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药双柏膏外敷治疗单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临床研究
2019-04-26李笔锋王思灿蓝国建胡日鹤黄嘉升
李笔锋 王思灿 蓝国建 胡日鹤 黄嘉升
在脊柱外科领域,脊柱压缩性骨折占较高发病比例。其中,临床将病位在胸腰段,后柱未受明显波及,无神经及椎管占位症状的脊柱骨折定义为单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多由屈曲压缩暴力诱导所致。近年随着公众活动日趋多元,促使交通事故和建筑事故等意外事件频发,明显增加了此类型骨折的发生比例。在创伤早期,因骨折区域软组织受损,诱导血肿形成,进而加重腰背部疼痛,引发椎体活动受限,极大阻碍了康复进程[1]。中医认为,上述症状的发生与骨折后脉络受损,造成血溢脉外、阻碍气机相关,不通则痛,且津液化水化痰,引发肿胀。故以脉络不通、气滞血瘀为基本病机,治宜舒筋活络、散热疏风、行气止痛、活血化瘀。中药外用法为中医对骨伤肿痛治疗的重要技术,双柏膏为常用中药外用制剂,在各种术后肿痛、输液后渗出、急性软组织损伤等疾病治疗中效果均较为突出。但传统双柏膏多为油膏和水蜜剂型,性状有明显缺陷,影响了药效的发挥。中药鲜药技术近年有显著的发展,可有效规避传统剂型的不足,起到更为显著的止痛、消肿等治疗成效。本次以单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取鲜药双柏膏外敷治疗,回顾其临床资料,旨在指导临床应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单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80例,均为我院脊柱外科2015年11月—2017年12月收治。随机分组,观察组40例中,男17例,女23例;年龄19~59岁,平均(46.80±11.46)岁;发病节段:L1-4 27例,T4-9 2例,T10-12 11例。对照组40例中,男16例,女24例;年龄19~59岁,平均(45.70±9.48)岁;发病节段:L1-4 25例,T4-9 3例,T10-12 12例。组间基线资料可比(P>0.05)。
1.2 诊断标准符合依据《现代脊柱外科学》[2]、《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拟定的诊断标准:1)创伤史明确;2)传导痛及棘突压痛具定位和诊断作用;3)骨折部位肿胀;4)腰部活动受限,功能障碍;5)采用X线检查示骨皮质连线呈断裂显示,椎体发生压缩性改变,有骨密度增高影检出。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1)与上述诊断标准符合;2)近期未并发炎症感染性疾病;3)患者均对本试验内容、目的知情、理解 ,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4)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内脏损伤或神经损伤;2)经影像学检查,存在椎管内占位;3)损伤处有张力性水泡、皮肤破损;4)有恶性肿瘤、血液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合并;5)对本次试验用药过敏。
1.4 治疗方法2组入科后,基础治疗方案相同,即牵引复位,垫枕过伸卧床,行腰背肌功能锻炼。对照组:采取传统双柏膏外敷方案治疗。制备:将黄柏、大黄、薄荷、侧柏叶、泽兰按2∶2∶2∶2∶1比例研为细粉,于软膏基质即加热至溶融状态的白凡士林中加入,同软膏基质比例为1∶2,充分搅拌,静置2 h后,再行搅拌处理,促膏质均匀,依据创伤区域大小,将膏剂于面积适宜的医用敷料上均匀摊涂,于患处敷贴,每日1次,每次贴敷时间控制在6 h,连续用药1周,若此过程中有过敏现象,贴敷治疗立即停止,并用绷带固定。观察组:采取鲜药双柏膏外敷方案治疗。制备:将大黄、薄荷、侧柏叶调整为鲜药后,作有效的清洁消毒处理,再行捣为浆汁操作(因泽兰取自于地瓜苗地上生长的干燥部分,黄柏取自黄皮树干燥树皮,二药均较难采集鲜药,故取干药沿用),再同泽兰、黄柏细粉混合,依据上述比例,加入软膏基质中,充分搅拌,静置2 h后,再作搅拌处理,促膏质均匀,于容器内盛放装存,于规定期限内完成使用,具体外敷操作同上。
1.5 观察指标1)疼痛评估:在治疗前后,应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疼痛程度予以评估,以0~10分为分值范围,0分为无痛,10分为剧痛。2)压痛评估:在治疗前后,依据压痛6级评分表,对压痛程度予以评估,0分:无压痛;2分:有压痛症状,但尚可耐受;4分:明显压痛,压之皱眉;6分:拒绝触摸,略压即痛。3)瘀斑评估:在治疗前后,应用瘀斑6级评分表,对瘀斑程度予以评估,0分:无瘀斑;2分:瘀斑<3 cm×3 cm;4分:3 cm×3 cm≤面积<6 cm×6 cm,观之为紫色;6分:面积≥6 cm×6 cm。4)肿胀评估:在治疗前后,应用肿胀评分标准,对肿胀程度予以评估:3分:重度,明显肿痛,皮肤紧张发亮,纹理肿胀,甚至有张力性水泡出现;2分:中度,明显肿胀,皮肤纹理平顺,行指压凹陷明显;1分:轻度,肿胀较轻,指压无明显凹陷;0分:无肿。
2 结果
2.1 疼痛评分治疗前2组疼痛VAS评分无差异(P>0.05),治疗后2组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疼痛评分对比 (例,
2.2 压痛评分治疗前2组压痛评分无差异(P>0.05),治疗后2组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压痛评分对比 (例,
2.3 瘀斑评分治疗前2组瘀斑评分无差异(P>0.05),治疗后2组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肿胀评分治疗前2组肿胀评分无差异(P>0.05),治疗后2组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3 2组患者瘀斑评分对比 (例,
表4 2组患者肿胀评分对比 (例,
3 讨论
单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多由高能量创伤所致,近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临床治疗时,除压缩严重的病例需采用手术治疗外,多应用保守疗法[4]。临床应用保守疗法时,以对脊椎的生理曲度和稳定性维持为主,并辅以药物应用,以促进急性期病例不适感和疼痛迅速缓解。多项报道指出,单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发生后,周边软组织极易出现粘连和水肿症状,将生理层面的动态平衡打破,诱导腰椎功能活动受限、椎间隙变窄等不良事件发生。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运用针对性中医疗法,如中药外敷等,可有效缓解患者痛苦,加快康复进程。
依据中医辨证、整体理论,临床在对骨折治疗时,需兼局部和整体,除通过外固定,以控制病情的发展外,还需内外用药,以消肿止痛、祛瘀壮筋[5,6]。双柏散为《中医伤科学讲义》经典处方,由中药薄荷、大黄、泽兰、黄柏、侧柏叶制成,其中大黄可消肿毒、清血热、祛血瘀,侧柏叶可敛疮散结、凉血止血、清热行气,二者共为君药;黄柏可散结祛瘀、疗疮解毒、清热燥湿,为臣药;泽兰可消肿行水,化瘀活血,为佐药;薄荷止痛痒、消肿痛、疏风热,为使药。诸药共用,共起散结消炎、止痛消肿之功[7,8]。现代药理学研究也表明,全方中蒽醌衍生物、小襞碱、薄荷醇等有效药物成分含量较为丰富,具保护血小板、抑菌、改善微循环、促血管扩张等多种效果,将其用于单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治疗,可对炎症反应进行有效抑制,使局部血瘀得以消除。
目前,将双柏散处方按比例研为细粉,加入于软膏基质凡士林或蜂蜜中,调制而成的传统双柏膏在临床已有较为广泛的应用,作用已被证实。另外,其经皮肤给药,操作方便,患者不易产生过敏反应,故有较高的治疗依从性。但是,虽双柏膏作用理想,所常用的油膏和水蜜2种剂型,在性状上尚有不足,易影响到药效的发挥,且制备过程中,炮制为干药的环节易致药物有效成分流失,故对制备方式的选择,直接关乎疾病的预后。中药鲜用是指将新鲜中药材直接在治疗中应用,而不需加工或干燥等处理环节的一种给药方式,中医采取鲜药对疾病治疗历史较为悠久,鲜药因性寒凉,多汁液,具较强的化瘀消肿、解毒清热作用,经捣烂可在病处直接外敷,药效可直接且迅速发挥,故广泛应用于临床外科[9]。本次研究中,观察组采用鲜药双柏膏对单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处理,其所用处方药物同传统双柏膏,但将主要药味薄荷、侧柏叶、大黄调整为鲜用的形式,首先,无干药炮制过程,避免了药物有效成分流失,如处方中取鲜薄荷应用,相较干薄荷,因薄荷油含量更高,故疏散清热药效更佳;其次,依据现代药理学研究,薄荷有效成分薄荷醇,侧柏叶有效成分黄酮类物质,大黄有效成分蒽醌类物质均具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善血运、抗炎之效,是处方消肿散瘀、镇痛抗炎的基础,采用鲜药形式给药,有更为理想的促透皮作用,为有效成分被机体吸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再次,薄荷、侧柏叶、大黄主要药物成分性质多属挥发油,稳定性较差,经鲜药给药,可使药效更好保存[10,11]。本次研究结果示,2组VAS量表评分、压痛评分、瘀斑评分、肿胀评分在治疗后均低于治疗前,但观察组降低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鲜药双柏膏外敷的治疗方案,在缓解疼痛,祛肿消斑方面作用较传统双柏膏外敷方案更为突出。
综上,应用鲜药双柏膏外敷方案治疗单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可有效缓解疼痛及压痛,减轻瘀斑及肿胀症状,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