在制度空白,各部门之间的战略措施不协调;对绿色金融相关的法律与监管体系建立不完善,责任不明确,执行力低下;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共享机制;中央与地方、政府与市场的利益冲突与博弈造成绿色金融人建设阻碍重重,责任主体不明确。

(二)金融机构方面存在的问题

金融机构也是以营利为目标的企业,其要求实施绿色金融带来的风险与取得的收益成正比,目前大多数绿色产业的投资回报率不高;商业银行实施绿色金融是其承担社会责任的表现,但大多数银行都以利润最大化为主,承担社会责任为辅;金融机构开发绿色金融产品的积极性不高,产品种类有限,覆盖范围较小;绿色信贷期限短,难以满足贷款需求;绿色保险险种单一,覆盖范围极其狭窄;绿色信贷刚刚起步,直接融资渠道堵塞;缺乏针对绿色金融产品开发的专业性人才培养。

(三)企业方面存在的问题

企业以追逐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在追求其自身发展时往往忽略其带来的负外部性影响,没有承担其应有的社会责任;不顾相应的法律法规,片面追求利润,超标排污,破坏生态资源;目前我国专门从事环保治污、节能服务、绿色制造、新能源开发、绿色建筑和循环经济生产的企业数量不多;从事绿色经济的企业自身风险管理不到位,轻资产性不符合银行的贷款要求。

五、发展途径的探索

(一)政府

在全社会推广绿色金融理念,提高绿色金融发展的战略地位,积极参与相关的国际合作项目,借鉴国外发展经验;利用财政性措施引导绿色金融发展,比如政府采购时选择符合绿色发展理念的产品;鼓励金融机构开发绿色金融工具;发挥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带头作用,主动补贴支持绿色贷款与绿色保险等领域;政府建立跨部门协调和信息共享机制,使绿色金融概念在政府层面被接纳与认识;监管部门要推进产权清晰建设,如规定具体的排污权、碳排放权;建立第三方绿色金融评估机构的发展,提高绿色金融服务水平;政府同时应强化消费者的绿色环保消费意识,同时促进绿色产业的建设,构建完善的绿色经济圈。

(二)金融机构

我国金融业处于国民经济的中枢地位,利用其金融手段、金融创新可以影响经济资源配置,实现产业结构优化。金融机构应树立起社会责任担当意识,主动承担起发展绿色金融的支撑力作用,积极构建绿色金融产品体系建设,具体做法为:银行业要积极落实政府相关的绿色信贷政策;证券业积极发展绿色债券市场,拓宽绿色产业直接融资渠道;保险业要强化对环境风险的绿色保护力度;商业银行应针对绿色企业的特定实施差异化策略,创新担保形式。

(三)企业

各企业部门应加强自身环境风险管控,并定期生成环境风险报告供金融机构参考,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定期进行环境风险压力测试;定期开展绿色经济发展宣传教育活动,引进绿色金融创新方面的人才以便于与金融机构的合作;绿色产业部门应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其项目投资回报率,吸引投资者投资;加强社会责任感建设,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各部门相互监督,合规经营。

六、结语

实现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是我国的基本国策。然而,目前我国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绿色金融发展是供给侧改革与“十三五”規划的重要内容,以上都要求“绿色金融”必须得到大力发展。因此,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应共同努力使金融资源能够被合理利用到保护环境、资源节约型的产业,进而推动我国产业升级,使清洁能源、节能交通等环保型产业能早日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并完成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实现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作者单位为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 “供给侧改革”的内涵及其实施路径[J].中国总会计师,2015

(11):16-17.

[2] 赵宇杰.中国金融体系型态演进:以金融市场为驱动力[J].金融研究,2006(07):65-70.

[3] 高建良.“绿色金融”与金融可持续发展[J].金融理论与教学,1998(04):20-22.

[4]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绿化中国金融体系”课题组,张承惠,谢孟哲,田辉,王刚.发展中国绿色金融的逻辑与框架[J].金融论坛,2016,21(02):17-28.

[5] 陆岷峰,杨亮.供给侧改革下商业银行机遇、使命与对策[J].西南金融,2016(03):3-7.

[6] 麦均洪,徐枫.基于联合分析的我国绿色金融影响因素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5(05):23-37.

[7] 马骏.论构建中国绿色金融体系[J].金融论坛,2015,20(05):18-27.

[8] 王军华.论金融业的“绿色革命”[J].生态经济,2000(10):45-48.

猜你喜欢

绿色金融政策建议供给侧改革
新常态下发展绿色金融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
国际绿色债券的发展趋势及我国应对之策
我国绿色金融在发展中如何面对当前的机遇和挑战
绿色金融在石油石化行业的运用研究
江苏省中小企业融资现状调查与思考
科研经费管理政策改革研究
城市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人才领域也需“供给侧改革”
韩媒:抓住中国“供给侧改革”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