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教育戏剧在古诗词教学中的运用

2019-04-26程秀凤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19年3期
关键词:戏剧古诗词诗词

程秀凤

一、传统古诗词教学的问题剖析

古诗词意蕴丰富,言近旨远,短短几十字,蕴含丰富的情意和深邃的哲理。古诗词语言形象生动,一行诗就是一幅画,所谓诗中有画;古诗词语言凝练含蓄,字字珠玑,意在言外,给读者极大的想象和品味空间;诗词语言还富有音乐性,音韵和谐,抑扬顿挫,朗朗上口。古诗词教学,对于丰厚学生文化积淀,提升言语与思维品质等语文核心素养,有独特的教学价值。

对于经典,学生是否也有极高的学习热情与兴趣呢?笔者曾经就“你是否喜欢学习古诗词”在所任班级做过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不喜欢学习古诗词,可能和我们传统诗词教学形式有关:我们往往会先读通诗句,借助注释逐行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词情感,背诵、默写诗词等,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跟着老师亦步亦趋地学,没有充分自由的想象空间,没有基于已有经验对诗词进行再创造的实践,不能转换角色,入境体验诗人情感,不会主动探究诗词意境与语言之美。这样单一刻板的教学方式,学生无法通过积极主动的探究体验,感悟诗词丰富意蕴,品味诗词优美语言,淡化了学习情趣。

只重机械理解、记忆的古诗词学习索然无味,不利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改变古诗词学习无味无趣的现状,必须转变教学方式,若将教育戏剧运用到古诗词教学中,不吝是提升学生古诗词学习兴趣与能力的有益尝试。教育戏剧,是指将戏剧方法与戏剧元素应用到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戏剧实践中达成学习目标。教育戏剧强调在“做”中学,在教师有计划与架构的引导下,学生借助已有经验,通过想象与扮演等方式,对文本进行再创造,从而深化理解;以戏剧角色的身份去听说与表演,在即兴表演、角色扮演、模仿、游戏等体验实践中学习语言,表达思想,提升言语品质,获得美感经验,发展想象力与创新意识。尝试将教育戏剧运用到古诗词教学中,能丰富学生的语文实践,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诗词学习过程,进而提升其古诗词学习兴趣,促进综合素养发展。

二、教育戏剧在古诗词教学中的运用

1. 发展想象能力。古诗词语言简短凝练,意蕴丰富厚重,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教育戏剧融入古诗词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挖掘诗中信息,展开丰富想象,还原情境,再加以扩充创造,改编成剧本;在教师指导下,扮演诗中的角色,借助丰富想象,揣摩诗人心境,通过有声語言与肢体语言,再现诗词描绘的场景,传达诗人情感。戏剧活动激活学生无穷的想象力,学生沉浸在诗的美好世界里,体会诗的意境和诗人的心情。

诗人柳宗元参与永贞革新失败被贬永州,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和压抑苦闷,于是写下名诗《江雪》,通过描写冷清的景物和独钓的渔翁,抒发自己的忧愤之情,客观境界的幽僻与诗人主观心情的孤独让人印象深刻。有些老师在教学本诗时往往先介绍诗作背景,再讲析诗意,重点讲解“绝、灭、孤、独”等词语所描绘的凄寒景象和其中深意。如此教学,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很难真正理解诗人凄寒孤独的心境与清高孤傲的情感。笔者曾尝试将教育戏剧融入教学,首先,带领学生去挖掘诗中的信息,通过补白与还原的方法,想象诗人独钓的环境、行为与心情,想象诗人丰富的内心独白,创编成小剧本。接着,配合多媒体制作的剧场背景,加上适当的道具,引导学生尝试戏剧表演,把自己置身于诗中,成为诗的主人公,代诗人思考、言说。一个学生双腿盘坐着,手持鱼竿,目光直直地盯着前方,很久很久……突然鱼线往下一沉,鱼竿一弯,有鱼上钩了!但“渔翁”仍然一动不动,凝视着前方,紧蹙双眉,神情凝重。这时候,旁白响起“漫天大雪,群鸟飞绝,人踪皆灭,苍茫大地,寒冷江面,只有一舟一渔翁。渔翁的蓑笠上满是雪,眉毛、胡须都沾满了白雪,他无心拂去,任雪花飞舞,天寒地冻,心比天地寒……”学生以内心独白、肢体语言等再现场景,传递渔翁“意不在鱼”“孤独寂寞”的情感,生动感人。戏剧表演中,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被点燃与释放。

2. 提升言语品质。一部好的作品,必然立足于好的台词。好的台词会让表演者全身心投入,让观看者兴致勃勃。教学中,笔者常选择合适的诗词,引导学生编写成小剧本,在改编创作的实践中锤炼学生的言语品质。

《塞下曲·月黑雁飞高》是由唐代诗人卢纶以汉乐府旧题创作的一首五言古体诗,“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短短20字,意境生动,有幽深的环境,曲折的情节,更有鲜活的人物。我以一系列问题启迪学生想象创作:月黑风高的雪夜,单于如何遁逃?中原士兵是否继续追单于?学生兴致盎然,发挥想象,自由创编剧本,师生帮助修改补充。其中一位学生编写的剧本片段如下:

时间 冬天的傍晚。

地点 城门上,以及城外。

人物 守卫的士兵、将军、单于。

[天阴沉沉的,乌云压得很低。

单于 眼看就要下雪,乘着天色昏暗,又是城门卫兵换岗的时候,悄悄逃吧。

[守卫的士兵看到黑影闪过,他闪过一个念头,肯定有情况。

士兵 (小跑至将军房前)报告将军,刚才发现情况,有一黑影看起来鬼鬼祟祟,从城门穿过。

将军 备战马,追!

[将军带着一小队精兵,跨上骏马,朝着黑影遁逃的方向追去。

[大片大片的雪花从空中飞舞下来,很快,雪落满了弓箭。跟踪的目标也丢了。一队人马在岔路口驻足停留。

士兵 (拱手)将军,前方目标不明,追,还是不追?

将军 (大喝一声)追!

[一队人骑马拐进一条小路,很快在地上找到了一簇脚印。

学生创编的剧本生动再现将军与士兵的对话,并能借助环境描写烘托气氛。剧本创作实践,展示了他们对于战争有着独特的理解和感悟,更呈现出独到的构思与出色的言语表现力。戏剧创作实践锤炼、提升了学生的言语品质。

3. 培养创新意识。陶行知先生曾说:“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教育戏剧最重要的作用之一就是通过戏剧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他们积极地调动自己丰富的感官经验,寻找突破固有思维模式的表现手段,投入到教育戏剧中。

教学陆游的《示儿》一诗,学生就“家祭无忘告乃翁”一句编写剧情。学生创编故事情节,融入自己的独特见解,有个性,有创新。一位学生这样编写:诗人躺在床上,奄奄一息,孩子们都围坐在他的身旁,有的在轻声地哭泣,有的吓得嚎啕大哭。家里的仆人、妻子都慌了神,不住流泪,不知所措。他坚持坐起来,声音微弱但很缓慢地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哭有什么用?你们一定要认真读书、勤奋习武,为‘北定中原做出自己的贡献。重振国家雄风是对我最好的祭奠。‘北定中原,收复失地,实现我的遗愿,在祭祀我的时候不要忘记告诉我一声啊!”

另一位同学这样编写:又是一年清明,人们纷纷去扫墓踏青。陆游一家无法回到故乡去祭拜自己的先人,只能在家焚香祭拜,不禁悲从中来。身体虚弱的陆游老泪纵横,喃喃自语:“叶落归根,我多想有一天能和你们一起去祖坟祭拜啊……”“父亲,您不能……”陆游转过头,握着儿子的手说:“我估计是等不到‘北定中原的那一天了。如果有一天‘北定中原了,不要忘记来告诉我一声!你们要把我运回祖坟,和亲人们团聚在一起。”孩子们泣不成声,默默地点头。

學生的想象与编写合情合理,异曲同工,展示了他们的想象能力与创新意识。

4. 培植批判思维。教育戏剧注重剧本编写、作品展示、现场表演等多样化的展示方式,也注重从“参与积极性”“解决问题力”“舞台表现力”“编写剧本力”“交流沟通”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生生、师生间互动充分。

学习《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有学生就这首古诗进行戏剧演绎。表演时,教师组织学生当“评审人”,进行多元的理性的评价。有学生表现杜甫“初闻涕泪满衣裳”的神情,显得刻意夸张,评审者马上提出意见,建议表演者注意杜甫的年龄及性格,恰当表现他喜极而泣的心情。诗中“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连续使用了四个地名“巴峡”“巫峡”“襄阳”“洛阳”,这些地名让时间得到了延续,表现出他想回家的迫切心情,表演中如何用人物的肢体动作及有声语言来表现这份迫切呢?学生互相建议、揣摩,通过诗人的动作、神情及诗人与家人的对话,表现地点在转换,心情在变化。在和评审者的互动实践中,表演者不断修改台词、改进表演,更好地演绎诗人当时的复杂心情。

剧本创作与表演实践,让学生在认真阅读思考、欣赏揣摩的基础上,对同学设计的剧本做出客观理性的评判,同时,也能从同伴那里借鉴经验,反思修改自己的剧本或改进自己的表演,批判性思维得到有效提升。

教育戏剧在我国尚属起步阶段,教育戏剧在古诗词教学中的运用任重而道远。但随着教育戏剧学科化、普及化、生活化的发展,以及学校、家长、社会的共同关注,我相信,我国小学阶段的教育戏剧一定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引导学生快乐地学习古诗词,加深对我国传统古诗词的理解,感悟传统文化的魅力,传承文化的同时,发展形象思维,提升言语品质,培植批判思维与创新意识等语文核心素养,为其成长奠基。

(作者单位:苏州市吴中区独墅湖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戏剧古诗词诗词
踏青古诗词
有趣的戏剧课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戏剧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