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中药药剂学教学设计研究

2019-04-27郭江涛

山东化工 2019年7期
关键词:药剂学中药学中医药

郭江涛,刘 耀,程 纯,刘 杰

(贵阳中医药大学 药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0)

中药药剂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合理应用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1]。通过本课程的课堂教学及实验培训,可使学生掌握各种常见剂型的概念、原理、制备工艺及质量检查,为从事药学科研工作奠定基础。但是随着中药学人才培养需求和中药药剂学课程建设的发展,形成了不断更新的教学内容,传统的教学模式及教案设计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目标需要。基于此,为了满足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加强学生中医药思维的培养,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丰富中药药剂学的理论体系,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完善变得尤为重要。

1 中药药剂学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设计是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桥梁,它是以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为依据,通过设计确定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内容有计划、有顺序、最优化的进行安排,进而形成完整的教学方案的过程[2]。中药药剂学教学设计应结合中药学专业特色,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学效果最优化为手段,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学习能力为目标。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应遵循以下几点,见图 1。

图1 教学设计体系图

Fig.1 System diagram of teaching design

1.1 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培养学生中医药思维

中医药基础理论是对人体生命活动和疾病变化规律的理论概括,是中医药思维发展的依据。中医药思维即整体恒动思维、辨证论治思维、形象思维、一分为二思维、类比推理思维、司外揣内思维、经验再现思维、模糊判断思维[3],是现代中医药院校学生必须明白、懂得并知道如何运用的思维方式。目前在中医药界认可的中医药思维是在对人体生命活动、疾病规律,中药的发现、应用、作用规律等的认识过程中,建立、形成的一种经常性的思维习惯与方式[4]。因此,在设计《中药药剂学》的教学中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的中医药思维尤为重要。

首先,在课堂授课时应注重中医药传统文化知识的传承,结合中医药发展历史和中医经典古籍,从而加强学生对传统医药文化的了解及对经典医药古籍的熟悉,培养学生研读中医药经典古籍的习惯,深入对中医药理论精髓的理解,促进中医药思维的形成;其次,针对历史悠久的传统剂型,如膏剂、丸剂和散剂等,在课后作业中布置经典名方(如《严氏济生方》中辛夷散、《普济方》中石决明散等),要求学生查询相关古籍中的处方、制法及功效,并对比古今,从而更深入的了解中医药理论的精髓;最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诸多传统剂型经过改良成为了新的剂型,如将汤剂或糖浆剂制备成颗粒剂。因此,在学习一些新剂型知识的同时,应追本溯源,联系古今,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各种剂型的“前世今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继承与学习了中医药思维。

1.2 以培养方案为依托,以教学大纲为准则,完善教学设计内容

《本科中药学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在中药学培养方案中明确提出:遵循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医药事业发展需要,具备中医药思维和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系统掌握中药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够从事中药生产、检验及服务等方面工作,并在中药教育、研究、管理、流通、国际交流及文化传播等行业具备发展潜能的中药学领域高级应用型人才。中药药剂学的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改进剂型、研制新药和解决药剂中质量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方案的设计同时,我们所需要做的不仅仅是传授课本知识,更是对学生学习能力和情感认知能力的培养。

首先,在讲授绪论时便明确本门课程的重要性及实用性。强调在本门课程中,无论是传统的膏丹丸散,还是新型的缓控释中药制剂,书中都会给出明确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和质量控制方法,需要同学们重点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其次,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在课程教学设计中加入实验操作视频,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及对中药制剂的制备能力。最后,结合中药学专业的特点及我国中药制药行业的发展趋势,对学生进行就业前景和方向的初步指导,加强学生对本专业的认识,强化中药药剂学在就业中的重要性。

1.3 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是教育的载体,也是教育的希望。近年来,随着西方文化思想的传播,“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信息化时代的要求和学生日益增长的学习欲望。因此,课程教学设计的中心不是“教”,而是“学”,应充分的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态度。

首先,在一些章节的教学中,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做自己的老师,老师作为监督者和问题的解答者。以更好的保留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创新精神,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其次,设计自学学习内容。让学生自己把握自主学习部分的重点难点,鼓励学生积极进行沟通、交流、讨论和持不同意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最终达到彼此互教的目的,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再次,“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例如在第十三章胶囊剂的教学设计中,采用案例式教学,在课前布置学生上网查找“毒胶囊”事件的始末,让学生在查阅相关资料的过程中对相关专业知识进行了解,并结合自己的观点对案例进行分析,课上安排学生分组进行阐述并计入成绩。该教学方式既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够通过研究案例培养学生的职业使命感和责任感;在第十五章颗粒剂的教学设计中,采用启发式教学。即以汤剂的缺点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讨论如何进行剂型改良,进而引出既保留了汤剂的优点又克服了其缺点的剂型-颗粒剂,在讨论的过程中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颗粒剂的兴趣,锻炼自主学习的能力。

当然,以学生为中心,并不意味着完全放任,也不能给学生的自由度过大,忽略了知识的本身。因此,在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既能够体现当代教育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意识,又能够保证及时引导学生思想及行为的发展方向;既体现了教师的教,又注重了学生的学,充分的调动起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既有传承又有创新,为满足中医药人才需求奠定基础。

1.4 以传统教学方法为跳板,多种教学模式相结合

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是以教为主,学生是知识的接收者,即老师用黑板、粉笔、课本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则是通过课堂内容和笔记吸收知识。随着教育学科和信息的发展进步,基于中药学专业培养目标的需求,我们应将更多的教学方法(如研究性教学、PBL、MOOC、CBL、TBL等)融入到教学设计中,将传统与新型的教学方法相结合,从本质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教学效果。

研究性教学是一种融合研究创新思维与实践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5]。是指在教师的主导下,把授课内容转变成若干个与生活相关的情景问题,以教师为辅,以学生为主,让学生按照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达到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提升能力的一种教学过程。以中药药剂学第九章注射剂为例阐述研究性教学在中药药剂学教学设计中的体现。首先,提出问题:近年来,中药注射剂事故频发,如鱼腥草注射剂及刺五加注射剂事件,那究竟是哪个环节出现问题,导致了悲剧的发生呢?是原料药处理过程?制剂的生产制备过程?亦或是流通过程?其次,安排学生分组分工,要求探索学习的过程中最少查阅5~8篇参考文献,最后以PPT或视频的模型进行汇报,汇报同时,同学们可以随时提出问题;最后,制定评分标准(包括PPT或视频的完整性、回答的准确性、设计的完整性、生生提问回答情况及教师提问回答情况),结合学生汇报的情况,进行评分。

PBL教学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以问题为教学基础,以学生为教学核心,以教师为教学导向。教师通过学习目标、课程特点设计问题,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分工合作,开展学习,探究问题[6]。例如在第十一章栓剂的教学中,课前将整理的相关问题发给学生,让各组学生以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为切入点,进行文献查阅及资料整理,课上以圆桌的形式进行汇报,老师不参与讨论,在最后对学生的汇报进行总结归纳。该教学方法不仅能够锻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总之,将传统的教师讲授教学与新型教学方法相结合,融入到教学设计中后不仅能够调节课堂氛围,增加课堂的互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改善传统教学中偏重于教师讲授的“独角戏”模式;另外,新旧教学方法相结合,既保证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又能有效锻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思维模式多维度发展,加深对专业知识的认知,提高学习效率,达到培养能够适应现代化信息时代,具有中医药思维传承和创新能力的中药学领域高级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2 总结

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首要是培养中医药思维的传承,其次是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中药药剂学作为中药学的核心课程,在教学设计中,应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以新旧教学方法相结合为手段,通过教学改革和提升教学质量,为培养具备中医药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中医药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药剂学中药学中医药
临床中药学学科简介
临床中药学学科简介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
新形势下药剂学在临床中的应用
浅谈基因药学实验技术在药剂学教学中的应用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以器官系统为基础的药剂学理论教学改革的思考
中药药剂学双语CBI教学理念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