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对风湿免疫性疾病 医院感染的防控作用
2019-04-28
(临沂市人民医院,山东 临沂 276000)
风湿免疫性疾病常常累及全身器官,其发病机制不明,其诱发因素多样,目前的治疗方案主要以药物为主,并伴随矫形、理疗、手术、休息疗养等一系列辅助措施,由于治疗周期长,尤其是免疫抑制剂的长期使用,使患者医院感染率得到提高[1]。因此,如何降低此类疾病患者的院内感染率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系统为美国退伍军人事务局和国家病人安全中心共同研发,旨在解决前瞻性危机分析问题,其工作流程中前置成员论证环节从某个行动程序或者系统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上出发,分析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并寻找原因,力求将预防措施实施于问题爆发之前,从而实现了系统风险发生率的明显降低。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ealth 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HFMEA)是一种基于团队的、系统的及前瞻性的医疗风险管理方法,通过系统性、前瞻性地检查医疗服务中可能发生风险的流程,并优化或重新设计该流程,从而降低医疗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或使医疗风险造成的损失降到最小。本研究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ealth 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HFMEA)分析的基础上行常规护理,观察对风湿病患者医院感染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风湿免疫科2018年1-10月收治的患者482例,其中男296例,女186例,年龄22~66岁。纳入标准:患者在体征以及临床表现上符合典型风湿疾病的特点,并由实验室进一步进行确诊;患者住院时间≥10 d;患者或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入院时已经合并感染患者;未签订知情同意书患者。将纳入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241例。试验组:男141例,女100例;年龄23~66 岁,平均(47.6±5.7)岁;BMI(20.2±2.6)。对照组:男146,女95例;年龄22~65岁,平均(46.2±6.3)岁,BMI(20.4±2.5)。两组患者人口学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在运用HFMEA进行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再实施常规护理,具体如下:(1)找出容易发生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合并其他疾病,近期有手术史,侵入性操作,留置尿管,应用免疫抑制剂药物等。(2)组建HFMEA团队。团队由本院内科护士长、风湿科主任及护士长、护理骨干等10余人组成,均接受HFMEA知识的系统培训,熟悉风险管理组织流程。(3)制定护理操作流程图。团队成员分别将护理常规操作步骤按照流程图的形式逐一展开,防止片面或遗漏,最后达成共识。(4)计算优先风险值(RPN)估算失效模式:发生的可能性(O)不易探测的可能性(D)、严重度(S)等因素,并计算RPN,RPN=O×D×S。3个维度采取分级方法描述,分为1分~10分,10级评分,1分表示非常不可能发生,10分表示非常可能发生。(5)选择需要改进的流程,并制订改进方案。根据RPN值的大小确定最需要改善的部分。本研究选择其中RPN值最高的6个失效模式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制定改进措施。对全科人员包括医生和护士进行相关知识培训。
1.3医院感染标准 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 h后发生的感染或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他部位新的感染,或在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
2 结果
两组在不同高危因素暴露方面的感染率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医院感染率的比较
3 讨论
HFMEA作为一种风险监测途径,其特点是将实践经验与理论知识进行了有效结合,在预防风湿病患者医院感染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HFMEA作为科学系统的评估流程,通过危机值管理,建立关键项目,进行标准化管理及改进,有效地降低系统风险的发生。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因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机体免疫力降低;有研究显示长期使用各种激素药物,导致骨质疏松,不能耐受各种药物和侵入性操作,加之护士对风险管理意识不强,导致医院感染增加[2]。本研究通过对该类患者的日常工作流程进行梳理,运用质量管理工具,项目管理团队成员通过头脑风暴方式讨论分析“工作流程中的失效环节”,采取针对性改进措施,从而建立系统完善的交接流程[3]。本文结果显示:实施HFMEA管理模式后,试验组患者在合并其他疾病、侵入性操作、留置尿管、应用免疫抑制剂药物等导致的院内感染率低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HFMEA是一种系统化、前瞻性的风险分析规避方法,制定行之有效的HFMEA,可以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