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标、技术、生成
2019-04-26潘冬智
潘冬智
一、前言
课堂始终是教书的主阵地、育人的主渠道。自教育部在2008年颁布了《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教学大纲》之后,确定中职学校德育课课程有《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和《哲学与人生》,共四门必修课程,同时,还要负责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时事、廉洁、安全、禁毒等专题德育教育,教材知识容量大,教学任务重,对于中职学生的学习能力来说,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是一项有难度的挑战。
随后,教育部印发了《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意见》中指出:德育课教学应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规律和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实际需要出发,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做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切实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意见》明确地将“实效性”作为德育课改革的目标。
为此,我校的德育课教师在课程研究、教法改革、考核方式、教材開发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取得较好的成绩。同时,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也发现,在不同的课堂内容、不同的班级、不同的教师中运用同样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课堂的效果却不尽相同,甚至是有的课堂什么教学手段都用上了,但给人的感觉还是不够“味”,听完课后并没有给人留下太多的印象,课堂的实效性也大打折扣,这是为什么呢?根源在于要打造有效德育课堂,首先从三种教学风格说开去。
二、三种教学风格的理论分析
(一)达标的课堂
达标的课堂,也就是常态下的课堂。主要表现:一是在课堂准备上,教师能按计划进行教学准备,设计合理,过程规范,条理分明,解决重、难点得当,能清晰反映出教师的上课思路;二是在课堂表现上,过程精心安排,教学方法运用得当,讲课认真负责,内容充实,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三是在课堂效果上,学生认真听课,主动回答问题,积极完成课堂训练,达到实现三维目标的目的,即达标的课堂。
(二)技术含量高的课堂
技术含量高的课堂不是简单做个PPT的课堂,而是使用了大量的信息化技术。一是通过文本、图像、动画、声音、影像等各种形式的多媒体组合来呈现课堂内容,从而使得知识内容丰富多彩,能够刺激多种感觉器官,增强学生进行联想的线索,提高学生的记忆水平;二是有很强的互动性,通过电子邮件、聊天室、视频点播、微信等在线互动平台实现教师与学生彼此之间的交流沟通;三是空前扩展教师和学生的信息源,他们可以访问各种电子化的课程资源库,获得直接相关的素材和资料,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技术含量高的课堂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令人印象深刻。
(三)生成的课堂
生成的课堂就像一块土壤,学生的思想就像一粒粒种子,会在这块土壤上自由地成长,开花结果。其表现为:(1)这样的课堂看不出有预设的结果,整个课堂让人感觉行云流水,听得很舒服,不知不觉间就到了下课时间,学生还意犹未尽。(2)这样的课堂是民主的课堂,师生关系融洽,允许学生按照自己内心的想法提出五花八门的问题,然后逐一化解,师生之间都是真实的情感、智慧、思维、能力的投入,尤其是思维活跃时,智慧的火花激荡在整个教室里,课堂互动精彩不断。(3)教师的知识面非常丰富,随机应变的能力非常强,教师的机智辩答往往会引起课堂的哄堂大笑,但笑过之后,那知识已经“润物细无声”般地内化为学生的道德品质。
生成的课堂要求教师必须改变自身的教学理念。许多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往往会在潜意识里关注的是教案,关注的是作为唯一标准答案的“课本”,总希望学生沿着自己事先设定的思路回答问题,在自己事先安排好的空间开展“自主”活动,最后圆满地实现预定目标。却不知这种教学理念恰恰把学生的学习引入死胡同——为认同而学习,为标准答案而思考。德育课是一门思想教育课,学生的思想和三观千姿百态,这些看似正确、深刻、全面的标准答案,实际上限制了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因此,只有改变教学观念,由学生主导课堂,让学生敞开心扉,畅所欲言,才能在讨论、辨别、反思中悄无声息地完成思想的引导工作。
三、三种教学风格的实践运用
(一)达标的课堂的实践运用
达标的课堂需要教师的细心讲解和学生的静思,对学生掌握、熟记基本知识是非常有效的。例如,在《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中讲到《社会治安处罚法》时,对于处罚的种类,可以用酒驾、醉驾、酒驾伤人几种行为做连线题,并辅助一些拓展的题目让学生加深识记。有教师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在这一环节上采用了播放酒驾视频的方法,这种方法既耗时且低效,因为学生对酒驾行为已经见怪不怪了,视频对他们的作用不大,而各类行为所受的相应处罚及培养遵纪守法的意识才是提高本课堂有效性的关键。
纵观德育课程,达标的课堂占到60%以上,运用得好,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会得到极大的提高,运用得不好,就成为学生常说的“犯困课”。同时,达标的课堂听完之后就听完了,不会给人留下太多印象,德育科考试成绩与学生实际思想道德水平是否相匹配,也是一个疑问。
(二)技术含量高的课堂的实践运用
21世纪的教育将是信息技术一统天下的时代。它不仅带来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化,更重要的是对教育内容、方法、观念、思想和境界产生深刻的影响。教师只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树立正确的观念并主动学习和应用现代化教育手段,一定会使信息技术真正发挥促进德育课教学效率的积极作用,尤其是在一些内容较为抽象的课堂,运用信息技术将其直观化,确实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哲学与人生》课程中讲到“联系”的观点时,有一个理论叫“蝴蝶效应”,不管教师怎么说,学生也可能不以为然,然而来这么一段精彩的视频,将蝴蝶从颤动翅膀的那一刹那起,到怎么引起一场交通事故的整个过程清晰地呈现出来,学生才深刻地领悟到“联系”的普遍性,这就是信息技术的魅力。
但是,这样的课堂容易导致教师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开发而忽略了学生的课堂需求。德育课是一门思想教育的课程,是灵魂的教育,比其他任何学科都要重视教学和学习的社会性和人文性,重视人的个性和情感交流,教师把主要精力投入到信息技术的运用当中,而忽略了学生的真实情感需求,花大力气制作出来的课件与学生的实际诉求却渐行渐远,那又如何提高课堂的实效性呢?
(三)生成的课堂的实践运用
德育课是一门意识形态教育课程,这决定了该课程的主要任务就是对学生的情感、观念、操守、人生境界等思想道德方面进行教育的课程,势必会有的课堂效果很难用卷面的成绩或技能考核来进行衡量。而生成的课堂最大的好处就在于,激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在考试成绩上,或者短时间内,我们可能看不到生成课堂的效果,但若干年后,学生回忆起中职时代的课堂,可能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德育课堂了。
这样的课堂非常适用于那些道理很简单、意识很重要、答案不标准的课堂。例如,在《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中,讲《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一课时,就非常适用生成的课堂。本课因为道理简单,人人都会,但因为有西方的自由选举制度做对比,学生未必都赞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优越的,这时教师就可以设一局,用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两种方法来选班长,结果不同,再展开全班大讨论,同时援引西方选举制度的种种弊端,让学生看清真相,在很“嗨”的氛围中,已经在学生的心中埋下热爱社会主义制度的种子。
生成的课堂成功的关键在于教师收和放的把持,运用不当,容易天马行空,变成学生常说的“吹水课”。
总之,教师要能够做到灵活运用各种教学风格,看似很轻松,但功夫全在课外。首先,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素养,熟透大纲,对课本内容了然于胸,其次是不断学习和掌握信息技术,熟练运用各种现代教学手段,最后还要博学多才,能言善辩,思维敏捷,能够从容应对学生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这些都对德育课教师的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四、效果分析
(一)能够提高学生的认同感
笔者在我校物联网172班进行了实验,实验的方法就是作好整个学期的教学规划,根据教学内容、班级特点、学生状况、教师个性灵活运用三种教学风格,实验的时间为一个学期。结果,一个学期之后,在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学生对科任老师的评教中,《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成为学生最受欢迎的课程,这说明学生已经在情感上有很强的认同感,达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见表1)
(二)能够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
该班在该学期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期末考试中,成绩在整个2017级中遥遥领先,从最高分到最低分、从及格率到平均分,均远远超过年级的平均水平,说明了三种教学风格的实践运用,能够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增强学生分析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两大目标。(见表2)
(三)能够实现高效德育课堂的目标
综合两组数据,实践证明,教师要把握好一堂课、乃至一门课的节奏和火候,有时需要静水流深的凝神深思,有时需要激昂粪土的情感共鸣,既有和风细雨,也要狂风骤雨。三种教学风格的恰當运用,不仅让课堂变得丰富多彩,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认识水平,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最终实现高效德育课堂的初衷。
五、结语
长期以来,中职学校在技能优先的思想指导下,对德育课的教学效果重视不够,这与我们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新型人才的教育宗旨是相矛盾的,因此,德育课教师必须主动承担起德育教育的重担,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改进我们的教学方法,让自己的课堂由达标的课堂,上升至有技术含量的课堂,最后再兼收并蓄且升华为会生成的课堂。如此努力,德育课必然会发挥德育教育主渠道的作用,课堂一定会因为教师而精彩,教师也因为课堂而实现自我价值。
责任编辑 何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