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导学探做评”教学模式在眼科教学中的应用

2019-04-26霍银芳

教育界·下旬 2019年1期
关键词:教学模式

霍银芳

【摘要】文章响应新课改的要求,从学生基本学情出发,将“导学探做评”教学模式应用于眼科教学,将教学由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传播,转变为教师主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索、实践,师生互教互学互评、教学相长的过程。该教学模式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眼科的积极性、主动性,对提升眼科的教学质量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导学探做评;教学模式;眼科教学

眼科学是研究视觉器官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以及预防、诊断和治疗的医学科学,是临床医学的重要分支之一。由于眼球的解剖结构极为精细且功能复杂,并且眼病的检查及诊疗与其他临床学科具有显著的差异,决定了眼科学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传统的眼科教学方式较单一,学习资源不丰沛,教学内容脱离临床实际,加上课时分配较少,很难引起学生对该学科的重视,更不利于眼科学的传承与发展。因此,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增加教学资源供给,理论联系临床实践,提高学生学习眼科学的兴趣,培养眼科专业技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眼科教学现状

(一)眼科教学方式单一

传统的眼科教学多是“注入式”教育,在眼科教学过程中,教师是知识的灌输者,学生是知识灌输的对象。 这种教学方式强调以教师的教为主,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且课堂气氛沉闷、压抑,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该教学方式不利于知识的传播与应用,与新时期“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创新育人理念背道而驰。

(二)学习资源不丰沛

传统的眼科教学主要采用的教学手段是教师讲授+板书,并借助挂图以及模型向学生讲解知识。单纯的讲解缺乏趣味性和生动性,很难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教学内容,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较局限。挂图与模型一方面携带不方便,另一方面无法有效地将有些教学内容以动态的形式展现出来。虽然一部分教师已逐渐将数字化资源应用于眼科教学,但由于技术不够成熟,并不能将其优势充分展示出来。

(三)学习内容脱离临床实际

眼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临床医学科学,单纯地进行理论教学而不注重联系临床实际,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识仅停留在理论且较浅薄的层面,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提升,以后将无力应对复杂多变的临床。

二、“导学探做评”教学模式在眼科教学中的应用

(一)导

“导”是以教师为主导,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将教师由课堂教学的主宰者和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课堂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在教学过程中,有效的导言往往寓教于乐,让教学内容对学生产生意义,从而增加学生的学习动机,尤其是气氛压抑的课堂,教师的导言显得尤为重要。这就需要教师明确此课程的重要性,根据个人经验、相关故事或热点话题,提出和教学相关的问题,将学生引入课堂。接下来,一些简单易懂的眼科基础知识,学生能自学的,教师要相信学生,引导学生自学;新旧知识有联系,可进行迁移类比的,教师应诱导学生学习;学生难以理解或不易接受的较抽象的知识,教师要指导学生分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无法解决的,教师进行讲解,辅导学生学习;学生动手操作有困难的,教师要督导学生学习。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把课堂还给学生,才能真正地使教师完成从“教书匠”向“向导、引路人”的角色提升。

(二)学

眼科学是一门以形态学为主的学科,一图胜千言, 文字的叙述无法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形象生动的教学课件能极大地提升教学效果。研究表明,通过有效地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把患者眼部的症状、体征、眼科检查或手术过程保留下来, 从原有的文本资源逐步增加为视频、图片、音频等多种丰富的感性材料,不但能提高学生学习眼科知识的趣味性,还能保证教学内容高质量地完成。例如在进行“近视”讲解时,可以利用动画演示近视患者眼轴及晶状体的变化,使学生明白近视的发生机理,加深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与认识,同时也为后面讲解LASEK手术治疗近视的原理奠定了基础。此外,使用智能化技术将临床中的真实情景和临床诊治过程融合到教学之中,模拟学生今后要面对的实际工作场景,一方面学生能近距离地接触患者,在收获知识的同时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可获得成就感;另一方面提高了医学生的职业素养,为以后的执业成长提供帮助。

(三)探

“探”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探索,掌握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研究客观事物的属性,发现事物发展的起因和事物内部的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概念,建立自己的认知模型和学习方法架构。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欲望;开放课堂,提出难度适宜、逻辑合理的问题,发掘学生自主探究潜能;适时点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诱导探究方向;课堂上合作探究,训练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课后留创新作业,激励学生自主学习。以“近视”教学为例,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的和内容,精心思考,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播放“比眼力”游戏,引导学生说出看不清所出示的词语的原因。开放课堂,在富有开放性的情境中提出:生活中,哪些原因可以导致近视的形成?适时诱导探究方向:近视有哪些危害?进一步导出近视的临床表现。在诱导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到既不放任自流,让学生漫无边际地去探究,也不能过多牵引。合作探究:小组讨论,哪些方法可以纠正近视,引出近视的治疗方法。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努力撞击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创新思维:通过回顾近视的形成机理,探索治疗近视的新方案。鼓励学生在原有知识水平、能力水平的基础上学习创新,培养其创新意识。这种探究式教学模式不仅能引导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而且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以及解决問题的能力等各个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四)做

“做”,即在课堂上,将项目展开后,教师通过短时间内科学地传授知识,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便于学生逐步掌握眼科基础理论知识。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后,再通过教师进行示范性实验及操作,使学生获得具体、清晰、形象的感性知识,掌握正确的操作步骤。 随后教师指导学生操作练习,进一步验证所学的理论知识。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强调学生必须掌握正确的操作步骤,避免安全事故。教师认真巡回指导,加强监督,发现错误操作立即纠正,保证练习的准确性,提高练习的效果。以“视功能检查”实训课为例:第一步,教师详细讲述视功能检查的实训目的、检查方法;第二步,教师演示正确的操作方法;第三步,学生分角色扮演医患,反复练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人人动手,个个参与,有序操作,以达到熟中生巧、熟中得法、熟中生智的境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提升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又能增强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满意度,有利于教学的高效完成。

(五)评

一方面评价教师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另一方面评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可采取自评、测评、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等多种灵活的评价方式。客观、科学的教学评价不仅是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由于其具有明确的导向性和较强的激励作用,能够促进教师有目的性、有针对性地不断学习、改进和提高,有利于教师专业的发展。对学生而言,教师的肯定、表扬与鼓励等,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仍以“視功能检查”实训课为例,经过教师的讲述、演示,学生的反复练习,教师指出学生在视力检查过程中共同存在的细节问题,并给予学生适当的肯定;再由学生对此次教学做出评价,并提出问题或者新的方案。无论是自评还是互评,师生都可以通过评价明确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可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进步、发展。

三、总结反思

“导学探做评”教学模式是基于眼科教学现状提出的,改变了以往眼科教学方式单一,学习资源不丰沛,学习内容脱离临床实际的现象,是在教师改变传统教学理念的基础上,树立民主意识,充分利用数字化资源,以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力,提高学生临床实践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模式。它强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导学,导探,导做,导评,让师生双方打破教师和学生的界限,突破传统缺乏生命力的课堂教学氛围,营造一个和谐、民主、宽松、激励的教学环境,使学生的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导学探做评”教学模式,属于多轨教学模式的一种,是对眼科教学思路的新补充,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与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重视理实一体化,理中有实,实中有理,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眼科的兴趣和热忱,丰富课堂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又能培养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加快学生由医学生向医生的转变,提高眼科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赵堪兴,杨培增.眼科学[M].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1.

[2]吴晋晖,赵世红,沈炜,等.多媒体信息化技术在眼科教学中的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2014(03):565-566.

[3]骆卫.探究式教学模式在中职短跑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生物技术世界,2013(04):121.

[4]付聪,孙崇睿,王树阳,等.理实一体化教学在中职护理专业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8(08):90-91.

猜你喜欢

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特殊教育学校在线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PBL教学模式在中西医结合妇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三元重叠教学模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