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在近现代历史建筑老年人的健康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2019-04-26邬樱杨昌鸣
邬樱 杨昌鸣
(北京工业大学 1建筑工程学院,北京 100124;2历史建筑保护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根据全国老龄办发布的数据,截止到2017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41亿,占总人口比重达17.3%,远超老龄化社会标准线的10%〔1〕。近现代历史建筑是指能够反映城市发展历史的、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物,建设时间大致是在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50年代,也包括建国后建成的建筑物。这些建筑按功能分为居住型建筑和非居住型建筑。这个时期的建筑是与社会发展最密切的阶段,也是与当下老年人口关系最紧密的建筑类型,不少建筑是国家、单位建造的直管公房、自管公房。许多老年人口都经历过这一时期建筑的产权更迭,功能置换。同时,这个时期的建筑多位于城市的旧城区,交通便利,商业成熟,医疗资源丰富。因而,当下不少老年人群仍选择住在近现代历史建筑里。
尽管近现代历史建筑具备诸多优势,但是因为其年代久远,建筑多出现破损、老旧的情况,尤其是微生物对近现代历史建筑的劣化作用较为明显。微生物劣化是由微生物引起的建筑材料性能的负面改变。微生物在建筑材料表面生长,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反应。造成微生物劣化的微生物种类繁多,真菌、细菌、地衣等都是常见的种类。这些微生物不仅作用于建筑材料表面,也会作用于人体,给老年人的健康带来威胁。例如,曲霉会侵犯人体的皮肤、眼、外耳道、支气管、胃肠、神经系统等,严重者会造成败血症。霉菌随空气流动,由室外转移到室内生长,并在潮湿的墙面、厨房、卫生间等场所繁殖,对人体造成危害。霉菌毒素通过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皮肤等方式进入人体,对血液系统和淋巴系统造成急性或慢性的伤害。近现代历史建筑由于微生物劣化、房屋设施陈旧,通风情况差等原因,不利于微生物的稀释和消除,从而对老年人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然而,这种负面影响尚未引起人们的注意,此方面的研究较为匮乏。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社会因素、老年人个人特征等方面与老年人健康的分析。其他研究涉及居住条件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但研究只停留在探索阶段,尚未达到一定深度和广度。因此,本文分析近现代历史建筑对老年人的影响作为研究内容。同时,根据2015年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显示,北京地区农村老年人的住房满意度高于城市,北京市周边区县高于市中心〔2〕。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国家的重要战略之一,实现京津冀人民的共同获得感和幸福感是国家顶层设计目标下的更深层次变化。本文分析京津冀地区近现代历史建筑中居住的老年人的健康现状和影响因素。
1 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2018年8~12月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京津冀地区近现代历史建筑中居住的387名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本文采用现场发放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问卷发放387份,有效回收387份,回收率100%。问卷发放对象的标准:①在京津冀地区近现代历史建筑中居住超过12个月的老人;②年龄≥60岁;③自愿配合调查,并认真完成调查问卷的老人;④能理解问卷问题,并能够清晰回答的老人。排除标准:①有老年痴呆的老人;②有精神疾病的老人;③有意识障碍的老人;④有心理健康问题的老人;⑤患有严重疾病的老人。
1.2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老年人健康影响调查问卷对京津冀地区近现代历史建筑的建筑特征做出调查。其中主要包括:所居住建筑遗产的主体材料、所居住历史建筑的朝向、所居住历史建筑的建成年代、所居住历史建筑的时长、所居住层数、所居住历史建筑的外部环境、所居住的历史建筑内部环境、所居住的历史建筑是否经过预防措施、修缮措施处理。
健康自评量表共有80个项目,包含眼、耳鼻喉、心血管、呼吸、消化、神经、皮肤、泌尿系统8个因子。评分制上采用5分评分制,1分表示完全没有疼痛感觉,2分表示疼痛感觉很轻,3分表示中度疼痛感觉,4分表示疼痛感觉偏重,5分表示疼痛严重。根据健康自评量表对研究对象的健康情况进行评价、数据分析,对各项因子的平均分进行计算,以评价京津冀地区近现代历史建筑所居住的老年人健康状况。并依据评价量表结果,将其与京津冀地区老年人常模进行比较,以分析其现状。然后依据评价结果,将其分为有健康问题组和无健康问题组,分析影响健康的因素。根据回收问卷的统计,将其分为有健康问题组(202人)和无健康问题组(185人)。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χ2和t检验。
2 结 果
2.1京津冀地区近现代历史建筑的一般情况 居住在京津冀地区近现代历史建筑里的老年人群人口特征情况:男性〔229人(59.17%)〕多于女性〔158人(40.83%)〕。在建筑主体材料方面,居住在京津冀地区近现代历史建筑中砖石材料的老年人最多,有155人(40.1%),木材120人(31.0%),混凝土是112人(28.9%);建筑朝向中住在南向的老人最多201人(51.9%),其次是朝北向76人(19.6%),朝东向和朝西向人数差不多,分别是54人(14.0%)和56人(14.5%);建筑建成年代中,住在建国后近现代历史建筑的老人296人(76.5%)多于住在建国以前建筑中的91人(23.5%);建筑周围环境中,不住在水系周围的人居多,是224人(57.9%),住在水系周围的人是163人(42.1%);在居住在近现代历史建筑的时长中,居住在近现代历史建筑的时长最多的是30年以上215人(55.6%),其次是居住10~30年77人(19.9%),再次是5年≤且<10年62人(16.0%),最少的是5年以下33人(8.5%);所居住建筑层数中,一般都在3层及以下242人(62.5%),145人(37.5%)住在3层以上;建筑外部环境中,认为环境中等的人数最多213人(55.1%),其次是认为环境好的人86人(22.2%),再次是认为环境一般的人55人(14.2%),最少的是认为环境差的人33人(8.5%);在建筑内部环境中,认为一般的人数最多179人(46.3%),其次是认为差的人146人(37.7%),最后是认为好的人62人(16.0%);建筑有过防护措施中,房屋没做过防护措施的居多291人(75.2%),做过防护措施的是96人(24.8%);建筑有过修缮措施中,没有做过的占大部分247人(63.8%),做过的是140人(36.2%)。
2.2近现代历史建筑所居住的老年人健康分析 居住在近现代历史建筑中的老年人群呼吸、心血管、消化系统疾病评分均明显高于京津冀地区常模水平(P<0.1),原统计学假设不成立。眼、耳鼻喉、神经、皮肤、泌尿系统疾病评分与京津冀地区常模水平比较符合原统计学假设(P>0.1)。见表1。
表1 近现代历史建筑老年人群健康得分分)
2.3影响近现代历史建筑所居住的老年人健康因素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所居住历史建筑的时长、所居住历史建筑的外部环境、所居住历史建筑的主体材料情况是影响近现代历史建筑中居住老年人群健康的重要因素。见表2。
表2 近现代历史建筑老年人群健康单因素分析〔n(%)〕
3 讨 论
在既往的研究中,有关老年人的健康问题主要关注的是老年人的个人特征或社会因素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例如,田丰等〔3〕认为,老年人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与老年人的健康息息相关。方向华等〔4〕提出,年龄、性别、自我经济水平评价是影响老年人健康的重要因素。陈璐〔5〕提到,婚姻状况、社会支持、经济水平等对健康有益。位秀平〔6〕研究了老年人社会参与与老年人健康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机制。还有一些研究提到了地域的影响方面。例如,朱媛媛〔7〕提到,居住社区、居住地对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有影响。张冰雪等〔8〕提到,老年人生活的地区与其健康状况有一定关系。曾毅等〔9〕提到,总体来说少数民族的老年人在生活自理能力方面要好于汉族老年人。较少的研究是从居住建筑带来的影响角度进行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居住在近现代历史建筑中会对老年人的健康产生影响。目前对于老年人健康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忽视了建筑本身的情况对老年人健康产生的影响。居住建筑与老年人的生活密切相关,直接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因此,近现代历史建筑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因素亟待分析。不少文献已表明居住条件对老年人健康会产生影响。如Evans〔10〕,Habib等〔11〕,王桂新等〔12〕都得到了居住条件对老年人健康状况产生影响的结论。Phillips等〔13〕提出,居住环境会影响老年人对居住条件的满意度,进而影响老年人的健康。
本研究结果显示,居住在近现代历史建筑中的老年人群容易患心脑血管、消化系统疾病。首先,应当树立起建筑自身情况是影响老年人健康的重要因素的概念。近现代历史建筑建成时间长,安全隐患突出,设施老旧,物业管理落后,是微生物滋生的温床。从居住建筑的住房面积、住房设施的角度,周浩李等〔14〕在其研究中,也提到了建筑自身情况的重要性。本研究显示,对老年人自身来说,有条件的情况下,尽量选择建成年代较新,建筑状况良好的建筑居住;如果居住在近现代历史建筑中,日常对心脑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做好预防和保健。王金水〔15〕认为,对老年人来说,做好冬季的保暖,养成低脂肪、低热量的饮食习惯,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适量运动,保持心态平和都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有效措施。同时,老年人由于肠胃较弱,应多进食温食、软食,夏天吃凉菜也要温拌,保证肠胃功能;少吃油炸、坚硬等不易消化和胀气的食物;吃饭细嚼慢咽;适量吃粗粮,如玉米、红薯、小米、豆类、糙米等;早晚用交叠的双手揉腹,促进肠胃蠕动。呼吸系统疾病是影响老年人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其发病率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持续提高。老年人免疫力下降,内脏器官衰退,居住在近现代历史建筑中更需注意呼吸系统疾病的预防。对于通风条件较差的房屋,老年人宜定期开窗通风,促进空气对流;室内减少杂物堆放,避免为微生物创造生长繁殖的温床;居室要尽量避免油烟、粉尘污染,定期打扫房屋;老年人尽量不吸烟,杜绝二手烟;多参加室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
本研究显示,影响近现代历史建筑所居住的老年人健康因素主要是所居住历史建筑的时长、所居住历史建筑的外部环境、所居住历史建筑的主体材料情况。因此,想要改善老年人的健康现状,应从近现代历史建筑的外部环境、建筑主体材料、老年人居住条件改善方面入手。当前近现代历史建筑需要进行定期修缮,消除健康安全隐患,在修缮实施全程做到“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情于民”〔16〕。微生物劣化可以通过预防性保护措施和修缮性保护措施达到消除和预防微生物劣化的作用。考虑到老年人的健康情况,所选取的材料要注重环保、无毒等因素,同时还要兼顾杀菌的作用。经过综合分析,二氧化钛纳米、烷基胺类化合物、硼酸盐溶液适用于作为近现代历史建筑的预防性保护措施,激光清洗法、超声波清洗法、粒子喷射清洗法适用于作为近现代历史建筑的修缮性保护措施,保障老年人的健康安全。同时,老年人要积极改善房屋通风、房屋基础设置等条件。王方兵等〔17〕提到,建设部已对旧房屋整治改造提出明确规定,对老年人住房进行适老性改造是政府的公共职责。同时,政府要积极加强近现代历史建筑的物业管理,美化建筑周围的环境,进一步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和安全感,为老年人的健康创造适宜的环境。总之,近现代历史建筑是影响老年人健康状况的重要因素,应该从政府和个人两方面入手,针对健康问题发生的因素逐步采取措施,提高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