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商洛道情传承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策研究

2019-04-26刘志华

艺术评鉴 2019年5期
关键词:对策研究校园文化

刘志华

摘要:地方戏剧文化是我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前艺术文化大潮流的影响下,年轻一代往往更容易接受各种新出现的流行、时尚艺术文化形式,而作为传统文化的商洛道情则很难被年轻一代接受,戏剧文化意识日益淡薄。本文从当前商洛道情的发展现状入手,探讨其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可行性对策,让商洛道情这一传统艺术文化得到较好的延续与发展,开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新局面,进而树立我们的文化自信。

关键词:商洛道情   校园文化   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J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008-3359(2019)05-0089-02

一、商洛道情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一)商洛道情的发展历程

商洛道情起源于我国唐代道教道士说唱情理之曲调,自唐代以来即开始广为流传,经过长期演变,逐渐成长为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剧种,明朝崇祯年间(1628),名白米虫曾经前去商洛表演道情(《陕西戏曲总志》);1956年,陕西省举行皮影汇演,参会学者考察得知商洛道情为陕西道情的始祖(《商洛文史资料》);清朝同治七年(1868),洛南桑岭人张天泰举办了皮影班,发展了四代人;到了清朝光绪八年(1882),丹凤竹林关人徐明启组建了成顺班,自父辈开始传承了五代。

建国后,这个民间小戏种类,才真正焕发了新的生机,被专业剧团搬上了戏剧舞台,经过挖掘整理,继承改良,变化发展三个不同阶段的努力,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1958年,商洛剧团着力整理“道情”传统剧目《隔门贤》《一文钱》《水泼大红袍》等并搬上舞台,之后相继移植、上演了《红湖赤卫队》《梁山伯与祝英台》,现代剧《山花姑娘》《红色娘子军》《龙江颂》等剧目。1960年,《一文钱》拍摄成影片,发行于国内以及新加坡。到了1990年,商洛剧团的《农家媳妇》参与陕西省年轻演员会演,获得了五个一等奖。

(二)商洛道情的现状

近年来,由于文化产品不断丰富,人们的休闲方式日趋多元,原本的戏曲观众被大量分流,而对戏曲仍保有迫切演出需求的农村基层市场则消费能力较弱,商洛道情面临着演出市场萎缩,传统戏曲缺乏创新,背离了观众的欣赏需求,戏曲观众锐减,层次趋向老化,演出市场萧条。戏曲人才青黄不接,传承人队伍濒临断层,戏曲团体生存境况窘迫,商洛道情的传承处于濒危状态。

为寻找出路,商洛市剧团不断进行着各种尝试。他们大力推动非遗项目的传承与发扬工作,设立传习所,举行“文化遗产日”,开展非遗进社区活动,并组织拍摄《非物质文化遗产——商洛道情》专题宣传片。他们苦练内功,结合当代人的审美特点,对传统非遗项目进行革新。一方面对传统经典剧目进行“精加工”,如继续加工、包装商洛道情《一文钱》,为将其打造成国家级精品戏剧工程在各个层面做出进一步的艺术提升。

二、引入商洛道情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商洛道情在历史上广泛流行存在于商洛市辖七县(区),是唐代道院道士说唱情理之曲调与民间文化相结合的产物,自道教出现之后广泛流行,民间借助这种方式展开民间戏剧演出,一直流传到现在。商洛道情于2009年获批陕西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商洛道情聚集了我们祖辈的思想、智慧和汗水,承载了我们民族的记忆和发展历程,是先辈留传下来的宝贵文化财富。

然而在当前快节奏的网络时代,很少有人能够关注我们的地方戏剧,很少有人可以静心倾听戏、欣赏戏、品味戏,特别是从小就和电子传媒为伍的青年人来说,传统地方剧正愈来愈远离。鉴此,高等院校作为塑造国民素养和传承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阵地,对于有利于传统戏剧传承的教育活动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高等院校传统戏剧教育活动具有以下意义:

(一)推广戏剧文化

通过对高校学生进行地方戏剧教育,可以使其较好的接触和了解到地方戏剧的艺术特色和独特魅力,逐渐养成对戏剧的爱好。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之才,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因此,对大学生进行地方戏剧教育,培养其对戏剧的爱好,对于推广戏剧文化意义重大。

(二)有助于地方戏剧传承

传统戏剧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作为传统地方戏剧的商洛道情,具有相当高的艺术价值及鉴赏价值,但要实现对商洛道情的传承,仅仅依靠原有传统戏剧的演出宣传是难以完成的。因为原有剧目的剧情以及表演方式导致地方戏剧的受众面正在日益缩小,地方戏剧的推广难以实现。高等院校学生属于文化水平和创新能力较高的群体,同时也具有较高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因此,高校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地方戏剧所蕴含的文化底蕴,并能结合新的元素将传统地方戏剧进行新的创造,扩大地方戏剧的受众面,有效地达到对地方戏剧的传承目的。

(三)推动戏剧发展

戏剧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在对高校学生进行戏剧教育时,使其大量的参与到戏剧鉴赏与戏剧表演中,会出现良好的互动与交融效应。高校学生会不自觉的将当前较为前卫的思想和艺术形式融入到地方戏剧中,在保留地方戏剧基本特色的同时形成了新的发展。

三、引入商洛道情建设高校校园文化的思路

通过将商洛道情引入到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从学生实践、学术研究、教育教学这几个方面对年青一代宣传和推广商洛道情这一优秀民间艺术,既有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商洛道情的有效传承,也有助于推动高等院校的校园文化构建。

(一)结合高校学生实践活动

在校园文化构建中,学生的实践活动非常重要。高等院校学生在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中探究知识、提高水平。相同的,高水平且具有文化底蕴的学生实践活动也显示出了高质量的高等院校的校园文化状况。在学生的实践活动里引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依托非物质文化遗产,构建优质品牌,能大幅度促进高校校园文化水平。

以学生社团为平台,在学生中进行广泛宣传,吸纳对地方戏剧感兴趣的同学成立商洛道情戏剧学生社团,学校安排专业老师和聘请非遗文化承传者对社团成员进行授课,培育喜爱商洛道情戏剧的大学生队伍。等到培训具有一定成效后,给社团成员提供各种演出平台,让社团成员广泛参与校内外各种演出活动,借助艺术演出活动对商洛道情进行传播,把商洛道情蕴含的文化内涵传承下去。

以大学生寒暑假下乡服务活动为契机,在高等院校学生寒暑假下乡服务活动中,安排学生展开野外调研,通过走访民间商洛道情艺人,零距离了解商洛道情的现状和艺术文化魅力。首先,能够激发大学生对商洛道情的热爱和维护传承热情;其次,可以通过大学生增加宣传力度,彰显高等院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的积极作用。

(二)結合高校学术活动

学校聘请商洛道情知名专家学者和传承人对学生进行学术讲座,并举办交流研讨、学术会议、现场演出等活动,活跃学校的传统文化氛围。通过聆听专家的学术讲座和观看商洛道情传承人的现场演出,学生能直观的感受到商洛道情的艺术价值和艺术魅力,能更好的把握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感叹于祖辈的智慧与辛劳,对商洛道情产生较为浓厚的兴趣,树立起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在日后的工作与生活中持续不断地推广和宣传地方戏剧文化。

(三)结合高校专业课程设置

高等院校根据各专业的不同特征,可以分别以选修课或必修课的方式引进地方戏剧商洛道情的相关课程,以此实现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特色化,既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目前高校教育教学中大量存在的同质化这一突出问题,也能够引起大学生对商洛道情的关注和兴趣。比如,商洛学院音乐学专业课程设置中引进了《商洛地方戏鉴赏与表演》课程。从最初的侧重于商洛地方戏鉴赏,到后来的侧重于商洛地方戏的表演,使学生在《商洛地方戏鉴赏与表演》这门课程中充分感受了地方戏剧所蕴含的文化底蕴,充分吸取了地方文化知识养料,提升了艺术修为、文化底蕴及整体素养,且正确引导了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境界,对保护和传承地方戏剧文化,打造极富人文底蕴的校园文化起到了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李跃忠.湖南地方戏曲生存现状探析[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12,(02).

[2]盛晓雯,牟丽洁.高校文化校园建设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若干思考[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3,(04).

[3]鱼讯.陕西省戏剧志·商洛地区卷[M].西安:三秦出版社,1997.

猜你喜欢

对策研究校园文化
智慧校园在中职学校校园文化中的建设与应用
持续深化校园文化建设 助力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
新生态学校的校园文化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我区高校8项校园文化建设成果获国家级奖励
浅析绩效管理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