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信环境下小学生文明礼仪家校共育的新范式
2019-04-26张举英吉海荣
张举英 吉海荣
【摘要】在微时代的大背景下,利用微信创建微信群,形成文明礼仪家校共育的文化合力,利用微信“大”沟通,构建家校网络化文明礼仪养成新渠道;利用微信“微”交流,开辟学生文明礼仪践行的新途径,实现微信环境下小学生文明礼仪家校共育的新范式。
【关键词】微信环境;文明礼仪;家校共育
基于微信环境下小学生文明礼仪家校共育的新范式
江苏省连云港师专一附小教育集团 张举英 吉海荣
微信因其功能强大,融文字、图片、声音、视频为一体,为人们所熟知和广泛使用。在班级管理中巧妙地应用微信平台,可以拓宽家校联系的渠道,有助于形成家校合力。笔者在实践中积极寻找并利用微信这一平台对小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方面的教育,尝试开辟基于微信环境下对小学生进行文明礼仪家校共育的新范式。
一、创建微信群,形成文明礼仪家校共育的文化合力
微信平台是很好的班级家校文明礼仪共育方式,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养成对学生的终生健康成长极为重要,低年级的小学生,单凭老师在校管理教育而不深入家庭渗透是远远不够的。借助微信平台,形成家庭文明礼仪文化氛围,进一步进行家庭文明行为的引导才有可能形成共育合力。
1.明规矩,创建家校文明礼仪共育微信群
要想使群体发展得更好就要有规矩,文明礼仪是教人如何做人的,在微信群中同样要树立规矩。为了实现家校共育文明礼仪的目的,在班级建立微信群时,不仅要通过群共享传输信息,实现家长、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视频、聊天、留言与对话,还要给班级微信群建立群规。班级微信群中家长命名有规矩:以“孩子姓名+父或母”的形式命名;群内使用有规矩:规定了群成员不得发布带有不良政治倾向以及包含宗教、色情、暴力等内容的信息及链接;不得在班级微信群中发布广告、集赞、拉票等链接。由群管理员发布的学校及上级部门统一开展的活动例外,打造绿色健康的文明共育环境,营造和谐的家校关系。
2.润童心,推荐文明礼仪微信动画小故事
微信平台还是文明礼仪经典故事的传播口,生动的动画故事视频可以使低年级儿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明白如何做一个懂礼貌、讲文明的小学生。笔者从网络上搜集一些有关文明礼仪动画故事,如《三字经》经典故事、《弟子规》动画片,发在班级微信群中供家长孩子一起观看。在家长的陪同下,亲子共读共赏,进而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明白美德美行的重要性,促进家长带领孩子一起实践文明行为,有意识、自觉地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如对于《弟子规》中“父母呼,应勿缓”这一要求,如果单是老师口头要求,学生很难做到,可通过《弟子规》动画片中“应答呼叫器”这一道具,将文明礼仪形象化地根植在孩子心中,让每个孩子心中都有一个及时应答家长的“呼叫器”,这“呼叫器”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使其时刻保持对父母的尊敬。形象化的微信视频,让孩子和家长的文明行为找到了共同依照的图标和引导的方向,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3.显成长,发布文明礼仪行为微信花絮
利用微信平台展示学生在学校和在家里的文明行为图片和视频,一方面推动了孩子说文明话、行文明礼仪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间接推动了家长的示范和带头作用,起到了“1+1”大于2的效果。微信平台展示主要以正面行为为主,比如我们把在学校举行的戴红领巾比赛、班务整理比赛、行队礼比赛、说文明话的优秀视频镜头等在群里展示播放后,邀请家长和孩子学习;也可以在家里进行整理书包、整理房间小比赛,家长指导并计时,录下孩子整理的全过程,发在班级微信群里,让大家学习。通过微信平台,文明礼仪的氛围在我们周围氤氲,文明礼仪的文化在家校浸润,教学相长不仅仅是在老师和学生中间发生,在亲子之间也可以发生。打造全方位的文明礼仪文化氛围是我们家校共育微信平台不可或缺的有效路径。
二、微信“微”交流,开辟学生文明礼仪践行的新途径
微信群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可以发布网络正能量、正向强化的文明礼仪养成活动,同时,对于个别孩子出现的不文明现象,可以利用微信个别沟通,给孩子和家长更多的指导和帮助,为开辟文明礼仪家校共育提供了很好的途径。
1.微信解困惑,互帮互助,家校共育增情谊
在微信文明礼仪家校共育平台上,教师可以直接通过微信对学生、家长进行有效指导。反之,学生与家长也可以直接向教师反映问题或诉说困惑,教师从学生和家长那里了解信息后进行诊断评价,发现问题及时指导纠正。对于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由于急躁产生的焦虑心理,要教给家长调理自己情緒的方法。笔者利用微信群常常发布一些调理情绪的小妙招。例如,我班有一个孩子,在学校经常用打骂的方式与同学相处,原来这个孩子的妈妈也经常如此对待他,因此,孩子产生了逆反的心理,在谈论自己的妈妈时,竟然说自己的妈妈是后妈。我又了解到,这孩子的爸爸长期在外工作,很少关注孩子的情况,也不参与对孩子的教育,因此,我邀请孩子的爸爸也加入到对孩子的教育当中来。我把孩子在学校里和同学相处过程的不文明镜头捕捉下来,通过微信让家长看,让家长明白,家长是孩子的一面镜子,你给孩子播下的是什么种子,结的就是什么样的果实,你不参与教育,用心教育,孩子就会常常犯错。家长深刻反思后,决定改变教育方式。像这些“微镜头”“微交流”还有很多很多,在这一系列家校“微”交流中,我和家长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家长对我既是敬佩,又是感激。
2.微信远程介入,使文明礼仪教育成为常态
当教师外出学习不在学校时,可以通过微信来及时督促学生,了解班级情况,及时解决突发事件,不让问题的解决拖延到第二天。和学生微信聊天,浏览他们的微信留言,关注学生的日常学习动态,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有的放矢对他们进行教育。针对不文明的现象,我便通过私聊,先让家长了解孩子在校好的表现,表扬其优点,再指出不足及努力方向。低年级班干在班主任出差时,常常由于学生特别调皮不知道怎么办。这时候,教师就利用班级制度化管理,利用微信沟通,指导班干进行适时适度的引导,给他们依靠和力量。借助微信的便利,因势利导,打开一条家校沟通的通道。
3. 微信评选“文明礼仪爸妈”,促进文明礼仪深度养成
评价是杠杆,是促进家校共育成果的指南针。为了使文明礼仪的养成成为一种习惯,我们课题组研讨了“家校合作,促进礼仪养成”的教学模式。
利用微信平臺,每月开展一次“文明礼仪爸妈”的评选活动,活动制定有详细的规则,且由家长、孩子和教师共同评选,选出 “文明礼仪爸妈”后,给获得者颁发证书,也让其的孩子在班级得到加分。这种模式,促进了学生的成长和文明礼仪的深度养成,使得文明礼仪养有所依,形成可持续化的发展路径。家校合作,促进文明礼仪的深入人心。
三、微信“大”沟通,构建家校网络化文明礼仪养成新成效
“凡事预则立。”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生入学时,教师和家长要把文明礼仪养成摆在一个比较高的位置,从一开始就要让学生用文明礼仪来约束自己,养成文明礼貌的好习惯,使文明礼仪教育在学生刚入学伊始,就能接触、了解到,为以后形成文明行为、深度养成文明礼仪之人做好铺垫。
1.家校文明礼仪要求分步走更踏实
第一阶段,一级礼仪:参加每周一和重大节日的升国旗仪式,要立正,面向国旗行注目礼;上学时,衣着整洁,仪表端庄,着装整齐,穿适合季节的校服;讲普通话,用文明礼貌用语。第二阶段,二级礼仪:使用好体态语言;尊敬老师,见到老师面带微笑主动问好,轻声打招呼,不大喊大叫,不奔跑打闹;尊敬长辈,用敬语和长辈说话,遵守餐桌上的礼仪。第三阶段,三级礼仪:文明对待客人和外宾;对待老幼妇残军人,行走时要主动让路,乘车主动让座,购物时要有礼貌,尊重残疾人;递送,接受物品时起立用双手接递;参加集会遵守纪律,适时鼓掌。三级文明礼仪分步走,为下一步的行为实践提供可遵守的依据。
2.文明礼仪情景实战训练更高效
利用微信中的分享功能,发布学生在校学习和活动的照片,对班级中文明礼仪做得好的学生,也通过微信进行分享,让其他学生学习和效仿。渐渐的,学生在校园里随手捡拾垃圾,会有视频或是图片上传到群里;学生在家里,或是在社会上,有什么文明行为,也会有视频或图片上传到群里,供大家学习和点赞。点赞是对这些文明行为最好的奖励。很快,身边的榜样得到多少个赞,成了短期内班级的“热潮”。通过微信这个平台,家校共育合力成了可能,现在在校园里,学生见到老师和同学会主动问好,在公共汽车上他们也会主动让座,在公园游玩时,他们也养成了文明游览的行为,不知不觉间,学生们都养成了文明礼貌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