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肽注射液联合丹参酮注射液对胫骨骨折术后血清sICAM-1、VEGF、TGF-β1、ALP水平及骨折愈合的影响*
2019-04-26胡敬梅向兵兵刘方久
彭 瑶,胡敬梅,胡 立,向兵兵,刘方久,蒋 琴,王 欣
(1.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成都610041;2.遂宁市中心医院输血科,四川遂宁629000;3.遂宁市中心医院基础实验室,四川遂宁629000;4.遂宁市中心医院血液科,四川遂宁629000)
胫骨骨折是长管状骨骨折的常见类型之一,多由交通事故等直接或间接的巨大外界暴力造成,包括胫骨干和胫骨平台骨折。胫骨骨折易出现开放性骨折,临床主要表现为小腿肿胀、膝关节疼痛,由于骨折易造成附近血管、组织损伤,会对骨折端血运造成不利影响[1]。切开复位内固定是治疗胫骨骨折的常用方案,通过手术复位为骨折断端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固定,有利于骨折愈合。由于骨折对血运的破坏和手术的刺激作用,部分患者术后出现骨折迁延不愈的现象,有碍于肢体功能的恢复,因此临床上多采取药物辅助治疗的方式促进骨折愈合[2]。骨肽注射液具有调节骨代谢、刺激成骨细胞增殖,促进新骨形成的功能,有利于骨折修复[3]。丹参酮注射液能改善局部血液微循环,对促进骨骼愈合有一定辅助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骨肽注射液联合丹参酮注射液对胫骨骨折术后血清相关指标及骨折愈合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86例胫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性别不限,年龄18~65岁;均有明确外伤史;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胫骨骨折;符合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手术指征;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陈旧性骨折;合并骨质疏松或多处骨折者;合并神经血管系统损伤者;存在手术禁忌或骨肽注射液、丹参酮注射液使用禁忌者;合并严重脏器疾病或恶性肿瘤者;合并精神性疾病或存在沟通障碍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用计算机随机数字法将86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中男23例,女20例;平均年龄(45.23±7.12)岁;平均体质量指数(BMI)为(22.86±2.03)kg/m2;胫骨中段骨折21例,下段骨折22例;入院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为(21.78±3.71)U/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为(26.45±3.46)U/L。对照组患者中男25例,女18例;平均年龄(44.17±6.74)岁;平均BMI(23.07±2.14)kg/m2;胫骨中段骨折19例,下段骨折24例;AST(22.14±3.98)U/L,ALT(26.05±3.71)U/L。两组患者上述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治疗方案 两组患者均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采用Smith-Petersen入路,术中实施手法复位,使用髓内钉固定;术后予以消肿止痛、抗感染、换药、康复训练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予以骨肽注射液(生产企业:云南南诏药业有限公司,规格为2 mL,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53022164)20 mL+生理盐水250 mL静滴,每天1次。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生产企业:上海第一生化药业有限公司,规格为2 mL:10 mg×6支,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1022558)60 mg+5%葡萄糖溶液250 mL静滴,每天1次。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
1.2.2观察指标 (1)骨折愈合程度。根据《外科学》[4]中相关标准,痊愈:可比同类骨折愈合时间提前1/3以内,达到临床愈合标准;显效:比同类骨折愈合时间提前1/4~1/3达到临床愈合标准;有效:比同类骨折愈合时间提前1/5~1/4达到临床愈合标准;无效:和同类骨折愈合时间相同。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骨折愈合标准[4]:局部无压痛,无纵向叩击痛,无异常活动;X线照片显示骨折线模糊,有连续性骨痂通过骨折线;功能测定,在解除外固定情况下,上肢能平举1 kg达数分钟,下肢能连续徒手步行3 min,并不少于30步;连续观察2周骨折处不变形。(3)分别于用药前、用药4周后采集患者清晨肘静脉血5 mL,常规分离血清备用。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碱性磷酸酶(ALP)水平,所有试剂盒由上海善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严格遵守说明书进行操作;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4)骨代谢指标:用ELISA法测定血清降钙素(CT)、骨钙素(BGP)、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ICP)水平;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水平。(5)炎症因子:用ELISA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IL)-2、IL-6、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治疗前后血清sICAM-1、VEGF、TGF-β1、ALP水平比较 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血清sICAM-1、AL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VEGF、TGF-β1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治疗前后血清骨代谢指标比较 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血清CT、BGP、PICP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β-CTX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比较 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血清IL-2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L-6、IL-8、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1 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情况比较
表2 治疗前后血清sICAM-1、VEGF、TGF-β1、ALP水平比较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表3 治疗前后血清CT、BGP、PICP、β-CTX水平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4 治疗前后血清IL-2、IL-6、IL-8、TNF-α水平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 论
胫骨骨折作为一种骨科多发性疾病,往往伴随一定程度的血管组织损伤,造成局部微环境紊乱,容易出现骨折延长愈合甚至不愈合的情况。切开复位内固定是临床上治疗胫骨骨折的常用术式,可通过恢复骨折端的解剖关系达到良好的固定和支撑效果,为骨骼愈合和肢体功能恢复提供良好的局部环境。但同时手术造成的创伤会进一步破坏骨折断端的血运,影响局部肿胀的消退和骨骼生长。为促进骨折愈合,临床上提出术后辅助使用药物治疗,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避免组织粘连或肌肉萎缩。
骨肽注射液作为一种临床常用的、具有多种骨代谢活性肽类物质的复方制剂,对骨代谢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可通过调节钙磷代谢增加骨钙沉积,避免骨质疏松[5]。同时,该药剂含有多种骨诱导生长因子,可促进骨细胞及周围软骨细胞增殖和分化,有利于新骨形成和骨折愈合,达到促进骨关节恢复的作用[6]。另外,该注射液中含有的营养因子可为骨折邻近组织提高营养和能量,并改善血供,减轻炎性反应,为骨折愈合提供良好的局部环境[7]。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一般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但由于其具有促进骨代谢、抗手术感染、改善微循环的作用,近年来也逐渐应用于骨折患者术后,以促进骨折愈合[8]。丹参酮ⅡA磺酸钠为钙离子拮抗剂,动物实验表明,其可促进生长期大鼠的骨形成和生长[9]。此外,该药物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的功能,可改善骨折造成的血运不畅,为骨折愈合提供良好的局部环境[10]。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证实了骨肽注射液联合丹参酮注射液对新骨形成有促进作用,有利于骨折愈合和肢体功能恢复。
近年来有研究报道称[11],血清黏附分子在骨折愈合中发挥重要的作用,sICAM-1作为一种细胞间黏附分子,通过促进炎症细胞的黏附和趋化引发炎性反应,并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引起微循环障碍,不利于骨折愈合。VEGF可增加血管通透性,确保其完整性,且能诱导血管新生,促进微循环[12]。TGF-β1作为一种生长因子,通过诱导成骨细胞、软骨细胞及充质干细胞增殖达到修复骨损伤的目的,另一方面也可增加骨折端血管,有利于骨折愈合[13]。ALP是由成骨细胞合成、骨形成所必需的酶,其活性可间接反映成骨细胞活性和骨重建的活跃性,是骨折愈合的重要临床观察指标[14]。本研究对上述血清指标的检测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经4周治疗后,血清sICAM-1、AL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VEGF、TGF-β1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进一步证实了骨肽注射液联合丹参酮注射液可促进骨形成和骨折愈合。本研究还对骨代谢水平进行了探讨,发现经4周药物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CT、BGP、PICP、β-CTX水平改善程度好于对照组,提示骨肽注射液和丹参酮注射液联用可有效改善骨代谢水平,促进骨折愈合。本研究还发现,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血清IL-2水平较治疗前升高,IL-6、IL-8、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改善幅度更大,表明骨肽注射液联合丹参酮注射液可减轻胫骨骨折术后患者的炎性反应,有利于骨折愈合。
4 结 论
综上所述,胫骨骨折患者术后联合使用骨肽注射液和丹参酮注射液能调节血管和骨骼生长,有效促进骨折愈合,缩短康复时间,并可改善骨代谢水平,减轻炎性反应,是值得临床推广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