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育有大美

2019-04-27陈祥锋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9年4期
关键词:自然美艺术美审美教育

陈祥锋

内容摘要:语文教学具有知识性、工具性、人文性,“教语文就是教做人,学语文就是学做人。”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对于塑造青少年的美好灵魂,形成健全的人格,铸造高尚的精神特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语文教学 审美教育 自然美 生活美 艺术美

语文教学要发挥语文学科作为母语教育的人文功能,不仅仅是要教授给学生语言知识和文学知识,让学生形成运用语言知识的基础和技能,而且要努力塑造学生的美好灵魂,培养学生形成一定的审美能力,从而养成健康高尚的生活情趣。

我作为一名老师,已在农村工作三十余年。在多年的语文教育教学工作中,我有一个很深的感触: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们有不少老师上语文课只重视基础知识训练和培养学生们阅读理解能力,教给学生一些模板式的答题技巧,侧重于语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功利性,而忽视了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和审美功能,语文课堂从一定程度上变成了应试教育的演练场。我真的觉得这不是真正的语文教育!

语文是人们学习和工作的基本工具,学好语文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尤为重要。叶圣陶指出:“教语文就是教做人,学语文就是学做人。应该使语文教育在培养社会主义一代新人的事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这表明,语文审美教育在塑造青少年的美好灵魂、改善其心理文化结构上具有重要意义。审美教育以马克思主义美学为理论基础,借助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等美好事物,通过各种艺术手段,陶冶情操,培养人对美的感受力、理解力和创造美的才能。初中语文审美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

一.语文教学与美育相融共生

从教材本身来看,语文教学的审美功能客观存在。语文教科书纵贯古今横跨中外,内容丰富,文质兼美,熔自然美、生活美、情感美、艺术美、语言美于一炉;语文教材是美育信息的有机载体,其审美功能不言而喻。

从教育主体来看,学生健康成长需要美育。青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学习文化的重要时期,他们自我意识在增强,但心理还很不成熟,加上信息化时代各种传媒的影响,对中学生应切实加强审美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初中语文审美教育的内容

1.培养学生热爱和敬畏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其实,美就在我们身边。可惜,人们往往熟视无睹,忽视了美的存在。无垠的宇宙、浩瀚的海洋以及花鸟虫鱼、飞禽走兽……大自然的无限风光都艺术地融入语文课本之中。如《春》、《海滨仲夏夜》、《天净沙·秋思》、《沁园春·雪》展示了流云变幻的四时风景,《死海不死》中令人向往的神秘之海,《看云識天气》中千姿百态的云,《大自然的语言》中充满奇趣的自然物语……这些都会唤起学生爱生活爱自然的美好情趣;而像《旅鼠之谜》《地下森林断想》《敬畏自然》等文章更会引起学生对我们人类自身行为的深思,分析人类和自然关系的正确定位,激发学生对自然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之情。

2.激发学生追求社会生活美

社会生活美是人性中表现出来的真、善、美。

像《背影》《我的母亲》(胡适)《傅雷家书两则》这样文质兼美的文章可以让学生对于亲情的醇厚和至真至情有更深的理解与感悟。语文课本中许多人物,他们那远大的抱负、奋斗的精神和无私的奉献,无不闪烁着人性美的光芒。如周恩来少年立壮志;邓稼先隐姓埋名,献身国防;竺可桢潜心科研,愈老弥坚;鲁迅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些内容弘扬正气,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树立远大理想,追求美好的人生。

这样的美育熏陶对于现在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的初中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对于他们健全人格和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3.引导学生欣赏艺术美

艺术美是自然美和社会生活美的折光。语文教材中课文本身巧妙的构思、优美的意境、缜密的结构、生动的语言,都是艺术美的表现。在教学中,教师巧于提问,适时诱发,引情入境,再现美的形象,于字里行间感受真情,潜移默化之中品味美蕴,这本身就是对艺术美的感悟过程。

例如《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具有深刻哲理和启示性;《我爱这土地》语言生动,抒情主人公情感炽烈,爱国之情溢于言表;余光中先生的《乡愁》结构严谨,形象鲜明,读来让人心潮澎湃,情意难平。

三.语文教师要善于在教学中渗透美育

语文课堂教学要相机诱发,让美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之中,要使知识传授与审美教育达到情理相融,老师上课时应力求做到:寓教于乐,让学生在优美的氛围里,充满激情地去学习;寓智于美,激励学生在知识的自由王国里,孜孜不倦地去探索;寓德于潜,学生在学习中耳濡目染,“像从一种清幽境界呼吸一阵清风,来呼吸他们的好影响,使他们不知不觉地从小就培养起对于美的爱好,并且培养起融美于心灵的好习惯。”(柏拉图语)

首先,以文为本,培养学生美的欣赏能力。

美的欣赏对语文而言,主要体现在文学欣赏上。欣赏作品的思想和艺术,是一个感性与理性相统一的审美认识过程。教师“教学生读书,为的是让学生从所读书中求得真道理”(叶圣陶语),上课时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引导学生明事理、辨是非、识美丑、分善恶,形成正确的审美认识,就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欣赏能力。例如:从《爸爸的花儿落了》、《孤独之旅》、《丑小鸭》中去感悟成长之美,从《安塞腰鼓》、《端午的鸭蛋》、《云南的歌会》中去感受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之美,从《敬畏自然》、《斑羚飞渡》、《旅鼠之谜》中去感受生活的多彩和生命的壮美。

其次,“披文以入情”,激发学生求真、向善、爱美。

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有一句名言:“美是生活”,“应当如此的生活,那就是美的。”语文教科书向学生展现了一个多彩的生活大舞台:崇高理想境界的美,爱国主义精神的美;有惊天动地的壮举,默默无闻的奉献;有英勇无私的品格,忠心为国的赤诚……现在初中生许多是独生子女,自我意识过分突出,感情脆弱,处事有时较为偏激,缺乏责任感和担当精神。教师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在学习中学会做人的道理。观点明确了,思想认识才不至于偏航,行为准则才有正确的指南。

教师在教学中力求把学生带入一个特定的情境中,唐代诗人白居易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让学生在心理上真正产生感受,在情感上产生“移情”和共鸣,在性情上得到熏陶,增强人格意识,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把那些品德高尚的人们作为自己做人的榜样。例如:从《最后一课》和《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中去学习韩麦尔先生和李大钊先生的民族忧患意识与炽烈的爱国情怀。

美育应该让学生在生活中学知识,求发展,明人生,做一个有益于国家和人民的人,在这一点务必要加强对学生价值观的培养,要让他们懂得“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教师要教育他们,崇高的行为是美的,平凡的举止也同样蕴含美的内涵,劳动者是光荣的。如《信客》(余秋雨著)《老王》(杨绛著)《台阶》(李森祥著)向我们展示的就是普通人的真实人生,他们身上闪耀着任劳任怨、善良宽容和决心穷尽毕生之力改变现状而不甘人后的人性魅力。平凡的人并不平凡,他们值得人们尊重!现在有些孩子个性意识强烈,糊涂犯事的并不在少數,语文老师要充分发挥语文作为母语教育,其人文主义十分突出的特点,在循循善诱之中增强学生的自我约束力,让他们学会敢于直面挫折和失败,学会宽容和忍耐,养育爱心,这样才能盛开心田的美之花,结出行为的善之果。

再次,提高学生鉴赏艺术美的能力。

语文课堂上,教师举手投足之间均给学生以无形的影响,学生往往喜欢模仿老师的言行举止,这是老师对学生进行美育的一大优势。作为老师,首先应该运用端庄大方的仪表,温文尔雅的举止,生动有趣的语言,宽容温和的教态给课堂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受到教师个性化教学艺术风度的感染,这就是艺术教育的良好开端。学习具体内容时,注意调动学生的兴趣,启发思维,“指一点门径”,“给一点暗示”(叶圣陶语),力求学有所得,从中得到美的艺术欣赏,从而使学生的思想、情感、意志往更高、更远的方向发展,“从心里头说一个‘好字一个‘美字来,不至于跟着别人‘说长道短”。

优秀的古诗文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我们在教学中不能只偏重于释词译句和讲授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而应该认真品味经典文化的艺术之美。例如《公输》子墨子采用迂回战术,设喻说理,不战而屈人之兵,其展现了高超的语言艺术;《唐雎不辱使命》中唐雎坚持正义、勇敢无畏的爱国形象鲜明突出,这正是文章恰当运用对比、衬托手法所收到的艺术效果;《出师表》一文陈情言事,更有一条鲜明的情感线索贯穿全文,在词、情、理方面达到了“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的艺术高峰。

四.审美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1.审美教育需要师生双向交流

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当老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儿童。”这样才能让学生建立起“亲其师而信其道”的感情。师生关系融洽,课堂气氛和谐,美育渗透在教学中也就水到渠成了。

2.注意分析学生的心理状态

孟子云: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教师要注意捕捉学生的情感信号,分析其思想动态,有的放矢,将他们的情感之舟导航到健康文明的渠道中来。

3.理论联系实际,把握时代脉搏

美育要有开放和发展的观点,要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注重吸取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美的精华。历史时期不同,人们注入“美”的实际内涵并不相同,教师要准确把握时代发展的主旋律,理论联系实际,切实发挥美育功能。

语文教育有大美!语文教学为美育提供了广阔的“用武之地”,美育又使我们的母语教育更富于人文性。只有具备美育的教育,才是完全的教育。

(作者单位: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小市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自然美艺术美审美教育
探究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美
试述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艺术美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浅析自然界的审美现象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浅谈苏轼作品的审美意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