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情志护理对老年胆结石患者术后心理状态、生理应激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9-04-27逯树荣

光明中医 2019年7期
关键词:情志情绪研究组

逯树荣

胆石症是临床常见胆道疾病之一,发病率与年龄具有相关性,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升高。目前胆石症多以手术治疗为主,但老年人群适应能力下降,对于手术的耐受性低于年轻人群,容易出现更强烈的生理、心理应激反应,对手术顺利进行及术后恢复造成不利影响[1]。中医认为喜、怒、忧、思、悲、恐、惊等情绪超过常度即可引发疾病并影响疾病转归。《素问》描述了情志变化对人体气机的影响,“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思则气绝……”[2]。情志护理是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一种有效手段。本研究对80例胆结石手术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研究,以探讨中医情志护理在该类人群中的临床应用,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6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胆结石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其中研究组男15例,女25例;年龄60~79岁,平均(66.31±7.46)岁;对照组男17例,女23例;年龄61~80岁,平均(65.76±6.16)岁。2组性别比例、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彩超确诊为胆结石患者[3];择期于我院行腹腔镜手术;年龄≥60岁者;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后,自愿加入本研究者。排除标准:伴其他器官、恶性肿瘤、系统严重疾病患者;合并智力低下、精神疾病者;沟通、认知缺陷者。

1.3 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胆结石围手术期护理,包括病情观察、饮食指导、用药指导、心理护理、基础护理等。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中医情志护理,根据患者个性特征、心理状态、疾病认知等进行辨证施护:1)释疑解惑:患者往往因对目前自身病情及治疗、护理方案有较多不解之处,产生恐慌、焦虑、不信任医务人员等不良心理改变。尤其针对沉默寡言、疑心重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在每次操作前、各个时间段充分解释,针对患者疑惑进行详细解答:初入院时为患者介绍目前住院环境、护理方案及相关病情信息,树立治疗信心。术前为患者讲解手术一般流程安排,做好术前准备。术后与患者探讨康复计划,向患者普及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自我病情监测,有问题时可以及时向护理人员询问。耐心劝慰患者,打消其对于治疗、护理措施之顾虑,避免不必要的怀疑、猜忌致患者出现紧张、忧虑情绪;向患者及家属发放科室健康教育折页,内容包括消化疾病自我护理技巧、常用药安全知识、饮食调养注意事项、自我心理调适等内容。2)说理开导:患者住院期间,多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询问其心理感受,了解其住院时心理状态变化。了解患者目前对于疾病的看法及对于日常自我护理的重视程度,并根据患者情况辨证施护:对于缺乏疾病充分认识且治疗依从性差的患者,强调胆石症手术可能的转归、预后,引导患者重视治疗依从性;对于过于担心手术预后而导致恐惧、悲观的患者,告知其密切配合医疗护理工作对于改善预后有极大助益,并为其宣讲以往成功案例。端正患者对待手术的态度,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3)怡情养性:为患者普及人体情绪对疾病发生、发展的影响,告知患者住院期间应有意识地注意个人情绪调节,保持个人心态平和;根据患者的个性特征帮助患者探索调节情绪的方法:性格内向者可聆听舒缓音乐、远眺风景等进行放松,保持内心情绪稳定、愉悦。性格外向者鼓励其与病友或家属谈心、帮助转移注意力、放松心态,舒缓身心;如个人情绪难以调节,甚至影响睡眠,可向医务人员寻求药物帮助。4)舒心畅情:鼓励患者多进行有助身心愉悦的活动,如观看喜剧、笑话、听相声等逗乐形式改善情绪状态,以五行相生相克原理,调节本身过度悲伤、焦虑情绪;针对言语沟通较少的患者应加强关注,鼓励其在出现内心苦闷、焦虑时,避免将不良情绪埋于内心,通过与护理人员或其他信任的人倾诉得以缓解;与家属沟通营造轻松愉快气氛的重要性,避免与患者过多谈及经济负担、手术不良事件等话题。

1.4 观察指标1)心理状态[4]:在术前1 d、术后3 d时,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2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两表均具有20个条目,总分均为100分,以50分为分界线,≥50为焦虑(抑郁)状态,两表分值分别与受试者焦虑、抑郁程度成正相关。2)生理应激:于患者入院时、术前1 d、术后3 d时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血糖(BG)水平,采用免疫荧光比浊法检测C-反应蛋白(CRP)水平,试剂盒购自南京诺尔曼生物技术有限公司。3)生活质量[5]:入院后1 d、出院前1 d,分别采用消化系统生活质量评分量表(GIQLI)评估患者生活质量,该表涵盖躯体生理功能状态、自觉症状等4个维度,总计144分,分值与受试者生活质量呈正相关。

1.5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20.0进行数据录入与分析,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t检验,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心理状态比较术后3 d时,2组患者焦虑水平、抑郁水平均显著降低(均P<0.05),且研究组焦虑水平、抑郁水平均低于同期对照组(均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心理状态比较 (例,

注:与同组术前1 d比较,1)P<0.05

2.2 2组患者生理应激比较入院时、术前1 d、术后3 d时,2组患者BG、CRP水平均随时间进展逐渐升高,且术前1 d、术后3 d时,研究组BG、CRP水平均低于同期对照组(均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生理应激比较 (例,

注:与同组入院时比较,1)P<0.05;与术前1 d比较,2)P<0.05

2.3 2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出院时,2组患者生活质量水平均较入院时提高,且研究组高于同期对照组(均P<0.05)。见表3。

3 讨论

中医认为人体情志活动以五脏之精作为物质基础,与脏腑具有对应关系,并可体现出内在脏腑功能变化。根据《素问》一书,可知心“在志为喜”“为怒”,肺“在志为忧”、肾“在志为恐”、脾“在志为思”。人体情志是对外界正常的生理反应,但超出常度时即成为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人体保持健康及疾病康复有赖于正常情志活动,有道是“七情致病”“七情养生”[6]。情志护理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认为人情志如同朴素五行相生相克,喜可胜忧,思可胜恐,并抒发患者郁闷情绪,可保持患者心理健康、调节情志,以促进其心情愉悦、喜怒有度。

表3 2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例,

本研究结果表明,2组患者经过护理干预后,焦虑水平、抑郁水平均显著降低,且研究组患者2种负性情绪水平均低于同期对照组患者。可能由于对手术的未知及自身病情预后的担忧,随着手术开始时间逐渐到来,虽然经过护理干预,患者内心仍越发感到紧张、不安,手术结束后患者焦虑、抑郁水平即有所下降。从此结果可见,中医情志护理相较普通护理干预在减轻患者焦虑、抑郁水平时体现出较好效果。这与多个研究[7]结果相一致,证实合理运用中医情志护理措施可达到对患者不良心理状态的有效干预。中医针对情志障碍,常以调畅情志疗法、修身养性疗法以及情志相胜疗法等干预,因为本文通过探寻患者病机,将上述疗法融会于释疑解惑、说理开导、怡情养性、舒心畅情等多种中医情志护理措施之中,帮助患者了解疾病知识,避免因误解产生极大恐慌或悲观情绪,避免忧思、恐惧等情绪对脾、肺等器官的消极影响;并使其充分认识情志与疾病发生、发展关系的关系,促进患者学习主观层面上对自身情绪状态进行管理,并在失败时学会向医务人员、家属等寻求帮助,引导患者探索控制自身情绪的方法,采用聆听音乐、观看喜剧、向他人倾诉等方式转移注意力、保持愉悦心境,抒发郁闷情绪等,注重促进患者安神静志、调畅气机、缓解不良情绪。从中医学角度分析,我们认为,经过中医情志护理干预后,患者喜、怒、哀、乐等情绪得到调和,间接调理患者五脏之气,有利于气血畅行,术后恢复。文中可见,2组患者入院前、术前1 d及术后3 d三个时间点BG、CRP水平随时间进展逐渐升高。这是因为手术创伤可刺激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引起机体应激反应,出现神经-内分泌反应与免疫抑制[8],具体表现包括但不限于CRP水平升高、血糖升高等,过强的应激反应可能导致内分泌功能紊乱、血压、心率过高、疼痛加剧、加重患者焦虑、恐惧、抑郁情绪等一系列生理、心理问题,导致预后不良[9]。有研究表明,在心血管疾病患者中不良情绪对机体炎症反应有恶化作用,从而提高炎性因子水平,加重疾病病情[10],而采取心理干预后可降低患者CRP、血糖等免疫生化指标[11]。文中围手术期生理应激水平结果提示中医情志护理可能是通过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及炎性因子水平,间接降低患者生理应激水平,具体机理仍需要深入研究,这是本文不足之处,同时也是后续研究方向。此外,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更优,这基于患者心理状态及应激状态改善结果,患者心理和应激的改善有利于术后恢复。术后恢复良好是患者生活质量更优的基本保障之一,这是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更优的原因。

综上所述,中医情志护理应用于老年胆结石手术患者,具有降低患者焦虑、抑郁水平的作用,可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且有助于降低其围手术期生理应激水平,对患者治疗及康复起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

情志情绪研究组
中医情志关怀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刘勰“文以明道”中的情志主体论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
情绪认同
移精变气法在情志病治疗中的运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