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汉语象声词的语义研究

2019-04-26吴会灵吴玲玲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古代汉语

吴会灵 吴玲玲

摘 要:古汉语象声词在文学作品中广泛存在,对古代汉语象声词的语义进行研究,能促进更准确地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文字含义和所要传达的内容。基于此,描述古代汉语象声词的语义,对单音节、双音节和多音节三种形式的古汉语象声词的不同语义特征进行详细分析,对古代汉语象声词在语句中的应用形式展开深入探讨,力求明确古汉语象声词的语义应用模式。

关键词:古代汉语;象声词;语义研究

中图分类号:I10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9)03-0114-03

引言

古代汉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对应,属于中国古代通常应用的语言种类。古代汉语分为两种,一种为书面语,也就是当前广泛称呼的“文言文”形式,第二种则为口语方言,也就是古代汉语中的口语分支。当前,中国文学界热衷于研究古代文学作品,而在研究过程中必然会接触到大量的古汉语象声词。故对古代象声词的语义进行研究和分析便具有切实的研究价值。

一、象声词的定义以及研究意义

(一)象声词的定义

象声词实际上就是我们所熟悉的拟声词。在人们创造语言系统的过程中,代表事物、情绪或事件的词语很容易被定义,但一些来自于自然环境中的定义相对模糊的现象却较难定义。于是为了让人们在接触到词语时,能够第一时间将词语与现象进行密切关联,人们便开始直接模仿“现象”本身的声音来造词。这种词语的特征为,其对应的汉字并不具有特殊含义,只是对声音进行模拟和文字化的再现[1]。但比较乐观的是,象声词虽然与其他词语存在本质上的区别,但在人们熟悉语言系统的过程中,他们更加容易接受的词语就是象聲词这一类别。象声词的产生原因,无论从古代角度抑或是当代角度来看,其都属于一种对声音的呈现诉求。人们需要拥有稳定的词语来形容某一种声音,于是他们便在已知的情节下将一些汉字结构加以组合,继而令其形成具有单一指向的词语,最终产出的词语就是象声词。

(二)古代汉语象声词的研究意义

分析不同语言之间的区别可发现,生活在不同环境中,且拥有不同语言体系的人们在创造象声词时,其对于自然声音的理解也存在一定的不同。因此,我们可以肯定的是,虽然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同样使用汉字作为象声词的主要结构,但实际上这两种语言体系在象声词创设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2]。例如,现代汉语使用简体字,而古代汉语中所用的象声词汉字却鲜少在现代汉语中继续应用。故各个研究人员为了能够更加完善地理解古代文学作品,他们便会先对古代汉语象声词的基本含义进行研究和定义,这样才能更加准确地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文字含义和所要传达的内容。

二、语义的基本含义

语义就是指语言所具有的含义,多数情况下在汉语体系中,固定词语或词组都拥有独特的语义。同时,语义也具有固定性,那就是语义必须要对应着现实生活中的事物或现象,也就是说,汉语体系中所有的语义,都具有可考的逻辑含义[3]。语义的内涵可分为不同领域,领域内部再分为不同词语,人们之所以能够进行交流,就是因为各个不同领域内的语义可以组合成完整的陈述含义。因此,语义对于交流的意义是决定性的,只有语义能够存在且被人们理解,人类社会才能顺畅地完成交流。

三、古汉语象声词的语义形态

(一)以单音节为主

在自然界中,物体以及生物发出的声音节奏和类型不固定,本段将详细讲述以单音节为主的象声词。自然界内有许多生物的叫声以单音节为主,例如青蛙和孩童啼哭的声音就是单音节。同时,一些打击乐也会发出单音节声音。古代诗人以及词人创作的契机往往存在于生活中,如游览、访客、务农、征战等行为,都能够激发诗人们的创作欲望。而在古代,自然环境中的声音十分丰富,这也正是诗人们会在诗中加入大量象声词的根本原因。单音节以短促且单一的声音为主,战争中双方发起争斗的鼓声就属于单音节,而形容鼓声的古汉语象声词即为“镗”,重点在于突出声音的快速和有力,能够深刻地令读者明确战场鼓声的状态。孩童啼哭则多用“呱”来表示,意在突出孩童哭泣的响亮和单纯。从上述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虽然多数的单音节象声词都以拟声为主要作用,但在人们所选择的词语形式中能够完善传达的绝对不局限在声音上,长期应用后,象声词也能够与语句中所描述的环境密切关联,成为烘托语句环境的重要组成元素。

(二)以双音节为主

1.叠音词

双音节属于复音节中比较典型的一种,同时,双音节无论是在现代汉语体系抑或是古代汉语体系中都常被应用,这与双音节自身的特征也具有一定关联[4]。双音节多为重复叠音形态,例如AA、BB形态就属于比较常见的词语形态。在其他词性所表达的语义中,叠音可能会分别代表不同的语义。但在象声词概念中,叠音中的两个发音具有同一种含义,都是对声音的直接呈现,不存在区分含义。多数情况下,叠音属于绝对的客观描述,且以自然界声音为主。例如,形容雀鸟的“唶唶”和形容乌鸦的“哑哑”,以及形容马鸣的“萧萧”,形容阴天之雨的“啾啾”,形容溪流打在石头上的“溅溅”,这些都属于在古代汉语中经常应用的双音节象声词。也有一些形容物质动态声音的词语,如“嘈嘈切切”就是形容弦音交错,而“嘀嘀”就是形容敲门之声。叠音象声词的读法一般都不存在差别,两个相同的字从读音到重音都完全相同,这也是古代汉语象声词的主要特征。

2.非叠音词

非叠音词多数情况下都被用于形容动物的叫声,且多形容复杂叫声,例如大象和凶犬。同时,多数使用非叠音象声词的语句,也大多想要突出周边环境的紧迫感。《东方朔传》中就曾出现过形容凶犬争斗的非叠音象声词,即“狋吽”。从词语组成成分上看我们可以明确,这种语义偏复杂,且用于形容动物争斗的词语,其文字中都会包含“动物”的成分,这属于象声词中比较常见的类型。《世说新语》中也含有类似的词语,如形容人在睡眠之时鼻息之音的“咍台”。从该内容中我们可以看出,非叠音词实际上更多地突出了其“形容词”的应用特征,一方面作者可以利用象声词来定义不同情境下的事物声音,另一方面也可以用词语来代表事物,这种特征在古代汉语文章中也比较常见。

(三)以多音节为主

1.叠音词

多音节多数都以四字音节为主,而四字叠音的形式则为AABB式,多用于形容宏观场景,如狩猎、战争以及兽群的声音。《琵琶记》中曾有形容鸡叫的词语,即“伊伊喔喔”,这一词语明显还原了生活中的鸡叫声,属于词义清晰的象声词。从上述词语中我们可以看出,之所以同样形容动物的声音,部分词语属于双音叠词,而部分词语属于多音节叠词,根本原因就在于被形容的动物声音本就存在差别。故我们可以肯定,象声词的语义与形式上的差别,实际上直接取决于事物本身的声音差异。不仅如此,也有部分象声词虽主要用于形容动物,但其重点却在于形容动物的动作和行为,这种语义为描述行为的词语通常也会以多音节叠音形式而存在,例如,形容老鼠夜半时分偷窃的“作作索索”,以及形容野兽奔走的“喤喤呷呷”。分析表明,多音节叠词不仅在古代汉语中比较常见,在现代汉语中也比较容易被应用,例如“叽叽喳喳”等。故从这一点来判断可知,这种多音节叠音在文学中的应用价值较高,且象声词基本都为单纯词,既可用于形容,也能直接作为拟声类比而存在。

2.非叠音词

在古代汉语象声词概念中,除了一些拥有固定组合形式的多音节词外,也存在多个组成字各不相同,但组合后也可形容同一种事物或自然现象的词语。例如,被用于形容下雨声音的“速禄飒拉”,以及形容钟鼓敲击的“窾坎镗鞳”。这类词语相对复杂,但其作为象声词,且从拟声效果的角度来看却十分贴近“象声词”语义。这种以多音节为主的非叠音词,同样具有绝对的单纯词意义,其只能够在特定的情境下表示自然现象和固定行为,应用方向较窄。以上便是以象声词形态作为分类的语义研究,选择该种研究方式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明确的形式分类而进行研究,能够完善地将象声词的应用功能加以区分,进而令读者可以用更加清晰的角度来分辨古汉语中象声词的语义与形态。

四、古代汉语象声词在句子中的应用方式

(一)作為主语

1.以直接形态为主

因古代汉语中象声词的语义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别,因此其在句子中均具有不同的应用方式。本段将以直接作为主语的形式,对满足该条件的象声词语义类别进行分析。首先,主语的定义为“被陈述”,也就是说,象声词需要作为整个具体的陈述核心,其他的形容词和解释类词语都将以象声词作为描述的中心。例如,在解释一种声音形态的过程中,便会将表示声音的象声词作为主语,而在主语后添加具体的解释类词语。如“萧萧飒飒似钟鼓不绝”中,“萧萧飒飒”就是整个句子的主语,其语义为鼓声,而“似钟鼓不绝”就是起到确认语义作用的组成品。又如“速禄飒拉雨不绝”中,“速禄飒拉”也属于主语成分,而雨不绝则是对出现声音的现象进行解释。实际上,之所以在古代汉语中象声词可以直接作为主语而存在,就是因为象声词本身就以形容声音作为主要作用,其本身可以作为单纯词而被应用,只要读者对文中情境具有一定的了解,其就能够结合读音来确认象声词的基本含义。

2.以间接形态为主

实际上象声词也可以利用语义,间接地成为句子中的主语成分。例如,“咍台者,徐郎也,唶唶者,乃一雀鸟。”但间接成为主语具有一定的约束性条件,那就是象声词语义需要能够被形容活体实物。也就是说,一些形容自然和形容物体的象声词,不能够间接作为主语而存在。但如若句子含义为人操作某些物体使其发出声音,那么形容声音的象声词便也能够以间接形态做主语成分。例如,“历历锵锵者,魏庄子之歌钟也。”间接形态做主语的象声词需要将自身语义与其他词语的语义结合方能做主语,这属于古代汉语中象声词语义应用的一种显然规律。

(二)作为谓语

1.以直接形态为主

谓语实际上就是建立在主语基础上的延展成分,在古代汉语语言体系中,象声词常作为谓语而被应用[5]。但不同语义的象声词具有不同的谓语应用方式,下文将进行详细叙述。首先,象声词可以直接以谓语形态呈现在句中,这种句子结构相对单纯,且句子较短。多数情况下,语义以表达自然现象为主的象声词,以谓语身份被应用的概率较高。例如,“雨声飕飕”和“风声戚戚”就属于比较常见的种类。其次,象声词在直接作为谓语应用时,也存在句子延展的情况,即在利用象声词描述场景声音后,因其语义具有形容环境或事件状态的含义,句子常常需要进行详细解释,这样才能更加详细地给出象声词语义,令读者可以明确所讲内容。再次,象声词直接作谓语也经常出现在句末,目的在于利用象声词语义起到强调情境和声音的作用。如前言先对环境进行描述“舟船上下”,而后在使用副词做好象声词的应用准备,即“必轧轧然”。其中“必”为副词,“轧轧”就是以象声词语义充当谓语的句子成分。

2.以间接形态为主

间接形态作谓语主要就是利用象声词的语义来突出其形容词含义。在以间接形态应用象声词的过程中几乎不存在应用限制,因为几乎所有的象声词语义都具有描述动态现象的意义。因此,无论是器物象声词抑或是自然现象象声词,其便都能够以间接形态作谓语形容词。“四壁虫声唧唧促促,水下禽物咬咬嘎嘎”就属于比较典型的例子。句中,“四壁虫声”和“水下禽物”属于句子主语,而“唧唧促促”和“咬咬嘎嘎”就能够起到延展状态的形容词作用。实际上,当象声词以谓语形态呈现时,无论是使用直接形态抑或是间接形态,其重点意义都在于对句子的成分进行细化,也就是更加深入地描述文中事件,起到强调情节和清晰读者思路的作用。前文中提到,古代汉语概念中包含文言文和口语两种分类,而之所以作者们需要在文中加入大量的象声词做谓语,根本目的即为希望通过利用象声词的语义,来降低文章的理解难度,或更加直接和清晰地表达自己的写作诉求。不同的作者拥有不同的写作目的,而其内容的难度也必然会存在高低之分。因此,当作者文风相对复杂时,其在利用象声词语义进行描述就会更多地使用组合形态,将象声词语义融入到其他语言成分中,充实语言逻辑。

(三)作为动词

象声词也常常作为动词而被应用在古代汉语语言体系中,但这种应用方式具有一定的特征,那就是在应用过程中,象声词语义不变,但可以起到双重含义引申作用。例如,在应用象声词“嗾”时,“嗾”一方面可以起到形容獒犬凶猛之意,另一方面也可以突出狗主人训狗时的形态,即狐假虎威,又饱含怂恿之意。实际上,当象声词作为动词被应用时,其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并且可以同宾语进行组合应用,继而起到调节语义的作用,令象声词原有的语义可以尽量被软化或强化,呈现出更加符合语境的应用状态。

结束语

综上,文章以古代汉语象声词的语义研究为主,按照语言类别对具体的语义以及应用方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古代汉语中象声词的应用方式十分广泛,且多数情况下象声词具有单纯词特性,仅具有一种表达含义。但象声词的应用必然无法脱离生活实际。因此,相关研究人员在对古代汉语象声词词义进行判断和研究时,可以第一时间将词语和生活实际进行关联,如此便可提升语义分析的准确度,且也能够更加清晰地明确象声词的应用章法,升级古代汉语语言体系研究的整体效率。

猜你喜欢

古代汉语
“一带一路”国家古代汉语课程调查报告
如何学习掌握古代汉语词义*——何九盈先生《古汉语词义丛谈》评介
古代汉语课程教学问题及应对策略
——以西藏大学为例
对师范学校古代汉语教学质量的提高探讨
古代文学审美语素“气”对古汉语词汇语义研究的价值
《古代汉语》课程教学中的问题及策略
古代汉语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提升学生在古代汉语课堂中参与性的应用对策
《立体化古代汉语教程》评介
——兼谈立体化古代汉语教学
对海外古代汉语教学语言问题的思考
——以美国古代汉语教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