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现代早期木刻版画中的左翼色彩
2019-04-26曾如嘉
〇红 帆 曾如嘉
一、鲁迅与新兴木刻运动
中国新兴木刻运动是在左翼文艺运动与鲁迅的直接领导下,于1930年前后在中国兴起的一场现实主义美术革命。新兴木刻运动所创作的现代木刻版画,是有别于中国传统复制木刻版画的西方木刻版画艺术,现代木刻版画亦属此类。云南现代木刻版画,不仅包括抗战题材的现代木刻版画作品,也包括抗战时期创作的现代木刻版画作品。从大的时代背景来看,它们都是中国新兴木刻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20世纪初,中国处于中西文化相冲撞的动荡时期,救亡是时代赋予的使命。辛亥革命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变革,国民思想的解放及政治体制、社会习俗、文化艺术的革故鼎新使整个中国焕然一新。1911年的辛亥革命是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美术从近代跨越至现代的分水岭。自此开始,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可以看作是中国现代美术的第一阶段。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一批受过西式教育的学者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对传统文化和国民劣根性的猛烈批判带来了继辛亥革命之后国民思想的进一步觉醒和解放。新文化运动催生了中国美术界改良传统中国画,为美术发展谋出路的新美术运动。在西方文化的全面冲击下,传统美术和西方美术的取舍问题成了中国美术界一系列动荡和变革的根源,美术也要革命!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一部分,新美术运动有三个核心内容。其一、是美术理念的转型,即如何对待西方美术,这是西学东渐的问题。因观点的差异学者们分为传统派、中西融合派和西学派。各派学者一时间针锋相对,激荡中掀起了近代中国美术思潮的高峰。他们在思想层面引领美术运动。其二、是美术创作的转型。传统社会形态的瓦解导致传统艺术的参与群体和价值取向发生改变。传统保守派画家面临着在传统文人趣味、宫廷趣味和民间趣味进行选择的问题。现当代艺术家则面临着在传统文人趣味、大众趣味、主流趣味、西方趣味(又分为以徐悲鸿为代表的写实主义古典派和林风眠为代表的融合西方印象派、野兽派与立体派等美术潮流的现代派)、民间趣味之间进行选择的问题。选择的不同,直接导致了创作倾向的分野。其三、是新学代替旧学运动。这一点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方面是国内美术教育体制改革——西方美术教学体制和教育理念取代了沿袭千年的传统师徒传授模式。蔡元培是推动国内新学的伟大旗手。另一方面,为了探索一条中国美术的出路,留学风潮兴起,大批美术学子赴日、法等国取经。归国后他们成为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的拓荒者,直接培养了抗战时期中国美术的中坚力量。
鲁迅是中国新兴木刻版画之父,他点燃了中国新兴木刻运动之火。无论是鲁迅还是新兴木刻运动,都与左翼文艺运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可以说,新兴木刻运动是在左翼美联和鲁迅的直接领导下萌芽、发展和成长起来的。关于选择“新兴木刻版画”这一艺术形式,鲁迅先生本人的解释是:1.“当革命之时,版画用途最广,虽极匆忙,顷刻能办。”①2.木刻版画“是正合于现代中国的一种艺术。”②然而,木刻版画在中国虽然历史悠久,但现代创作木刻版画确实是西洋舶来品,它与传统复制木刻有着本质的区别。如何让普罗大众和美术工作者接受并喜爱现代木刻版画就成了最重要的问题。鲁迅在中国推动新兴木刻运动的主要方式有二:一是编印国外优秀木刻版画家的作品集,二是在国内组织大量的木刻作品习作展。鲁迅先后编印木刻版画画册12 本,笺谱两部,在上海组织外国版画作品展览4 次③,并组织成立新兴木刻版画社团,亲自指导木刻青年学习和创作。1930年前后,新兴木刻版画在中国开始逐渐以木刻团体的形式萌芽。1930年5月,“一八艺社”从“西湖一八艺社”中改组成立,它是中国第一个现代木刻版画社团。在鲁迅和左翼美联的鼎力支持下,“一八艺社”的成长十分迅速。1931年6月,“一八艺社”在上海举行木刻作品习作展览会。胡一川参展的木刻作品《饥民》《流离》表现劳动者失业后艰难的生存状态;汪占辉展出木刻作品《纪念五死者》表现左联五烈士。这是中国首次有现代创作木刻作品参展的美术展览会。此次习作展览标志着中国版画史翻开了全新的一页,新兴木刻版画运动在中国正式兴起。
图1 云南“元刻本经书”《大方广佛华严经卷》木刻插图
图2 云南甲马图⑤
二、左翼文艺运动影响下的云南现代早期木刻版画
传统复制木刻版画在云南有着悠久的历史。“云南现存最早的木刻作品,是元·延祐五年(1318)由自周和尚主持刊刻的《大华严方广普贤灭罪称赞——佛名宝忏》卷首的木刻画面上绘有天上、人间、孔雀、凤凰等,线条与构图可与徽州木刻媲美。”④(图1)民间甲马纸、门神、春牛图等民间木刻版画盛行(图2)。到了近代,地处西南边陲的滇省虽远离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但始终努力与全国发展步调保持一致,云南美术界亦是如此。辛亥革命时期,留学热潮席卷中国,云南走出了李廷英、李长元等第一批留日美术学生。1910年赴日学画的李廷英不仅是云南第一位留日美术生,在全国范围而言也是较早的留日美术生之一。学成归国的云南留日美术生一扫云南美术界原有的守旧落后之风貌,他们在昆明创办新式美术学校,传播前卫的美术创作理念,为云南第一批现代木刻版画家的诞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新兴木刻运动兴起之时正逢抗日战争爆发,现代木刻版画迅速以现代木刻版画的时代新面貌在各省涌现。云南虽然不是新兴木刻运动的主要活动舞台,但云南新闻业和出版业始终密切关注着国内木刻版画发展的动向,鲁迅先生编印的木刻版画画册也在云南广为流传。与许多美术史学家以为的不同,抗战时期木刻版画在云南被画家们所接受并开始创作,并不比东部沿海及北方各省晚太多⑥。抗战爆发初期,现代木刻版画就已经在云南悄然兴起,并初具规模。
1935年5月12日到19日在武汉汉口中山路国货商场三楼举行了“全国木刻联展”。1935年6月,创刊不久的《云南日报》于 6月25、26日连续两天在文艺副刊《南风》报道了本次展览。武汉的全国木刻联展盛况空前,共展出作品七百余幅,包括中国现代木刻版画三百余幅,中国古代木刻一百余幅,北方年画一百余幅,木刻原版二十余块,并陈列木刻工具单刃刀、弧形刀、三角刀等。通往三楼楼梯过道上展览陈列的是西方木刻,有士敏土插图⑦、日本的色刷及德国的一些木刻作品等等。《武汉日报》《大光报》《时代日报》《扫荡日报》等报刊,都对此次木刻展览发专刊进行宣传介绍。此外,展览会务组专门出版了《全国木刻武汉展览筹备会特刊》。展览会结束后的19日到21日,筹办了每天二次,三天共六次的木刻座谈会。座谈会由本次展览主要筹备者金肇野主讲木刻的基本知识、全国木刻展的意义与新兴木刻运动在中国的发展进程等等。
为了把这此展览的盛况呈现给云南人民,《云南日报》刊登了张鸿书的通讯《武汉开的全国木刻展览会》,文章详细介绍了现代木刻版画在中国兴起的历史过程及本次木刻展览的具体情况。
文章首先详细介绍了现代木刻版画在中国兴起的历史过程及本次木刻展览的来龙去脉,以及1933年出版的《光明的追求》木刻连环故事。然后介绍了各地成立的木刻研究会:“接二连三诞生的各类木刻研究团体,就在呱呱的嘶嚎,就在蠕动,就在奔,就在跳,就在那儿大事活动起来。在这些研究会共同努力的当中,把全国的木刻作品搜集拢来,于去年的正月间,全国木刻联合展览就在北平第一次出现。”接着,文章又对比了现代木刻与中国古代木刻,指出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从表现内容思想题材上看,古代木刻大多是神话题材,与现实生活脱节,缺乏现实意义,思想苍白无力。古今木刻刀法也完全不同,古代木刻全是阳文浮雕,线条纤细,技巧成熟。而现代木刻,从此次展览作品来看,大多刻画劳苦大众,取材现实,表现深刻,刀法阳文阴文皆用,线条粗大厚重,手法奔放,不足在于技巧生拙,要向古代木刻借鉴学习。最后,文章谈到了我们进行现代木刻创作的正确理念。他根据斯坦因发现敦煌《金刚金》里的扇画是世界最早的木刻美术作品,就中国古代木刻与现代木刻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提出“木刻是复兴也是新兴,因为新木刻力的美不是古代作品所固有,而是西洋机械文明的产物”。他主张一方面继承固有木刻的成熟技巧,一方面接受西洋的洗礼,“创造中国本位的木刻”⑧。
图3 王行《?》载1935年6月25日《云南日报·南风》
图4 张心聪《生活进行曲》载1935年12月28日《云南日报·南风》
图5 黄新波1934年木刻作品《推》,收入同年8月14日鲁迅选编的《木刻纪程》
张鸿书热情洋溢报道此次武汉全国木刻展,说明当时云南美术界十分活跃,以致云南新闻媒体对全国美术活动非常关注,表达了云南画界欲与新兴木刻运动步调一致的强烈愿望。想必滇省不乏和张鸿书同样对新兴木刻满怀憧憬的有识之士。木刻版画逐步成为云南美术家们所接受的绘画形式,现代木刻版画也如星星之火逐渐在滇省燎原开来。当时在《云南日报》任美术编辑的李珩⑨成为最早探索现代木刻版画的云南画家之一,并开始在《云南日报》发表他的现代木刻版画作品。
1935年6月25日李珩以“王行”为署名在《云南日报》文艺副刊《南风》发表了自己的第一幅木刻版画作品(图3),这也是笔者目前所掌握的资料中云南最早的抗战时期木刻版画作品。作品刻画了一位坐在长凳上戴渔夫帽的男人形象,男子的肢体轮廓和构图比例上有许多不准确之处,面部采用黑白对比明显的阴阳脸表现光影效果。除了李珩,云南抗战时期进行木刻版画创作的还有木刻爱好者张心聪⑩等人。这一时期,在技法上对欧洲版画家或国内优秀版画家的刻意模仿是云南木刻创作最主要的特征。张心聪1935年12月28日在《云南日报·南风》发表木刻作品《生活进行曲》(图4),这幅作品是模仿黄新波早期木刻作品《推》(图5)所作。可见,尽管地处西南腹地,但云南的美术工作者受新兴木刻运动的影响极大,与东南诸省的木刻版画家通过新闻媒体有着不断地交流和学习。
为了推动现代木刻版画在中国的发展,1929年起鲁迅先生就着手编印了大量国外版画家的版画作品集。这些画册和作品被带到云南,它们在云南的广泛传播,是加速云南抗战时期木刻版画发展的巨大动力。
1936年2月29日《云南日报》第四版刊登了德国版画家zille 的油印木刻作品《猪贵人贱》(图6)。1937年5月19日《云南日报》第四版在《书报介绍》栏里,刊登了沈沉于 1937年1月29日的文章《关于珂勒惠支》。沈沉的文章介绍了1936年由鲁迅自费出资编印出版的中国第一本珂勒惠支画册《凯绥·珂勒惠支画集》(1936年5月鲁迅编印,上海三闲书屋初版,1936年10月,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改版重印《凯绥·珂勒惠支版画选集》。在 1950年前,中国只出了这二个版本。因此我们推测,沈沉所介绍的《凯绥·珂勒惠支画集》(图7)就是鲁迅编印的画册,没有其它),并把珂勒惠支详细介绍给了云南的读者。沈沉重点介绍了珂勒惠支的五幅作品:《反抗》《牺牲》《父母》《磨镰刀》《突袭》。这五幅作品也是鲁迅最为推崇,向木刻青年重点推荐学习的作品。另外,沈沉对凯绥·珂勒惠支关注人民疾苦,尤其表现女性问题的作品进行了介绍。并对希特勒“人种论”及其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恶进行了批判揭露。“她也知道,被压迫的妇女,不单是在德国,也在世界上大部分的土地上,她更广泛地做着反帝和反战的工作,在《牺牲》里,她画出了无奈的母亲怎样把孩子奉献给帝国主义者所制造的战争,在《父母》里,她描写了父母怎样地痛哭于被牺牲的孩子,在《博爱》里,她描写了世界大战时对敌的军队里的两个兵,为了痛苦与感悟而发怔,而紧紧地拥抱着,在另外一幅里,她画了一个女人愤然举起了抗议的手,喊:永远不要再有战争”⑪。为此,沈沉比照珂勒惠支的作品,批判了中国传统绘画脱离社会现实,漠视百姓疾苦的状况。“转过来看我们中国的‘画坛’上吧,究竟有的是什么呢?旧的不是画还穿着晋魏六朝衣服的人徜徉于山水树林之间,便是画两株牡丹花下立着两个鸡的《富贵根基》之类的东西。新的呢,不是画个花瓶插一簇鲜花便是画点《姨太太艳史》之类的连环画,还有一些,却画着连自己也莫名其妙的誉为意象派达达派的作品,他们还像陶渊明《桃花源记》里所描写的人一样,蹲在‘象牙之塔’里,做着不知晋魏的好梦,即使被誉为不可多得的收获的‘赵望云写牛集’吧,那些农人们被画得非常悠闲、美丽,究竟没有像珂勒惠支的《农民战争》那样的深刻有力,有血有肉。这本《凯绥·珂勒惠支画集》,正是我们现在需要的一个范本。”⑪
图6 zille《猪贵人贱》载1936年2月29日《云南日报·南风》
图7 木刻插图《凯绥,珂勒惠支》载1937年5月19《云南日报·南风》
图8 1937年10月19日《云南日报·南风》王行木刻版画《鲁迅先生木刻像》
图9 1938年10月23日《云南日报·南风》王行木刻版画《他活在大家心中》
这篇书评犹如一片檄文,介绍凯绥·珂勒惠支,批判中国脱离社会现实的传统绘画,其目的是号召云南画家跟上时代步伐,走出象牙虚幻唯美之塔,用画笔、用刻刀表现民间疾苦,揭露社会丑恶。同时面对着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危机,文章最后喊道:“希特拉和墨棱里尼虽然联合起来,在制造第二次的战争来企图恢复他们的繁荣和侵略的好梦了。但是,胜利是非常明白,世界上大部分的民众是急切的希望着和平。”⑪沈沉希望云南画家们创作出富有深刻思想性、时代性、大众性、战斗性的作品,并传达出:云南美术界与中国新美术发展步伐一致。此后,云南画家模仿以珂勒惠支为代表的德国表现主义风格的作品开始不断出现,云南从事现代木刻版画创作的画家也越来越多。
从最早的现代木刻作品的特征和画家们学习木刻版画的途径来看,云南现代木刻版画的萌芽,是新兴木刻运动直接影响的结果。可以说,云南抗战版画家是在左翼美联和鲁迅先生的间接培养下成长起来的。云南现代木刻版画运动无疑是中国新兴木刻运动的一部分,这决定了云南现代木刻浓厚的左翼色彩。
图10 1939年10月19日《云南日报·南风》,《鲁迅先生逝世三周年纪念特刊》
三、云南现代早期木刻版画作品中的左翼色彩
抗战时期国民党对共产党领导下的“左联”文艺,以及鲁迅影响下的一大批进步文艺青年及其现代木刻作品怀着深深的恐惧。国民党禁止木刻展览,取缔木刻团体,抓捕木刻青年。为鲁迅逝世推出的文艺特刊及其文章与木刻漫画,在国民党统治区都是被视为非法,而必遭取缔的。对于苏联文学巨匠高尔基的纪念活动及其木刻作品在国民党统治区更是性质恶劣,甚至可能为此被抓捕入狱。如国立杭州艺专学生曹白的习作,画了一幅苏联文学家卢那卡尔斯基的木刻肖像,因此被捕入狱,判刑两年六个月。1935年曹白出狱,又木刻了鲁迅肖像参加全国木刻展览。肖像被检察官抽去,禁止展览。可以说,抗战早期的中国新兴木刻运动是在野火春风中艰难顽强地生存着。在这样的情形下,地处西南边疆的云南因祸得福,在左翼文艺运动旗帜的感召下,在云南政治思想风气相对自由的环境中,云南开始了自己的现代木刻创作。
图11 1939年10月19日《云南日报·南风》黄新波木刻《三年前的今日,暮色苍茫中,数千群众,向鲁迅先生致最后的敬礼。》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云南现代版画作品的主要活动舞台——《云南日报》。自报刊业在云南兴起开始,云南主流报刊就频频刊登省内外画展的消息和报道,研究及评论文章发表不断,可见云南新闻界对云南美术事业的发展是十分重视的。1935年5月4日《云南日报》创刊,云南现代木刻作品主要发表在《云南日报》第四版文艺副刊《南风》上。中国共产党对《云南日报》的影响是从它创刊时即开始的。云南地下党在《云南日报》社内建立了党的支部。《云南日报》社有张子斋、刘惠之、唐登岷、李立贤(又名陈方、李健平)、杨亚宁等多位党员任职。报纸主要编委张子斋十分崇拜鲁迅,深受鲁迅影响,他的杂文也深受读者欢迎,被称为“云南小鲁迅”。《南风》副刊的编辑张克诚虽不是党员,但思想激进且勇于斗争,始终被团结在党的周围。美术编辑李珩,虽然无法明确其党员身份,但从其作品的政治倾向上看,至少也是一名思想激进的中国共产党追随者。《云南日报》是云南现代木刻版画的诞生地和主要成长舞台,《云南日报》的思想倾向直接影响云南现代木刻版画的思想倾向,这是毋庸置疑的。通过仔细查阅历年资料,我们可以确信,《云南日报》文艺副刊《南风》是一份思想激进,民主开放的进步刊物。中国共产党与左翼文艺思想对《云南日报·南风》的影响是清晰可见的。对鲁迅和高尔基等文化名人的隆重悼念活动就是它浓厚左翼色彩的最好证明。
鲁迅作为中国新兴木刻运动的旗手,虽然没有直接指导过云南现代木刻版画运动,但他的思想深深影响了云南的木刻版画家们。鲁迅关于中国木刻运动的指导思想也成为云南现代木刻版画运动的标杆。每逢鲁迅和高尔基的忌辰,云南木刻版画家们必开展各种纪念活动,发表木刻肖像作品,籍以进行思想启蒙与抗战救国的宣传,使其深入人心。
1936年10月19日,中国新兴木刻之父鲁迅逝世。1937年10月19日鲁迅逝世周年忌日,《云南日报·南风》刊登了“鲁迅先生逝世一周年纪念特辑”。《云南日报》编辑张子斋撰文《鲁迅先生永远和我们活在一起》,美术编辑李珩为张子斋的文章配以《鲁迅先生木刻像》(图8)。这是目前已知的,云南第一幅纪念鲁迅的木刻版画作品。作品是鲁迅的半身正面肖像,背景是红旗引领下向前冲锋的革命队伍。整幅作品将鲁迅的“静”和革命队伍的“动”结合得十分巧妙,旨在突出鲁迅精神永存和革命生生不息的主题。1938年鲁迅忌日,云南木刻工作者延续了前一年的优良传统。《云南日报·南风》于 10月23日首先刊登了编辑们撰写的《编辑前言》,解释为什么《云南日报》错过了10月19日对鲁迅的纪念(《南风》此时已由日刊改为周刊,19日不是《南风》的出刊日)。随后,《南风》用整个版面的篇幅刊登了八篇文章纪念鲁迅逝世两周年,李珩作鲁迅木刻头像插图《他活在大众心中》(图9),刊登在穆木天《学习鲁迅先生》一文旁。
图12 1939年10月19日《云南日报·南风》木刻版画《鲁迅先生逝世不久,鼠子就钻出来要践踏他了》
图13 1942年10月19日《云南日报·南风》木刻版画《中国文坛巨匠鲁迅先生》
图14 1936年6月23日《云南日报·南风》王行木刻版画《沉思》
1939年鲁迅逝世三周年纪念,云南举行了前所未有的盛大纪念活动。活动的主办方是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昆明分会(简称文协会)。10月19日文协会在云南省教育会礼堂举行了鲁迅逝世三周年纪念会,19、20日在教育会举办鲁迅遗作和木刻版画作品及器具展览。《鲁迅逝世三周年纪念特刊》以文协会昆明分会机关刊物《文化岗位》的名义出版,特刊登载了十余篇纪念鲁迅的文章、诗歌、散文等。10月18日《云南日报》第四版率先刊登消息“文艺界纪念鲁迅大会明日举行”,为文协会的纪念会和木刻版画展览宣传造势。19日在第四版刊登消息“本日为鲁迅逝世三周年,文协召开纪念会,举行鲁迅遗作及木刻展览,午后一时行礼欢迎自由参加”。《云南日报·南风》用整版的篇幅刊登《鲁迅先生逝世三周年纪念特刊》,并发《南风广播》,宣传当日的鲁迅逝世纪念。“鲁迅纪念特刊”连续三日在《云南日报·南风》(图10)连载。特刊配有黄新波木刻版画作品《三年前的今日,暮色苍茫中,数千群众向鲁迅先生致最后的敬礼》(图11),另有鲁迅先生头像木刻插图一张。10月19日、10月20日、10月21日三天,《南风》的鲁迅逝世三周年纪念特刊一共刊登了七篇纪念文章,20日又刊登一幅纪念鲁迅的木刻版画作品。作品画面中,鲁迅静静地躺在被鲜花拥簇着的棺木上,两只老鼠在旁边鬼鬼祟祟,配文:“鲁迅先生逝世不久,鼠子就钻出来要践踏他了。”(图12)10月19日《云南民国日报》(这是国民党云南省党部报刊,可见在龙云的领导下,蒋介石对云南的控制是有限的)先刊登消息,宣传文协会对鲁迅的纪念会和遗作及木刻版画展览。随后在其文艺副刊《驼铃》第132期刊登了《鲁迅逝世三周年特辑》。特辑有秋子的文章《谈鲁迅》、周辂的《民族精神的喂养者》、华玲的诗歌《悼》,并刊登鲁迅木刻版画头像插图。1942年10月19日《云南日报》副刊《文化堡垒》刊登李何林的纪念文章《理论创作与堡垒》,并配了鲁迅木刻版画头像插图《中国文坛的巨匠鲁迅先生》(图13)。
在左翼文艺运动的影响下,除了纪念鲁迅,纪念高尔基同样是云南现代木刻作品的重要题材。1936年6月18日,苏联无产阶级革命文艺斗士高尔基逝世,6月23日《云南日报·南风》刊登李珩(王行是李珩笔名)木刻版画作品《沉思》(图14)。李珩成为第一位在报纸上用木刻版画的形式纪念鲁迅和高尔基的云南画家。1936年8月13日《南风》编辑、共产党员张子斋在《云南日报》第五版《文艺评论》副刊发表悼念文章《聊作纪念文》⑫。云南文艺界名宿,进步人士王旦东(王秉心)为文章配木刻版画插图《高尔基像》(图15)。1936年8月15日张心聪也发表了高尔基木刻肖像作品《他似把眼睛闭起》(图16)。1940年6月18日李珩再次为纪念高尔基在《南风》发表了高尔基的木刻头像作品(图17)。1936年、1937年、1940年共有 5幅纪念高尔基的木刻版画作品见报。
云南地处西南边疆,地理位置的偏远让它在经济文化的发展上稍显落后。但这也让云南的美术工作者们因祸得福,有了《云南日报》这个在思想政治风气上相对自由的平台,云南的艺术家们得以自由展示其创作的成果。大量带有明显政治倾向的现代木刻作品的出现,表明云南现代木刻版画的政治倾向、情感色彩、思想来源是深受左翼文艺运动影响,并在共产党直接领导下成长和发展起来的。从思想倾向到创作理念,再到艺术风格,云南现代木刻版画都紧紧沿着共产党所倡导的文艺道路,高举革命的现实主义旗帜直奔救亡和启蒙而去。现代木刻版画运动在云南的兴起和发展是中国左翼文艺运动辐射云南的必然结果!
图15 1936年8月13日《云南日报·南风》王秉心木刻版画《高尔基像》
图16 1936年8月15日《云南日报·南风》张心聪木刻版画《他似把眼睛闭起》
图17 1940年6月18日《云南日报·南风》王行木刻版画《高尔基》
结 论
云南现代木刻版画在鲁迅精神和左翼文艺运动的影响与指导下诞生、发展、成长,是中国新兴木刻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1935年,云南出现了第一幅抗战时期李珩的木刻版画作品。随后,现代木刻便在滇省迅速发展,创作主体从专业画家到业余爱好者再到普通市民。主要的本土木刻版画家有李珩、张心聪等。此外,王丹东、沈沉等云南艺术界人士也积极参与现代木刻版画的创作和研究。风气开放、思想积极、进步勇敢的《云南日报》文艺副刊《南风》是云南现代木刻版画运动的主要活动舞台。抗战时期,木刻版画成为云南抗战文艺宣传的排头兵,为团结后方民众进行抗战生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从政治倾向上看,云南现代木刻版画运动是与国民党相对峙,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引领下进行的。浓厚的左翼色彩深入云南现代木刻版画的研究、创作和传播等方方面面,是其自诞生起就具有的重要特征。
注 释
①鲁迅:《〈新俄画选〉小引》,中央编译出版社,2014年。
②鲁迅:《〈木刻创作法〉序》,读书生活出版社,1937年。
③鲁迅编印出版的12 本画册分别为:1《近代木刻选集》(一)、2《近代木刻选集》(二)、3《新俄画选》、4《士敏土之图》、5《一个人的受难》、6《引玉集》、7《苏联版画集》、8《凯绥·河勒惠支版画选集》、9《死魂灵一百图》、10《木刻创作法》。鲁迅编印的 2 部笺谱为《北平笺谱》《十竹斋笺谱》。鲁迅组织的4 次国外版画作品展览分别为:“西洋木刻展览会”(1930年10月)、“德国作家版画展”(1932年6月)、“德俄版画展览会”(1933年10月)、“俄法书籍插画展览会”(1933年12月)。
④《云南省志卷七十三文化艺术志》,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2002年版,第641页。
⑤左汉中:《中国民间造型艺术》,湖南美术出版社,2006年。
⑥中国美术学院朱维明教授在《抗战时期云南版画创作活动》一文中说:国立艺专初抵昆明,“让云南民众初次接触木刻,认识木刻,同时也了解了新兴版画的广泛影响和作用。”“该校入滇,无疑是起到点燃云南版画之火的作用,催化了云南新兴版画的种子,使版画运动波及滇中”。令人遗憾的是,这种观点在美术史研究领域屡见不鲜。(见朱维明《抗战时期云南版画创作活动》一文,摘自朱维明《云南版画辉煌的前期历程》,载即将由中华书局出版的《云南抗战美术史》一书。)
⑦德国版画家梅菲尔德为苏联作家革拉特科夫长篇小说《士敏土》所作插图10 幅,鲁迅委托留德学生徐诗荃购得原拓,精印出版。此次画展展出,说明此次版画也受鲁迅影响很深。
⑧张鸿书:《通讯·武汉开的全国木刻展览会》,载《云南日报·南风》,1935年版。
⑨李珩,昆明人,笔名王行,或署名 HL。李珩毕业于云南省立美术学校绘画科,后任职市立第八中学美术老师,并兼职从事商业广告绘画。1935年《云南日报》创刊成为报刊美术编辑,1936年兼任昆华艺术师范学校木刻版画及艺术概论教师。李珩曾受教于李廷英和李实清,是唯美艺社成员之一。1930年9月唯美艺社画展上展出其水彩画作品,后开云南现代木刻版画的先河。他是《云南日报》最多产的现代木刻版画家,是云南现代木刻版画的代表人物。
⑩张心聪,笔名心聪,字子慧,云南玉溪峨山县人,共产党员。1916年5月15日生,1950年在与土匪搏斗中不幸牺牲。对张心聪的生平,在玉溪的各种方志中有多种说法,大体是:张心聪,1931年初被选送考入昆明省立第六初级师范学校,后并入云南省第一师范学校(后改名昆华师范学校),从省立第六初级师范毕业后,于1934年考入昆华师范学校高级部,在校期间自学木刻漫画,并于 1935年10月开始在《云南日报》上发表作品。抗战爆发后参加省教育厅电影教育巡回放映队宣传抗日,后任明德中学美术、英语课教师。1942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考入在昆明的美国新闻处做抗日宣传。抗日战争胜利后,应聘到“威尼斯相馆”当摄影师。1947年回到家乡峨山,被聘为峨山中学美术、英语教师。
⑪沈沉:《关于珂勒惠支》,载《云南日报》,1937年第四版。
⑫张子斋:《聊作纪念文》,载《云南日报》,1936年第五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