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转型中的上海工艺绘画教育

2019-04-28汪涤

创意设计源 2019年1期
关键词:手工艺转型

摘 要 工艺绘画教育在工艺美术教育中具有特殊地位。本文以现代化进程视角,通过研究上海市工艺美术学校工艺绘画专业1978级师生群体的教学和创作,从上海地区工艺绘画教育的历史、现状和经验三个方面,探究工艺绘画教育的兴衰与转型再生。

关键词 工艺绘画; 手工艺; 转型

引用本文格式 汪涤.转型中的上海工艺绘画教育——以上海市工艺美术学校1978级工艺绘画班为例[J].创意设计源,2019(1):67-71.

Shanghai Modern Decorative Painting Education

——Taking Decorative Painting Class of 1978 in Shanghai Arts & Crafts College as Example

WANG Di

Abstract Decorative painting education has a special status in Arts & Crafts education.This pap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odernization process, studies the teaching and creation of the class 1978 teachers and students majoring in process painting in Shanghai Arts & Crafts College, and explores the rise and fall of crafts painting education and its transformation and regeneration from the history, status quo and experience of crafts painting education in Shanghai.

Key words Decorative painting;Arts & Crafts;Transformation

工艺绘画又称“装饰绘画”,是表现形式具有浓郁装饰性的画种。工艺绘画是我国工艺美术产业中的一个应用面比较广泛的门类。吴山主编的《中国工艺美术大辞典》认为装饰绘画既包括用特殊工艺材料和手段制作而成的漆画、刺绣、壁毯等,也包括用一般绘画材料和工具绘制而成的装饰壁画、广告画等。[1]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的一些工艺美术院校就开设了工艺绘画类专业。上海市工艺美术学校(今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是上海地区主要开设此专业的院校,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和优势。1978年是改革开放的启动之年,上海市工艺美术学校迎来了发展的绝佳机遇,工艺绘画专业招生达53人,当年其规模在学校各专业中居于首位,也是该专业历史上的顶峰。1978级工艺绘画班堪称上海地区工艺绘画教育的鼎盛时期,以其为中心进行分析将有助于我们了解工艺绘画专业在工艺美术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

一、改革开放前的上海市工艺美术学校工艺绘画专业

上世纪五十年代,为了保护传统手工艺、满足工艺美术的生产发展,国家在一些重点城市建立工艺美术专业院校。20世纪五六十年代,除了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以外,全国各省市手工业局(或称轻工业厅)都开始建立中专层次的工艺美术学校,这是工艺美术学校教育的主力军。在文革前创办的工艺美术学校有苏州工艺美术学校(建立于1958年)、厦门工艺美术学校(建立于1958年)、北京市工艺美术学校(建立于1958年)、上海市工艺美术学校(建立于1960年)、河南省工艺美术学校(建立于1962年)、青岛工艺美术学校(建立于1963年)等。上海市轻工业局于1960年2月向中共上海市委提出创办工艺美术学校的请示报告,得到市委工业工作部、教育卫生工作部的同意。上海市工艺美术学校(简称上海工艺美校)于1960年4月试办春季班,首届招收初中毕业生164人,学制3年,校址在圆明园路43号。同年8月再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改为4年[2]。1960年,学校招收漆雕、玉雕、木雕、牙雕、织绣五个专业。相比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早期开办的染织、陶瓷和装潢设计三个系,上海市工艺美术学校在传统手工艺学科的设置方面更为齐全,招生数量更加庞大。在同类型的中专学校中,大多数学校兼招商业美术、玩具等专业,传统手工艺专业优势并不突出,仅有北京市工艺美术学校可与上海市工艺美术学校比肩。

从全国范围看,上海市工艺美术学校还有一个特色专业,这就是1962年学校开设的陶瓷彩绘专业,该专业1963年改称为工艺绘画专业。中央工艺美院1958年曾将装潢设计系改为装饰绘画系,从名称上似乎接近工艺绘画,然而从其下设的商业美术、书籍装帧、装饰画(后改为壁画)三个专业工作室看,更多具有现代平面设计的特点,中国传统工艺绘画的特色很少。[3]北京市工艺美术学校主攻景泰蓝等金属工艺,未开设工艺绘画专业。开设工艺绘画专业的多为南方的工艺美术中专,比如苏州工艺美术学校和厦门工艺美术学校。相比于苏州、厦门工艺美术学校,上海市工艺美术学校的工艺绘画专业有着更为强大的手工艺学科背景以及更为丰富的美术界资源。上海市工艺美术学校建校之初就有不少画家加盟其中,国画家申石伽就是学校的主要创建专业教师,而黄宾虹的弟子顾飞、王康乐、吴昌硕再传弟子曹简楼以及张大千的女弟子郁慕洁、孙悟音等都被吸收进学校,此外还有从浙江美院国画系毕业的青年教师姚有信等。从师资方面看,上海工艺美术学校的工艺绘画专业几乎是由清一色国画家组成的班底,堪称一个规模完整的中国画院或是国画系,这在全国范围的工艺绘画类专业看也是少见的。

工艺绘画专业除了附设一些素描、色彩等西画基础课程和图案课程之外,完全以国画山水、花鸟、人物为课程内容。四年教学中,申石伽等从临摹入手,穿插写生,进而创作摸索出一条适合现代学校的国画教学的规律。申石伽等还编选山水花鸟、人物画讲义,将课程逐步系统化、科学化。特别是讲义的编写工作,在全国国画专业教学中都比较少见。这届绘画班的教学非常扎实,21名同学中培养出蔡天雄、汪凯民、许韵高、林凡、陶亚杰、杨怀琰等一批上海知名中国画家。[4]他们大都分配在上海工艺美术工厂、工艺美术研究所、刺绣厂等工艺美术专业系统,从事出口性质的竹帘画、书签等工艺绘画的设计与创作工作。工艺绘画专业的师资还承担了学校其他手工艺专业大量的中国画教学任务。从工艺美校现有档案看,1960年玉雕专业一、二年级中国画课程每周上课时数为9课时,三年级也达到每周6课时,山水花鸟人物都学。中国画总学时达到840课时,远超图案的280课时、雕塑的175课时,这说明中国画在专业课程中的重要地位。由于课时较多,教学质量高,手工艺专业的学生普遍具有较高的绘画素养,从中培养出不少知名的工艺家兼画家。玉雕专业1960级学生萧海春在学期间对书画兴趣浓厚,进入上海玉雕厂之后又能将绘画造型能力融入玉雕设计之中,对玉雕的创新发展做了重要贡献,在1988年被评为第二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从中可见工艺绘画教学与手工艺教学之间的交融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文革爆发后,各大高校纷纷停办,上海市工艺美术学校也于1970年一度停办。然而随着1972年中美关系的恢复,出于对外出口创汇的需要,学校又于1973年在嘉定县外冈镇恢复了办学。当年学校就招收工艺绘画班36人,是八个专业中规模最大的。上海市工艺美术学校重办之后不仅申石伽、曹简楼等老教师返聘继续担任中国画教学的教师,而且第一届工艺绘画班毕业生汪凯民于1973年、林凡于1974年也陆续从企业被召回担任青年教师。文革中高校系统受灾严重,高校美术的教学受到很大干扰,整个文革中几乎没有招生,上海市工艺美术学校工艺绘画专业反倒有一定延续性,师资梯队更为整齐,教学规模也更大,受到干扰也较小。由于有了相对稳定的教学体系,1973级工艺绘画班专业学生中走出了陈振濂、林琳、张苏中、张如波、沈成旸等书画名家和设计师。同时,工艺绘画专业教师也还从事其他手工艺专业的教学,在这些专业中出现了谷文达、朱敏等一流的中国画家。可以说从1973年复校到1978年全面正式招生的这五年,工艺美校及其工艺绘画专业的师资处在恢复和积累階段,为以后的全面发展打下了基础。

二、上海市工艺美术学校1978级工艺绘画班

正是有了1973年以后几年的积累,改革开放之初上海市工艺美术学校的教学较之刚刚恢复的许多高等院校质量更高,更为正规化,达到声誉上的巅峰时刻。1978年,学校采取以面向全社会招生的方式招生,而不是之前的定点招生,培养类型也恢复为正式的中专生而非技校生,许多高中生慕名而来,宁愿放弃高校录取机会,也要选择上海市工艺美术学校,究其原因正是因为学校高水准的专业教学。1978级工艺绘画班(简称78级工艺绘画班)规模进一步扩大,招生53人,分为两个班,这是当时上海市工艺美术学校规模最大的专业,也是该专业历史上最大规模的。[5]

1978年一1979年,许韵高、蔡天雄先后从上海工艺美术工厂调回,加上1973年起任教的汪凯民、林凡都是刚过而立之年,创作和教学经验丰富,他们完全接替了申石伽等第一代工艺绘画师资,成为第二代师资的核心力量,1978级是他们共同执教的第一个工艺绘画班级。申石伽等老先生虽然退休,但依然关心学校发展,继续编写教材,在1979年出版了《山水画基础技法》一书,将工艺美校的教学经验向社会推广,成为国内非常早且影响极大的国画教材。蔡天雄等青年教师也与上海画坛陆俨少、谢稚柳、唐云等大师级人物建立了广泛的学术联系。这些师资力量上的保障使得1978级工艺绘画班能够得到高水准的专业教学。

当时工艺绘画专业学生一年级接受全面的基础学习,二年级之后分专业学习,蔡天雄、许韵高教山水画,汪凯民、陶俊华教花鸟画,林凡、殷介宇、王白水、张萍华等教人物画。工艺绘画专业的老师们在中国画教学中强调临摹、写生、创作循序渐进。临摹课程每个教学单元大致进行四周,教师一般布置大量临摹作业,据1978级学生万芾回忆,当时一个教学单元作业量相当大,要交团扇临摹15张,但是学习下来对学生非常有益。这种教学方式来自申石伽等老先生,但是临摹的强度和难度都大大提高。临摹教学上还强调古代精品大画临摹,比如林凡老师就指定周昉《簪花仕女图》、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任伯年《群仙祝寿图》等名作。由于当时印刷复制品数量有限,林凡老师首先从图书馆借来大画册自己临摹一遍,再让学生用灯光拷贝箱拷贝自己的摹品,师生教与学都非常严谨认真。正是有了这一临摹强度和难度,绘画班学生日后在深造和工作中才得心应手。比如毕业生何曦、王天德考入著名高等艺术学府——浙江美术学院国画系后发现系里老师要求临摹的作业他们早已在工艺美校就临过了,上海市工艺美术学校在临摹方面完全是一流大学水平的。

1978级的老师们年富力强,精力充沛,每学期课程都排得很满,一般一个人要上将近二十余周,几乎从头至尾都和学生们一起住在外冈校区。由于师生之间年龄相差不大,又经常能够见面,故而相处十分融洽,教与学相得益彰,学生进步很快。这些绘画班学生不仅学习中国画也学习西画,诸如余友涵这样的中国当代艺术的开创性人物曾经是他们的素描教师。每周六下午没有专业课时,都会邀请社会上知名文学艺术家前来讲课,1978级学生邵伟记忆中上海音乐学院谭冰若教授曾来嘉定举办讲座。校内外的教学资源使得学生们具有了扎实的传统功夫以及开阔的现代视野。

1978级绘画班学生在工艺美术系统中非常抢手,1980年学生从黄山归来举办画展,时任上海市手工业局局长、书法家胡铁生亲临观看,对之高度赞赏,并说不能让这些学生流失到手工业系统以外,可见对其重视程度。三年学习后,这些学生一部分在手工业局、纺织局旗下的工艺美术工厂、印染廠从事设计工作,还有一部分同学分配到上海博物馆临摹古画,另一些同学到银行系统从事美术、书法工作。由于有扎实的中国画手绘能力,他们进入工作岗位后能够很快上手,全面开展工作。比如,毕业生胡绪雯、陈伯瑾等五人进入上海博物馆临摹组,上海博物馆临摹修复组要求这些年轻人临摹古人青绿山水作为考试内容,这些绘画班的女孩子们毫不费力地完成而且一口气画了五张,让谢稚柳等老专家们大为惊讶和赞赏。

在三年的上海市工艺美术学校教与学中,绘画专业1978级师生之间结下了深厚的友情。上海市工艺美术学校的专业训练也让同学们受益匪浅,他们牢记蔡天雄等老师的毕业赠言:“你们只要在绘画专业上一直坚持,二十年后将是你们的天下。”经过多年发展,何曦、王天德、李明晓、胡绪雯等在国内一流的美术机构诸如上海中国画院、复旦大学、东华大学、上海博物馆等担任教授级专业画师、设计师。万芾、邵伟、陈克勤、王金秋等后来回到上海工艺美术学校任教,成为学校工艺绘画学科新一代的骨干。

三、上海手工艺转型背景下的工艺绘画专业

1978级工艺绘画班之所以成为上海工艺绘画教育中的鼎盛时期,是因为其有着深层次的历史背景。当时从社会需求看,工艺美术行业正从传统手工艺转向现代设计,满足人民日常消费需求的设计专业越来越受欢迎,1978级的招生中出现了家具造型专业,1979年则首招日用品造型、包装装潢专业。如果说传统手工艺需要强大的绘画基础的话,当时新生的现代设计专业也非常需要绘画、现代美术的素养。故而,工艺绘画专业在这种转型中非但没有衰弱反而更强大。当时上海市工艺美术学校将手工艺专业划为工艺雕刻、工艺绘画两大类,其中工艺绘画类中包括不少传统刺绣、织绣专业。可见这一时期工艺绘画专业已经承担一些带动老专业转型的任务。工艺绘画专业的中青年教师较之老一代文人画家已经属于现代科班绘画出身,他们学习过不少西画造型知识,又在工艺美术以及广告系统任职多年,具备了一定的现代视野。他们虽然在教学中仍然是以传统中国画为主,但是观察方式、技法上已经融入大量写生、装饰的成分。

除了1978级学生之外,上海市工艺美术学校工艺绘画专业后来又培养了多届学生,为美术行业输送了不少人才,这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有邬一鸣(1982级)、鲍莺(1987级)、汤哲明(1988级)、韩子健(1988级)等。他们在上海中国画院、上海书画出版社、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油画雕塑院、上海博物馆等重要单位成为中青年骨干,还有的成为了与国际画廊、艺术机构合作的知名艺术家。相较于20世纪80年代其他手工艺专业而言,工艺绘画专业的就业面更宽,相较于那些现代设计专业而言他们的传统造型能力则更强,这是他们在这个转型期能够获得发展空间的重要因素。随着工业化、现代化建设的深入开展,手工艺行业面临深刻的传承和发展危机,这在市场经济全面兴起的1992年之后更为明显。上海市工艺美术学校的许多传统工艺美术专业纷纷停办,立足于传统手工艺的工艺绘画专业也处境艰难。虽然1993级工艺绘画班的招生再次达到两个班,共50人的规模,在人数上接近鼎盛时期的1978级,但是从中产生画家、设计师等的数量和质量已经大不如前。[6]

工艺绘画专业是一个特殊的专业,既具有手工艺的手绘、装饰特点,又具有国画、现代艺术的纯粹审美特点。20世纪90年代后,设计产业的全面兴起,电脑成为设计的主要工具,强调手绘的绘画已经不再处于核心的位置,使得擅长手绘的工艺绘画人才向设计转型出现困难。同时高等教育的普及化也使得中专层次的工艺绘画人才在成为专业画家的道路上面临更多的竞争。进入21世纪之后,工艺绘画专业不仅在上海而且在全国都处于消亡的状态中。工艺绘画专业纷纷取消,归并为学校的基础课,而且绘画的主要科目也不再是中国画而是素描、色彩等西画。虽然这在某种程度上是现代社会转型的必然,但是一味崇拜新技术、新媒体也导致了对传统文化、对手工艺的轻视。过分轻视的结果是新一代学生手绘和造型能力的薄弱,人文素养的欠缺,工艺美术院校在一味设计化、现代化的追求中也有与其他设计院校雷同的危险。以上海市工艺美术学校为例,在2005年改组升级为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之后,工艺绘画专业长期停招。在老一辈教师退休后,剩余的中青年教师被调配到基础部,该专业雄厚的教学、研究力量逐步瓦解。尽管这几年在手工艺学院中又开设工艺绘画专业,但是规模已经很小,而且培养方向已不是以中国画为主,师资也不再是与行业有血脉联系的那些国画师资了,这自然导致工艺绘画专业水准的下降,连带着也导致手工艺各专业水准的下降。

最近几年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曾经没落的传统工艺美术又以非遗技艺、民艺或手工艺的形式再次得到社会的青睐。美术学院、设计学院中取消的工艺美术专业又纷纷以手工艺、民间艺术专业等形式再生。在回归手艺、回归人文的背景下工艺绘画专业如何重新定位也成为了一个值得人们关注的问题。工艺绘画专业在我国的设置主要得因于工艺美术院校的建立,是这些院校内部最有艺术性、文化性的专业,长期引领着工艺美术学科的现代转型。在目前手工艺各专业方向纷纷恢复的背景下,进一步提升文化品味和艺术性需要工艺绘画专业性的师资和教学,而不是简单的绘画基础课教学。工艺绘画专业自身的建设也应该与时俱进,在强调中国画传统的基础上需要加强对各种传统媒介材料的学习,诸如壁画、漆画、岩彩画乃至外来的蛋彩、油彩等等。从材料和工艺角度出发继承传统绘画并将之发展创新是工艺绘画在新时期的发展方向。工艺绘画这一专业方向将在纯艺术与实用工艺、传统与现代的交界点上找到自己的存在理由和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吴山.中国工艺美术大辞典[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11:4.

[2] “上海二轻工业志”编纂委员会.上海二轻工业志[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7:837.

[3]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史编写组.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简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41.

[4]汪涤. 传承与变化:山水画教育研究[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18:75.

[5]上海市工艺美术学校. 设计师摇篮——上海市工艺美术学校建校45周年纪念册[M]. 2005:231.

[6]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50 周年校庆纪念册[M].[出版地不详].2010:204.

猜你喜欢

手工艺转型
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转型升级
传统手工艺与博物馆
昂贵的手工艺
手工艺思维导向下的社区微更新模式探究
揭示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举办国匠荣耀·手工艺创新盛会
世界工艺文化之旅
新时期旅游转型发展思考
《留住手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