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弑亲案该反思的是什么
2019-04-27汪代华
汪代华
未成年人吴某弑母、罗某锤杀父母,以及一些农村少年违法犯罪事件不时见诸报端。连续两起农村少年弑父母案无不警示,不少农村儿童确实面临着“爱的缺失”和“爱的泛滥”的双重问题。但如果仅仅简单归咎于家庭教育问题,恐怕也失之偏颇。“寒门逆子”的养成,有农村生存环境驳杂的问题,有父母关爱、家庭教育缺失的问题,也有学校缺乏精细化管理、社会介入不充分的诸多原因。少年弑父母案敲响了社会关爱教育警钟。
首先,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应该引起重视。由于这些留守孩子长期与父母分离,负责照顾孩子的农村老人大多数是文盲、半文盲,難以从体力、智力和德育上担负监管重任。这些“孤独的花朵”缺乏呵护和关爱,使他们心灵上受到极大的创伤,存在严重的心理障碍。导致他们在家庭中处于脱管的真空,缺少亲情的呵护,使其心理压抑性格变异,进而形成心理障碍和人格缺陷。诸多调查研究表明,“留守”不仅意味着幸福缺失、成长受限,往往还意味着不同程度的心理伤害,譬如自闭孤僻、逆反冲动、迷茫偏激等。曾有专家估算,留守儿童中存在轻微或轻微以上心理问题者,将近八成。而这一群体如果不引起重视,就会成为“危险品”。
其次,“中国式溺爱”的悲剧不能再上演。罗某杀死父母,这一出彻头彻尾的悲剧的根源,人们使用了“溺爱”这个词。平时父亲对罗某是非常宠爱,百依百顺,要钱给钱。被偷2万元也只是口头教育,且由着其随意花销。罗林偷钱后,在小伙伴中讲排场,当大哥。12月31日,罗林向母亲要钱上网,没要到,引发了惨案。吴某在成长中也有“溺爱”的情况,只不过是爷爷奶奶的溺爱。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对他缺少管教。等母亲回来全力照顾他时,自然就产生了矛盾。这些悲剧都值得父母们深思。爱孩子,应该多对他们一些关心。过度溺爱,不是爱,而是一种伤害。不要什么都一手包办,一味付出给予,使他们养成一切依赖父母的陋习。依赖不成,便偷到父母头上,做出“坑爹”的事来。
再者,当前存在的一些外部环境对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带来不少负面影响。当今社会浮躁,充斥着躁动与不安,网络游戏、黑恶势力以及小说、电视剧、网络游戏的负面影响,社会不良风气里的“暴力”充斥着青少年的业余生活,青少年的心理与行为不可避免受影响。尤其是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蚀像个大染缸,无不毒害着青少年的思想。唯有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形成合力,家庭教育,学校引导,社会关注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