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风险意识管理应用于手术室护理管理的效果

2019-04-26苏艳秀谌昆陈玉琼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9年44期
关键词:麻醉师风险意识手术室

苏艳秀,谌昆,陈玉琼

(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门诊部,广东 惠州 516002)

手术室接诊患者多为病情危急、危重患者,所以手术过程中有必要将风险管理工作做好。临床上护理人员提升自身风险管理意识,不仅可以提升护理质量,同时还能提升抢救成功率,以助于进一步改善患者术后生存质量[1]。为进一步明确风险意识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应用的效果,本次研究主要观察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应用风险意识管理的效果,现在对其资料进行整理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对象为128例我院收治的手术室患者,均为我院在2018年9月~2019年7月之间收治,按照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64例与观察组64例,对照组34例为男性,30例为女性,年龄最小1岁,最大86岁,平均年龄为(40.25±3.56)岁,病程在3 d~11年之间,平均为(5.4±1.8)年;观察组36例为男性,28例为女性,年龄最小3岁,最大84岁,平均年龄为(40.31±3.45)岁,病程在10 d~15年之间,平均为(5.9±1.9)年。两组资料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护理管理工作中未使用风险意识管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管理基础上加强风险意识管理:①术前风险意识管理:严格核对患者性别、年龄、手术类型、手术部位等基本信息,确保符合手术通知单内容,并综合评估其皮肤、全身情况,了解过敏史与其他疾病史,观察各项生命指标。②术中风险意识管理:手术过程中落实三方核查制度,在麻醉前、切皮前与离室前实施核查制度,以保证正确的患者、正确的手术部位以及正确的手术。第一次患者进入手术间后,由麻醉师、手术医生与护士共同核查身份信息、手术部位与手术方式等是否完善,该环节由麻醉师主持;第二次在切皮前由麻醉师、手术医生与护士共同确认身份、手术物品准备情况以及消毒灭菌是否合格等内容,该环节由麻醉师主持;第三次术毕由护士、麻醉师与手术意识确认手术记录内容,该环节由巡回护士主持。③术后风险意识管理:术后送检,在送检袋上标明患者一般信息与标本名称,通过标本送检申请后送检,一般病理标本可处理后在甲醛溶液中固定,核对申请单后送检。护理人员需根据手术室护理规范与相关制度落实各项护理操作,手术过程中很多因素不可预测,为有效降低危险系数,护理人员应提前告知患者及家属可能会发生的风险事件,充分尊重患者与家属提出的意见。如风险系数较高,可与患者及家属讲明情况,帮助其做好心理准备。护理人员自身也要形成风险意识,积极学习相关法律法规。

1.3 观察指标

统计并记录两组风险发生率与患者护理满意度。采用本院自制调查问卷调查护理满意度,共计分成满意、一般与不满意三个级别。

1.4 统计学分析

文中数据均采用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用(%)描述计数资料,给予x2检验,用(±s)描述计量资料,给予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由表1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发生风险的概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明显,P<0.05。

表1 组间患者风险发生率与护理满意度对比[n(%)]

3 讨 论

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中,患者可能面临意外伤害、切口感染等风险类型,一旦发生风险问题将加剧患者病情,对其预后不利[2]。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应认识到潜在的风险,并积极开展针对性护理管理工作,以帮助患者尽快恢复[3-5]。为了提升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降低护理风险发生概率,本次研究中对观察组患者加强风险意识管理,从手术前、手术中及手术后不同阶段对其实施手术室护理管理,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风险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明显,P<0.05。由该研究结果可见,风险意识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可有效弥补常规护理管理中风险发生率高、护理满意度低的不足。

通过以上论述可以看出,在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中加强风险意识管理,可有效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同时有利于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该管理方法可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麻醉师风险意识手术室
增强风险意识 提升监管能力 为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安全环境
手术室优质管理在提高手术室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麻醉师麻醉前访视是为了获得这些信息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手术室细节护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的作用
手术室细节护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麻醉医师职业暴露预防中环节管理的应用分析
想得美
网络媒体关注对上市公司盈利预测的影响研究
风险意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