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写人叙事散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探究
2019-04-29朱满华
朱满华
摘要:读写结合,以读促写,是作文训练的必由之路。要想写出好文章,多读书、读好书才是正道。当然,读书还要讲究方法,要从书中得到自己需要的东西,为我所用。教材中所选的文章都是几经筛选的经典作品,隐含着很多写作知识和技巧。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品味、掌握文本中的写作技巧,以便于让他们在更为直观的体验中提高写作能力。
关键词:写人叙事类散文;读写结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9)05-108-1
什么是读写结合?顾名思义就是阅读和写作的有机结合,但不是简单的相加。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句话就道出了“读”与“写”的关系,虽然讲的是诗歌,但也适用于其它文体。
一、整体感知,强化文体意识
关于散文,季羡林说过这样一段话:“我发现,中国古代优秀的散文家,没有哪一个是‘散的,是‘随的,正相反,他们大都是在‘意匠惨淡经营中,简练描摩,煞费苦心,在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的选用上,狠下工夫。”我们的写人叙事散文因为选材的丰富性,如果不在文章的构思上“煞费苦心”,很容易变成一盘散沙,即使读者磕磕绊绊地读下来也会不知所云,所以无论是读还是写一篇散文首先要拎出它的“神”,即文章的线索。因此,在写人叙事散文中,一般以“时空”“事件”“物象”“情感”“人物”“事情的发展顺序”为线索,这些在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选文中都能找到相应的实例,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通过整体感知,去体会“散而不乱”这个第一要义。
二、局部精读,品味语言特色
著名作家李广田曾经用这样几个词来概括散文的语言特点:明白、晓畅、自然有韵味,强调了散文语言的平实与自然。但这并不意味着散文的语言就是大白话,它首先要做到平实自然而富有表现力。《我的一位国文老师》中的外貌描写堪称经典:“头很尖,秃秃的,亮亮的,脸形却是方方的,扁扁的”,“他的身材高大,但是两肩总是耸得高高,鼻尖有一些红,像酒糟的,鼻孔里常常藏着两筒清水鼻涕,不时的吸溜着,说一两句话就要用力的吸溜一声,有板有眼有节奏,也有时忘了吸溜,走了板眼,上唇上便亮晶晶的吊出两根玉箸,他用手背一抹。”没有华丽的辞藻,但抓住了人物外貌特征,并辅以略带夸张的语言,一个长相古怪的人物出现在我们的脑海里,在阅读过程中要指导学生细细地品味这种“人像勾勒式”技法。在人物性格的塑造上运用细节描写,一系列的动词生动传神,“耸”“藏”“吸溜”“吊”“抹”,一个不拘小节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其次,便是无论写人还是叙事都要“有感情”,这是散文语言的基本特征。在《我的母亲》中,胡适运用了较多的数量词,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去体味,如“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的笨笔写不出一万分之一二”,“如果我學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这些数量词语的运用让我们切实体会到了作者对母亲的同情和尊敬。最后,散文的语言也要有波澜。季羡林关于散文的语言有这样的建议:“文学最忌单调平板,必须有波涛起伏,曲折幽隐,才能有味。有时可以采用点文言词藻,外国句法;也可以适当地加入一些俚语俗话,增添那么一点苦涩之味,以避免干燥无味。”在这一点上,梁衡的《把栏杆拍遍》就是很好的范例,在表现辛弃疾的“凛然杀气和磅礴之势”时,引用了《破阵子》;在表现辛弃疾被迫脱离战场的无奈时,选择了《水龙吟》;在突出辛弃疾的寂寞时,又选取了《水调歌头》。这些诗词的运用,既增加了散文语言的诗意,又让读者感同身受。生动曲折而又富有情感的散文语言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教师带着学生“设身处地”去阅读品味,在写作时“身临其境”地去感受,用最贴切的文字表现出来,并且进行不断的打磨。
三、总结技巧,尝试模仿创新性写作
在对写人叙事类散文进行阅读指导时,教师要提醒学生通过阅读文本有意识地去体会归纳作者的艺术技巧,那样就是在读和写之间修筑了一座桥,否则学生便会觉得无所适从。归纳起来,写人的技巧有:(1)正面描写,抓住人物的外貌、行为举止,如《我的一位国文老师》中对于徐锦澄的外貌和行为习惯的描写,直接可以看出他相貌古怪,不拘小节。在这里,要特别提醒学生,外貌描写也是为刻画人物性格服务的,所以在对外貌进行描写的时候,要注意这一点,不能为了写而写。(2)侧面烘托,即通过其他人物或环境来刻画人物。如《鞋》的故事里通过柳嫂的一段话,侧面表现出小书绫的胆小。在《铃兰花》中作者营造“地狱”阴暗、恐怖的氛围来烘托“我”的恐惧心理。(3)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等可以把人物表现得生动灵活。在叙事时,结构上“一线串珠”,取材上丰富多样,剪裁适当,语言方面叙事抒情议论相结合等等。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主张将阅读与写作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即将阅读获得的经验运用到写作中去,学以致用。在整体把握和局部精读的基础上,归纳出一系列写作技巧后,就可以让学生尝试进行写作,写作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模仿和创新。
四、多读速写,点燃学生写作激情
散文区别于其他文体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它抒写的是作者真实的“所思所感”,一个“真”字决定了一篇优秀的散文必须是作者有所思有所感,然后用文字将它记下来,再辅以一定的技巧手法。在我们散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在课堂上带着学生品味模仿散文优美的语言,可以通过课文和学生一起总结写人叙事类散文的写作技巧,但这一切都要建立在学生有“所思所感”的基础之上,不然就失去了散文的根本——真。
在前文中,笔者提到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写人叙事散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段来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但这毕竟是暂时的,而且还要有一定的契机,所以教师要想在阅读教学中有用武之地,首先必须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纵观现在的高中生,学习任务非常繁重,每天的生活轨迹就是教室——食堂——教室,枯燥单调的重复生活,很难让他们有“所思所感”的机会,即使有也很快被大量的题目“淹没”了。另外,高中生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思想还不够成熟,加上平时跟社会接触的机会较少,所以他们平时关注的多为一些“快餐文化”,如明星、体育、漫画等等,而不会去关注人、人生、社会等,也就不会对此进行深入的思考,没有所思所感,也就没有写作散文的“源头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