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贸易强省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对浙江的建议

2019-04-28

关键词:比重外贸强国

兰 健 杨 蕾

(浙江省商务研究院,浙江 杭州 310006)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拓展对外贸易,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推进贸易强国建设。浙江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突出开放强省,增创国际竞争新优势;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完善贸易投资便利化体制机制,大力推行新型贸易方式。因此,加快实现从贸易大省向贸易强省的跨越,是新时代浙江外贸发展面临的新使命[注]兰健:《拓展对外贸易 建设外贸强省》,《浙江经济》2018年第13期,第12-13页。。根据《中国海关》公布的“2017中国外贸百强城市”名单,深圳、上海、东莞、苏州和厦门位居前五。从省级外贸综合实力看,上海、江苏、广东、浙江和福建名列前茅。江苏有11个城市入围,浙江有9个,广东有8个,福建有6个。2017年浙江外贸处于全国省市的第二梯队,次于上海、江苏,优于广东、福建,初步实现外贸大省的目标。浙江省内排名第一的宁波市在全国位居第八位,也是唯一进入前十的城市。由此可知,浙江省离贸易强省的目标仍有一定差距。

一、文献综述

近年来,学界掀起了贸易强国的研究热潮,研究重点主要包括贸易大国与贸易强国的比较、贸易强国的国际经验、中国迈进贸易强国行列的关键以及贸易强国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等内容。张亚斌等(2007)基于全球生产网络(GPNS)构建贸易强国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因子分析法进行实证分析,以此归纳出贸易强国的评价标准[注]张亚斌、李峰:《贸易强国的评判体系构建及其指标化——基于GPNS的实证分析》,《世界经济研究》2007年第10期,第3-8、86页。。冯雷(2014)主张进口贸易是通向贸易强国的关键[注]冯雷:《进口贸易是通向贸易强国的关键——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战略研究》,《国际贸易》2014年第12期,第51-56页。。吴江等(2016)通过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使其成为具体的目标内涵,再利用因子分析法构建贸易大国与贸易强国的判别标准体系[注]吴江、张杨:《贸易大国与贸易强国的评判及经验研究》,《财经问题研究》2016年第7期,第82-90页。。李西林(2016)借鉴美国、日本和德国等贸易强国的经验,为中国成为贸易强国提供政策建议[注]李西林:《迈向贸易强国:国际经验及启示》,《国际贸易》2016年第7期,第16-20、31页。。

纵观现有研究成果发现,关于贸易强省的研究较少,且大多停留在理论研究阶段[注]李珍:《基于外贸发展方式转变的福建贸易强省策略研究》,《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5期,第20-22、36页。[注]吴永保:《着力推进贸易强省建设》,《政策》2018年第2期,第52-53页。[注]陈俊艺:《积极培育竞争新优势 大力推进福建贸易强省建设》,《发展研究》2018年第2期,第65-69页。,实证研究处于空白状态。本研究拟在借鉴贸易强国实证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熵值法和聚类分析法等方法,建立贸易强省评价指标体系,把握浙江在全国的外贸地位,最后根据所得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为浙江建设贸易强省提供理论指导,丰富贸易强省实证研究的理论框架。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一)熵值法

确定指标体系的权重可通过熵值法、层次分析法(AHP)、PLS通径模型、专家打分法、模糊综合判断和灰色关联度分析等方法。熵值法客观、可靠,能按照每一个指标传向目标层的信息量大小确定该项指标的权重,屏蔽人为的干扰。信息熵值越小,说明该指标传递给目标层的信息量越大,则该指标在综合指标体系中的影响力就越大,该指标所对应的权重就越大,反之亦然。

为消除数据的量纲差异和异方差,并顾及负向指标的存在,本研究采用极值处理法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注]朱喜安、魏国栋:《熵值法中无量纲化方法优良标准的探讨》,《统计与决策》2015年第 2期,第12-15页。:

(1)

(2)

若指标为正向指标,则采用公式(1)进行标准化处理;若指标为负向指标,则采用公式(2)进行标准化处理。

计算第i个县第j个指标值的比重:

(3)

计算指标信息熵:

(4)

信息冗余度:

dj=1-ej

(5)

指标权重计算:

(6)

第i个城市单指标评价得分:

Sij=Wijxij’

(7)

第i个城市创新得分:

(8)

其中,xij是第i个省(市)第j项指标的值,Maxj、Minj分别为第j个指标所在矩阵列的最大值和最小值,n为省(市)数,m为指标数。

(二)聚类分析法

聚类分析法[注]司庄、何有世:《聚类分析和模糊识别在区域经济分析中的应用》,《统计与决策》2004年第1期,第42-43页。以样本数据(或变量)在性质上的亲疏程度为依据,将样本数据(或变量)在类别上加以区分。此处,“类”即为具有显著相似性的样本数据(或变量)集合,反之,不具有显著相似性的样本数据(或变量)不被归入一类。分类前不必定义特定的分类标准,而是根据样本数据(或变量)的相似性进行客观分类。

系统聚类法的核心[注]王骏、王士同、邓赵红:《聚类分析研究中的若干问题》,《控制与决策》2012年第3期,第321-328页。先把所有样本数据(或变量)分别划为一类,再以距离远近为标准,将最接近的两个样本数据(或变量)归成一个新类,再测算该新类与其他样本数据(或变量)的距离,以此类推,每进行一次并类计算,“类”的数目便少1,最后数据(或变量)均合并成一类。为了进一步判定一省(市)的贸易类型,根据熵值法计算得出综合得分,进行系统聚类分析,这样可以更好地看出浙江在全国所处的位置。

(三)数据来源

选取公认的贸易强省(市)上海、江苏、福建、广东与浙江进行比较,以更好地了解浙江贸易综合实力在全国所处的位置。数据来自2014—2018年的《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上海统计年鉴》《江苏统计年鉴》《浙江统计年鉴》《福建统计年鉴》《广东统计年鉴》以及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数据库等。

(四)指标体系的建立[注]冯雷:《进口贸易是通向贸易强国的关键——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战略研究》,《国际贸易》2014年第12期,第51-56页。

1.贸易主体。贸易主体表示内资企业进出口额占总进出口额的比重。在世界贸易市场中,若一省(市)的跨国公司积极参与贸易市场,使该省(市)在供应商方面拥有主导地位和控制优势,同时能从外商直接投资中获益,那么该省(市)已达到贸易强省的标准;主体升级是指省(市)的厂商从“一般供应商”“主要供应商”“合同制造商”升级为“品牌领导者”,成长为领导厂商,并且从外企为主向国企、民企等内资企业为主转变,企业类型更加丰富。领导厂商通常以跨国公司的形式参与市场,其利润的获取来自于外商直接投资。基于此,本研究以对外直接投资占外来直接投资与对外直接投资总和的比重(记为X1)来表征供应商升级,供应商升级指标能反映供应商对全球贸易市场的控制程度,即主体控制。

2.贸易内容。贸易内容包括总量升级和产品结构升级。

(1)总量升级。本研究选取货物出口额占全国总出口额比重衡量贸易总量升级(记为X2),以此反映一省(市)贸易总量的发展程度。

(2)产品结构升级。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高新技术产品所占比重(记为X3),即高新技术产品占本省(市)总出口的比重;第二,工业制成品所占比重(记为X4),即工业制成品占初级产品与工业制成品之和的比重。

3.贸易市场。在贸易强省评价指标体系中,大部分学者通常选取贸易市场集中度指标以衡量一省(市)出口其他国家或地区的集中情况。贸易集中度的值是85%的出口份额。用1减去市场集中度得到贸易分散度(记为X5)。

根据主体控制指标、内容升级指标和市场化指标,结合数据的可获得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本研究建立贸易强省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表1 贸易强省评价指标体系[注]张亚斌、李峰:《贸易强国的评判体系构建及其指标化——基于GPNS的实证分析》,《世界经济研究》2007年第10期,第3-8页。

三、实证分析

(一)贸易强省综合得分的计算

运用熵值法得出2013—2017年五省(市)贸易强省评价体系的信息熵值、信息冗余度和权重值。受篇幅所限,仅展示2017年的贸易强省指标及权重列表(见表2)。根据2013—2017年五省(市)贸易强省评价体系的权重列表,从权重值角度分析,货物出口额占全国出口总额比重的权重值和对外直接投资占对外经济比重的权重值均相对较高,表示货物贸易比重和对外直接投资占对外经济比重对贸易强省指标体系的贡献最大,贸易强省主要以货贸比重和对外直接投资占对外经济比重的形式呈现;而工业制成品出口占总出口比重的权重值最小,表明在五省(市)的贸易过程中,工业制品出口指标的贡献较小。

根据上文确定的贸易强省综合指标体系5个指标的权重,运用公式(8)得出2013—2017年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和广东的综合得分。为了便于观察和分析,本研究将贸易强省综合得分放大100倍(见表3)。

(二) 聚类分析

基于上文提到的聚类分析方法以及根据熵值法得出的贸易强省综合得分的平均分,对五省(市)的贸易强省情况进行分析。本研究选用聚类分析法中的层次聚类法来分析各省(市)贸易强省综合得分的层次性,同时选用Q型聚类将相似性较强的样本聚集,将相似性较弱的样本分离。按照聚类方式的不同,将层次聚类分为凝聚方式聚类和分解方式聚类。为更好地呈现贸易强省情况的差异性和相似性,本研究选取凝聚方式聚类,对样本数据进行0~1标准化处理,计算得出聚类结果后再分析聚类进度表。调整实际距离使之介于0~25间,按照逐级连线的方法连接相似性较高的新类,直至合并成一类。根据特定的距离标准,在标尺上画垂直于水平线的线条,交点个数便是类别个数(见表4)。

表2 2017年贸易强省指标及权重

注:ej、dj和Wj分别表示各项指标的信息熵值、信息冗余度和权重值;+表示该指标为正向指标,数值越大则贸易情况越好。

表3 2013—2017年五省(市)贸易强省综合得分

表4 层次聚类分析中的凝聚状态

注: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和广东分别对应1-5号样本。

由表4可知,聚类分析第一阶中,江苏与浙江的距离是0.004,距离最小,因此先归为一类,记为2,2进入第二阶继续运算;同上,第二阶中,上海与第一阶得到的2距离为0.31,相对较小,因此上海与2归为新的一类,记为1,1进入第三阶继续运算。以此类推,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和广东最后聚成一类,运算结束。

由图1可知,当聚成4类时,江苏和浙江聚成一类,其他省(市)各自分散,不聚成类;当聚成3类时,上海、江苏和浙江聚成一类,广东和福建各自分散,不聚成类;当聚成2类时,上海、江苏、浙江和广东聚成一类,福建“自立门户”,形成一类。

本研究将上述聚类运算过程的每类凝聚情况绘制成树形图,以期更直观地描述每一类的凝聚过程。通过SPSS 19.0软件将各类的距离映射到介于0~25之间,具体树形图如图2所示。

图1 层次聚类分析的冰挂图

由图2可知,江苏和浙江根据距离最小准则,最先聚为一类,这里的类间距最小;上海、江苏和浙江聚为一类;以此类推,上海、江苏、浙江和广东聚为一类;最后,广东、上海、浙江、江苏和福建聚为一类,这里的类间距最大。基于上述分析,分类结果如表5所示。

图2 聚类树形图

表5 分类结果表

由表5可知,第一阶梯是广东和上海,其贸易强省综合得分分别为48.6和47.7,排在第一和第二位,明显高于其他省份,位于价值链的高端;第二阶梯是浙江和江苏,综合得分分别为46.7和46.5,分别排在第三和四位,在世界贸易市场中处于领导厂商跟随者的地位,位于价值链的中端;第三阶梯是福建,其贸易强省综合得分为35.5,排在第五位,在全国生产网络中处于从属地位,位于价值链的低端。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结论

1.提升货物贸易比重和对外直接投资比重可显著提高贸易强省综合得分。从贸易强省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值角度分析,货物出口额占全国出口额比重的权重值和对外直接投资占对外经济比重的权重值均相对较高,表示货物贸易比重和对外直接投资比重对贸易强省指标体系的贡献最大,贸易强省主要以货物贸易比重和对外直接投资比重的形式呈现;而工业制成品出口占总出口比重的权重值最小,表明在五省(市)的贸易过程中,工业制成品出口指标的贡献较小。

2.浙江升级成为贸易强省任重而道远。从贸易强省综合得分角度分析,浙江省的贸易强省得分在公认的其他贸易强省中处于中游,可见,浙江离贸易强省这一目标较为接近,但要从贸易大省升级成贸易强省,尚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二)政策建议

1.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巩固提升全球份额。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加快建成“中东欧”班列,加速推进建设沿线海外分市场、海外物流中心和海外仓的进程,组织开展货源对接活动。浙江应在为做大全球贸易蛋糕作出新贡献的基础上,努力提升自身的市场份额,加快推进贸易主体升级。出台相关政策,帮助主要企业实现“一般供应商”“主要供应商”“合同制造商”到“品牌领导者”角色的升级,以全行业的主体升级,巩固外贸转型升级基础。

2. 提升出口“浙货”的附加值和效益。由于缺乏国际知名的自主品牌,产品附加值低,浙江出口产品被其他国家高附加值产品“包围”,长期在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徘徊,出口效益差,因而提升“出口浙货”附加值和效益,成为“出口浙货”实现成功“突围”的关键点。要鼓励出口型浙企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把技术创新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打造本土自主品牌。

3.培育外贸的新业态和新模式。新的贸易形式的出现,为对外贸易发展带来了新机遇。规划建设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验区,针对市场采购贸易方式中关于出口流程、货值核算和监管方式等内容,探索统一的标准,并进行标准化操作,推动外贸综合服务企业规范化、本土化和品牌化发展。要提升外贸企业参与国际经济贸易的竞争力,树立样板,推广成功经验和做法,并利用电子商务平台拓宽外贸渠道,进一步延伸境外营销网络。

4.进一步优化外贸营商环境。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助力外贸发展。通过设立并推进各国家级试验区或试点的发展,建立国际营商环境示范区。以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为契机,依托油品交易中心、国际农产品贸易中心等建设,从改革审批制度、降低准入门槛和优化办事流程等环节入手,以点带面地优化贸易环境,并总结和推广自贸区贸易便利化的经验。

猜你喜欢

比重外贸强国
学习强国”积分兑奖党员学习“比学赶超”
我国外贸进出口连续14个月同比正增长
纺织强国再出发
2021年上半年我国机电外贸运行情况
“学习强国”礼赞
70年外贸大事记
秦晋争霸
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或仍下降
数字看重庆2015年前2月外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