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天水旋鼓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2019-04-27郭文平

丝绸之路 2019年1期
关键词:文化传承音乐教学

郭文平

[摘要]天水旋鼓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鼓点节奏鲜明,舞蹈粗犷豪放,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将旋鼓融入音乐教学中,既有利于旋鼓艺术得到传承,也有助于学生艺术素养的提高。

[关键词]天水旋鼓;文化传承;音乐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9)01-0185-02

天水旋鼓是由武山旋鼓演变而来的,作为天水地区的民间艺术文化,主要集中在天水市武山县滩歌镇、龙台镇、山丹乡一带地区。旋鼓的外形像一把大扇子,也被称为“扇鼓”,在制作材料上,因用羊皮蒙面制作,也被称为“羊皮鼓”,在民间旋鼓既是指这种单面打击乐器,也指这种表演活动。表演时,表演者左手拿鼓,右手拿鼓槌,用鼓槌有节奏地敲击鼓中心,左手按照鼓点节奏有规律地摇动鼓环,边鼓边舞,鼓声铿锵,舞蹈队形丰富多样,极富表现力。

一、 天水旋鼓在音乐教学中的价值

鼓乐教学是音乐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旋鼓作为一种民间鼓乐活动,极具民间艺术风格,边鼓边舞,鼓声阵阵,舞蹈动作粗犷豪放。学习旋鼓,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舞台表现力,增强文化自信心。

(一) 激发学习兴趣

音乐教育的目的并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音乐技能,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在音乐教学中,将民间艺术旋鼓融入其中,丰富的舞蹈形式与铿锵的鼓点节奏,可以起到丰富音乐课堂的作用。此外,将旋鼓的鼓点节奏、舞蹈动作与音乐学习结合起来,可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牢固。

(二)培养审美能力

审美教育是音乐教育的价值准求,《音乐课程标准》要求音乐课程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注重音乐审美价值。无论韵律节奏、表演形態还是文化内涵等方面,旋鼓都表现出审美性。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了解旋鼓的文化背景,了解旋鼓在秦文化影响下形成的舞蹈风格特征等。正如《诗经·诗序》中所言:“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如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旋鼓作为一种实践性的艺术,通过表演将内心的情感抒发出来,彰显旋鼓价值。在实践中,通过学习旋鼓鼓点节奏、舞蹈动作,可从中体会旋鼓的文化内涵,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另外,旋鼓表演中,热烈欢快的鼓声、粗犷豪放的舞蹈以及不断变化的舞蹈队形都给人审美享受。

(三)传承旋鼓文化

旋鼓是我国民间艺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根植在民间艺术土壤中的瑰宝,作为地域历史文化的载体,传承着地域群众的历史文化记忆。将旋鼓文化融入音乐教育中,是实施《新音乐课程标准》中文化传承价值的重要体现,值得大力提倡。现在学校对旋鼓的传承是作为一种体育民俗进入校园,教学多集中在旋鼓技能部分,发挥了锻炼身体的体育价值,忽视了艺术教育价值。将旋鼓纳入学校的音乐教育中,让孩子们从小学习旋鼓,了解家乡传统艺术文化,是继承和发展旋鼓文化、弘扬我国传统民间艺术文化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提升学生对本土艺术文化的认同感,培养学生热爱家乡艺术文化。

二、 天水旋鼓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现代的音乐课堂,必须与研究的实践链接,注重实践,关注民间,着眼于知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对传统的音乐产生一种特殊的情感,感受我们祖先的伟大与传统音乐的辉煌。”{1}学校要充分认识民间艺术文化的审美教育价值,将其融入艺术教育课程中。

(一) 旋鼓在音乐教学实践中的必要性

旋鼓是一种民间乐舞,其中所蕴含的艺术表现形式都可以深入到音乐教学实践活动中去。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学”就是音乐节奏与舞蹈结合在一起。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也是提倡音乐教学的综合性,将音乐与舞蹈相结合,将声势律动与音乐教学相结合,通过音乐游戏、乐器演奏等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旋鼓作为一种鼓舞表演活动,本身就是音乐与舞蹈结合在一起的综合艺术形式,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利用旋鼓开展教学活动,可以扩展学生的艺术视野,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修养。

此外,旋鼓表演是一种集体性活动,强调成员之间的相互协调合作,需要大家在表演时鼓点节奏与舞蹈动作整齐划一。通过师生的合作交流,在集体表演活动中,学生能够与他人充分交流、密切合作,不断增强集体意识和协调能力。在音乐教学中,加强对旋鼓文化的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文化背后所蕴含的意蕴,这样有助于形成学生的文化认同感。

(二) 旋鼓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在音乐教学中,节奏是音乐的骨骼,是音乐的基本要素之一,无论什么样的音乐都离不开节奏的训练,进行节奏练习可以为音乐学习打下稳固的基础。将旋鼓表演融入音乐的节奏教学,学生特别容易接受和掌握。音乐节奏、节拍等要素是旋鼓表演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音乐教学中,进行旋鼓的节奏创编活动,可充分利用旋鼓的节奏性来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创编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发挥想象力与思维潜能。传统的旋鼓表演,鼓点节奏有四个十六分、前八后十六、附点等节奏型,音乐教师带领学生在学习鼓点节奏的基础上进行旋鼓的节奏创编活动,通过音乐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感受音乐的节奏,加强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感知能力。

旋鼓表演是用手持鼓,身体并没有受到很大的限制,既可以上下左右击鼓,也可以持鼓跳跃、旋转,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因此,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肢体语言,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进行舞蹈动作、队形的创编活动,在原始旋鼓舞蹈的基础上,加入现代舞蹈元素,在表演风格上把握其粗犷、豪放之美,在动作设计上表现出旋鼓的刚健、潇洒。例如旋鼓表演队形变化包括“二龙戏珠”“十字梅花”“白马分鬃”“蛇蜕皮”等,都是围绕着对称、平衡展开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把握其队形变化特点的基础上,结合生活中的元素进行新的舞蹈队形的编排。

从音乐教育的研究视角看,无论从听觉亦或视觉角度,还是从培养人的音乐节奏感、良好的集体主义精神角度,旋鼓活动都是非常宝贵的文化遗产。借助旋鼓的表现形式、创设情境,挖掘学生内在的生活体验,利用鼓点节奏与舞蹈动作开展音乐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验旋鼓中蕴含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经常组织开展旋鼓这种集体性的艺术表演活动,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将旋鼓的鼓点节奏与舞蹈动作结合起来进行创新。此外,学生通过学习消化,感受旋鼓艺术文化内涵以及活动表达的精神内涵,增强对民间艺术文化的认同意识。

三、结语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要善于将本地区民族民间音乐资源运用在音乐教学中,使学生从小受到民族音乐文化的熏陶。在音乐教学活动中,要将民间艺术文化与现代音乐教学相结合,主动传承旋鼓文化,发挥旋鼓的教育价值。在多元文化的今天,音乐教育要更加多元化,需要我们对民间音乐给予更多关注,充分理解民间艺术在音乐教育中的应用价值,才能使音乐教育更加具有生命力。

[注  释]

①傅利民:《中国传统音乐研究与传承的相关思考》,《中国音乐学》,2015年第2期

[参考文献]

[1]海和平.天水旋鼓[M].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2004.

[2]高建进.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的教学目标、内容与方法[J].人民音乐,2013,(10).

[3]曾乔.试论“乐舞一体”原理及其在律动教学中的应用[J].内蒙古艺术,2018,(2).

猜你喜欢

文化传承音乐教学
谈微纪录片《了不起的匠人》的几点启示
试论如何在古代汉语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关于传统戏剧文化传承的思考
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究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多媒体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大学校园设计中的文化传承意义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音乐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浅析
中等专业学校音乐欣赏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