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产科护理干预在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中的干预效果进行分析
2019-04-28王燕
王 燕
(东海县人民医院产科,江苏 连云港 222300)
妊娠期高血压是目前临床中最为常见的一种产科并发症疾病,也是孕产妇所特有的疾病之一,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数量出现增多,且患者多为孕周超过20周的孕产妇[1-2]。妊娠期高血压会导致患者出现蛋白尿、身体水肿等多种症状,且一些症状严重的患者还可能出现身体抽搐、身体痉挛等[3-4]。在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中,如果缺少有效的护理,患者的血压水平也很难得到控制,我院基于这一研究背景,分别在此类患者的护理干预中选择两种方案,现作如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所纳入的对象为我院产妇2018年2月~2019年7月期间收治的80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将入组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方式均分成对比组(n=40)和观察组(n=40),对比组患者中年龄为24~38岁,初产妇为18例,经产妇22例;而观察组对象当中年龄为25~37岁,初产妇为19例,经产妇为21例,两组研究对象的各项资料进行分析后无任何差异存在(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给予对比组患者常规护理方案干预,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病情以及全身情况进行评估分析,并且测量其生命体征,重点做好血压指标的监测。护理人员向患者进行基本的健康教育,包括妊娠期高血压的讲解等,帮助患者学会自己测量血压,并且叮嘱患者遵医嘱用药,协助患者完成各项检查。
观察组对象则需接受产科综合护理干预,主要方法如下所示:护理人员需要做好患者全面、科学的健康指导,向患者下方健康教育手册等,并且定期在科室组织健康讲座等,选择视频播放、图文展示等多种形式,帮助患者及其家属了解妊娠期高血压的各方面知识,对其存在的错误认知等进行及时纠正,这样才能帮助患者正确了解所患病情。只有这样,患者才能认识到妊娠期高血压的危害,并且主动配合护理。
护理人员需要严格做好患者的病情观察,对其尿常规、尿蛋白定量指标以及胎心、宫缩等情况进行严格观察,结合具体的结果确定干预方式。护理人员需要配合医生做好患者的治疗,对于出现异常情况的患者,需要及时进行对症处理,比如使用硫酸镁等,并且在使用硫酸镁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好剂量的选择,以免患者出现中毒反应。
很多患者患病后容易出现负性情绪,护理人员需要加强护患沟通,并且把握其负性情绪的产生原因。护理人员给予患者安慰和鼓励,做好情绪疏导,倾听患者的主诉,并且帮助其学会转移注意力等,还要告知患者家属做好陪伴工作,避免其负性情绪加重。
对于患者的日常饮食,护理人员需要结合患者的病情,对其饮食结构进行调整,选择较为清淡、易于消化且营养丰富的食物,多让其摄入维生素和蛋白质等,从而满足自身和胎儿的营养需求,不要让其暴饮暴食,做好其体重的控制,并指导患者每日进行适当锻炼。
1.3 临床观察指标
分析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模式护理前后的血压水平,包括舒张压与收缩压情况,并对其接受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状况进行观察,包括早产、新生儿窒息以及产褥期感染情况。
分析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前后的负性情绪,选择SAS量表分析焦虑情绪,SDS量表则统计抑郁情绪,两个量表的分值越高,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就越明显。
此外,选择科室自制满意度调查表对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后的总体满意度进行观察,患者结合护理人员的各项操作等进行自评打分,评分小于60分表示不满意,61~85分为基本满意,大于85分则为十分满意,总满意率表示为(基本满意+十分满意)/例数×100%×100%。
1.4 统计学处理
研究中的主要数据需接受SPSS 19.0软件包处理,计数资料n(%)行x2检验,计量资料(±s)行独立样本t检验,P<0.05即为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2.1 两组血压水平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前后的血压水平对比观察(±s)
表1 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前后的血压水平对比观察(±s)
分组 n 舒张压(mmHg) 收缩压(mmHg)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对比组 40 88.1±2.3 83.2±1.5 146.5±4.3 131.8±1.6观察组 40 88.3±2.5 74.1±0.7 146.7±4.5 119.1±0.5 t —— 0.420 39.260 0.229 54.105 P —— >0.05 <0.05 >0.05 <0.05
2.2 两组负性情绪比较
对比组患者接受护理前SAS分值(54.2±3.1)分,观察组为(54.3±3.3)分,无明显差异(t=0.158,P>0.05);对比组患者护理后SAS分值(41.4±2.2)分,观察组则为(25.6±1.9)分,差异显著(t=38.816,P<0.05)。
对比组患者护理前SDS分值(60.7±2.6)分,观察组患者则为(60.9±2.7)分,无明显差异(t=0.381,P>0.05);对比组患者接受护理后SDS分值为(42.2±1.8)分,观察组对象为(24.3±0.8)分,差异显著(t=64.897,P<0.05)。
2.3 两组满意度比较
对比组当中有6例患者对护理工作不满意,18例基本满意,16例十分满意;观察组患者当中仅有1例不满意,9例患者基本满意,30例十分满意。对比组护理满意度为85.00%,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50%,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比组(x2=5.318,P<0.05)。
2.4 两组并发症比较
对比组患者中有5例并发症情况,其中3例早产,1例产褥期感染,1例新生儿窒息,而观察组患者中仅有1例患者出现轻微产褥期感染,未见其他不良反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显著低于对比组并发症发生率1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436,P<0.05)。
3 讨 论
妊娠期高血压是目前最为常见的一种妊娠期并发症,也是一种多发的高血压类型[5-6]。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会出现波动,且一些病情严重的患者容易出现其它类型并发症,患者甚至出现中枢神经功能紊乱等情况,这会导致母婴双方健康状况受到严重威胁[7]。在此背景下,做好患者的护理工作十分关键。
我院针对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的患者,选择实施产科综合护理。与产科常规护理相比,综合护理的内容更为丰富,且要点会更为全面,护理人员会选择综合性健康教育,帮助患者从不同方面获得正确的知识,加深患者对于病情的了解,从而提高其思想认识。护理人员会加强护患沟通,利用交流去把握患者的负性情绪变化情况,并且做好患者的情绪疏导,不断减轻其负性心理,从而缓解患者的身体应激反应。此外,护理人员也会加强对其各项指标、血压以及用药情况的观察,对于出现异常反应的患者,则会进行药物干预,并且控制好用药剂量等,以免引发不良事件。对于患者的日常饮食,护理人员也会做好饮食方案的调整,帮助患者选择更为均衡、科学的饮食计划,从而保证患者每日摄入足量的营养素,并且对其体重控制有较好效果,避免患者体重过重或营养不良等诱发不良事件。
4 结 语
在患有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护理模式选择当中,开展产科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其血压水平,并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也能提高其满意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从而保证患者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