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教学中朗读指导的五个“叩问”

2019-04-26钱晓红虞华生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19年3期
关键词:听众意识文本

钱晓红 虞华生

笔者深知朗读指导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意义,也曾在课堂上不断摸索,在这里我们想结合自己的一些教学经验,以五个“叩问”来谈点浅见。

一、我们对“朗读”二字理解多少?

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它是声音的艺术,能使文字变得生动起来,使故事中的人物栩栩如生,把一个个场景再现在读者面前。同时它也能感染听众,让听众不知不觉中走进你的声音磁场里,与文本共情。那么,何为“朗读”?有人认为朗读就是大声清晰地把文章念出来。但我认为不仅仅如此,朗读应该有一定的技法,绝不是这种简单的“念”。因此,在我们语文教学中,教师教给学生一定的朗读技法,引导学生在体文悟情中用清晰响亮的声音去诵读,才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形成语感,开拓思维。在朗读中,只有情动于中,方能神形相聚,心不到,则情无共鸣。

反思我们的朗读教学,确实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朗读教学指导方法单调、机械、生硬;又比如课堂上教师在分析、理解之余,总会来一句“请同学们带着某某感情读读这一部分”,或“读出某某的语气来”。诸如此类隔靴搔痒的做法,必然导致“无病呻吟”的窘相,自然也无法将朗读与感悟融为一体。有时,教师也指导了,但指导得浮于表面,只关注声音,而忽略了学生的内心体验;只重死板的技巧,而不重视语言环境。在具体指导过程中,有的教师会强调:把某一个字或词读得重些或轻些,或者把某个句子读得快些或慢些,忽略了朗读表情达意的要义。所以,许多学生一遇到感情比较强烈的句子,就认为该读重些,而不知道有时重音轻读,表达的感情会更强烈。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不禁想到:什么样的朗读才算到位了?叶圣陶先生有句话说得经典,他说:“设身处地的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务期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换句话说,就是要努力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让学生领会作者在写作时的内心感受或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你在朗读指导中有教学目标意识吗?

我们在朗读指导时,要有明确的目标意识,要细化到每一个朗读指导的环节中。比如,朗读目标定位为“读正确、读流利”,那就要在此把好关,不能忽略每一个字的读音,不能放过读得“磕磕绊绊”的词句;如果朗读目标定位为“有感情”(我们觉得,这个朗读目标太过笼统,最好细化一下,比如:读出某某的感情)。这种目标的定位,是对文字感悟的深入,它必须是“走心”的,也就是说一定要引导学生体文悟情,还要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在情感的碰撞中,化为有声的语言,这样的朗读才是由“蛹”化“蝶”的有品位的朗读。说明性的课文则主要以读准确、读明白为主。

以上的朗读目标,是一种显性目标,还有一种隐性目标,那就是语言的范式,或者说语感。朗读不仅要得意还要得言,得语言的秘妙。我们的教材有很多经典范文,这些文章不仅饱含真情,更且语言鲜活、灵动,很有美感。比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唯一的听众》里的句子:“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就在每天早晨。”如果换一种表述——也许每天早晨,我会用心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仔细咀嚼,你会发现二者之间味道迥然不同。像这样新颖的语言范式,教师在朗读指导中如果善于发现,并加以训练,同学们一定会在潜意识中获得更多的语言秘妙。

三、你敢在课堂上给学生示范朗读吗?

教育的本质不是说教,而是影响。同样在朗读教学中,教师的示范朗读也是一种教育影响。大家都有这样一个共识:凡是爱朗诵的教师,他班上的学生朗诵能力都不会低。因为我们相信,这个老师一定会在课堂教学中以自己的朗读示范潜意识地影响着学生。教育界的前辈——贾志敏、于永正等,无一不是在朗读指导中为同学们做好朗诵示范。

但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很多老师都怕范读,总觉得读不好,会在学生面前丢面子,失去教师的威信。其实不然,我们完全可以大胆地示范读。当然“示范有风险,朗读需勤练”,我们一定要在示范前多读,不断地训练,不断地体文悟情,做到用自己的有声艺术感染学生。

四、你为学生的朗读做好了铺垫吗?

我们在指导同学们朗读课文时,最纠结的是学生的情感出不来,仿佛他们和文本之间隔着一个无形的障碍,无法跨越。那么,问题出在哪儿呢?我们认为,可能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前没有做足功课。我们不妨反思一下:自己为学生的朗讀做好了必要的情感铺垫吗?比如,学生读文会有什么障碍,对文章内容理解会到哪个层面,哪些地方是朗读指导的“灵动”点,哪个地方需要给学生搭个桥,哪个地方需要拉学生一把,等等。

要解决以上问题,我们教师应该怎么做?首先,要研读文本。对于文本,我们应该熟稔于心。我们在解读文本时,要有三个意识,即文本意识、作者意识、读者意识。“以其昏昏,怎能使人昭昭”?这句话为我们的课堂教学做了很好的注脚。其次,我们一定要站在文本的高度,为学生做好朗读指导的顶层设计,还要俯下身子甘为学生,做朗读指导的“孺子牛”。第三,我们要跟着朗读磁带,对着镜子反复练习好诵读基本功。

五、你能让学生忘记你不是在教朗读吗?

我们读文时一开始不就是感知,读的是生硬的、缺少血肉、缺乏情感的文字吗?然而,慢慢地细读下去,我们就会发现文字背后的东西,诸如:情感、生命、价值观,等等。所以,歌德说:“会读书的人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纸面上的文字,另一只眼睛看纸的背后。”

反思我们的朗读指导教学,总觉得我们是在“操纵”学生的情感,或者说用朗读的“套路”请学生入“瓮”。那么,什么样的朗读指导才是高境界?我认为是那种“大爱无痕,大巧若拙,大音希声……”的指导。如果你的朗读指导,看不见你的“颐指气使”,而却在“潜滋暗长”地发挥着指导作用,这样的指导一定是有境界的指导。这让我们想起了爱因斯坦说过的一句话:“什么是教育?就是将学校学过的东西全都忘记后,剩下的才是教育。”由此我想到的是:“什么是真正的朗读指导?就是让学生忘记你不是在教朗读,而是与他们一起在文本里‘走心,这才是真正的朗读指导。”

(作者单位:安徽省安庆市望江县第四小学)

猜你喜欢

听众意识文本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让听众“秒睡”的有声书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好太太都是好听众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老年听众需要电台长篇连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