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2019-04-27文枫鲁春阳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9年3期
关键词:土地资源管理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文枫 鲁春阳 

[摘 要] 加快构建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素质土地管理技术技能人才,是适应我国国土管理行业发展需求的必由之路。文章分析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面临的困境,从共建课程体系、对接生产与教学过程、共培“双师型”教师、共建实训基地等方面提出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路径。

[关键词] 土地资源管理;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9) 03-0022-02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明确提出要构建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发展格局,发挥企业重要主體作用,将产教融合作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培养大批高素质创新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简称《行动计划》)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牵动计划,明确了包括“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内的“三个坚持、两个服务”(“三个坚持”即坚持适应需求、面向人人,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两个服务”即服务中国制造2025的能力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显著提升)的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目标定位。《行动计划》等国家文件的先后出台,体现出本科职业教育鲜明的产教融合优势与特色,即践行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升教育供给侧的产业符合度和社会满意度。可见,加快构建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不仅是适应我国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地方本科院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增强社会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是一门政策新、技术性较强的专业,要满足我国国土资源管理和行业发展需求,也必须构建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本文通过系统分析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路径。

一 土地资源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的困境

在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的背景下,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难以适应土地行业对具备新技术开展土地规划、监测、评价、综合整治等人才需求。因此,急需建立产教融合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然而由于产教融合不是简单的“工学结合”,也不是“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需要政府、学校、企业和行业共同参与的一种更高层次的人才培养模式,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在实施中面临诸多困难。

(一)产教融合的政策依据不足

虽然教育部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国家层面对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加快推进产融合也十分支持,但在实施层面上缺乏相应的制度、体制和机制保障。如在实施层面,如何规范产教融合过程中学校、政府、企业和行业的权利和义务、产教融合的广度和深度,具体人员的配置与使用、资金的投入主体,相应的激励机制等不明确。政府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在产教融合过程中到底发挥什么作用,如何搭建产教融合平台,这些都不清楚,使得产教融合各方的积极性不高,也急需在法律层面明确,出台相应的政策,为产教融合实施提供法律和政策依据。

(二)现行实践教学模式难以满足产教融合需求

以河南城建学院为例,土地资源管理实践教学主要包括实验、课程实习和综合实习。课程实验和课程实习环节较为分散,一般随课程讲授过程同步进行,学时较少,不利于组织学生到企业、工厂参与实际工程。课程实习整合力度不够,如土地利用规划实习、土地综合整治实习、水土保持实习和土地复垦实习可以放在一起完成,现在每个课程的实习单独进行,效果并不好,因为这些实习只有1-2周,实际上任何一个土地规划项目、综合整治规划或者土地复垦项目在1-2周都是难以完成的,即使把学生带到企业,这只能了解一下项目概况,是无法真正参与项目。综合实习一般安排在第七学期和第八学期,离课程结束较长时间,这个时间段是学生集中找工作或者考研,实践效果并不好。现行的实践教学安排难以满足产教融合的需求,需改革现行的实践教学安排模式。

(三)产教融合的内容与形式单一,层次不高

产教融合的目的就是为学校、企业、政府和行业之间搭建互利共赢的平台,不仅提高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也为企业输送所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但现在产教融合的内容与形式单一,效果并不理想。如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每年招生60名学生,每次实习到3-4家企业,由于企业的容纳能力有限,一个单位安排15名学生,企业的指导老师也很难精准指导,实际管理松散。在实习内容上,由于实习时间较短,学生大多填一些基础的、简单的重复性报表,难以真正参与项目设计工作。

(四)产教融合双方目标利益不一致

作为产教融合实施的两大主体:学校和企业在合作过程中都在寻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对于学校而言,以培养高质量人才为目标,但对产教融合的实施模式、实施路径等认识还不系统、不全面,在专业设置、实践教学和平台建设等方面还滞后于产教融合的实际需求。学校更多关注企业能不能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技能,但对课程任务设置、教学模式、实践安排等方面难以真正与企业工程项目相对接。再加上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能力不强,对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预期与实际差距较大。对企业而言,通过产教融合目的是获取利益最大化,企业希望参与实习的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直接转化为生产力,不愿意承担过多的培训成本和各种潜在风险,而即使是大三、大四的土地资源管理本科生是很难能够负责规划类项目、综合整治项目及土地复垦或者土地估计项目,为了降低培训成本,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企业较少考虑学校和学生的利益,导致产教融合的领域较窄,合作层次较低。

二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路径

(一)加快建立校企双方共建课程体系机制

深化推进产教融合,学校要及时跟踪行业企业对人才的发展需求,适时调整课程体系,建立校企双方共建课程体系机制。土地资源管理新问题不断涌现,如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围着这一战略,科学编制乡村振兴规划是实施乡镇振兴的前提,就需要及时增加关于乡村规划、乡村地理等相关课程。学校应及时掌握企业的岗位需求,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技能。企业根据需求,向学校建议需要删除、增添的課程,甚至学时的增减等,真正建立校企双方共商互利的课程体系。

(二)建立生产过程与教学过程对接机制

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要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有效对接,就应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标,包括专业技能和知识的专业能力。具体做法:实施以“行动导向”为教学方法的“项目化”教学,以适应国土行业呈现以项目化形式贯彻落实国家政策的趋向。为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国土资源“十三五”规划纲要对“十三五”期间的重大工程进行了安排部署。如城乡土地价格调查监测与土地资产动态核算监管工程,这项目的实施就要求专业教师在讲授《不动产估价》课程时,要详细讲解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价格评估方法和调查监测方法、不同权属农用地的评估方法和调查监测、征收价格和流转价格监测、城乡统一的土地价格监测体系等,并通过带领学生参加实际工程以增强学生地价评估、调查及监测的专业技能。

(三)建立“双师型”教师校企共培机制

教师职业能力是决定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能够实现的关键要素。因此,必须加大“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渠道。要建立“双师型”教师校企共培机制,支持企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到学校任教,探索产业教师(导师)特设岗位计划。探索符合职业教育和应用型高校特点的教师资格标准和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办法。推动应用型本科高校与大中型企业合作建设“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完善土地资源管理专任教师实践假期制度,支持在职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锻炼。

(四)建立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制度

加快建立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学校层面需要完善相应学习制度,既为学生参与项目提供机会,也为学生应有权益提供保障,同时也为企业创收。建立学生到企业实习实训制度。鼓励以引企驻校、引校进企、校企一体等方式,吸引优势企业与学校共建共享生产性实训基地。支持从事土地规划、土地估价、土地综合整治等公司依托学校建设行业或区域性实训基地、产业学院和企业工作室、实验室、创新基地、实践基地。通过探索购买服务、落实税收政策等方式,鼓励企业直接接收学生实习实训。

参考文献:

[1]刘姝.浅谈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的教学模式[J].职业.2015(5).

[2]黄凌翔,罗培升,李雪梅,等.城建类大学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思路——以天津城建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为例[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4).

[3]吴思,吴芳芳,兰振光.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以金融学为例[J].教育观察,2018(13).

[4]吴卫兵,高天星,张昊.地方应用型高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滁州学院学报,2018(1).

[5]张鹤.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国高校科技,2018(8).

[责任编辑:王义祥]

猜你喜欢

土地资源管理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土地资源管理中超规划开发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城镇化建设环境下土地资源管理问题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