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评
2019-04-27
保障儿童安全亟待理念升级
北京一学校小学生被袭,共20名学生受到伤害。很多人其实不太理解,如今各地的中小学校园,硬件设施不可谓不完善,视频监控都称得上现代化、智能化,平安校园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但校园悲剧依然让人猝不及防,问题到底出在哪儿?我们又该怎样编织有力的儿童安全防护网?
每位教育者都应认识到,儿童安全事件不只发生在校园,家庭、社会也是儿童安全防护的重要场所。保护儿童安全不该局限于简单惩治暴力施加者,或不称职的儿童监护人,也不是将儿童圈养在一个看似安全的空间里,拒绝一切外出郊游、器械锻炼等活动。从现实来看,最有价值的安全保护,是给予儿童应对危机的意识与能力,让儿童知道危机发生时该如何应对。对此,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都应把培养儿童自护能力放在重要位置,帮助其在模拟或仿真环境中,如国外发达国家应对地震等自然灾害时那样,明确知道如何利用现有条件,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对儿童安全防护进行升级,背后是尊重儿童权益、呵护儿童成长,是为民族的未来发展蓄力,考验着一所学校、一个地区和一个国家的教育实力。(张贵勇)
“比上学还累”的寒假要不得
很多家长会在学校布置寒假作业的基础上,另外给孩子购买各种类型的教辅资料,为孩子报各种文化补习班、培训班……“虽然放了寒假,实际上比上学还累,这是多数学生共同的心声。”
作为家长,我们究竟该怎样来规划孩子的寒假生活呢?寒假既要保证让孩子有充足的休息时间,也要让孩子有机会融入生活、走进社会这个大课堂,真实地去感受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可是当下许多孩子的寒假生活,除了作业就是特长班、补习班,他们缺少的是鲜活的校外教育实践课堂,为此家长们有必要在生活实践方面引导孩子做一些有益的尝试。唯有合理规划好孩子的寒假,让孩子们在寒假中回归生活的原色,在丰富的社会历练中成为懂事明理的好孩子,这样做孩子们才会真正过上一个快乐而又充实的寒假。
(朱春耕)
端给公费师范生的“铁饭碗”必须看得见
新年伊始,师范院校中等待就业的大四公费师范生们迎来了又一项利好政策:教育主管部门下发通知,明确要求保障部属师范大学公费师范生的就业事宜。通知特别指出,严禁学校“有编不补”,落实公费师范生入编入岗,在离校前确保90%的公费师范生通过双向选择的方式,落实任教学校。
2007年施行免费师范生制度以来,10年间为基层教师队伍注入了大量高素质、新鲜的血液,为基层教育质量的提升打下了坚实基础。免除学费、免缴住宿费,并补助生活费,加之最新出台的就业保障政策,足以让公费师范生成为学子心目中的“香饽饽”。实实在在的入编入岗、双向选择等政策,也有利于提升教师的社会地位。由此,端给公费师范生的“铁饭碗”看得见、摸得着了。虽然保障编制、保障工资收入对有些地方来说,的确存在难度,但拿到手里的实惠,才能让人安居乐教,实现师范生免费教育计划设计之初的目的。(杨 仑)
教育检查不应只重材料
岁末年初,各项检查多如牛毛。长期以来,检查工作看档案成为上级考核下级常态化工作的一种管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随着国家对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主管部门对各种档案种类和数量的要求也在不断升级,大有没有档案就无法开展工作之势。
为了应付上级考评而过于注重档案的完美往往只会助长不良的教育乱象。那些与工作指导意义不大的假大空档案危害更甚;对于上级下发的文件,学校在贯彻执行时也要有所选择,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来执行,千万不能为了完成任务而去造假。在此,笔者呼吁上级主管部门尽量减少发文数量,尤其减少不切实际的文件,以免给学校造成大量的工作负担。(朱 子)
严控APP才能保障学生健康发展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严禁有害APP进入中小学校园的通知》,要求各地采取有效措施,坚决防止有害APP进入中小学校园。
教育部下发文件,要求整顿学校APP,是对学校网络环境的净化,对学生学习工具的再认识,这是对信息技术的正本清源,需要学校高度重视,一方面,要正确对待信息技术媒介,科学使用信息技术;另一方面,要加强信息技术媒介的监管,给学生以正确的引导。真正让信息技术媒介为学生所用,而非左右学生的行为,对学生造成负面的教育。(许艳丽)
该培养学生什么样的学习力?
在强调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时代,我们要培养学生什么样的学习力?对此,日本有学者认为,学习力分为三个层次:实现力,即:一定时间内找到正确答案的能力,也就是应考力;思考力,即: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的能力,可以理解为审辨性思维能力;创造力,即:运用个体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此观照我们的中小学教学,过分重视了实现力即應考力的培养,而忽视了思考力和创造力的培养,这是导致国内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足的主要原因。因此,学习力的培养,就要落实识记、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这六个层次的育人目标,尤其是强化“应用、分析、评价、创造”高阶思维的培养,这是核心素养时代深度学习的根本要求,也是学习力培养认知系统的必然选择。
(许兴亮)
莫让音乐教学成为农村学校的“盲区”
音乐是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在美育被列入国家教育方针之后,音乐教育得到了迅速发展。令人遗憾的是,音乐教学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仍是一大薄弱环节,困扰和制约着学生们身心健康发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这是《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最为大家乐道的三个维度,可惜的是,鲜有将这三个维度与音乐联系起来,与发展学生个性,陶冶学生情操结合起来的,狭义的理解与学生的实际差之千里。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走出思想观念上的误区,更新教育观念,通过音乐美育激发学生内在的持久动力,这样反过来作用于所学文化课的知识,更会相得益彰,尽善尽美;反之,若一味利用文化课挤压学生的成长空间,剥夺学生内心的渴求,其结果只能适得其反。
(卢建斌)
警惕“威吓式教育”给孩子带来的伤害
“不吃饭?打针!”“不睡觉?抓起来!”“威吓式教育”是指孩子不听话或犯错时,成年人以威胁、吓唬的方式纠正孩子的行为。这种教育方式可能暂时管用,能把孩子“镇住”,但从长远来看,其对孩子造成的伤害不容忽视。
“威吓式教育”无益于孩子建立正确的是非观,导致孩子认识错位,三观不正。更为重要的是,“威吓”不仅不是一种教育方法,而且经常使用,还会给孩子带来心灵上的伤害。一位早期教育专家这样说过:“不要让孩子的心灵装进恐惧、忧虑、悲伤、憎恨、愤怒和不满,这些情绪和情感不利于孩子的神经,影响身心健康”。“威吓”容易使孩子形成胆小、懦弱的性格,会使孩子对周围的世界失去安全感,使他们变得异常敏感怕事。教育孩子的方法很多,其中被专家肯定的是正面引导和科学疏导,用“威吓”的方式强迫孩子就范,是最愚蠢的做法,也是最无能的做法。(王 营)
让伪装的“按教育规律办学”没有市场
一些地区,小学教育存在口头上“按教育规律办学”的问题,现实中,在上级领导视察时,一些小学呈现出的是一派素质教育的繁荣景象,言必称“按教育规律办学”;一旦领导离开,学校马上变脸,将“轰轰烈烈搞素质教育,扎扎实实搞应试教育”的做法演绎得淋漓尽致。
这些问题的出现与一些地方的教育管理者“懒政”和没有担当有关。因此,就小学教育而言,树立正面典型的同时,有关部门要对学校管理者中的“两面人”的做法进行“精确打击”,追责到人。
(徐 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