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观察
2019-04-28
(临沂市精神卫生中心,山东 临沂 276000)
精神分裂症临床常见,发病时对患者身心造成较大影响,并对其家庭及社会造成一定负担。目前,发病原因尚不明确,且无有效根治方法,患者主要以长时间住院治疗为主。有学者指出[1],在患者住院期间对其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显著改善其依从性及生活自理能力。为探究其效果,特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在本科进行住院治疗的8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对比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患者88例,其中男47例,女41例;年龄(35.36±12.41)岁;病程0.2~4年,平均(1.25±0.61)年。纳入标准:患者相应症状符合精神分裂症相关标准,且阴性及阳性症状评分>60分;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本次研究方法知情并自愿参与。排除标准:患者伴有沟通功能异常;患者伴有严重内脏疾病;患者伴有其他精神类疾病;患者为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优质组及常规组,每组44例。常规组:男23例,女21例;年龄(35.07±12.59)岁;病程(1.14±0.57)年。优质组:男24例,女20例,年龄(35.72±12.28)岁;病程(1.35±0.66)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该研究经本院伦理学委员会批准。
1.2护理方法 对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包括对患者病情进行观察,并对其饮食、睡眠及用药等方面进行指导。优质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包括:①心理护理,由于该类患者常伴有一定的抑郁及焦虑等不良情绪,因此护理人员应在患者入院时与其进行有效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并结合临床评定,制定个性化心理干预计划,缓解其不良情绪,建立密切的护患关系[2];同时,护理人员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告知其该疾病护理期间注意事项,使其能够更为有效的配合对患者的治疗及护理,另外,在患者住院期间,多对其进行安慰及鼓励,使患者提高对治疗的信心。②病情监测,对患者病情进行持续性监测,并密切观察患者情绪的变化,采用相应干预方法使患者认识到配合治疗的重要性,以提高其对治疗及护理工作的依从性;③健康教育,通过发放宣传手册、讲座及现场指导等方式,使患者及其家属能够有效认知该疾病的发病特征及注意事项,以便更好的配合治疗[3];④生活护理,由于该类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较差,因此护理人员应指导并协助患者进行洗头、洗澡及剪指甲等日常生活行为,同时告知患者进行适当添减衣物,并对其饮食、睡眠等生活进行协助,提高患者对治疗环境的舒适度;⑤增加社会活动,定期组织下棋、歌唱及打牌等活动,使患者能够有效的融入正常生活[4],同时提高其与外界的沟通能力。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对治疗及护理的依从性;采用ADL评分表对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评价,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明其生活自理能力越好;调查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采用百分制对护理质量进行评价。
2 结果
2.1两组患者依从性的比较 优质组依从率为93.18%,对照组为75%,两组依从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4.16,P=0.041),如表1。
表1 两组患者依从性的比较
2.2两组患者ADL评分的比较 经护理后,两组患者ADL评分均有显著提高(P<0.01),但优质组提高幅度大于常规组,如表2。
表2 两组患者ADL评分的比较分)
2.3两组患者家属对护理质量评分的比较 优质组及常规组患者家属对护理质量评分分别为(93.56±3.11)分、(89.21±2.74)分,优质组高于对照组(t=6.96,P<0.01)。
3 讨论
目前,精神分裂症临床尚难彻底治愈,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患者对治疗及护理的依从性逐渐降低,加之由疾病导致的生活自理能力及社会功能减低,更进一步增加了治疗及护理的难度,进而影响其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5]。本研究首先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由于其治疗时间较长,因此在治疗初期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对提高患者对治疗的配合程度具有重要意义,而在其住院期间,通过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详细观察期表情等举止,并采用适当方式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使其了解该疾病的发生、发展及注意事项,以逐渐降低患者发病频率,进而提高其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同时,在患者治疗期间,通过指导并协助其进行洗头、洗澡等方式,使其充分感受到来自护理人员的关心,提高其对治疗的依从性;另外,通过举办唱歌、下棋等活动,增加患者与外界及其他患者之间的沟通,使其能够更快的融入社会。结果表明,优质组患者治疗的依从性高于常规组,ADL评分提高的幅度也明显大于对照组,家属对护理质量的评分也高于对照组。
总之,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显著提高其对治疗、护理的依从性及生活能力,对促进其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