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MOOC教学新范式的研究

2019-04-26魏玲姚锋敏郭新悦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互联网教育

魏玲 姚锋敏 郭新悦

摘 要:互联网时代,传统的教学范式存在诸多问题,而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基于MOOC的教学新范式克服了传统教学范式的缺点,使教学环境更加开放、灵活和智能。主要研究MOOC教学新范式的特点以及实施新范式中遇到的问题,并为推进新范式走入高校课堂提出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MOOC;教学新范式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9)03-0031-03

大数据时代,在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的趋势下,传统行业逐渐与线上技术融合,如旅游业与互联网线上融合产生携程、飞猪等旅行购票软件;餐饮业与之融合出现口碑、饿了么等线上订餐APP。随着互联网技术与各行各业融合产生双向超越的效果后,人们不禁思考,在教育领域是否也可以与互联网技术融合实现教育系统的升级,来改变目前教育模式不能有效适应互联网时代学生学习思维的变化以及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现状。“互联网+教育”近年来作为国家战略行动计划,已经进入中国教育发展的顶级设计层面,随着MOOC的快速发展,对基于MOOC的教学新范式走入高校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传统教学范式存在的问题

美国科学家托马斯·库恩1962年提出科学范式的理论后,美国学者盖奇在教育领域中应用范式理念,于1963年提出教学范式[1]。我国学者杨现民在2017年将教学范式界定为是对教学活动的概括性解释,体现了某个时期或阶段教学的综合特征,不仅包含教学理论与研究方法,而且包含教学模式、学习策略、教学评价方式等[2]。

在传统的教学范式中师生之间是一种服从式关系,教师负责传授知识而学生是被动接收者,授课过程中以教学大纲为方向,利用统一、标准化的评价指标来筛选学生。这种教学模式适用于工业化时代需要大批量标准化的劳动者时期,而在互联网时代,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教育体系已经不能达到现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标准。教育资源不公平、大学生就业难等现象均在表明传统的教学范式已经跟不上数据时代发展的脚步,教育的变革刻不容缓,固有的模式面临着各种急需改变的问题。

1.不适应信息时代

信息时代,学生大多数为互联网原住民,他们的学习思维表现为互联网思维,要求平等、开放、共享和跨界等。一方面他们不只满足于学习课堂上的知识,更希望学习各种前沿知识与技术并且进行具体的操作实践,另一方面他们的学习习惯也在改变,课堂上与父辈一样的教学模式显然不能适应新的学生群体。其次,信息时代随着知识的融合,知识的复杂程度不断增加,更新的速度以指数级的方式快速增长,而书本的印刷更换远远赶不上知识的刷新速度,这就导致新的知识,新的技术都不能及时体现在课程中,学生不能实时研习企业需要的技能,致使出现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

2.课程资源受限

如今许多高校课程的开设受到学校资源与师资力量的限制,有些课程不能及时开设,令部分普通高校的学生不能有效地学习这方面知识,而贫困边远地区的学校资源更是稀缺。如今在普通高校中还存在着师资力量分布不均的情况,如工科院校对工科类学科的师资以及教学设备的引进会更加重视,而其他学科的课程开设可能达不到该学科全面发展的需求,开设的课程单一化,而著名高校的优质课程不能共享。这些原因均导致普通高校学生的课程选择受到限制,使教育出现不公平现象。

3.缺少教学互动

现在大多数课堂依旧是教师一个人的舞台,学生处于被动的位置,师生之间缺乏教学互动,并且教师通常处于权威地位,学生对其所讲的知识不能置疑,阻碍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这种“填鸭式”教育不适用于互联网时代的学生。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所做的高等教育满意度调查发现,本科学生满意度最低的十个方面如下图所示。

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对课程教学、师资力量、师生课外互动、参与权等方面的满意度均低于其他方面,证明传统的教学范式无法满足互联网时代学生对教学互动的需求。并且在调查中发现,有关于师生互动是否满意的问題,都处于得分最低的10题之列[3]。这种现象表明教师应改变教学方式,多通过讨论参与式的教学方法增加教学互动。

二、“互联网+教育”背景下MOOC教学新范式的特征分析

基于以上研究可知传统教学范式急需变革,MOOC教学新范式是未来课程建设的趋势。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MOOC的用户群体飞速上涨,而MOOC的发展为教育体系改革提供了技术支撑。基于MOOC的教学新范式中师生关系从服从式关系转变为互学互助的关系,借助MOOC平台教学过程变为师生探讨、互动,挖掘知识、探索奥秘的学习旅程。教学内容实时更新,而相应的教学评价也从标准化、甄别式的评价向过程化、发展性的评价进行转变[1],较好地推动了开放和谐的教学新生态的构建。

自MOOC发展以来形式多样,如微课、百度传课、iPad、翻转课堂、学习空间等等[4]。MOOC不再是面对面式的教学,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壁垒,学生可以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学习,不必在特定时间到指定教室去学习,满足了个性化学习的需求。而随着MOOC走进校园,教师与学生在课上课下使用MOOC一起学习、共同进步,通过教师的带领、控制和启发,可以解决学生单独使用平台出现的课程学习质量不高、学习效率下降和忠诚度低等问题,更好地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并且提高学生的协同合作能力,而基于MOOC的教学新范式可以解决当前教育领域面临的严峻问题。

1.教学环境具有开放与联通性

利用MOOC教学可以破解区域、校际之间优质教学资源不平衡问题,打破了教育时空界限和学校围墙,甚至开放至全球空间,有利于国际化教育生态的构建。对于城乡地区和普通高校的学生有很大的帮助,丰富了学生认知世界的手段,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和学习型社会的形成。目前,我国已经成功上线的在线课程数量已达8 100门,其中500余门课程分享至国际著名课程平台,学生和社会学习者的选学人数突破1.4亿人次,2017年西部高校选用在线课程高达8 600门次。2018年开始,北京工业大学等高校鼓励学科利用不同渠道优化资源,整合优质互联网学习资源,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新型教学范式[5]。

2.教学环境具有个性与灵活性

在MOOC环境下的教学内容不仅还原知识的整体性,还包括建立知识与学生个体经验的联系,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随时改变教学难度与进度,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并且进行知识再创造。教学过程中包括预设性知识内容、情景化知识内容等,灵活适应学生的学习思维与习惯,精准挖掘并有力支持个性化学习需求。“互联网+”时代基于MOOC的教育新范式中教师与学生界限模糊化,教师的关注重点除了学科知识的传授,还包括如何让学生更好地进行个性化学习,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服务,关注其全面的发展与成长。

3.教学环境具有智能与互动性

在大数据快速发展的时代,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数据的挖掘与分析,实现教学基于学习数据分析的动态生成,即数据驱动的科学化教学[1]。教学过程从原来的全预设的模式化流程,改变为灵活适应的智能教学流程,提供更精准的学习辅导,体现了互联网时代智能教学的特征。在新的教学范式实施的过程中,师生与生生都可以利用MOOC平台在课上课下进行互动和深入的交流,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对学习产生组织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且通过数据的统计分析可方便教师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而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辅导,这种方式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MOOC新范式实施遇到的问题

1.教师因循守旧

目前,有很多教师不采用MOOC新范式教学,部分教师认为新范式教学的优势不足以替代传统教学范式,新的教学模式不能实时面对面接触学生,MOOC只是一个教学工具,无法对教学产生实质性的改变效果,忽略了MOOC背后的教学新思维。还有的教师认为新范式教学有一定的优点,但是因为其年龄大、精力不足、自身信息素养不够等原因,操作MOOC平台进行教学做不到像传统教学模式一样得心应手,教学效果反而不如传统方式。这些因素都导致教师不愿改变传统教学方式,使MOOC新范式实施受到阻碍。

2.过度依赖MOOC

教师采用MOOC教学新范式后,往往过于依赖平台数据反馈式学习方法,当起了甩手掌柜,而学生则高呼依靠网络自学成才,不再需要教师的课堂教学,这种过度依赖MOOC的现象导致淡化了教师的角色,教师从领导者变为组织者甚至成为旁观者,而在实际的课程学习过程中,缺少了教师的引导,学生往往不能扎实有效地掌握知识。教育变革需要对学生进行全方面的培养,不只是科学性知识的传授,还有教师给予学生的情感关怀,基于MOOC的教学新范式需要教师和学生在平台上教室中共同学习、共同发展,混合式的教学方式依然需要情感交流,而没有教师本身也就没有教学过程,教师是人类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角色,是不可忽视的。

3.“教育+互联网”

如今,很多高校虽然采用了MOOC式教学,但是并没有从根源上改变教学方式,只是以课下看视频的手段利用MOOC平台,未与课上教学进行渗透融合,这种方式与选修课模式的教学方式无异,没有有效解决现有的教育问题,教育领域没有从根本上发生变革,只是变成了“教育+互联网”。学生面对的依旧是传统方式的教学,额外还需要学习互联网课程,造成课业负担加重,而且并没有增强学生个人学习能力,仍然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化差异。

四、推进MOOC教学新范式真正走进课堂的策略

1.转变教师观念

为何许多高校采用MOOC式教学依旧没有解决当前教育领域面临的问题?究其原因,教师的传统教学观念没有改变,束缚了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创新应用,只是单一的技术+教育,并没有积极地去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教学新模式。因此,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若要使MOOC教学范式真正发挥百分百的作用,教学观念急需改变。只有教师改变了教学观念,用全新的互联网思维实施大数据时代的教学,才能真正做到根本性的教学变革,从而适应不断改变和发展的社会需求,并且从根本上改变教育的整个生态环境[6]。

2.合理使用MOOC

首先,作为学生应该更新自己的信息化意识,熟练使用信息化技术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其次,学生在課下积极看教师准备或者推荐的教学视频后,在课上亦要积极参与面对面的教学互动,不可以只依赖于网络上的学习。最后,学生在网络上进行学习时要注意分辨和挑选正确的适用于自己的课程资源。而作为教师首先要提高自己的信息化素养,学习新的教学技术手段,将互联网思维、环境与技术等创新成果与教学的各个环节互相渗透[7]。其次,在教学中既要根据MOOC平台提供的数据反馈观察学生的学习进程,进行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教学,在传统教室中的教学也要循循善诱,不能全部依靠平台来进行全部的教学活动。最后,在教学变革的浪潮中,教师要清晰地知道自己在教学中的定位,采取互联网教学手段进行线上线下学习的深度融合,不断创新教学手段,保持课堂的新鲜感和活力,带领学生进行深度的知识创造,进而构造开放和谐的教学生态环境、形成新型教学形态。

3.完善教学管理机制

教学的变革是一个复杂系统的工程,需要社会环境的共同支持,学校管理层应为教师开展新范式教学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如定期为教师提供掌握新技术等方面的培训并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建立全面、客观、多元化的评价方案,对学生积极宣传新范式教学的优点,积极MOOC式教学模式,联合其他高校组建优质课程资源联盟,构建互联网课程资源库等,共同推进教学新范式走进课堂,构建智能化、数字化、个性化的教育体系,真正做到“互联网+教育”的创新变革。

五、结束语

当前,我国教育依旧注重系统文化知识传授,强调以教师为中心的学习过程,授课过程中除了少量实物模型以及教学幻灯片外,仍是黑板和粉笔等传统教学工具。MOOC教学新范式是互联网时代课程建设的趋势,2016年以来,我国先后在45所高校大范围推广MOOC教学。教育部计划未来两年将建设1万门国家级和1万门省级一流线上线下精品课程,促进教学质量提升与教育平衡。基于MOOC的教学新范式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推动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的深度融合,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互联网时代特色教育体系,推进学生加强自主学习,提高探究和创造转化的能力,推动全球优质教育资源的应用与共享,为我国高等教育在提高教学效果、创新改革、国际竞争等方面做出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

互联网+教育互联网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互联网+教育”视阈下的教育共享初探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