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线型切割吻合器和管型吻合器在胃癌患者中的应用
2019-04-29敖春波
敖春波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肿瘤外科 (内蒙古呼伦贝尔 021000)
胃癌是临床较常见的一种疾病,也是世界卫生组织较为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经调查发现该病发病率呈日益上升趋势,若不及时对患者进行有效治疗,将危及患者生命[1]。目前临床上采用手术方法治疗胃癌患者,但是在术中选择合适吻合器十分重要,与改善患者预后密切相关。本研究探讨直线型切割吻合器和管型吻合器在胃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10月70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方法分为两组,各35例。试验组男18例,女17例;年龄35~89岁,平均(62.03±1.21)岁;病灶组织位于胃大弯处9例、位于胃小弯处7例、位于胃角处7例、位于胃窦处5例、位于贲门处7例。对照组男17例,女18例;年龄36~89岁,平均(62.05±1.25)岁;病灶组织位于胃大弯处11例、位于胃小弯处6例、位于胃角处6例、位于胃窦处6例、位于贲门处6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均符合胃癌的诊断标准,经相关检查确诊;(2)愿意参加本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3)无药物过敏史;(4)认知功能正常。
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器质性病变患者;(2)病灶组织存在远端转移等情况患者;(3)合并精神性疾病患者;(4)处于昏迷阶段患者;(5)合并肺部感染、颅内感染等疾病患者;(6)患有脑卒中、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疾病患者。
1.2 方法
两组均实施胃癌远端胃大部切除术消化道重建术治疗,于麻醉后游离患者十二指肠,且对十二指肠残端采用胃肠缝合器GF-1进行缝合操作,然后切断,并对残端进行包埋;其次游离胃大小弯,切除胃远端,然后在胃后壁做切口,吻合空肠部后缝合系膜肠,尽量靠拢吻合器,待血运良好,无扭转等现象发生后应用吻合器缝闭胃残端。对照组应用直线型切割吻合器;试验组应用管型吻合器。
1.3 临床评价
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体重及血红蛋白、白蛋白水平。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比较
试验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比较(±s)
表1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比较(±s)
术后肛门排气时间(h)试验组 35 162.30±12.05 185.98±18.52 52.12±12.25对照组 35 192.25±16.85 252.12±15.85 53.52±12.45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t 8.56 16.05 0.47 P<0.05 <0.05 >0.05
2.2 两组并发症比较
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比较[例(%)]
2.3 两组体重及血红蛋白、白蛋白水平比较
试验组体重及血红蛋白、白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体重及血红蛋白、白蛋白水平比较(±s)
表3 两组体重及血红蛋白、白蛋白水平比较(±s)
试验组 35 55.23±2.32 112.32±8.52 35.65±2.45对照组 35 50.02±1.32 100.01±5.65 30.02±1.14 t 11.55 7.12 12.33 P<0.05 <0.05 <0.05
3 讨论
胃癌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病死率较高。目前临床上选择手术方式治疗胃癌患者,以胃癌远端胃大部切除术消化道重建术为代表,但患者易在手术治疗过程中出现吻合口漏、吻合口狭窄、吻合口梗阻及吻合口出血等一系列并发症,因此,临床上认为选择合适的吻合方法十分重要[2]。经调查发现,手术治疗中吻合的处理质量能够直接影响预后,以往临床选择手工吻合方法,但是效果不理想,因为该方法无法保证胃部吻合牢固及有效,仍存在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可对胃癌患者的身体恢复造成不利影响,因此,我院建议应用吻合器,其具有快捷、简单、准确等优势,能够在扩大手术范围的同时实现该手术治疗的机械化。同时,其能进一步提高手术安全性,因此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及推广,尤其是应用于连接吻合缝合过程,因手术部位较深,无法完全暴露,增加医师操作难度,若选择应用吻合器,则能够避免以上现象的发生,即在术中进行准确及牢固的吻合,对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具有积极作用[3-4]。
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田传兴[5]研究结果相似。术中应用管型吻合器的优势在于:(1)操作简单、方便,一定程度上缩短了手术治疗时间;(2)能够进一步增加切割内径,以便降低吻合口狭窄等不良事件发生率。但该吻合器同样存在缺点,即不适用于存在组织水肿患者,因此在临床上并不能完全代替手工吻合方法,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吻合方法;此外,医师需熟练掌握手工缝合技能,以提高手术治疗效果[6-8]。试验组经治疗后体重及血红蛋白、白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管型吻合器能够发挥显著疗效,对改善患者预后意义重大。
总之,管型吻合器应用于胃癌患者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能够在缩短手术时间的同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