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束化护理在晚期肺癌患者PICC导管维护中的效果及生活质量评分影响分析
2019-04-28胡莉琳
胡莉琳
(盐城市第一人民肿瘤科,江苏 盐城 224001)
研究表明,肺癌在临床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极高,且增长速度快,对人类身体健康的危害极大,疾病发病机制虽尚不明确,但临床病例分析,疾病多与职业、电离辐射、大气污染、抽烟及遗传等因素有关,早期诊断与及时治疗十分重要[1]。晚期肺癌患者已错过最佳治疗使期,多采用放疗或化疗方式治疗,置入PICC导管是化疗常用的治疗技术,能最大限度降低化疗药物对周围血管的影响,能长期留置,减少穿刺次数,提高穿刺成功率,但大部分患者放化疗间歇阶段会选择出院在家疗养,患者对导管维护方面知识缺乏,易出现护理不当的情况,引发相关并发症,影响预后情况,因此,对PICC导管的护理工作不容忽视[2]。集束化护理是一种经过临床证实较为成熟的护理方式,能改善患者预后结局。下面将48例晚期肺癌患者平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常规PICC导管护理及集束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评分情况,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晚期肺癌患者,均选自2016年7月~2019年7月期间,共48例患者,经影像学及病理检查,已确诊为晚期肺癌,接受放疗治疗,排除化疗治疗不耐受、意识障碍、精神病疾病、中途死亡的患者。采用随机抽签方式将所有患者平分为每组各24例的两组,分别列入对照组与观察组中,对照组一般资料为:男性/女性17/7例,年龄42~78(52.78±3.45)岁;观察组一般资料为:男性/女性18/6例,年龄44~77(52.85±3.40)岁,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显示协调性良好(P>0.05),可实施公平比较。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PICC导管护理,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PICC导管方面的宣教指导,使其生活中提高警惕,加强重视,注意观察穿刺位置,出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加以干预,预防并发症发生。
观察组实施集束化护理,具体为:①科室成立专门的集束化护理小组,监督护理方案的实施情况,为护理方案的实施提供质量保证。小组成员共6名,护士长为小组组长,其他成员为1名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3名护师。②开展专业的技能培训:定期组织小组成员开展技能培训,主要对肺癌病理学知识、肺康复学、护理学知识,训练其无菌操作技术、消毒技术、脉冲正压冲管技术及洗手法。培训结束后,严格对小组成员进行考核,保证其专业水平,使得每个护理人员都能掌握PICC置管技术,尽可能减少并发症发生。③制定专业的护理流程:置管前后按照专业的流程进行护理,保证技术的规范化及标准化。置管前做好评估,了解患者有无PICC适应症及禁忌症,与患者及家属积极沟通,使其掌握PICC置管知识,确定后续护理方案,指导家属及患者加以配合。置管过程中,严格按照“七步洗手法”对手部进行消毒与清洁,严格按照无菌流程实施操作。置管后,加强关注,了解患者穿刺位置情况,有无出血,检查导管有无移位情况,及时更换敷料,保证穿刺位置清洁。患者出院前,叮嘱其生活中的注意事项,叮嘱其谨遵医嘱,加强穿刺位置的保护及护理。
1.3 观察指标
①静脉炎、血栓及感染等并发症。
②护理前后,采用简明健康测量量表(SF-36)进行评定,从心理、情感、社会及生活等方面进行评估,每项25分,总分100分,分数与患者生活质量得分成正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系统,进行对比和检验值计算,并发症发生率行x2检验,生活质量评分行t检验,当P<0.05表示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比较
并发症占比中,观察组4.17%发生率与对照组20.83%比较,显著更低(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比较[n(%)]
2.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的评分比较
生活质量的观察中,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在经过治疗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均得以提升,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生活质量各方面评分显著更优(P<0.05),见表2。
3 讨 论
晚期肺癌恶性程度高,生存率极低,临床治疗及护理的目的是尽可能延长生命周期,提高患者舒适感,减少并发症,使其生活质量得以提高。治疗及放疗及化疗为主,PICC置管在临床使用广泛,尤其是癌症患者,采用PICC置管技术能减少化疗药物对周围血管的刺激,减少不良反应,对疾病预后有利[3]。虽然该种置管方式安全性高、感染几率少,但也会引发并发症,如何减少并发症,加强安全,是临床需要研究的重点课题[4]。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的评分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的评分比较(±s)
情感功能 躯体功能 社会功能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14.04±2.45 16.34±2.71 13.28±0.34 15.89±0.61 15.23±1.08 17.45±1.07观察组 14.01±2.48 19.01±2.68 13.29±0.38 19.12±0.58 15.21±1.09 19.22±1.13 t 0.000 3.132 0.000 3.131 0.001 3.121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组别n=24
集束化护理是一种能降低PICC置管并发症的有效护理措施,其护理方案经过临床实践认证,要求每个元素可操作,并在规定的环境内完成,不仅是在置管过程中加强护理,置管后的护理集束也要每日实施,该种护理方式严格遵循“指南”,时间性及目标性明确,实施护理的过程中,不断对组员进行专业的培训,使其不仅获得扎实的专业基础,护理质量得到保证,还能提高团队协作能力,保持良好的工作氛围,提高工作效率及工作责任心,促使护理质量得以不断提高。本次研究中,观察组采用集束化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减少,与傅萍[6]学者的研究结果一致,本次研究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得以全面提高,取得良好预后效果。
综上所知,针对晚期肺癌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能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实用性较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