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及校园中的地位和作用

2019-04-27田浩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9年4期
关键词:儒家思想论语君子

田浩

内容摘要:本文详细论述了孔子儒家所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所向往、所憧憬的美好和谐社会的各种条件以及它对我们当今生活的重要影响。这对我们研究如何构建和谐美满的新社会显然有不可忽视的意义和作用。

关键词:儒家思想 和谐社会 地位 作用

以孔子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影响久远。解放前人们对孔子是“圣人化”——他被顶礼膜拜的人们尊称为“万世师表”的“大成至圣先师”;解放后对孔子是“妖魔化”——不仅要打倒“孔家店”,而且要破四旧、立四新、“批林批孔”……凡带有“孔”字的无一不在打倒之例!但随着历史的发展,到现在我们对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既不能“圣人化”(因为他的思想中毕竟有落后的东西),也不能“妖魔化”(因为他的思想中至今仍有进步的东西),而是走向“平民化”——如果我们能用“平民化”的眼光看待孔子的儒家思想,那么孔子的思想至今仍然对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有重大的意义和作用。这正如1988年1月全世界几十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齐聚巴黎所发表的宣言说:“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2500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第一,他第一次用最简洁、最精美的107个字向全华夏乃至全人类描绘了人类最理想、最美好、最和谐社会的蓝图。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礼记·礼运》)

孔子能在2500年以前就提出了人类最美好、最和谐的社会是“大同”社会——他这种理论和观点应该说是人类认识史、思想史上的一个划时代的里程碑的时代!

第二,孔子第一次提出了构建一个美好的、和谐和社会的十大必备条件。

①天下所有的人都必须为公而不能为私——即要“公天下”而不能“私天下”。

②要实现美好和谐的“大同”世界第二个必备条件是“选贤与能”(如果说没有贤人、能人来为群众服务,大家都是愚人或“哈板”,那当然不能实现“大同”世界了!)

③要实现美好和谐社会的第三个必备条件是“讲信修睦”(做人要以“诚信”为本,如果全社会都是一些骗子组成、扯谎人组成,那“大同”世界也不能实现的!)

④要实现美好和谐社会的第四个必备条件是亲爱天下所有的人(即要如孙中山先生所讲的“博爱”,而不能只“寡爱”一个人或两个人)!

⑤要实现美好和谐社会的第五个必备条件是壮年人有发挥用武之地的地方(不能让壮年人失业)。

⑥要实现美好和谐社會的第六个必备条件是幼儿、孤儿、矜寡孤独废疾者有所收养或供养的地方。

⑦要实现美好和谐社会的第七个必备条件是关心妇女问题,使年青姑娘能按时出嫁而不会出现“旷男怨女”。

⑧要实现美好和谐社会的第八个必备条件是杜绝一切阴谋诡计、奸诈害人之心的产生。

⑨要实现美好和谐社会的第九个必备条件是防止盗窃乱贼的萌发和产生。

⑩要实现美好和谐社会的第十个必备条件是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不必如现在家家户户搞“笼中虎”或“铁窗烈火”)。

如果以上10个必备条件都完全实现了,那就叫实现了人类最伟大、最美好、最和谐的“大同”世界!

第三,孔子儒家思想强调个人在构建和谐、美好社会、学校中的地位和作用。

要构建美好、和谐的社会、校园,个人必须为之作出巨大的努力和贡献。因为只有个人好了、和谐了,才能使家庭和谐美好;家庭和谐美好了,才能使单位和谐美好;各个单位和谐美好了,才能使社会变得和谐美好——如果构成社会单位的“个人”都不和谐美好,哪去找社会的和谐和美好呢?这就正如只有单个细胞好,人的全身肌体才会好。因此个人在构建和谐美好的社会中亦应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孔子认为每个人至少应做到以下九个方面才能使社会美得和谐和美好。

①每个人应有良好的、健康的心态。当我们做任何事情的时候,心态不好肯定做不好事:太慢了不行,太急了也不行;太右了不行,太左了也同样不行——只有平和的心态才能成功。所以孔子说:“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随时间的变化而处于两端的中间)……。”(《礼记·中庸》)

②每个人应有良好的修身——修养意识。我们现在讲要“素质教育”,其实就是要每个人做到有良好的修身——修养意识。修身好了,修养高了,人们才会有更高的“素质”。如果每个人都没有什么“素质”,哪社会怎么会和谐而美好呢?所以《礼记·大学》说:“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使心端正、纯正)。如果一个人“身有所忿懥(zhì,发怒),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也”——在孔子儒家的眼睛看来:要修身洁行,首先最重要的是使其“心正”!“心正”了,其它也会跟着随之而“正”了!

③每个人应有崇高的、高尚的道德情操。如果一个人每天想到的只是如何升官发财或为个人私利而绞尽脑汁、挖空心思,这种人肯定不会有什么很高的情操。一个人只有把自己投身到无限广阔的为人民服务的海洋之中,他才能树立和获得高尚的情操。所以孔子在《论语·述而》当中说:“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作为君子应该心怀坦白、心怀宽广;而见识浅短的人常常为一些蝇头小利纠缠不清、愁眉不展,这完全是用不着的。我们应该从各种事务或烦恼中自己解脱出来,拥有愉悦的心情和宽容的气度、“大肚”、大度、风度)。

④每个人应该有一种正确的富贵观。每个人都应该富,每个人都应该贵——平等的富贵观是正确的。但如果每个人一天想的都是升官发财、赚钱盈利,则又是错误的——因为真理再向前迈进一步就会变成谬误。有的人为了升官发财而不惜杀人放火、草菅人命,自己最终也必将送上断头台,这些都是没有正确的富贵观所造成的。面对社会上的诸多血腥丑陋现象,孔子非常感叹地说:“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孔子认为每个人都可以、也应该富贵,但前提是符合道义。如果这个富、贵是不义的,对于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瞬息即过,是没有任何意义。

⑤我们每个人应养成与人为善、和睦相处、共创大业的团结思想。孔子早就讲过“仁者爱人”的观点,他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相亲相爱的关系,而不是敌对关系或者尔虞我诈、你死我活的关系。孔子还在《论语·颜渊》中讲到:“君子以文会有,以友辅仁”——作为君子,要以文章、以学问会友,而不是以酒肉会友或者以铜臭的钱会友——酒肉朋友、金钱朋友管不长,只有以文会友、以知识会友的朋友才管得长、管得久。

⑥每个人应该有一种谦虚谨慎、不耻下问的思想。如果我们每个人都骄傲自大、目中无人,那肯定不是一个和谐美满的社会。孔子在《论语·述而》中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几个人在一起,总有一个是我的老师。这也告诉我们做人要懂得谦虚谨慎。在当今社会中,我们需要的人就是要能两眼向下,能关心民众疾苦的、关心人文、人本的仁者。真正的学问是在民众之中的,任何时候群众才是真正的英雄,即使高官也不能脱离群众。其实很多百姓表现出来的优良品德,是无可比拟的。这也就是如毛主席所告诫我们的:“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卑贱者聪明,高贵者愚蠢”——那种自以为是、老子天下第一的人,实际上是最愚蠢的人!这种人如果到处充满社会,那社会也一定不和谐和美好!

⑦每个人应有一种实事求是的求实作风。孔子在《论语·为政》中讲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孔子主张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反对任何虚妄和浮夸。如果我们用这个观点来衡量现在的为人处世,就会发现很多事情并没有做到这一点。现在有很多杂志,什么《求实》、《求是》,实际上也就是孔子说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现在很多干部的工作脱离实际,没有深入一线进行考察和調研,这与事实求是的意旨是背道而驰的。只有实事求是了,社会才会兴旺发达、和谐美满——试想:如果一个社会到处是吹牛撒谎、瞎编乱造,人民的生活怎么能和谐美满呢?

⑧每个人应该有一种不要纸上谈兵而重视实践的思想。孔子在《论语·述而》中说:“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它的意思是说若叫我谈学问,是可以滔滔不绝的,谁也赶不上我。但说到“躬行”(指实践),在生活中做一个君子,我却做不得。这实际上是说:书本上的知识和生活中有一定差距,书本学问和实践学问是两回事。我们应该注重书本知识,但更应该注重把这些知识用于实践。实际上,现在我国与外国相比,外国的一大优势就是他们更注重把知识用于实践。所以,我们现在的社会,缺乏大量的实践性技术人才。实践出真知,真正好的知识是从实践中来的——只有我们人人重视实践去掉空谈,社会才能和谐美好!

⑨每个人应有正确的美学观。孔子在《论语·八佾》中说:“尽美矣,又尽善也”——“尽美矣,未尽善也”——孔子的这种美学思想很简单:就是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一件事情可以达到尽美,可以达到尽善,也可以达到尽善尽美。孔子又说:“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我们对好的事情可以助之,对坏的事情要及时阻之。这种观点实际上要让我们明白什么是美,什么是丑。

2004年全世界评选了一个最好、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地区和国家,不是美国、日本,也不是法国、瑞士、卢森堡,而是与我们国家有悠久历史的新加坡!新加坡在2004年能高居全世界各国第一位,除了环境优美(是一个一年四季鲜花盛开、绿草如茵的地方)、待遇高(本科毕业生月收入可高达7500—10000元人民币)、犯罪率极少、受教育成度高(在过去20年里,新加坡的教育支出经费占国家预算总数的第二位,硕士、博士占人口的总数有很大比例,是其它很多国家和地区很难以达到的比例)这些条件之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是以孔子的儒家思想为“国教”——它鼓励人人相亲相爱、友好互助,因而形成社会的风气就是纯静美好、和谐安宁。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和谐美好的“大同”世界一定要在中国和世界实现!让我们为它努力和加油吧!

(作者单位:云南省昭通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儒家思想论语君子
儒家思想是否扭曲了人性
君子无所争
国风·卫风·淇奥
有君子之道四焉
浅析儒家文化对老年社会工作的影响
浅析儒家思想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作用
孔夫子关于“君子”究竟说了些什么
《论语·学而第一》
《论语·为政第二》
点点读《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