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准扶贫背景下的高职高专艺术专业支农助农途径探究

2019-04-26张嫚

艺术评鉴 2019年5期
关键词:艺术专业高职高专精准扶贫

张嫚

摘要:精准扶贫是推动国内经济协同发展的重要决策。本文阐述了精准扶贫的概念、高职高专支农助农的作用及现状,通过设计艺术、绘画艺术、电影艺术以及音乐艺术几个方面着重探讨了精准扶贫环境下高职高专艺术专业支农助农的途径,旨在为相关教师提供理论性参考意见,确保支农助农方法的实效性。

关键词:精准扶贫   高职高专   艺术专业   支农助农   途径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05-0171-02

随着精准扶贫政策的推进,各领域都发挥了专业优势,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高职高专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的核心目标是为社会培养更多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所以开展支农助农活动至关重要,既能强化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又能推动乡村文化的创新性发展,有效提升个人价值和社会效益。

一、精准扶贫概述

精准扶贫即是针对乡村的贫困程度和实际情况落实科学有效扶持手段的形式。精准扶贫思想在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考察期间被首次提出,与粗放扶贫之间形成明显的对比。粗放扶贫局限性在于趋于形式化,扶贫数字和资源数量准确性不强,甚至容易滋生腐败,难以有效确保贫困帮扶。而精准扶贫是通过系统有效的扶贫政策强化群众举荐、实际调查、张贴公告、抽样调查以及录入信息等流程,使扶贫真正落实到位。

扶贫环境下支农助农的形式丰富多样,从物质资源到精神文化,只要能推动贫困区域发展的形式都属于扶贫范畴,而本文主要针对高职高专艺术生通过精神文化建设实现的支农助农。

二、高职高专艺术专业学生支农助农的作用

高职高专艺术专业学生支农助农的主要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落实德育教学。高职高专的主要功能是培养高素质人才,既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品行端正,树立正确的三观。支农助农是从学生德育的角度出发,让学生了解社会现状,感受贫困区的艰苦条件和质朴民风,学会善良待人、诚实守信、尽职尽责、珍爱生命,增强民族信念感,明确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珍惜当前的学习环境,在以后的课堂中更要积极主动,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為国家的繁荣而奋斗。

其次,增强实践能力。现阶段艺术专业实践活动局限于户外写生、自我创作、学校实习等,存在一定的单一性和局限性,支农助农环节能丰富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在实践过程中提升创新能力和思维意识,探索乡村建设的更多可能性,增添人生阅历,在实际生活中发挥艺术的实效性,将新知识带入贫困区域,使乡村融入更多艺术因素。

最后,推动乡村发展。艺术专业学生落实支农助农政策能推动乡村的经济、教育和文化发展,学生可以深入产品设计、学生教育和文化传播中,在网络技术的辅助下完善助农过程,将艺术专业知识带入到乡村小学,完善小学知识结构,激发当地学生对知识获取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为未来的发展打好基础。

三、高职高专艺术专业学生支农助农的现状

现阶段,很多高职高专已经参与到了支农助农活动中,但不可否认的是仍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下乡”的实效性,主要体现在:

其一,师生认知度不高。部分院校师生对支农助农的认知度不高,过于重视课堂专业教学却忽视了实践活动的重要性,致使支农助农活动开展效果不佳。很多学生将此学习环节作为完成学校交予的任务,在活动中缺少主观能动性,依赖较强,按照教师布置的内容按部就班的完成,失去了支农助农本身的价值。

其二,难以发挥专业优势。传统的学生支农助农多以同样的形式展开,如探望贫困户、宣传、支教等,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艺术专业应发挥其特长,丰富支农助农形式,将知识与技能融入到乡村建设中,使支农助农呈现出更多特色。

其三,时间配置不足。就目前形式来讲,支农助农多集中于学生寒暑假阶段由其自行组织前往,学校集体活动过于缺失,一方面在于教学时间不足,另一方面在于实践活动多以其他形式存在,所以高职高专院校应合理配置时间,增加支农助农活动频率,确保精准扶贫的有效落实。

四、精准扶贫背景下的高职高专艺术专业支农助农途径

著名的马斯洛理论将人的需求划分为五种,一为生理需求;二为社交需求;三为安全需求;四为尊重需求;五为自我实现需求,而艺术属于第五种,是自我精神与价值的升华,但贫困群众的需求却是最低层次的温饱富足需求。这样看来,二者之间并未存在直接联系,实则不然,艺术能提升群众的精神文化,带动经济的发展,所以应利用专业知识确保支农助农活动开展的实效性。

(一)设计艺术

河南省洛宁县是艺术扶贫最具代表性的体现,艺术家在山谷边设置了用于积水和储物的陶缸,通过科学的排列技术使整体呈现出优雅唯美的姿态。这些装置艺术除美观性外还具有多种功能,有的是垃圾桶;有的是花盆;有的是警示标志;有的是围栏……众所周知,陶艺文化历史悠久,属于传统文化的传承,而乡村中设置的陶艺既能体现艺术的自然感和功能性,还能装点乡村环境,独具创意风格。所以,艺术专业学生支农助农也要以此为参考,开拓思维,为贫困乡村带来更多的视觉享受。

由于受到时间的限制,学生可以从小型设计创作出发,如“竹艺灯”的制作,既能独具自然之美,带给人视觉上的享受,又能就地取材,节省能源,满足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本要求。“竹艺灯”还可结合多种传统技法,如十字绣、漆艺、编织艺术、彩绘等,再安装环保节能灯,装饰贫困乡村学校的教室环境。再如“创意钟表”的制作,主要应用环保原料从崇尚自然的角度出发使钟表更为美观大方。

除此之外,设计专业的学生还可以为农产品的推广集思广益,通过创新美观的包装设计为农产品增添更多市场竞争力,再利用互联网平台宣传推广贫困区域农产品,获得更多消费人群,提升产品影响力,利用专业知识带动扶贫,促进乡村经济发展。

(二)绘画艺术

绘画艺术走进贫困乡村形式多种多样,如“墙绘”,将政策宣传内容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在墙壁上,群众可以通过耳濡目染渗透政策内容,还能起到装饰和美化环境的作用。“墙绘”走入校园可以将校规校纪和道德教育等内容生动趣味的呈现出来,使环境发挥其教育功能。水彩、油画、素描、彩铅、国画等绘画可以走进课堂,使贫困区域的学生掌握绘画技巧,还可将看完的书籍赠送给当地学生,提升其文化素养。书法也是绘画专业必备的课程,学生可利用所学知识教乡村孩子们写毛笔字,在感受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练习写字,为学习奠定基础。

(三)电影艺术

2018年的一部描写扶贫题材电影《十八洞村》获得了各界的好评,起初由于这部作品选材上吸引力不强,口碑并不是很好,但在上映后却给观众带来了意外惊喜,由此可见电影艺术在支农助农中也能发挥作用。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快节奏的生活带动了微电影事业的发展,也为电影艺术专业的学生增添了更多创作的可能性。学生可以以贫困乡村为题材录制微电影,丰富乡村群众的精神文化,體现乡村生活的酸甜苦辣,反映精准扶贫的工作现状,将土地上的质朴民风展现出来。电影艺术在支农助农环节中的融入既能培养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增强其创新意识,还能提高社会各界的扶贫意识,真正意义上提升社会效益。

微电影的宣传和推广可借助互联网平台,利用微博、微信、短视频APP等扩大宣传力度,为支农助农增添新的定义。制作者和网友们可以就视频展开交流互动,鼓励更多人参与到扶贫助农中,实现外界的宣传和引导,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促进精准扶贫政策的有效落实。

(四)音乐艺术

音乐艺术类学生可以准备歌曲、舞蹈、乐器等表演,通过组织联欢晚会带给贫困乡村群众精神享受。编排节目时可结合当地现状,邀请当地居民参与其中,增强节目效果。学生还可将音乐教学带入到当地课堂中,通过学习唱歌跳舞或乐器表演让孩子们接触更多音乐方面的知识,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还要鼓励学生努力学习,争取为家乡争光添。

五、结语

总而言之,艺术专业学生应在精准扶贫视域下提供支农助农意识,促进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能力的有效结合,在支农助农活动的影响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师应转变传统守旧的教学思路,引导学生利用专业知识丰富乡村文化,提升青年支农助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玉淑,韩江河.互联网+背景下广西农特优产品营销问题与对策——以南宁职业技术学院电商助农校企合作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8,5(39):262-263.

[2]杨家喜.试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新形式——以武汉“新青年下乡”活动为例[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8,38(04):182-183.

猜你喜欢

艺术专业高职高专精准扶贫
高职艺术专业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研究
高职高专基础会计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
云南省高职高专校园体育文化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武汉市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足球课的开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浅谈艺术专业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
以就业为导向的艺术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建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