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儿童生活创意开展写作教学

2019-04-25赵康健

基础教育参考 2019年6期
关键词:习作笔者儿童

赵康健,江苏省仪征市真州小学高级教师,仪征市名教师,仪征市语文学科带头人。曾被评为仪征市教育科研标兵、扬州市优秀班主任、扬州市中青年教学骨干、仪征市师德先进个人,为仪征市教师培训讲师团讲师。曾获扬州市“二分明月”教学竞赛一等奖、扬州市小学语文赛课一等奖、仪征市“学的课堂”展评活动一等奖等,承担省、市、县级公开课或讲座二十余次。

现代教育专家成尚荣认为:儿童研究是教育研究的母题,教育的一切研究都应以儿童研究为基底,都要从儿童出发,为了儿童发展而研究儿童。同样,作文教学的研究也应站在儿童的立场,关注儿童的生活。当前的作文教学研究百花齐放,有绘本写作、活动作文、儿童诗写作等。这些都指向了儿童的生活,有新鲜感、有创意,设法激起儿童的写作兴趣,有利于儿童写作能力的提升。但儿童的写作最终要摆脱这些“约束”,去自如地描写生活。所以,教师就不能仅局限于此,还要关注儿童的所有生活,让儿童写好生活中的平常小事。这也是提高儿童写作能力的关键。那么,应如何关注儿童生活,开展创意写作训练呢?笔者以小学中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在教学中进行了以下尝试。

一、与儿童生活联结,创意激发写作兴趣

1.贯通课文与儿童生活

课文中有很多写作训练点,教师在设计写作训练方案时,应联系儿童的生活,注意激发他们的生活体验。这样,既顺应了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又激发了他们的写作兴趣,达到了让学生想写、乐写的目的。

比如,笔者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珍珠鸟》一课时,先在课前向学生布置了这样的任务:每个人饲养一种小动物,并写一写自己和小动物的相处情况。但是通过学生的作文发现,很多学生只会用“我喜爱你呀”之类的话来表达对小动物的喜爱,显得很空洞,缺乏对具体细节的描写。另外,学生在写和小动物的相处时很杂乱无序,缺乏条理性。鉴于此,在教学《珍珠鸟》时,笔者重点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这样的写作方法:一是通过语言文字来表达喜爱之情,写出具体的做法和美好的想法;二是抓住表示时间先后的词语记述和小动物的相处,写出与小动物逐渐亲近的过程。因为有了小动物的陪伴,又有了写法的指导,使学生感到有内容可写了,进而增强了写作的兴趣。

2.贯通习作与儿童生活

语文教材中有些习作与学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因此显得很“生硬”。教师应对此加以改进,设计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符的习作方案,让学生对习作充满兴趣。

例如,苏教版四年级上册“习作3”要求给远方的朋友写一封信,介绍自己的家乡。恰好上个学期班里有一位学生转学到外省了,教师借此机会与学生的家长取得了联系,告诉他孩子转走以后,大家都很想念他。这位家长很感动,不仅介绍了孩子的现状,还发来了一段孩子的视频。

于是,在作文课上,教师在学生了解了写作主题后,播放了那位转学生的图片和视频,接着又问学生:“你们一定也有不少话想对他说吧?”学生们各自表达了自己的心声。教师把学生们的发言归纳为:回忆过去抒发思念,介绍现在展望未来。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在学生满怀期待的目光中进行了指导,包括如何填写信封,并让学生用信纸誊抄作文。这样,学生们第一次走进邮局,第一次贴邮票,第一次寄信,第一次期待回信……这让写作真正融入了生活,使学生的写作兴趣得到了激发。

3.贯通练习与儿童生活

教材每个单元的课文、习作后都有相应的练习,内容包括“处处留心”“口语交际”等。这些看似与写作没有必然的关系,但也可以通过拓展延伸,使其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以此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比如,在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练习5”中,笔者发现“处处留心”这个版块里的短文《争功》是一篇很好的作文范例,讲的是电脑显示器、鼠标和键盘争功劳,小主人劝慰它们不要争功,要向主机学习,大家齐心协力完成任务的故事。于是,笔者在教材练习的基础上,还引导学生用心体会短文中提示语的妙处,再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争功”的现象,以此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二、为儿童生活添彩,创意磨炼写作意志

兒童的写作兴趣易于激发,却难以持久。因此,教师应采取有效措施为儿童的持续写作助力。

1.增加读者

教师在评改作文时,较少把自己当成一名读者,学生也常把教师当成一个评判者。“读者意识”的缺失导致学生难以保持写作的激情和动力。如果读者增多了,学生就会更关注来自众多读者的评价,自然就会努力发挥最高的作文水平。于是,笔者为学生搭建平台,以此扩大学生作文的读者群体,提高学生的读者意识,增强他们的写作动力。

一是写循环日记。将全班分为8个小组,每组6人,轮流写日记。这样,每个学生的日记至少有6人看过,扩大了阅读范围,而小组成员之间也可通过阅读教师的评语相互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二是建立微信公众号。开设“成长的味道”微信公众号,只要被评上5颗星的作文,都可在微信公众号上发布。这样,全体学生都可以在公众号上阅读到“5星作文”,并可以为自己特别欣赏的作文点赞。

三是编书。有些作文虽然在微信公众号上发布了,但师生仔细阅读后,还会发现需要修改的地方,这正好成为了学生提升写作能力的最佳素材。于是,笔者把发布在微信公众号上的作文汇编成书——《成长的味道》,一至两月出一期。这样,读者的范围就更广了,也更有利于学生修改作文。

2.教师日评

一是及时点评。教师的每日点评是指导学生写好作文的关键。学生作文,尤其是循环日记,往往都是写当天发生的事,如果教师能够及时点评,就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使学生得到鼓励,进而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

二是巧妙勾连。学生每天的生活有很多相同点,所以很多学生的日记内容是相互关联的。要想在学生的日记中找到一个连接点,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就需要教师善于发现,巧妙勾连,鼓励学生勇于写作。比如,一名学生在日记中“告状”,说有另外两名学生欺负女生。笔者点评时写道:“说得有理有据,让我心生同情,但我也不能只听一面之词。这两位同学(此处隐去学生姓名)真的欺负别人了吗?作为旁观者的你又看到了什么?为了让大家了解这件事,请赶快把和这件事有关的内容写出来,让大家一起评评理。”后来围绕这件事,学生们写了很多篇作文。

三是民主。有的学生在作文中不敢说真话,是怕教师批评或责罚。因此教师要营造一种民主自由的写作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写作。比如,一名学生在作文中描写了曾经为了逃避教师检查作业而躲在厕所里的事,事例具体,心理描写非常生动。笔者不仅没有批评他,还夸赞了他的写作能力,并在评语中调侃道:这不是上策!臭不臭?学生看了评语也会心一笑。

让学生坚持记录自己的生活,在公众号上阅读作文,在课后阅读班级汇编的书,这种经历反过来又丰富了学生的生活,也使他们产生了持续的写作动力。

三、从儿童生活取材,创意训练写作技巧

当学生有了写作兴趣,也能坚持写作时,就可以通过训练培养他们的写作技巧了。

1.关注外部语言

不少学生刚学写作文时,觉得无话可说,绞尽脑汁才写出短短几句话。其实,要想把文章写长并不难,只要会写人物对话就可以了。

在一次课堂上,教师悄悄按下手机录音,问学生:“我们要学《珍珠鸟》了,这篇课文写了冯骥才和鸟儿相处的故事。你们饲养过什么小动物呢?”一时间大家纷纷说出自己的经历。之后,教师说:“请你们把刚才大家说的话写下来。”学生一脸茫然,完全不记得别人说了什么。这时,教师播放录音,让学生把自己听到的内容记录下来。笔者曾多次带领学生进行类似这样的训练,让学生从真实生活中取材进行语言练习,为生活写作打好基础。

2.关注内部心理

在指导学生写某一件事时,很多教师往往只要求学生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即可,并认为会看、会听的学生才会想。笔者在多年的习作教学实践中发现,心思细腻、善于思考的学生更能看到别人看不见的细节,听到别人不在意的话语,写出更生动具体的文章。这说明,会想才能使人更会看、更会听。会想,就是善于捕捉内心的想法,这是一项重要的写作技巧。

笔者曾经在一次上课时,一脸严肃地说:“开始检查背诵。”话音刚落,学生的表情就开始沉重起来。接着笔者又说:“第一个——”学生更紧张了。然后笔者就大声点了一个学生的名字,其他學生马上松了一口气。在不到一分钟的时间里,学生的内心经历了从意外到紧张再到放松的心理过程。笔者请学生们相互交流了听到老师说的每句话之后的想法,再把这三句话写在黑板上,并在每一句话的前后都画上横线,任由学生添加描述语;还在每一句话的下面也画上三条横线,让学生写出想法。

当学生写完后,笔者再让他们用横线把自己看到的和听到的划出来,用波浪线把想到的划出来。先只读横线部分,问学生这样写可不可以。学生说可以,表示自己以前就是这样写的。再让学生读全部的内容,问这样写会怎么样。学生说,更有意思了,更有趣了。这样一对比,就让学生更深切地感受到:只有关注了自己的内心想法,才能让作文更细腻丰富。这样,教师抓住教学生活中的一个小细节,有效地提升了学生捕捉内心想法的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写作训练也应围绕学生展开,不能脱离学生的生活或违背学生的情感意愿。在小学阶段,教师更要关注儿童的生活,有创意地进行写作训练,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提升其核心素养。

(责任编辑 郭向和)

猜你喜欢

习作笔者儿童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习作展示
性能相差达32%
“六·一”——我们过年啦!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