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见性护理在预防颈动脉狭窄内膜剥脱术后 并发症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19-04-26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9年45期
关键词:预见性满意率颈动脉

王 进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东院神经外科,江苏 徐州 221000)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是颈动脉狭窄的主要治疗方法,手术过程将颈内动脉内膜切开,将增厚的内膜剥离,促进血管的再通,能有效避免颈动脉狭窄的恶化,临床应用较为广泛[1]。但CEA手术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例如难度大、风险高,加之较快的病情进展,很容易引起颅内神经损伤、颈部血肿、灌注综合征等相关并发症的出现,对其进行预防和阻止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2]。本研究选择在我院进行内膜剥脱术的颈动脉狭窄患者74例,旨在探讨分析预见性护理在预防颈动脉狭窄内膜剥脱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效果,现整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7月~2019年7月在我院进行内膜剥脱术的颈动脉狭窄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预见性护理),各37例。其中,对照组男19例,女18例,年龄43~82岁,平均(61.37±4.22)岁;观察组男20例,女17例,年龄45~86岁,平均(62.84±4.69)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方法为常规护理,主要是监测生命体征变化、心理护理等,观察组行预见性护理,内容如下:(1)术前护理:定时监测患者血压并记录,观察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进行数字造影检查,对患者的血流供应及脑部侧支循环情况进行深入了解;术前3~4天要进行100 mg/d的阿司匹林口服,对凝血时间进行监测并记录,避免脑血管出血等并发症的出现。(2)术后护理:术后24 h内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综合情况进行评估,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血压等指标,尽可能发现患者不良反应症状,及时联系医生处理。若患者的血压超出正常水平,可将25 mg的乌拉地尔加入生理盐水进行泵入治疗,根据患者血压改善情况对泵入速度进行调整。(3)伤口护理:护理人员应对患者伤口血肿、渗血等情况进行观察,避免用力打喷嚏、咳嗽等,若患者出现颈部气管转移、肿胀等情况,则需联系医生进行紧急处理。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率。并发症主要包括伤口血肿、脑过度灌注等;护理满意率根据本院自制的量表,将满意度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维度,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观察分析两组并发症情况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4 1%)明显低于对照组(21.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比较分析两组并发症情况[n(%)]

2.2 观察分析两组满意率

观察组患者满意率(9 7.3 0%)明显高于对照组(81.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比较分析两组满意率[n(%)]

3 讨 论

CEA是常用的颈动脉狭窄治疗方法,可有效避免脑卒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疗效较为明显,但会带来较多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3]。作为新型护理模式,预见性护理要求护理人员拥有充足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能综合分析患者的病情,对可能出现的护理风险进行提前预知,从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率[4]。护理人员在进行预见性护理干预时应保持较高的积极性,提高自身专业素养,通过不断的学习掌握更多护理知识,对护理质量进行显著提升[5]。本研究中,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41%)明显低于对照组(21.62%),患者满意率(97.30%)明显高于对照组(81.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CEA治疗后,实施预见性护理能减少并发症出现的可能性,实现更高的患者满意率,有效促进患者的预后恢复。

综上所述,将预见性护理应用于颈动脉狭窄内膜剥脱术患者的并发症护理中,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对身体的伤害,还能提高患者满意率,护理效果显著。

猜你喜欢

预见性满意率颈动脉
预见性护理对颈椎术后患者并发症的预防效果观察
米诺环素治疗急性逆行性牙髓炎的疗效探讨
26例颅脑损伤患者中西医联合治疗的研究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脑微出血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预见性护理在手术室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
预见性护理在喉炎患儿中的应用分析
预见性护理在无痛人工流产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提高96659热线服务满意率实施方案
祛脂定斑汤联合辛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痰瘀互结型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