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转型发展研究

2019-04-26肖庆东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高校有效路径困境

肖庆东

摘 要:首先分析当前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转型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相关困境,并简单论述转型发展对教师提出的基本要求。进而在此基础上,分别从建立教师转型发展的院校支撑体系、调整教师转型发展的内在根本制度、创造教师转型发展的良好宏观环境三方面,提出推动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转型发展的有效路径,旨在能够为教师的个人专业发展提供有效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转型发展;困境;有效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9)03-0016-03

应用型本科高校服务地方和地区经济发展,在这样的形势下,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转型显得极为重要。教师是专业人才培养以及院校改革的重要主体,是院校发展过程中的核心力量,能否全面提高教师团队整体质量、完善结构以及扩大规模,是影响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对此,应用型本科高校应重新审视当前教师转型发展过程,总结其中存在的不足,进而结合教师转型发展的基本要求,采取针對性措施,推动广大教师的转型发展,增强教学团队的综合实力。

一、当前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转型发展中遇到的困境

1.教师转型发展目标尚未明确

应用型本科高校在飞速发展的过程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而且经常无法得到彻底有效的解决。沉重的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让许多教师身心疲惫,在教师转型过程中教师个人目标和教学现实情况之间会存在较大差距,长此以往会降低教师的工作热情,这些矛盾将会直接影响教师的未来发展以及高校日后的发展动力。此外,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资源紧张,教学团队大部分是以刚毕业的年轻教师为主,毕业生在得到学历证书后直接进入工作岗位,他们在院校教学过程中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及形成实践能力无法有效帮助他们更好地胜任高校教学工作,许多都缺少相应的专业系统化培训,同时也缺少在企业和社会当中的实践经历。不管是职前培训、在岗培训还是进入工作岗位后培训的适应期、拓展期,均缺乏严格合理的培训体制,导致许多教师并没有强烈的转型发展意愿和科学详细的转型发展计划,转型发展目标不清晰,方向不准确。

2.教师转型发展环境急需优化

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转型发展需要充足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时间等方面的支持,而教师专业培训是教师转型发展快速实践的有效路径[1]。随着应用型本科高校自身规模的持续扩大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以往的专业培训模式早已无法适应当前教师转型发展的现实需求。但当前实施的教师培训许多都停留在形式上,更多的是组织团体讲座、网络课程学习等活动,缺乏相应的实践训练活动,无法满足各种学科专业教师的实际要求,无法确保培训效果。此外,应用型本科高校因获得科研费用和其他费用支持力度相对来说较小,造成实践训练室硬件设施不够完善,在教学队伍、科研配套设备以及制度支持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不足。部分应用型本科高校并未高度重视教师转型发展的良好环境的创造,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严重阻碍了广大教师的转型发展。

二、应用型本科高校对教师转型发展提出的基本要求

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转型成为复合型教师,有着显著的专业发展特征。教师既要具有与自身专业相适应的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素质以及教学水平,同时还要具备出色的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并且也要具备较丰富的行业有关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可以灵活地运用到各个教学环节当中[2]。此外,在管理方面,需要广大教师充分了解行业有关详细规定,积极主动到企业中挂职实习,亲身体验企业生产实践的具体流程,可以更好地辅导学生参加企业管理以及参与行业生产的实践活动。同时,还能较好地掌握相关行业企业对学生专业能力的要求,有针对性地优化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方法。在科研方面,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应重视理论知识的先进性,了解学科发展的最新情况,利用科研课题探究、完善专业培养计划,按照企业相关岗位要求健全专业课程体系。

三、推动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转型发展的有效路径

1.建立教师转型发展的院校支撑体系

首先,确立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转型发展的根本目标,即培养综合性专业教师。教师转型发展目标主要是教师提前设定自身将要达到的理想效果,提供教师转型发展的生命意义、知识技能以及价值,这是教师转型发展的崇高责任与重要使命[3]。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是教师集体当中较为特殊的群体,对于高校转型,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目标系统的建设应成为现阶段的首要任务。高校应以引导教师转型发展为整体目标,提高转型教师的综合素养,努力培养全能型、应用型专业教师团队,即以技术型、实践性、自由性为价值主导,以基础理论、实践教学和企业开发一体发展为入手点,实现五位一体教师培养发展目标。五位一体化具体指的是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社会育人、服务育人以及环境育人,让广大教师充分明确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发展任务,确立转型发展的目标,坚持立德树人的观念,提高教师专业道德素养,充分体现教师的个人美德。

其次,全面整合教师转型发展课程体系,体现教师转型发展的基础知识结构理论的能力。教师转型发展的专业课程体系是其转型技能发展的主导。建设符合当下形势的教师转型发展的教育课程体系,对推动教师转型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应用型本科高校应高度重视教师转型课程体系研发的理论性以及技能性,重点探索教师发展的多种技能结构,重视专业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培训,突破学科之间的界限,丰富教师课程体系的内容,整合政治、金融、社会以及文化各个领域,拓展广大教师的视野,引入技术型高校的前沿教育课程开发思想,提高教师在转型发展过程中的实践性,实现教师个人专业发展、学生认知能力发展以及院校稳定运行,充分印证高校教师转型发展的技术性、实践性以及自由性的价值取向。此外,高校还可结合实际情况,根据当地经济发展形势,引入企业文化思想,招聘企业专业人才,针对教师转型的实践课程进行培训,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综合实践能力。

再次,应制定教师转型发展的评价机制,保障教师转型发展的顺利进行。评价是高校教师转型发展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检测教师个人发展的具体成效,提出反馈建议和有效对策的关键环节。评价一定要有相应的评价指标,我国虽然下发了《教师教育课程指标》等有关文件,但却并未专门针对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转型发展制定相对应的评价类文件,各大高校将终结性评价作为教师评价的主要指标。对此,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以及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评价负责部门应与相关的合作企业共同探讨并制定专门针对教师转型发展的评价标准体系。有别于常规意义上的教师个人发展的评价体系,重点体现其中的实践性特征,以深化教师个人内在精神为基础,将发展性、构成性以及判断性教师转型发展评价体系融入其中,切实突出教师的主体性。教师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发展的亲历者,对教师进行评价应以教学实践为参考依据,充分调动他们参加转型发展的热情,落实动态化监控、合理评价、良性互动,最大限度地保障教师转型的良好发展。

最后,开启教师转型发展的院校文化体系内涵工程,打造良好的教师转型发展校园文化。高校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机构,文化体系内涵构建是高校综合实力的具体表现,同时也是教师转型发展的重要前提[4]。除了要全面贯彻我国关于高校教师转型发展的纲要性文件以外,应用型本科高校文化体系内涵构建还要充分体现出自身的特征,确立高校文化内涵的属性,明确共同价值认同思想,凸显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特色化专业。详细来说,应用型本科高校文化体系内涵构建应高度重视物质文化、体制文化以及精神文化三方面工作。其中,物质文化主要包含教师实践基地的建设、教学硬件设施和完善的软件设施等,这些都能够为教师转型发展提供优质的物质环境。体制文化建设的目标是构成教育基本准则以及建立相应的教育秩序。高校体制文化建设主要包含高校宏观发展计划制订、教师转型发展价值取向培养以及伦理道德规范建设、学生培养目标和教学方案调整等。这些体制方面的理性秩序能够为教师转型发展提供规范的体制依据,而精神文化则是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指导者。

2.调整教师转型发展的内在根本制度

首先,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转型发展应构建经验—反思体制,这是调整教师转型发展的内在制度的重要基础。实用性主义哲学家杜威曾表示,教育需要在经验当中开展,不同的人在现实生活中都会不断地尝试与感受。经验—反思体制主要是教师根据对教学现象的还原,反观先验主体性的各种经验行为,并在积累经验的过程中观察先验主体对客观情况的反思与总结能力。经验—反思体制在高校教师专业发展中主要可划分成前经验主体层次以及经验主体层次。其中,前经验主体层次教师转型具体表现在表层的专业体验、投入专业热情、专业适应能力的积累。处在转型发展初级阶段的广大教师应具有这些内在的热情和品质去更好地推动自身的发展,将专业体验、专业热情以及专业适应同时汇聚在一起全部倾注在转型发展中。经验主体层次的高校教师展现出来的将是分散性、碎片化的专业理论知识以及实践能力。不管是前经验主体层次还是经验主体层次对教师转型发展内在体制的调整都具有重要意义。教师转型应积累前经验主体层次所体现出来的综合性专业力量,利用教师经验主体层次体现出来的知识融合与经验,通过经验推理结合的知识系统、课程系统、目标系统等方面的优势内容弥补当前转型认知上的不足,以此来实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目的。与此同时,经验—反思体制推动下的教师转型应学会教育反思、专业总结,定期批判审视个人专业内涵,努力提高专业精神,真正促进教师转型发展的内涵式发展。

其次,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转型发展应构建理论—实践体制,也就是专业基础理论推理演示+实践能力的操练双向调整体制,这是调整教师转型发展的内在体制的根本旨归。在教师转型发展过程中,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应有效作用在实践技能操作上,并且实践技能演示还要为专业基础理论的升华提供一定的实践参考。详细来说,在经验—反思体制下,高校教师转型应实现对新学科及全新专业当中基础理论知识的充分了解和消化,實现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推演、理论模型的架构以及专业实践操作的升级。想要达到这一目标,就需要高校教师在全面掌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跨越相关经验认知,利用对教学理论的重新构造及对抽象理论的深刻认知,内化成个人的思想进而传授给广大学生。教师在专业基础理论结构与实践当中根据探究类型途径—过程途径—空间途径的三维立体化结构途径,来实现基础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深层次融合,从根本上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产教研一体化。建设理论—实践双向调整的内在体制,对推动教师转型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3.创造教师转型发展的良好宏观环境

首先,应充分确立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转型的主要标准,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转型实际上属于一项较为系统复杂的工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国家对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转型问题应适当给予一定的正确宏观指导,对转型高校的学科设定、学位点构建、综合教学能力等开展实地考察和研究,明确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教学思想、办学理念、人才培养规划、教师安排分配、专家引入等详细规定。对满足上述考核指标的应用型本科高校,政府应大力支持,基于高校教师自主设定专业的决定权,准许其在教育部门制定的规章制度范畴内,按照自身院校办学能力和区域特色,自主增加相应的专业。与此同时,政府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构建指标应实施政府权力清单管理,确立责任权限以及监督模式。

其次,健全保障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转型发展的有关支持机制。不仅要确立高校教师转型发展的标准,健全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有关支持政策和体制是确保高校教师顺利转型的根本动力。因此,需要政府积极正确地进行引导和推进。其一,构建教师转型发展的职位评定机制。明确科学的科研评价观念,保留教师转型的专业职称,适当增加编制,对进入到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教师实施“研究学术+融合学术+教学学术+运用学术”的多样等比考核审查制度。其二,构建教师转型发展流动机制。全面加大资金投入,实施专款专用,引导广大教师深入到企业中进行实习,以此来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积极鼓励具有丰富经验的企业专家到校内担任兼职教师,实施双聘教师、同步发展的共赢计划。其三,构建教师教学示范鼓励机制。国家应实施教师转型教学示范工程,加大人力、资金、物力等方面的投入,对教学能力强、教学效果突出、教学成果丰富的优秀教师给予适当的奖励。

四、结束语

目前,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在转型过程中面临着转型目标不明确、转型环境急需优化等困境,针对这些现实问题,应用型本科高校应结合自身院校的实际情况,根据转型背景下对广大教师提出的具体要求,通过建立教师转型发展的院校支撑体系、调整教师转型发展的内在根本制度、创造教师转型发展的良好宏观环境等有效路径,切实推动广大教师的转型发展,全面提高师资团队的综合能力和素养,为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猜你喜欢

应用型本科高校有效路径困境
“邻避”困境化解之策
应用型本科院校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中产教融合的途径研究
财经类高职院校“课证融合”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探析
必须正视的理论困境
我国雾霾治理的困境与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