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领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及路径分析

2019-04-26杨修国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互联网

杨修国

摘 要:在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在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过程中,互联网线上教育模式可以随时随地参与,进而强化了高等院校思政教育的功能,切实增强了高等院校思政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基于此,分析在互联网领域中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以及建设路径,对于提高高校思政教育质量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9)03-0087-03

在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背景下,网络文化普及到高等院校学习与生活的各个方面。一方面,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拓展了高等院校学生学习以及生活空间,使其能够快速宣泄各种情感。另一方面上,互联网的融入也影响了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话语权,使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渠道方法上更加多元化。

一、互联网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内容与特征

1.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内容

话语权包括如下两方面含义:首先,作为权利而行使的一种话语权;其次,指的是在权力基础上引发的话语权。在解释学校思政教育话语权的过程中,应从作为权利而行使的话语权上加以分析,也就是高等院校思政教育话语权不但包括学校教师与学生开展和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权利,也包括学校教师和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宣扬和运用的权利。从传播学层面上而言,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又注重运用信息传媒媒介,并在这一媒介的作用下,为高校学生提供发表建议和想法的机会。在互联网时代,在社会生活中,互联网话语权越发重要。掌握这一话语权,不但能够极大地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与时俱进,也能够在高等院校学生思想诉求方式高度契合的前提下,开辟出属于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新天地。

2.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特征

(1)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行使的话语权具有交互性的特征。在互联网走入千家万户的形势下,人们在沟通和交流信息的过程中,有效地隐藏了身份,由传统的“面对面交流”方式转变成为“人机交流”方式。这样的转变,不但能够保证人们充分表达自身建议和想法,也给予了每个人平等交流和共享信息的机会,而且也为碰撞各种思想价值观奠定了基础,增强了以前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效果,大大提升了现代思想政治教学质量[1]。(2)高等院校思政教育话语权的依附载体更为开放化。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传播信息更为深远,也加快了共享信息的速度,各种微课传播媒介已经成为了广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途径。与之相应的,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在形式上面临着很多挑战,尤其是对互联网话语传播系统带来的挑战。在这样实际情况下,高等院校应适当放宽思政教育话语权,确保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能够从一元化形式转变成为多元化,从各方面为广大学生提供更多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机会。

二、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现状

1.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与方法过于陈旧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理念与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代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多样化需求。传统的思想政治课堂中,教师是主体,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传递的知识,教师在课堂中占据着核心地位,并霸占着话语权。以前高等院校思政政治教育话语有着一定的权威性,也正是这种权威性导致思想政治教学有些类似于霸权主义教学。这样的教学形式必然会引发如下几点问题:首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必然影响着学习者学习的积极性。在这样教学形势下,教师只是单向地将知识传递给学生,不管学生是否可以接收和内化。这样的教学后果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抵触和厌烦情绪,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其次,不明确的教育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重视理论知识、轻视实践教学的情况,带有着一定的功利性特征。最后,德育教育理念分割了实然与应然之间的关系。以前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以传递某一价值观为主,将道德教化的目的以实现一个完美道德社会为主,而并不是实现真正的社会,在实际教育中存在很多问题和争议,这些问题的存在极大地影响了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和效率的提高,也严重阻碍着高校学生健康稳定成长。因此,解决好这些问题对于高校思政教育质量的提高至关重要。

2.西方外来文化影响着我国校园文化的传播

在国际关系中,每个国家的强势文化融入到其他国家后,就会对其他国家社会成员的思想观念有所影响,转变其国民整体价值取向,从而就很有可能影响国家整体意识形态。因此,现代各个国家都十分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这一问题,尤其是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国家话语权显得更为重要。所谓的国家话语权就是指一个国家在社会经济、国际政治、社会生活中表达的观点和立场,也是在辩证统一国家软硬实力。在近些年来,西方发达国家通过网络技术等手段,向我国渗透了很多不良文化,企图影响我国高校学生健康成长,在这一实际情况下,想要保证我国青年学生不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并能够健康成长,就需要保证网络体系中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就要有效转变意识形态传播方式。

3.网络中充斥着大量错误舆论

从实际情况来讲,虽然我国网络社会环境有助于发展国内网络舆论,但也有著很多错误舆论,甚至很多青年学生盲目地认为网络就是能够随时宣泄情绪的地方。这些学生有的是为了充分表达自身对生活、对社会的不满,有的是体现自身存在感,在这样的形势下,各种网络用语应运而生,如“菜鸟”“坑爹”等等,这些网络用语严重影响着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也影响着大学生健康发展。在这样的形势下,思政教育教科书中那些“格式化”话语显得十分无力和苍白[2]。还有很多青年学生喜欢在网络上人肉搜索某人,或者对自身看不惯的言论和行为肆意指责和谩骂,影响了网络的整个气氛。这样的行为就表明大学生还未树立起文明上网的意识,应运用具体的对策来正确引导大学生的上网行为,促使大学生能够文明上网,在网络中多运用文明用语。

三、互联网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提升向度

1.以尊重、互享为主,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者与学生平等对话和交流的意识

随着互联网技术走进千家万户,在不同程度上对很多教育者的话语权威进行了消解,使其话语权已经不具备唯一特性,并且作为受教育者的“听众”,在对网络媒介充分运用的情况下,在虚拟空间中,对部分话语权进行了充分掌握,在客观形势下对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二者身份差异进行了消除,构建起了平等对话的形式和关系。所以,受教者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对教育的要求不仅是内容,更是要求教育主题环境、空间场景设计等等。营造良好的、平等的对话气氛,一方面既能够促使各方全面表达自身观点,在引起共鸣的基础上,能够对他人的建议及时采纳,实施互动式沟通;另一方面,受教育者也能够在平等对话交流中,感受来自他人的尊重和认可。因此,这种对话是全开放式的,并不是强压进行的,唯有做到这样,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客体才能真正平等地对话和交流,才能真正了解彼此。

2.以话语创新为主,建立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

我们都知道,合理有效的话语内容应该用人们能够接收的方式体现出来,这样才能达到话语内容有效传达的目的。在形式多样的表达方式下强化了话语的吸引力、凝聚力,也大大强化了大学生的素质素养。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话语体现应遵循以创新话语为主的原则,摒弃以前话语交流中的不足,运用生活化的形式阐述和平等交流问题。首先,应对话语阐述善于转化。在对历史上各种精神实质掌握的基础上,根据大学生的特征,将话语权转换成为人们可以接受的方式进行传递,这样既能够对政治教育方向有效掌握,也能够被广大青年学生积极接受,防止一味式、盲目地传输。其次,对新话语要素的提炼。将语言表达形象地、生动地植入大学生头脑之中,确保学生能够了解话语背后的含义。所以,应结合高校学生校园学习气氛以及生活环境,结合核心概念来提炼新话语,充分彰显现实化[3]。最后,应从学生网络话语中吸纳更多的话语。我们需要明确的是,网络这个东西既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前所发展的机遇,也带来了很多挑战,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情况下,应主动迎接各种挑战,并主动掌握好发展机遇,真正实现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稳定发展,并全面提高思政教育的整合性、有效性、开放性。

3.以拓展能力为主,注重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综合素养

增强运用新媒体技术的能力,这是提高大学生交际能力的基础。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不能限制在以前书本式逻辑教学中,还需要勇于打破课本知识的局限,对网络语言技巧熟悉和掌握,真正融入到大学生日常群体生活中。尝试接受各种新型网络语言,适应各种交流方式,从而对青年学生思想变化动态情况真正把握,并采用网络话语渐进融入方式,保证沟通的顺利进行,从而成功传播话语权。其次,培养思想政治教育者积极参与大学生网络化生活的意识。也就是习近平主席提及的要坚持群众路线,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师应主动融入这个信息时代,对学生在网络空间的学习以及娱乐形式积极感受,对其行为轨迹、思想动向等密切关注,并敢于和勇于发声,进而达到积极交流和沟通这一实际目的。另外,作为一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对青年学生的思想动态情况及时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并且也能针对性、有目的地开展这项工作。一方面,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采用信息时代下的各种软件来与学生进行交流,这样能有助于拉近自身与学生间的距离,为与他们能够深入交流打下良好基础。另一方面,网络已经成为了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平台,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对这一平台发展动向有所了解,并充分运用各种新型网络载体,切实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时效性和有效性。

4.以立体化引导为主,强化思想政治教育者管理话语的能力

首先,应有目的地培养“意见领袖”,增强舆论引导能力。培养大量的观点鲜明、见解深刻、理论素质深厚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以及学生辅导员来扮演“意见领袖”的角色,结合各个时期思想政治工作有目的地控制话题方向,进而强化话题引导作用。其次,建设“以人为本、以服务为本”的绿色网站。我们都知道,校园中的专业、主题和门户等等网站,都是大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络载体,其将很多学习和生活方式都融入其中,因此,应树立起“以服务为本”的教学理念,多层次做好网络服务。再次,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这样的规章制度能够为网上行为提供一系列准则和规范,使人们自觉遵守社会道德规范,并对网络载体共同加以维护。最后,充分发挥协同作战的作用,并形成话语引导合力。网络的发展是瞬息万变的,面对新媒体的快速变化,在传统媒体引导作用发挥上,还需要对网络媒体积极拓展,并加大传统与现代媒体的融合度,形成良好的媒体引导气氛,不但能够有效形成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共识,而且还能够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权威性,促使广大高校学生积极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学习过程中。

5.以安全可控为教学原则,强化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传播的时效性

在新媒体时代的今天,大学生群体还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不健全的时期,外来的信息和文化很容易影响他们的思想行为。因此,高等院校就必须要以“安全可控”为主,加强全方位管理新媒体,以达成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话语传播的目的性、实效性。一是加强研判网络舆情。高等院校虽然设立了相应的网络信息管理部,也处理一些网络事务,但很多都是应付了事,面对具备互动性、丰富性、多样化的网络舆情,缺少具体的分析,也没有完善的应对措施,在这样的实际情况下,应建立一支素质较高、工作能力较强的“网络督查队伍”,全天候整理以及监控校园網,并研判网络舆情。二是网络“防火墙”的构建。对各种垃圾和不良信息及时有效防范,对网络环境大力净化。三是构建完善的网络立法体系。依法治网不但是创设和谐社会环境的根本,而且也是提高我国国际发展能力的基础。对于瞬息万变的互联网来讲,依法治网的基础就是需要较为健全的网络法律体系。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互联网法律体系会越发完善。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信息时代背景下,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念与形式都应做到与时俱进、积极创新,在放宽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基础上,还需要控制好和使用好话语权,并注重从师生交流、干涉引导话语权、综合利用新媒介等方面大力健全,从根本上强化互联网领域中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具体成效,进而增强高等院校整体发展实力,为我国社会培养出大量思想政治素养高的优秀人才。

猜你喜欢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互联网
微博文化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碰撞与融合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应提升贫困群众话语权
高职应有自身的“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