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工作视野下海南生态养老实务案例研究

2019-04-27张琴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危机干预

摘 要:生态养老是近年来老年群体较多选择的养老方式,文章以海南生态养老背景下社工跟进一位出现生命危机的独居老人为个案原型,描述了社工服务在老年群体中具体如何发挥积极作用,并且通过理论分析、服务流程记录和反思,探讨社工在生态养老服务模式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社工服务;独居老人;理性情绪;危机干预

基金项目:本文系三亚市2018年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三亚市‘候鸟老人生态养老模式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SYSK2018-14),项目负责人:张琴;

海南省2017年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三亚市‘候鸟老人生态养老模式的研究”(2017211),项目负责人:门磊。

生态养老是近年来老年群体较多选择的养老方式,文章以海南生态养老模式为分析背景,全程记录社会工作者介入一位有自杀危机的独居老人个案工作的服务过程,描述了社工服务在生态养老群体中具体如何发挥积极作用。以下则详细分析个案工作介入独居老人生命危机的服务过程。

一、老年案主的基本情况介绍

案主李大爷(化名),男,今年60岁,独居。老伴去世多年,有一儿一女,儿子已婚,有一个儿子,女儿已婚,有一个女儿。子女比较孝顺,逢年过节会回来看望案主。子女平时都外出打工,不和案主同住。李大爷没有固定收入,日常开销来自于之前的积蓄以及子女逢年过节的赠予。

二、社会工作视野下老年个案工作的

理论基础及问题视角

(一)个案工作服务的理论基础

1.社会支持理论

社会支持是指通过一定的社会网络运用一定的物质和精神手段对社会弱势群体进行无偿帮助的行为的总和。一般是指来自个人之外的各种支持的总称,是与弱势群体的存在相伴随的社会行为。社工强调通过干预个人的社会网络来改变其在个人生活中的作用,特别是对那些社会网络资源不足或者利用社会网络的能力不足的个体。社工致力于给他们提供合适的帮助,帮助他们扩大社会网络资源,提高其利用社会网络的能力。本案例中,案主的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功能都相对较弱,但都存在积极因素。同时,案主并未很好地利用这些资源,如生活寂寞、经济困难不主动向两个子女提出自己的需求,社会交际方面不主动接触朋友、邻居。因此,社工在服务过程中注重鼓励案主充分利用自己周边的资源。

2.理性情绪治疗模式

该模式有效针对案主的非理性信念进行聚焦,即对非理性情绪进行识别和辩论,以此协助案主克服各种非理性情绪,此案主最大的非理性信念就是认为自己的病治不好,活着连累子女。案主的非理性观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认为邻居和朋友会带有色眼光看待他曾经的经历,觉得自己是一个危险的人,周边的人会害怕与自己接触;二是认为子女不在自己身边,邻居们会认为自己家庭关系不好,没有人关心自己;三是认为自己没有朋友,没人愿意来自己家串门,认为整个社区都排斥自己。社工主要协助案主认识到这几个非理性信念存在,同时协助他克服消极的非理性信念。

(二)问题分析视角

1.案主家庭功能发挥不足

案主独自一人居住,两个子女由于工作原因不在身边,属于空巢老人。且案主日常生活都是自理,没有普通家庭中的人际互动情况,而且由于距离较远,再加上子女工作性质决定,不能时常回家探望,不管是物质支持还是精神支持,案主都处于缺失的状态。案主自身也不愿意多与子女交流,担心给年轻人添加麻烦,导致他们的厌烦。案主缺乏必要的社会交往且没有家人的支持与陪伴,从而导致其产生了危及生命的情绪。

2.案主的非理性情绪较强

老人有糖尿病,开始的时候积极治疗,可以自己乘坐公交到市中心求医,整体心态保持着乐观,同时认为可以控制好自己的病情。但是在治疗过程中,老人却出现了因头晕而晕倒的现象,且情况没有得到好转。老年人心理脆弱,很担心去医院做检查,发现了症状和问题,又不能明确病因,长期的身体不适及就诊经历,将案主之前的积极心态消磨殆尽,并产生了“放弃自己”的念头,这样就不用为病情操心,也不会给子女添麻烦。

3.经济压力大,社会资本不足

案主需要长期看病吃药,并且被不明原因的身体病痛困扰。这些对于失去劳动能力、没有固定收入的案主来说,是一个长期的心理折磨。在几年求医过程中,各方面的压力积攒到了难以承受的程度,导致案主产生了轻生的念头。案主的情况在老年群体中很常见,但是真的聚焦到案主身上时,带给个体的消极体验会容易让当事人产生绝望感。人在晚年,很容易产生慢性疾病,或者是无原因的身体不适,同时,在家庭成员的关心缺乏、社区支持不足、福利政策保障不充分,案主会产生更强的不安心理,缺乏安全感,对案主积极生活的信心產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4.缺乏必要的社会交往,影响其社会关系的建立

由于案主的轻生经历、身体状况未得到明显改善、担心邻居看不起自己等非理性情绪,导致案主在出院之后与社区邻居之间的关系变得疏远。案主必要出行时都是有意错开人流高峰,避免直面社区邻居,也不参加社区活动或者日常交流。另外,案主与社区工作人员联系不多,基本也处于没有支持的状态,对疾病的治疗也不抱有积极心态,整体状态比较消极。

三、社会工作视野下老年个案工作服务的过程分析

个案工作作为社会工作的重要服务手法,在解决老年人面临的个体性问题方面具有较充分的优势。根据李大爷面临的生命危机问题,从个案工作的视角,对案主的需求进行干预,解决其面临的问题。

(一)案主问题的预估

1.案主生理疾病方面的状况

案主在四年前诊断患上糖尿病,刚开始案主得知自己患有这样的疾病后积极就医,身边有挺多同样的病人,案主感觉他们生活得很好,也相信自己能够控制好病情。但两年后,案主又出现头晕的现象,几次起床晕倒,无人在身边,完全靠自己自然苏醒,医生表示没有好的办法,针对这样的情况只能进行预防,案主处境十分危险。

2.案主的心理状况

在病情不明、治疗效果不佳、经济困难等重重压力之下,案主心理防线最终崩塌。他认为自己的病治不好,年龄越来越大,身体状况会越来越差,自理能力也会越来越弱,这样发展下去,肯定会给子女造成很大的负担。在一次治病过程中,恰逢经济出现了困难,他决定放弃治疗选择轻生,幸亏邻居发现并及时背他送入医院,捡回一条命。在子女的劝说下,案主表示不会再轻生,会继续进行治疗,但他情绪低落,对治疗效果也不像之前那样抱有很大的希望。治疗出院后的案主情绪明显更加低落,经常一人待在家里整天不出门,会在其他邻居还没出门的时候去买菜、倒垃圾等,主动避开小区人流高峰时间。案主逐渐自我封闭,独自一人生活,但隔壁邻居会因其之前的轻生经历,对他多给予关注,担心其再发生其他危急事件。

3.思想方面的状况

从对病情的认知以及与家庭成员关系方面看,他形容自己的病治不好,不愿意花钱;认为自己的病没有治愈的希望,继续治疗是给两个子女增加负担。在邻里关系方面,案主除非必要,否则不愿意出门,因为自己的病治不好,且又自杀过,他认为邻居会用“有色”眼光看待自己,不与社区居民发生交流,认为自己的生活没有希望。

4.能力方面的评估

首先,对社会适应能力进行评估。案主曾经可以做到一个人去市区大医院看病拿药,他说自己从未坐过公交,但也不害怕。这里可以看出,案主以前是一个敢于接受新事物、心态积极的老人。其次,周边邻居能够及时发现案主处于危险境地,及时施救,并且在案主出院之后长期关注他的生活动态来看,可以推断出案主的周边邻居对其还是有关注度,证明案主有一定的社会支持系统。最后,通过了解发现,案主的两个子女比较孝顺,可以看出家庭支持以及经济支持都具有积极的基础。

(二)制定个案工作服务计划及干预

1.个案工作服务方案的制定

根据案主的基本情况和问题,结合个案工作的服务流程,制定针对性的个案工作服务方案。

2.具体干预过程

按照个案工作服务流程开展具体个案工作服务,协助案主解决问题,具体实施过程分为以下部分。

首先,初次会面。社工入驻社区进行普及性家访的时候初步了解到案主的情况,通过评估发现案主的现状可以尝试让社工进一步介入,提供合适的帮助。在联系社区相关部门、周边邻居及其子女,对其进行综合评价之后,社工决定通过社区居委工作人员的帮助,在征求案主的同意之后,开展上门探访的工作。

其次,建立专业关系。社工进一步接触案主,了解案主的心理和行为特征,获得案主更真实的信息。在接触中,以倾听为主,例如,让案主及时宣泄自己的负面情绪;引导案主讲述自己以往的经历,在面谈中逐步获取案主的信任,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社工详细了解案主想轻生的原因,主要是生病花了很多钱,经济困难,而且独居,生活中人际关系圈子小。社工在交谈中,用自杀量表评估发现案主的自杀倾向仍然很高。社工从案主身边的积极因素出发安抚案主的情绪,让案主要多考虑儿女的想法和处境。因为案主曾说他的两个子女很孝顺,孙子和孙女也很关心他,全家人都十分担心他的安危。同时,社工耐心倾听案主讲述自己生病以来的经历、生病的情况以及自己是如何沉浸在痛苦当中的,同时给予理解的回应,一方面有利于社工与案主建立信任关系,另一方面利于引导案主进行情绪宣泄。

再次,具体实施过程。社工通过理性情绪治疗方式,尽力打消案主轻生的念头,并通过定期电访、家访、过节访问、提供志愿者上门服务等形式慢慢和案主一起建立积极的信念和情感。同时,社工给案主收集很多类似病情的积极案例,展示他们的生活状态和保养的方法,协助案主寻找生活的希望。通过社会支持理论建立起案主的社区支持系统,积极邀请案主参加合适的社区活动,以培养和提升案主新的兴趣爱好,丰富其日常生活为主要目的,最终提高案主的人际交往能力。由开始接触案主到个案跟进效果评估接触,并且决定结案,整个过程历时近四个月。

最后,结案评估。通过社工介入,基本解决案主的问题,最后进行结案。

四、社工视角下海南生态养老服务的个案工作反思

(一)老年个案工作服务的效果评估

通过社工的干预,案主的问题得到了基本解决,服务效果主要呈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案主逐步打消了轻生念头,情绪状态稳定

案主和社工反应现在身体状况良好,定期买药吃药,子女回来看望的频率增加,并给他新买了智能手机可以经常视频聊天。案主不再把糖尿病当做是很严重的疾病了,也不胡思乱想了,这种行为表现和之前相比有了很大的改变,这说明案主对身体疾病不再抱有消极的看法,心境也开朗了许多。

2.拓展了案主的人际交往圈子

案主现在积极参与社工组织的活动和小组,案主反应说平时会和朋友在一起散步,下午也会在楼下看别人打牌,表明案主社交功能提升,有了自己的人际交往圈子,正积极融入社会生活。社工介入后,通过社工与案主的对话和沟通,案主消极的情绪有所改善,对自身疾病不悲观,子女关心变多,心情变好,同时,也认为自己的状态已经好多了。

在社工介入前,案主表现为自我厌弃,人际关系敏感,有意避免与人接触,在社工介入后,案主开始逐渐与他人交往,参与社工组织的活动,分别参加了社工组织的元旦游园、健康养生讲座和长者广场舞学习小组等。案主反映自己非常愿意参与社工的活动,希望多和别人接触。

(二)老年个案工作服务过程的专业技巧反思

1..社工要对服务过程进行反思性总结

社工在服务过程中,应该结合服务过程以及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开展服务过程的反思性总结。另外,每一位案主都是独特的,社工在服务的过程中,也能够积累服务经验,从每一个具体的案主身上,学到服务的方法和技巧,为以后能够更好地提供服务奠定基础。

2.社工必须主动出击

社工争取作为第一个社会支持的资源主动接触案主,这个角色会令案主看了希望,社工在辅导过程中真诚关心案主,耐心倾听案主的故事,案主可以真切地感受到来自外界的关心,不再封闭自己,情緒低落的情况将有所改善。

3.坚守社工的服务原则,时刻谨记让案主参与到服务过程中

社工的原则是助人自助,强调社工在服务的过程中,将案主视为与自己具有平等地位的个体,不能因为对方年老而产生照顾、替其做决定的心理,任何决定都需要案主同意并且给予足够的耐心,尊重其自决的权利。有服务对象的参与,才能增强其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自助的目标。

4.结案后,要定期开展家访或电话回访,巩固服务成效

社工邀请案主参加集体活动和小组活动,让案主体会和感受到来自邻居和朋友的支持,改善案主的非理性信念,使案主认识到社区邻里并未像案主所认为的那样排斥他。通过小组工作服务活动,让案主的人际关系网络逐渐得到拓宽,服务效果明显,案主与邻居、朋友的接触机会增加,增强了案主的社会交往能力,案主得到了很大的改变。

参考文献:

[1]许莉娅.个案工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2]郑立羽.老年慢性病人社区照护体系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社会工作,2018,(9).

[3]李艳华.家庭养老的内部增能:基于社会工作的分析视角[J].社科纵横,2018,(9).

[4]刘斌志.我国老年社会工作者的能力建设:现状分析与核心指标[J].广州大学学报,2018,(9).

[5]汤佳.社会工作者在老年社会工作服务中的角色扮演研究[J].时代农机,2018,(8).

作者单位:

三亚学院法学与社会学学院

猜你喜欢

危机干预
浅谈积极心理学视野下中学生心理危机干预
校园危机干预中的哀伤辅导
认知行为疗法对医学院校心理危机干预的实验研究
心理辅导的信息化在危机干预中的应用
应急心理干预的中职校角色探析
绝食的背后
探寻“迷失之爱”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