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理念下的因材施教和面向全体学生关系问题研究

2019-04-27魏兰兰

甘肃教育 2019年7期
关键词:多层次因材施教以人为本

魏兰兰

【关键词】 因材施教;多层次;以人为本;素质教育;全面和

谐发展

【中图分类号】 G6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07—0071—01

本文用典型事例引题并阐述因材施教的概念,从学生的多层次,社会多元化对人才的需求,以人为本的思想,素质教育等方面来体现因材施教的意义。从察材,激趣,因势利导,孵化生成,循序渐进,全面和谐发展等方面阐明怎样实施因材施教。

一、因材施教的意义

首先,多层次的学生群体要求因材施教。遗传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的研究结果都指出,人的资质千差万别,这是因为遗传基因的不同以及生活环境和所受教育的不同造成的。

其二,社会发展的多元化对人才的需求要求因材施教。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这种日趋繁杂的分工,必然需要有不同特长的人来完成。要培养出这些不同特长的人,我们必须“因材施教”。

其三,“因材施教”是以人为本教育思想具体落实的重要措施。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教育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发展,就是要坚持“以育人为本”,在学校的教育过程中,“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学生为本”,最根本的就是让每一个学生成才。

其四,因材施教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当前教育界的一个热点问题就是素质教育。其核心是提高民族素质,也就是要极大地、最有效地使人的素质得以全面提高和发展,使人在人格、道德、智力、身体等诸方面健康发展,成为符合现代化社会需要的,适应现代生活和工作的高素质的人。

二、因材施教的事例及概念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对于一个发育正常,没有脑疾病的学生,只要我们善于引导,方法恰当是可教的,他们也是可以学有进步的。

近代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先生主张对“特别的”和“天才的”学生,都分别“施以特別的教练”,这就是因材施教原则的具体体现。

三、因材施教的步骤和方法

1.察 材

“察材”就是要了解和掌握受教育者的资质等情况,这是最关键的一环,是因材施教能否成功的先决条件。而察材本身就是一个细致复杂的工作,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工作粗糙,职业责任感不强,不讲教学方法等等,都会影响他正确识才,此外,我们可以采取问卷调查和一系列测验来察材。总之,我们要运用马列主义的辩证法原理,科学地、系统地、有目的地分析研究我们的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准确察材。

2.施 教

“施教”是在察材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各自的才得以发展的重要环节。

(1)激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因为“兴趣”是一种力求探究某种事物并带有强烈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特别是对差生,在课堂教学中,要及时寻找、捕捉差生在学习上和其它各方面的“闪光点”,进行表扬和学生建立感情,并运用迁移的方法将其它方面的兴趣转移到学习上来,在教学中和作业讲评中,发现差生学习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多给差生机会。

(2)因势利导

因势利导,这是针对资质高的学生采取正确的引导,使其能得以顺利发展,并成为尖子。

(3)孵化生成

孵化生成指对那些学习感到吃力、表现较为迟钝的学生,我们应该注意捕获他们资质中的某种 “苗头”,加以孵化、催化或培育,让这些“苗头”终于成苗成材。

(4)循序渐进

循序渐进,就是说“因材施教”要尊重学生发展和成材规律,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揠苗助长,我们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别,在教学内容上先易后难,由巩固复习已知的知识到引出未知的新内容,让学生能够顺利接受新的知识,从而让其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5)全面和谐发展

全面和谐发展,是指人的能力往往是多方面的,这些能力相辅相成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从而使人得以成为社会生活意义上真正的人。一个生活在今天的人,应具备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多种能力。所以我们在“因材施教”时不能只着眼于学生的某一个方面,那样不久他就会“江郎才尽”,难以在现代社会有较大的建树。

因材施教作为一个重要的教育原则,或者说是一个教育理念,其价值是非常巨大的。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秉承因材施教的理念,努力实践因材施教的原则,把它贯彻落实到工作中去,是大有裨益的。

【本文系2017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规划课题《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因材施教和面向全体学生关系问题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17]GHB2764)研究成果。】

编辑:蔡扬宗

猜你喜欢

多层次因材施教以人为本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多层次案例教学法在独立学院统计学教学中的实践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中高职衔接的关键在于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