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
2019-04-27北风三百里
北风三百里
01.
我去实习纯属意外。
偶然在网上看到一档自己很喜欢的节目在招实习生,我不抱希望地投了份简历,最后怀着“长长见识”的心情去参加了面试。
直到去公司报到的那天,我还是蒙的。
我本来以为自己会窝在家里写一个假期的稿子,谁知就这样踏入了职场。一切归零后,从“新鲜”到“疲惫”,也就一周的时间。
工作的内容和环境还是很有意思的,做媒体也确实是我的兴趣所在。唯一让我头疼的是,我进节目组一周,便碰上了据说是一年以来最辛苦的项目。时间紧、任务重,带我的老师永远冲在第一线,我根本不好意思请假休息。
连着加班到凌晨两点的第五天,我实在撑不住了。
我半夜回家在出租车上一边哭,一边给带我的老师发信息。想想我老师也是脾气好,自己还在加班,还发语音劝我:“我以前都是在电视台工作的,这种熬夜习惯了,没考虑到你们刚入行。咱们这次属于特殊情况,下周就不会这样了。你周末先不用来了,好好休息一天吧。”
如蒙大赦,我靠在车窗上,长舒了一口气。
02.
這些年,我越来越懂得,说“不行”也是一种能力。
“不行”分为很多种。上面的那种,是承认自己做不到、办不了。我以前是个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人,时常把自己搞得痛苦不堪。自从学会承认自己“不行”以后,也是给自己一种解脱。
这世上哪有那么多没你不行的事啊。
另一种“不行”,则是拒绝。
我有个朋友,她这个人好是好,就是性格太强势。我的人生态度就是“什么都行”,所以,她特别喜欢和我在一起,大概是因为可以充分满足自己的控制欲……
后来,有一次,我住在她的家里,要赶第二天早晨的飞机。她告诉我可以预订一辆公司的车来送自己去机场——可是,那订起来实在复杂,而且必须第二天六点多起来给公司打电话。我本来就缺觉缺得厉害,于是和她说我打辆出租车就好。
其实也没有贵多少,可她就是觉得,你为什么不按我的来?!
我软性抵抗,她不依不饶。我以前对她都是“行、行、行,可以,可以”,这是第一次意见产生分歧,她几乎要把我烦死。
争执许久,我突然不想继续和她辩论哪种到达机场的方式更好了。
我只是说:“我不想。”
她说:“那个也很方便啊,他是到家门口来接你……”
我说:“我不想。”
她说:“就是明明可以省钱……”
我说:“我不想。”
她愣了愣,慢慢转过身,说:“那好吧。”
争执就这么结束了。
现在想起来,她也是出于好意,是想把某种已经她实践过的好办法分享给我。其实我到现在也和她是很好的朋友,但是,我们相处的模式从那天起就有一些不一样了。
她不再掌握绝对的主导权,我也会在感到不舒服时坚定地说“不”。
03.
我这些年逐渐意识到,很多人,包括我在内,从小是没有接受过说“不”的教育的。
怕老师、家长不高兴,所以被分配的任务一定要完成;怕给朋友、同事添麻烦,所以意见永远是“可以、可以,怎么都行”。
可是,人活着,是为了自己呀,不敢说“不”,其实是主动放弃了一部分生活的主导权。
这些年,我终于慢慢学会说自己“不行”“不愿意”“不喜欢”。只要我的要求是合理的,我发现我也并没有引起别人的不快,或者给别人添麻烦。相反的是,当我开始明确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别人也会对我表现出更大的尊重。
人生不过几十载。
我们都应当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